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2)
- 2023(13301)
- 2022(11336)
- 2021(10247)
- 2020(8638)
- 2019(19721)
- 2018(19175)
- 2017(36498)
- 2016(19989)
- 2015(22171)
- 2014(22339)
- 2013(22207)
- 2012(21084)
- 2011(19318)
- 2010(19497)
- 2009(18034)
- 2008(17949)
- 2007(16287)
- 2006(14345)
- 2005(13011)
- 学科
- 济(90525)
- 经济(90428)
- 业(52795)
- 管理(52213)
- 企(39239)
- 企业(39239)
- 方法(36627)
- 数学(31495)
- 数学方法(31256)
- 农(26749)
- 中国(25831)
- 地方(24622)
- 财(20216)
- 业经(19892)
- 学(18943)
- 农业(18636)
- 贸(17836)
- 贸易(17826)
- 易(17229)
- 制(15064)
- 环境(14264)
- 银(14254)
- 银行(14197)
- 融(13968)
- 金融(13966)
- 行(13667)
- 地方经济(13429)
- 发(13092)
- 技术(12928)
- 和(12727)
- 机构
- 学院(296110)
- 大学(293987)
- 济(121451)
- 经济(118969)
- 管理(109083)
- 研究(107641)
- 理学(93566)
- 理学院(92334)
- 管理学(90765)
- 管理学院(90202)
- 中国(79860)
- 科学(69844)
- 京(63227)
- 农(61841)
- 所(57123)
- 财(53805)
- 研究所(52234)
- 业大(49343)
- 农业(49128)
- 中心(48707)
- 江(45793)
- 财经(42663)
- 范(40848)
- 师范(40295)
- 北京(40034)
- 经(38627)
- 院(38234)
- 经济学(36987)
- 州(36379)
- 省(34753)
- 基金
- 项目(197392)
- 科学(153507)
- 基金(141486)
- 研究(137753)
- 家(126475)
- 国家(125348)
- 科学基金(105050)
- 社会(87708)
- 社会科(83134)
- 社会科学(83107)
- 省(79277)
- 基金项目(76049)
- 自然(69115)
- 自然科(67468)
- 自然科学(67444)
- 划(66901)
- 自然科学基金(66225)
- 教育(61961)
- 资助(57459)
- 编号(54517)
- 发(48400)
- 重点(45085)
- 成果(43057)
- 部(42429)
- 创(40804)
- 科研(38627)
- 课题(38500)
- 计划(38453)
- 创新(38221)
- 发展(37685)
- 期刊
- 济(137304)
- 经济(137304)
- 研究(83441)
- 中国(58966)
- 农(56475)
- 学报(53859)
- 科学(48072)
- 财(40045)
- 大学(38751)
- 农业(38270)
- 管理(37361)
- 学学(36911)
- 教育(28217)
- 融(27288)
- 金融(27288)
- 业经(24597)
- 技术(23478)
- 经济研究(22243)
- 业(20643)
- 财经(20537)
- 问题(18769)
- 经(17684)
- 商业(15300)
- 版(15292)
- 技术经济(14803)
- 贸(14613)
- 科技(14348)
- 资源(14342)
- 业大(13601)
- 统计(13014)
共检索到442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少霞 侯璇音 赵志忠 罗艳菊 毕华
以海口市、三亚市、琼海市、文昌市及陵水县为研究靶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海南岛东部居民对滨海旅游开发带来经济、文化及环境等影响的感知差异及其原因机制,结果显示,海南岛东部各市县居民:(1)对经济影响的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2)对经济影响的正面感知与当地旅游业占GDP的比例成正相关关系;(3)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正面感知较强而负面感知非常弱;(4)对环境影响负面感知强于正面感知;(5)海南滨海旅游开发的规模越大海滩私有化程度越强,近海海域环境质量越好。
关键词:
海南 居民 滨海旅游 感知差异 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郭泉,唐善茂,王艳,兰京文
防城港市区位优势显著,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文章分析了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并与环北部湾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了对比,找出了其开发利用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提出了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关键词:
防城港市 滨海 旅游资源 开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艳
生态旅游是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其生态平衡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旅游形态,江苏沿海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对江苏沿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了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条件,探讨了沿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沿海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沿海湿地 开发模式 旅游产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忠秀 谢爱良
山东省具有发展滨海旅游业的优势: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和交通、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环境以及发达的经济等。但滨海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山东省滨海旅游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各地旅游形象主题;重视偏离大中城市的滨海海滩、海岛旅游资源开发;重视国内市场,协调好国际与国内旅游关系;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环境;抓住奥运机遇,培植滨海旅游名牌产品等。
关键词:
滨海旅游 优势 问题 对策 山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明 徐磊
滨海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是编制沿海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选划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起重要的参考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运用旅游市场分析的框架,对我国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获得我国滨海旅游入境客源市场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旅游动机等方面的结论,以及滨海旅游国内客源市场的特征,进而对我国滨海旅游潜在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我国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滨海旅游 客源市场 入境旅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普 葛全胜 齐晓波 王凯
独特的气候条件是滨海旅游目的地优势之一,气候要素对旅游决策、旅游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海南这一典型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引力模型的、整合经济因素和日照时数、温度、降水、海岸线长度等非经济因素的旅游需求模型,着重分析气候因素对赴琼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日照时数、降水对旅游需求有明显影响,但显著性水平低于经济因素。夏季,温度对赴琼旅游需求有正向作用,影响仅次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照时数负作用于旅游需求,其影响占到了第三的位置;冬季温度和日照时数对旅游需求影响不显著,可能和游客先验的"海南无冬季"印象有关。
关键词:
气候 滨海旅游 旅游需求 海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芳 朱大奎
滨海旅游是最传统的、主要的旅游形式,也是现代旅游增长最快的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变化很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并且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通过使用交通运输系统尤其是航空旅行、旅游目的地住宿餐饮等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对全球变化做出贡献。可持续滨海旅游以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和管理为基础,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滨海旅游模式与产品类型转变、旅游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利益相关者协作等方面对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优化开发和有效管理:以绿色思维指导低碳旅游模式,发展生态旅游和替代性旅游等新型产品;提倡降碳减排、发展碳补偿和碳经济、制定碳排放标准、鼓励新型节油节能科技应用;鼓励社区参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丁焕峰,孙海燕
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是海洋开发的龙头和支柱。在分析新时期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的基础上,对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旅游资源结构、开发方向与模式、开发战略对策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滨海旅游 旅游资源开发 茂名市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尔大 李花 Bertis B.Little
游客的停留天数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停留天数变量特有的统计属性和复杂性,如数据删失和非负性,使得经济研究领域很少有学者系统地的研究这一问题。本文通过使用计量经济学的参数化生存分析模型分析游客停留天数的决定因素,这对旅游需求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揭示影响游客停留天数的主要因素,本文考虑了多个关于游客的社会-人口统计特征等变量。结果显示,重复旅行的游客和距离较远的游客会停留较长的天数。因此,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分析具有这些特征的游客群体以及他们的经济状况和旅游活动特征等情况。游客的收入水平和年龄也对停留天数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外,游客受教育程度越高,停留天数越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汪升华 陈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保继刚,梁飞勇
本世纪五十年代起,世界大部分沿海地带经济水平迅速提高,随着社会旅游条件的成熟,使滨海旅游业得到了普遍而又迅速发展。西班牙每年吸引5000多万外国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50亿美元,靠的就是地中海沿岸温暖宜人的气候,和煦明媚的阳光,清新舒适的空气,柔软细润的沙滩,蔚蓝洁净的海水等优雅愉悦的环境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振家
在对旅游碳足迹的本质与测算方法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文章测算了2010~2014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碳足迹,为新常态下经济带低碳旅游开发奠定了理论与经验数据支撑。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带总旅游碳足迹和国内旅游碳足迹都呈不断上升态势,并且辽宁省大连市各主要测算指标都占据了经济带旅游碳足迹相应指标的最大比重。据此提出了依托"互联网+""旅游景区承载力""旅游生态系统安全"等原则宣传低碳理念,开放和开发旅游资源,创新性开发低碳旅游产品与服务,以及重点突出大连市在经济带低碳开发中的核心地位与示范作用等经济带低碳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汪德根 陈田
通过建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测度和分析东部沿海三大旅游圈的旅游竞争力,并采用锡尔I(O)系数方法对旅游竞争力水平的差异进行分解,通过市场、效益、贡献、资源、设施、人才、经济、交通和环境等9个细分指标揭示东部沿海三大旅游圈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旨在从不同侧面进一步认识东部沿海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异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培植和提升以及空间差异调控的基本思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赵金金 张广海
在分析我国滨海旅游产业结构现状及空间集聚与区域布局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一份额法对滨海旅游产业部门结构与竞争力进行分解,全面分析产业整体结构效益和竞争优势,构造了旅游产业集聚能力与产业关联程度测度公式,对我国滨海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及特征进行定量测度,并系统分析滨海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品牌和创新效应。进而,基于集群的区域协作、融合发展、投入引导及竞争优势的视角,探讨我国滨海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翁毅 朱竑
从滨海旅游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角度,将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的影响分解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按旅游景观系统和旅游者两个层面进行综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资源环境系统的影响,不仅仅是滨海景观组分的增与减,或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简单改变,而是重塑整个滨海旅游资源环境系统。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中国未来滨海旅游发展不容乐观,只有重视旅游环境教育,培养和提高不同群体的旅游环境感知,才能真正推动低碳时代的到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