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1)
2023(9431)
2022(7701)
2021(7381)
2020(5689)
2019(12944)
2018(12863)
2017(24087)
2016(13187)
2015(14473)
2014(14174)
2013(13833)
2012(12559)
2011(11222)
2010(11531)
2009(10553)
2008(10266)
2007(9094)
2006(8151)
2005(7124)
作者
(34846)
(29947)
(29397)
(27785)
(18541)
(14186)
(13146)
(11645)
(11227)
(10539)
(10025)
(9907)
(9340)
(9158)
(8962)
(8938)
(8880)
(8499)
(8410)
(8393)
(7403)
(7331)
(7320)
(6855)
(6781)
(6772)
(6642)
(6406)
(6191)
(5950)
学科
(53850)
经济(53806)
(48922)
(44633)
农业(32741)
管理(29753)
方法(21150)
(20369)
企业(20369)
数学(19382)
数学方法(19009)
业经(18486)
中国(14276)
(12715)
农业经济(12375)
地方(11803)
(10805)
工作(9868)
(9608)
(9453)
农村(9434)
服务(9183)
发展(9131)
(9119)
(8906)
贸易(8898)
(8876)
(8720)
(8608)
(8185)
机构
学院(177713)
大学(169448)
(70807)
管理(69773)
经济(69150)
理学(60782)
理学院(60236)
管理学(58963)
管理学院(58649)
研究(57218)
(49401)
中国(45701)
农业(37042)
科学(34554)
(34447)
业大(32944)
中心(29274)
(29128)
(27922)
(27534)
研究所(24857)
(23757)
师范(23554)
农业大学(22906)
财经(22742)
(22631)
经济管理(21205)
北京(21008)
(20807)
(20422)
基金
项目(123237)
科学(97201)
研究(96253)
基金(86973)
(75109)
国家(74321)
科学基金(63893)
社会(61089)
社会科(57238)
社会科学(57216)
(51486)
基金项目(45854)
教育(43845)
编号(42785)
(41158)
自然(38549)
自然科(37620)
自然科学(37618)
自然科学基金(36900)
成果(34011)
资助(33871)
(29650)
课题(28533)
(28402)
重点(27468)
(26986)
(26121)
国家社会(24980)
(24536)
创新(24162)
期刊
(85264)
经济(85264)
(56547)
研究(46430)
中国(41660)
农业(38493)
学报(26734)
科学(25101)
教育(22524)
大学(22062)
业经(21825)
学学(20757)
管理(20694)
(19702)
(18614)
金融(18614)
技术(17607)
(17281)
农业经济(14550)
农村(14067)
(14067)
问题(12449)
(11483)
图书(11300)
经济研究(10578)
财经(9879)
世界(9643)
经济问题(9507)
社会(9463)
农村经济(9287)
共检索到267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丹   梁淑平  
当前乡村发展模式已从传统的村民自治转变为社区自治,农村社区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地方政府在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时,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总结经验,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农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社区治理的资源投入,提高治理力量,并积极创新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服务型治理工作价值,以此来解决农村发展缓慢、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公共服务质量相对较低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齐琦   霍红梅   刘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应有之义,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农村环境治理需多元协同共治,更需基层组织有效参与。本文在探讨基层组织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进程中,厘清基层组织的内在结构和参与逻辑,基于“委托—代理模型”和公共理论,结合多中心治理理论,探究基层组织治理农村环境的作用机制,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个角度解释农村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保障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姣  
乡村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石,事关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国家财政能力的增强,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从理念走向现实。然而,实践中诸多提升农民生活福祉的服务举措不仅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使基层政府陷入责任泛化困境。从以政府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服务为代表的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举措中,可以发现,在乡村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主要由政府投入资源的背景下,基于资源使用的安全性与公共服务落地的时限性目标,地方政府越来越普遍地采用中心工作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对服务权实行集中支配。基层公共服务的供给被简化为公共行政管理技术的应用过程,缺乏对乡村社会性质的基本观照。服务权集中支配与乡村社会不规则性之间存在错位。这种错位给农民针对政府的权利诉求提供了滋生土壤,并造成政府责任的过度卷入,使政府责任泛化。要破解这一困境,需要将服务权下移至村庄,重置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和农民的角色,确立农民在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琦  田鹏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琦  田鹏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进忠   林悦盈  
乡镇社会工作站建设作为民政服务和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新时期如何有效拓展服务实践的深度成为站点持续发力和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基于对福建省三个市的基层社会工作站的调研,发现乡镇社会工作站通过前移公共服务平台,兼顾个别对象和集体对象,以群体福祉和社区发展建设为介入焦点和最终旨归,开展综合性社会工作服务。但服务过程还存在目标整合错位、服务能力受限以及服务持续困难等内在张力。服务型治理寓治理于服务,强调以动态、整体的视角,用专业服务解决源头问题的同时激活村庄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未来乡镇社会工作站服务路径的建构要点在于:多元主体平等互动参与,以能力建设为服务导向,以内生驱动为发展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陈浩彬  
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对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化。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监督问责机制缺失、农民主体理性不足以及基层干部协商民主意识不强等实践困境。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应完善基层社会的协商参与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基层群众的协商权利,实行有效监督,建立问责机制,培育农民理性精神,增强基层干部协商民主素质,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陈浩彬  
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对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化。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监督问责机制缺失、农民主体理性不足以及基层干部协商民主意识不强等实践困境。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应完善基层社会的协商参与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基层群众的协商权利,实行有效监督,建立问责机制,培育农民理性精神,增强基层干部协商民主素质,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京华  
现代中国农村社区治理的环境基础是一个半开放的社会空间,农村社会整体上也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在半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着权威体系迷失、社区文化失调和治理主体身份与角色二元分割的困境。打破农村社区治理的困局不仅需要重建乡村权威体系,强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在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上,逐渐破除制度所构建的相对封闭的农村社区治理环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进忠  
借助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的框架,分析了赋权理论在"村改居"社区服务介入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解决"村改居"社区服务的困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华胤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层治理体制不断转换和发展。其中,既有农村寻求高适应性治理形式的村庄逻辑,也有国家建设目标在农村落实的国家逻辑。国家是农村治理体制创新实践的关键变量,有效是治理体制转换中国家与农村的共同追求。国家建设目标既通过治理体制得以实现,也直接反映在体制所要实现的有效性内涵上。现代化的阶段性不同,国家建设目标不同,治理体制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运行机制也不同,所实现的有效性内涵也不同。从有效视角审视70年来农村治理体制的实践,经验丰富、成就巨大,农村治理体制与国家建设高度同构。新时代建构乡村善治体制强调有效,有效的内涵包括行政、自治、组织、服务等多方面。有效的农村治理体制既要有效适应农村实际,也要有效实现国家建设目标,是一种功能复合性的、多元内涵式的治理体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学智  
自贡市自流井区自1985年以来城市社区服务事业依靠街道、居委会兴办了一批服务网点,街道社区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取得了一些进展。自流井区地处市中心,是市政府机关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苏云,赵敏  
本文回顾了流动人口的特点和现行管理政策,指出目前以公安派出所为主的防范型管理政策,效果甚微;阐述了中国的社区概念和流动人口在社区中的情况,认为街道居委会是中国的社区单位,它们对流动人口应进行服务、参与性管理和社会化管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明华  
浙江农村己由自然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社会保障服务严重滞后,与社会经济发展难以协调。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两种不同形态的社会服务机制与社会整合的关系。针对社会服务体系完善过程中存在的3个问题,分析了社区服务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在比较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农村社区服务的两大原则和需要正确处理的4个方面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峰  
城镇化背景下,流动起来的农民突破并模糊了既有的社区边界,"农民-社区-服务"三者出现脱节,使管理及服务减效甚至失效。之所以如此,源于户籍制度与单项且程式化的供给机制,分别规定并限制了社区服务的地理及内容边界,产生了与日益频繁流动、异质分化的农民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此,需改革相应的财税体制、民主机制,以实现社区服务与处于流动状态的城乡居民无缝对接,建立以居住地为基础的社区服务边界,重新实现"农民-社区-服务"三者的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