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3)
- 2023(1810)
- 2022(1564)
- 2021(1441)
- 2020(1139)
- 2019(2571)
- 2018(2562)
- 2017(4633)
- 2016(2622)
- 2015(2855)
- 2014(2726)
- 2013(2752)
- 2012(2634)
- 2011(2445)
- 2010(2396)
- 2009(2116)
- 2008(2149)
- 2007(1856)
- 2006(1677)
- 2005(1469)
- 学科
- 济(11638)
- 经济(11629)
- 地方(5627)
- 业(4866)
- 管理(4222)
- 学(4200)
- 农(3966)
- 方法(3606)
- 数学(3323)
- 数学方法(3277)
- 地方经济(3224)
- 农业(2987)
- 税(2720)
- 企(2710)
- 企业(2710)
- 中国(2609)
- 税收(2536)
- 收(2503)
- 业经(2057)
- 财(1968)
- 环境(1908)
- 贸(1633)
- 贸易(1632)
- 制(1580)
- 生态(1539)
- 资源(1518)
- 易(1506)
- 和(1436)
- 土地(1419)
- 融(1382)
- 机构
- 学院(36871)
- 大学(36674)
- 研究(16807)
- 济(13402)
- 经济(13095)
- 科学(12450)
- 中国(12303)
- 管理(11643)
- 理学(9998)
- 理学院(9768)
- 所(9608)
- 管理学(9477)
- 管理学院(9410)
- 研究所(9061)
- 农(8835)
- 京(8259)
- 中心(7724)
- 农业(7042)
- 业大(6514)
- 院(6481)
- 范(6375)
- 师范(6273)
- 财(5909)
- 省(5883)
- 江(5814)
- 室(5550)
- 科学院(5545)
- 师范大学(5246)
- 研究院(5223)
- 实验(5191)
共检索到54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小波 吴庆书 李跃烈 吴小毅 池清湖 王生年
在海南东北部农村周边植物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分布在这一区域的青梅林。基于与海南其他热带雨林的植物区系成分和群落结构的比较,认为此青梅林是海南东北部原有森林的幸存者,与海南现有的典型热带雨林属一个类型,是海南北部地区热带雨林幸存的活证据,所不同的是次生性强,优势种明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一平 马友鑫 刘玉洪 窦军霞 郭萍 王进欣
片断化森林林缘不仅具有水平空间特征 ,同时也具有立体空间特征 .为探讨立体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是否存在 ,该热力效应与林内外地面、林冠的差异 ,该文利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南向边缘的表温观测资料 ,采用同期资料对比方法 ,分析了片断化热带雨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表面温度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差异 .指出在片断化热带雨林林缘 ,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在林缘区域 ,除了公认的林外地表面、林冠面和林内地表面 3个热力作用面之外 ,林缘壁面构成了一个新的第 4热力作用面 .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将有助于解释森林边缘的小气候效应和生物效应
关键词:
林缘 林缘壁面 表温 热力作用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石佳竹 许涵 李艳朋 陈洁 骆土寿 林明献 李意德
【目的】分析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hm2大样地幼苗组成及数量特征,以期更深入的了解热带森林的群落物种组成和自然更新过程。【方法】本研究在海南尖峰岭典型热带山地雨林中开展,基于2012年建立的1个60hm2动态监测大样地,连续7年监测了其中290个样站(每个样站3个1m2小样方)的幼苗生长动态变化规律,区分了幼苗的生活型、菌根类型和物种优势度,分析其物种组成及数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2013—2019年共记录到幼苗个体234种60750株,包括了4个生活型(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以及3种菌根类型(丛枝菌根型AM、外生菌根型ECM、内生和外生混合型AM & ECM)。优势物种九节和厚壳桂幼苗广泛分布,无论是重要值,植株数量和出现频度均在所有物种幼苗中占据前2位。各幼苗样方的物种数量分布不均匀,较大部分的幼苗物种仅有稀少的植株数量。【结论】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幼苗物种组成丰富,存在大量的稀有物种。本研究对于了解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幼苗的种类组成、分布及数量特征的变化,以及探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臧润国 杨彦承 刘静艳 余世孝 杨秀森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原始热带山地雨林中53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海南热带山地雨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海南热带山地雨林林隙的形状近似于椭圆形,椭圆的长短轴比率不随林隙的大小而变化,基本上都在14左右;扩展林隙(EG)和树冠空隙(CG)在热带山地雨林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352%和2522%,干扰频率分别为134%·a-1和063%·a-1,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为160a。海南热带山地雨林中EG的大小一般变化在30~500m2左右,平均约为160m2,大多数CG的大小一般都变化在15~200m2左右,平均约为80m2。大多数的林隙是在40a以前形成的,而10~30a之前形成的林...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林隙,自然干扰,海南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李意德 毛培利 林明献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野外测定获得3个与植物-大气相互作用直接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气孔导度和比叶面积),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NMS排序方法对热带山地雨林的主要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分析热带山地雨林4个演替阶段(初期、早期、中期和后期)生理生态功能群组成及其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87个主要植物种类可划分为8个功能群,检验结果显示功能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功能群内同质性较高;功能群的丰富度及相对多度在不同演替阶段差异显著;功能群的丰富度在演替初期最低,演替早、中期最高,演替后期略有降低;演替初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低,演替早、中期的优势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效东 刘宏茂 沙丽清 冯志立
分析了西双版纳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状况。 2块样地 2次取样 ,共获取大、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6 6 0 6个 ,分属 2 3目。蜱螨目、鞘翅目、弹尾目、膜翅目仍是 2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共有的优势类群 ,但它们在不同样地生境中构成的数量比例不同 ,而常见和稀有类群组成较为复杂且样地间的差异更为突出 ,总体表现出季节雨林具有更多的热带成分 ,山地雨林则界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总数、个体总数及重要生物类群 (个体数量在 10 0 0个·m- 2 以上 )的分布 ,表现为山地雨林 (2 2类 ,4 974个 )多于季节雨林 (19类 ,16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苟志辉 王鑫 钟圣赟 曾亚红 卢国鹏
【目的】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综合评价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以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防火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着火特性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年内可燃性指标(含水率、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的变化特性,分析可燃性指标间的差异及关系,初步阐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的可燃性。【结果】1)外来入侵植物的含水率为70.00%~90.00%;2)豆科植物平衡含水率的变化表现基本一致,外来入侵植物的平衡含水率在3月中表现出较大值;3)短柄吊球草(255.75±4.98)℃和飞机草(263.92±4.41)℃的燃点较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点在3月份和12月份表现出较小值,6月和9月表现出较大值;4)野甘草(17.96±0.76)k J/g的热值在全年中表现出较大值,外来入侵植物的热值较大时期出现在3月,较小的时期出现在6月;5)红毛草的易燃性极高,其次是金腰箭和含羞草,易燃性较低的是银合欢和飞机草。【结论】在海南的干旱季节是防火的重点,其中要注意红毛草、金腰箭和含羞草等外来入侵植物,燃点、热值均表现出较小值,易燃性较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意德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群落的20个原始林主要种群和33个更新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测定,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等。结果表明:组成热带森林的各个种群绝大多数为狭生态位的,种群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对资源的分割程度很高,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均很低,反映了热带森林的复杂性。
关键词: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态位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臧润国 杨彦承 林瑞昌 杨秀森
以海南霸王岭 1hm2 热带山地雨林的网格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 ,首先对全林分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 ,然后以森林循环理论为指导 ,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的种群与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生活型的树种在利用垂直和水平生态资源上是相对分离的 ,绝大部分的灌木或小乔木树种的水平生态位宽度较大 ,垂直生态位宽度较小 ,中、大乔木则正好相反 ,而那些低密度、稀有种的生态位宽度最小。随森林循环过程的进行 ,各树种在不同阶段斑块内出现的频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占优势的乔灌木树种大都呈聚集分布的格局 ,个体数中等的树种大都呈均匀分布的格局 ,而那些个体数少的低密度种则大都呈随机分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卫 史培军 刘杨 谢锋 蔡雪鹏
论文以日平均气温≤-4℃的累积值和日数作为与海冰有关的气候指标,统计了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及其邻近地区52个气象站≤-4℃积温和日数的逐年资料,并根据52个气象站的气候指标值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建立空间分布方程,推算无资料海区中214个网格点的≤-4℃积温和日数,绘制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4℃积温和日数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4℃积温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差异大、东西变化小的特征,-100℃等值线与渤海和黄海北部常年冰情分布范围大致相当;冰情较重的偏重低温年、严重低温年的≤-4℃积温保证率在黄海北部和辽东湾不超过40%,在渤海湾和莱州湾只有20%以下。
关键词:
渤海和黄海北部 负积温 海冰 时空分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祀忧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210万平方英里,为9个国家分享,但大部分在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提供地球上氧气总量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锋 史本林
原住居民是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是实现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全民公益性”目标的基础保障,揭示并认知原住居民于国家公园建设支持意向的影响机制,是确保国家公园有效管理的基本要求。基于问卷调查,实证考察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影响的收益感知和成本感知,探讨了社区权力与支持意向之间的关系,并对政府信任的调节作用和生计能力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权力对原住居民的收益感知有正向影响,对成本感知有负向影响;收益感知正向显著影响支持意向,而成本感知与支持意向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生计能力对支持意向作用,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通过收益感知而产生的间接效应;政府信任对影响感知、生计能力与支持意向间关系有着显著调节作用;政府信任对收益感知与支持意向间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对成本感知与支持意向间负向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国家公园建设中,需制定和完善社区赋权制度,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充分获得原住居民信任,并切实提高原住居民生计能力,从而增强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收益感知,逐步降低成本感知,以促进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洋 程琬婷 李佳炜 梁怀月
入口社区是国家公园的门户,社区居民是国家公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有助于国家公园与社区协调发展。文章将感知价值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并在感知价值中引入了社区参与这一维度,构建了“感知价值-态度-支持意愿”概念模型。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三个典型入口社区为案例地,运用混合研究法,通过两轮实地调研分别收集访谈材料和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深度访谈材料,实证分析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感知价值、态度和支持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整体感知价值、态度和支持意愿较积极,但经济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态度,其中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环境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对态度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8、0.33、0.25、0.18。(3)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支持意愿,其中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环境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对支持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6、0.20、0.16、0.15;态度显著正向影响支持意愿,路径系数为0.17。(4)态度在感知价值和支持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为提升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意愿,提出政策启示:一是重视和提升居民感知价值;二是加强引导社区居民,提高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态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国家公园背景下居民感知价值的维度,分析了感知价值对支持意愿的影响机制,为更好地引导社区居民支持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 张玉龙 虞娜 张玉玲 刘畅 王芳
借助GIS技术对辽宁昌图县1982年和2011年两个时期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土壤pH与交换性H+、Al3+离子及水溶性盐分等因素间的关系,探讨了当地土壤pH值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昌图县土壤pH平均值由1982年的6.85降至2011年的6.07,年均下降0.027个单位。就土壤类型而言,棕壤、黑土和草甸土酸化趋势明显,而风砂土pH值变化较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土壤pH与交换性Al3+、Ca2+、Cl-、HCO3-浓度关系密切。昌图地区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化肥数量的提升和品种的改变,有机肥施用数量较少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以及土壤盐基离子的补充不足和淋失数量增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姚星期 温亚利
近年来,中国由于大量进口木材,引致众多非议,许多论调认为中国间接破坏了世界的大量热带雨林。在环境问题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研究热带雨林问题形成原因、导致后果以及应对措施等一系列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碳循环的角度出发,说明碳排放与大气升温之间的关系、热带雨林在气候升温过程(碳排放)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发达国家在大气升温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指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与《京都议定书》中碳交易机制是保护热带雨林的有效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
热带雨林 温室效应 碳交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