- 年份
- 2024(6786)
- 2023(9848)
- 2022(8810)
- 2021(8353)
- 2020(6971)
- 2019(16130)
- 2018(16194)
- 2017(31006)
- 2016(17061)
- 2015(19231)
- 2014(19068)
- 2013(18922)
- 2012(17139)
- 2011(15321)
- 2010(15081)
- 2009(13518)
- 2008(12919)
- 2007(10954)
- 2006(9399)
- 2005(7991)
- 学科
- 济(63619)
- 经济(63551)
- 管理(46606)
- 业(43962)
- 企(37081)
- 企业(37081)
- 方法(31300)
- 数学(27087)
- 数学方法(26747)
- 学(17470)
- 农(16437)
- 中国(15662)
- 财(15238)
- 业经(14193)
- 地方(13386)
- 理论(11365)
- 和(11261)
- 农业(11011)
- 贸(10916)
- 贸易(10911)
- 易(10450)
- 环境(10437)
- 技术(10301)
- 制(10054)
- 务(10014)
- 财务(9956)
- 财务管理(9942)
- 企业财务(9430)
- 教育(9160)
- 划(9028)
- 机构
- 大学(237138)
- 学院(234586)
- 管理(96059)
- 济(86154)
- 理学(84148)
- 经济(84082)
- 理学院(83189)
- 管理学(81604)
- 管理学院(81190)
- 研究(78948)
- 中国(56504)
- 科学(52972)
- 京(50792)
- 所(40139)
- 农(38760)
- 财(38120)
- 业大(38051)
- 研究所(37258)
- 中心(35325)
- 江(32775)
- 北京(32129)
- 范(31989)
- 师范(31656)
- 财经(31389)
- 农业(30497)
- 院(29746)
- 经(28587)
- 州(27073)
- 师范大学(25905)
- 技术(25352)
- 基金
- 项目(171207)
- 科学(133623)
- 基金(123570)
- 研究(122784)
- 家(108983)
- 国家(108108)
- 科学基金(92172)
- 社会(74200)
- 社会科(70145)
- 社会科学(70125)
- 基金项目(66971)
- 省(66932)
- 自然(62773)
- 自然科(61257)
- 自然科学(61246)
- 自然科学基金(60105)
- 划(57135)
- 教育(55660)
- 资助(50704)
- 编号(50283)
- 成果(40030)
- 重点(38559)
- 部(36812)
- 发(36029)
- 创(35305)
- 课题(34342)
- 科研(33650)
- 创新(32867)
- 计划(32052)
- 大学(31460)
共检索到326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文成 熊梦辉 龙文兴 康勇 王茜茜 林灯
在林业实践中,通过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更新的方法,能促进人工林向天然林转化,使其天然树种增加,林分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更加稳定[1]。在天然林采伐迹地更新起来的人工林,虽然经过炼山、整地、人工造林等活动,但由于保留有天然树种的繁殖体(土壤种子库、树根、伐桩等)及附近天然林中植物种子迁移,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成功完成天然更新[2-5],这些具"潜在天然林恢复基础"的人工林通过天然更新往往都能恢复为天然林[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涵 李意德 骆土寿 林明献 陈德祥 莫锦华 罗文 洪小江 蒋忠亮
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皆伐后恢复41a的天然更新林和皆伐后恢复25a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调查数据,对其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植株密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优势种群龄级结构分析预测群落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均以原始林最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幼树层和下木层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2)天然更新林与原始林的物种相似性比其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高,说明天然更新林恢复程度较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好;3)植株密度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原始林,与干扰程度正相关,与皆伐后恢复时间负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光益 陈步峰 曾庆波 黄金 李意德 张振才
采用小集水区技术、小区试验和定位观测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更新林产流规律进行了研究。经过多次降雨径流过程的分析,得出该林地的产流形式主要为蓄满产流,并存在三种典型的暴雨径流水文过程类型。该森林植被可消减洪峰流量、推延洪峰期、增加早期水量,其水文响应较小,具较好的水文生态效益。
关键词:
尖峰岭 热带山地雨林 产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意德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群落的20个原始林主要种群和33个更新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测定,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等。结果表明:组成热带森林的各个种群绝大多数为狭生态位的,种群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对资源的分割程度很高,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均很低,反映了热带森林的复杂性。
关键词: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态位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李意德 毛培利 林明献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野外测定获得3个与植物-大气相互作用直接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气孔导度和比叶面积),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NMS排序方法对热带山地雨林的主要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分析热带山地雨林4个演替阶段(初期、早期、中期和后期)生理生态功能群组成及其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87个主要植物种类可划分为8个功能群,检验结果显示功能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功能群内同质性较高;功能群的丰富度及相对多度在不同演替阶段差异显著;功能群的丰富度在演替初期最低,演替早、中期最高,演替后期略有降低;演替初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低,演替早、中期的优势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梅 郑小贤
利用金沟岭林场8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标准地1986年、2001年、2008年的更新调查数据,研究了其天然更新的密度和分布格局动态。结果表明:林龄为中龄林(1986年)、近熟林(2001年)、成熟林(2008年)时,天然更新密度分别为1 734、1 956、2 544株/hm~2,中龄林、近熟林天然更新等级均为不良,成熟林更新等级为中等;中龄林更新较多的为云冷杉等针叶树种,随着林龄的递增,阔叶树种的更新增多;全林分在中、近、成熟林阶段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的程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各个树种更新分布格局也随林龄变动而发生变化,成熟林时,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本研究通过分析更新密度和幼苗幼树的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德祥 李意德 骆土寿 林明献 孙云霄
对海南岛尖峰岭35年生鸡毛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特点、净初级生产力和林分生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毛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达285 53t·hm-2,其中树干为190 82t·hm-2,树皮为19 19t·hm-2,树枝为35 93t·hm-2,树叶为7 96t·hm-2,根为31 63t·hm-2,鸡毛松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比例为树干∶树枝∶根∶树皮∶树叶=24 0∶4 5∶4 0∶2 4∶1 0。12~22cm径级的立木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70 9%,而8m以下的树干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的80%以上。1~25a内生物量增长迅速,年平均净生产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25a后生物量增长相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意德 方洪 罗文 陈焕强 蒋忠亮
三分区位于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区内有海南岛保存最好的青皮林。根据1·38hm2的样地资料,林分平均蓄积量高达469·773m3·hm-2;平均胸径28·6cm,最大胸径143·3cm;林木组成复杂,记载种类300多种。青皮为热带常绿季雨林的表征种和建群种,重要值为16·8,该种群的径级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反J曲线的正常增长型种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属于典型热带常绿季雨林类型的青皮林群落分布在海拔300~650m处,伴生树种有白茶、细子龙、野生荔枝等。调查区内有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其中坡垒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青皮是关键种,该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俊培 吴仲民
根据多年的定位观测研究,初步揭示了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半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凋落物,表土、母岩、穿透水、渗透水、溪水等的化学丰度值,主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及其富集与迁移规律,并作了综合对比分析评价。
关键词:
尖峰岭 热带林生态系统 地球化学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本文在第一期项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标本,整理并列出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杯区牛肝菌50种,隶属2科12个属。其中食用牛肝菌15种,药用牛肝菌7种,可形成菌根的牛肝菌22种,有毒牛肝菌2种。其中,长柄条孢牛肝菌、黑紫牛肝菌和怪形牛肝菌属印度一马来亚区系的真菌,具热带成分,后两种亦是我国新分布种。文中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对各类牛肝菌的生态环境条件及其分布特点等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牛肝菌目,分布,海南岛,尖峰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茂彬 陈佩珍 张振才
在海南岛尖峰岭林区共采集到灰蝶103种,其中在热带山地雨林中采到81种,占尖峰岭灰蝶种数的78.64%;分布在东洋区84种,占尖峰岭灰蝶种数的81.55%。亚洲热带区域特有种40种,中国分布新记录17种,优势种群19种。
关键词:
灰蝶、区系、生态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石佳竹 许涵 李艳朋 陈洁 骆土寿 林明献 李意德
【目的】分析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hm2大样地幼苗组成及数量特征,以期更深入的了解热带森林的群落物种组成和自然更新过程。【方法】本研究在海南尖峰岭典型热带山地雨林中开展,基于2012年建立的1个60hm2动态监测大样地,连续7年监测了其中290个样站(每个样站3个1m2小样方)的幼苗生长动态变化规律,区分了幼苗的生活型、菌根类型和物种优势度,分析其物种组成及数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2013—2019年共记录到幼苗个体234种60750株,包括了4个生活型(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以及3种菌根类型(丛枝菌根型AM、外生菌根型ECM、内生和外生混合型AM & ECM)。优势物种九节和厚壳桂幼苗广泛分布,无论是重要值,植株数量和出现频度均在所有物种幼苗中占据前2位。各幼苗样方的物种数量分布不均匀,较大部分的幼苗物种仅有稀少的植株数量。【结论】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幼苗物种组成丰富,存在大量的稀有物种。本研究对于了解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幼苗的种类组成、分布及数量特征的变化,以及探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家鸣
物种分布与共存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评估各种环境因子对物种空间分布与共存的相对贡献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海南尖峰岭60 hm2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首次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样地1500个20 m×20 m样方的平均海拔、坡度和凹凸度3个地形指标进行C-均值模糊聚类,将大样地划分为低海拔沟谷、陡坡、高海拔沟谷、山脊4等种地形类型;分析了不同地形条件下森林群落组成结构、物种多样性、地上部分生物量等数量特征的差异性;基于Torus转换检验,从多度和生物量两个方面比较了230种常见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铁岩 毕君 王超 许国民 王立方 尤海舟
油松是易于天然更新的树种。对冀北山地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情况进行了调查,样方测定结果显示油松天然更新能力较强,更新幼树密度26283株/100 m2,达到了常规造林的密度要求;更新幼树的树高结构呈左偏单峰形,年龄结构呈下降型种群;微地形对更新幼树的株数有明显影响,不平坦的地形相较于平地有利于更新;更新幼树的空间格局呈典型的聚集型分布状态。采用样带法测定油松母树种子传播距离主要在2倍树高以内,平均最远距离约2.8倍树高。建议今后应改变油松林皆伐再造林的生产模式,利用其天然更新能力对现有成熟龄、近熟龄人工林及疏
关键词:
油松林 天然更新 森林演替 冀北山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