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4)
2023(6206)
2022(5191)
2021(4695)
2020(3925)
2019(8593)
2018(8273)
2017(15413)
2016(8700)
2015(9252)
2014(8849)
2013(8633)
2012(8093)
2011(7303)
2010(7065)
2009(6244)
2008(6205)
2007(5301)
2006(4587)
2005(3897)
作者
(29219)
(24676)
(24473)
(23050)
(15483)
(12166)
(10818)
(9939)
(9284)
(8621)
(8543)
(8177)
(8141)
(8038)
(7785)
(7645)
(7413)
(7256)
(7099)
(6909)
(6611)
(6024)
(5798)
(5701)
(5537)
(5475)
(5423)
(5417)
(5298)
(5062)
学科
(29525)
经济(29493)
(22847)
管理(22092)
(16672)
企业(16672)
方法(13523)
数学(12117)
数学方法(12033)
(10537)
(10079)
(8161)
(8060)
贸易(8060)
(7828)
中国(7620)
农业(7319)
业经(6821)
环境(5679)
技术(5567)
(5447)
地方(5369)
(5099)
财务(5093)
财务管理(5087)
企业财务(4860)
土地(4774)
(4419)
银行(4369)
(4314)
机构
学院(123396)
大学(123110)
研究(47048)
(46437)
经济(45560)
管理(44732)
理学(39573)
理学院(39051)
管理学(38276)
管理学院(38092)
(37712)
科学(34769)
中国(33047)
农业(30476)
业大(28977)
(26657)
(26332)
研究所(25171)
中心(20723)
农业大学(20364)
(18487)
(17825)
(17145)
(16917)
科学院(16273)
(16101)
北京(16029)
(15934)
财经(15499)
(15100)
基金
项目(94773)
科学(72337)
基金(68792)
(65977)
国家(65415)
研究(58341)
科学基金(53133)
自然(38520)
(37685)
自然科(37615)
自然科学(37597)
基金项目(37438)
自然科学基金(36968)
社会(36812)
社会科(34837)
社会科学(34827)
(33006)
资助(27128)
教育(25745)
重点(22199)
计划(22007)
编号(21095)
科技(20576)
(20467)
(19931)
(19774)
科研(19307)
(18766)
创新(18748)
(18274)
期刊
(44806)
经济(44806)
学报(33778)
(33105)
研究(27971)
科学(27073)
大学(23319)
中国(22845)
学学(22723)
农业(22418)
管理(13475)
(12996)
(12804)
业大(10568)
农业大学(8720)
业经(8511)
(8402)
(8313)
金融(8313)
林业(7894)
科技(7831)
经济研究(7757)
教育(7621)
资源(7151)
财经(7124)
技术(7088)
中国农业(6493)
问题(6336)
自然(6127)
(6069)
共检索到167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宿俊吉  雷亚柯  邓福军  宁新柱  林海  
为了探讨种植方式在海南对陆地棉部分植株性状的影响。以2个不同基因型陆地棉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垄作覆膜和平作覆膜两种种植方式对陆地棉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成铃率、单铃重、果枝始节位及小区产量的影响。垄作覆膜方式下陆地棉品系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和产量极显著高于平作覆膜,果枝始节位和单铃重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花铃期阶段,垄作覆膜下的结铃数目均明显大于平作覆膜,而其成铃率在降温前低于平作覆膜,升温后渐渐接近或高于平作覆膜水平。大力推广垄作覆膜种植方式是提高海南陆地棉育种工作成效的一项有效举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雄明  刘国强  傅怀勤  汤秀娣  李润花  周忠丽  
1993~1994年鉴定了120份不同果枝类型的品种,分析了0(零)、Ⅰ、Ⅱ、Ⅲ型果枝品种群体的20多项农艺经济性状的表型表现、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第5、6果枝第二果节间距的长短能较好地反映果枝类型;株型紧凑群体(尤其是有限果枝群体)的农艺经济性状有较大变异,这对杂交育种和遗传选择有较大潜力;与果枝类型显著相关的性状有果节距、果枝始节、果枝长、叶片厚度、铃重、2.5%跨长等。还对0、Ⅰ型果枝种质需要改良的性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供了具有单项或多项理想性状和0、Ⅰ型种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成奇  李玉青  王清连  董娜  张金宝  
以陆地棉早熟品种百棉2号和遗传标准系TM-1形成的P1、P2、F1、B1、B2和F2 6个世代群体为材料,分别在我国的黄河流域棉区(环境Ⅰ)和北疆早熟棉区(环境Ⅱ)2个生态环境下,研究了陆地棉生育期及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除衣分在环境Ⅱ中未检测到主基因外,其他性状在2个环境中均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生育期、皮棉产量、铃重和衣指在2个环境中的最适模型均相同,分别为E-0、D-2、E-3和B-1;籽棉产量、衣分、单株铃数和籽指在2个环境中的最适模型不同。各性状在2个环境中的遗传方式不完全一致,生育期、单株铃数、衣指和籽指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或属典型的主基因遗传;籽棉产量、皮棉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春秀  王刚  李有忠  王志军  庄振刚  谢宗铭  
【目的】比较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新疆北疆早熟棉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及化学打顶效果,筛选适合北疆早熟陆地棉化学打顶的试剂类型及处理方式。【方法】本研究以自选育的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敏感的陆地棉(代号为589)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化学打顶剂(缩节胺、氟节胺、土优塔、打顶剂)与人工打顶的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不同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打顶方式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株高性状上,不同打顶剂处理后都表现出高于人工打顶处理,株型更加紧凑;在果枝数、铃数性状上都表现出能够增加铃数,果枝数与人工打顶相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远志  李鹏云  王浩丽  王清连  李成奇  
以我国近年来育成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2年棉花株高、主茎长度、主茎节间长度、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果枝夹角等8个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株型性状和皮棉产量的变异年度间差别不大;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其它株型性状均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年除株高和主茎长度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方向相反,其它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均方向一致;对皮棉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性状是有效果枝数,其次是果枝节间长度;回归与相关、通径结果吻合,表明可以通过提高有效果枝数和果枝节间长度,降低总果枝数或果枝长度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孙济中  刘金兰  
采用同核异质系在单一或多个核背景中研究了中棉、草棉、异常棉、长萼棉、哈克尼西棉、海岛棉、蓬蓬棉和墨西哥棉等外源胞质对陆地棉产量、产量因素、纤维品质和抗红铃虫、棉叶螨的影响。与陆地棉胞质系比较,外源胞质系皮棉产量一般较低,其中哈克尼西棉和中棉胞质系减产幅度最大。哈克尼西棉胞质导致棉花衣指、衣分和铃重下降,其它胞质对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均无显著的不良效应。各种胞质系间棉红铃虫、棉叶螨的为害无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沛政  秦利  苏丽  胡保民  张天真  
【目的】在新疆特有的"矮密早"陆地棉栽培技术体系下,利用不同主栽品种(Gossypium hirsutum L.)组配F2组合筛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新疆陆地棉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新陆中10号、中棉所35号、军棉1号和新陆早7号4个品种构建了3个F2作图群体,连锁群构建及QTL定位使用MAPMAKER/EXP(Version3.0b)、MapQTL5和WinQTLCartV2.5。【结果】3个作图群体图谱覆盖了除D4和D12外的棉花所有染色体,将筛选出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籽指、结铃数等性状在位置、效应一致的QTL认为是一个QTL,共鉴定、筛选出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冰楠   乔丹   葛群   栾玉娟   刘小芳   卢全伟   牛皓   龚举武   巩万奎   ELAMEERELSAMMAN   闫浩亮   李俊文   刘爱英   石玉真   王海泽   袁有禄  
【目的】挖掘控制棉籽大小性状相关的遗传位点和相关基因,为研究棉籽大小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陆地棉构建的含有30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为研究对象,对4个环境的棉籽籽指、面积、周长、长度、宽度、长宽比、圆度7个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利用液相芯片对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得到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和表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挖掘控制棉籽大小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s,QTN),对数量性状遗传位点进行遗传效应分析,筛选候选基因。【结果】7个棉籽大小相关性状在4个环境中均表现为连续正态分布,且具有明显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的范围为1.82%—10.70%,性状的影响基本表现为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适用于GWAS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籽指与面积、周长、长度、宽度显著相关,长宽比与圆度显著相关,表明可能存在一因多效位点。利用3VmrM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定位到47个与棉籽大小性状相关的数量遗传位点。A07染色体上共定位到11个数量遗传位点,其中,A07:71993462、A07:72067994和A07:72198802的位点物理位置接近,在4个环境中稳定存在,与棉籽籽指、面积、周长、长度和宽度关。这3个数量遗传位点位于A07染色体71.99—72.87 Mb区间,标记间R2的平均值>0.8(P<0.001),呈现较大的连锁不平衡。遗传效应分析发现,该区段存在2种单倍型,在棉籽大小的相关性状中,单倍型Ⅱ与单倍型Ⅰ差异性显著,表明该位点直接影响棉籽大小性状,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TM-1转录组数据对区间内的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发现Gh_A07G1767在棉籽发育阶段优势表达,Gh_A07G1766在棉籽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推测其在棉籽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结论】鉴定了47个QTN,筛选了2个与棉籽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俊兰  翟学军  李之树  
对四个陆地棉品种(系)的铃重、衣分、子指和纤维长度在棉株不同节位表现的研究表明,各性状的低值有较明显的分布规律,一般出现在下部1~3果枝节位、上部果枝节位和中部果枝的外围节位上;高值和中值多出现在中部果枝的1~2节位;5~9果枝的第一节位很少出现低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君灵  杜雄明  周忠丽  潘兆娥  庞保印  
以1个高强纤维品系为父本,6个常规棉品系、5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和5个彩色棉品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AD模型,分析了3个群体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衣分、籽棉产量等性状基因显性效应对杂种一代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彩色棉群体的籽棉产量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而衣分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加性效应。常规棉群体的比强度以显性效应为主,抗虫棉和彩色棉群体的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3类群体中2.5%跨长和马克隆值的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也较大。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产量性状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纤维长度和细度基本上没有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国平  张新  周瑞阳  赵洪涛  
【目的】探讨一年生陆地棉在多年生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变化规律,为陆地棉宿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为对照,对三年生、二年生宿生陆地棉的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宿生棉的产量比一年生棉显著提高,4个品种三年生和二年生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391.75和1491.37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39.98%和50.00%,其中高产品种中928F1三年生和二年生的产量分别为1781.67和1882.94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53.95%和62.71%;宿生年限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宿生棉的纤维品质性状与一年生棉相比基本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梅拥军  朱军  张利莉  郭伟锋  胡守林  
目的阐明陆地棉产量组分对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指导纤维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产量组分和3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2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加性贡献(贡献率在12%~76%);铃重对马克隆值有较高的显性贡献(CRD=58%);铃数和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CRM=100%),而铃重对纤维长度的母性效应却有抑制作用(CRM=-60%)。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铃重和衣分对马克隆值的母性与环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磊  陈立波  李志勇  师文贵  李鸿雁  范洁茹  周国栋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对撂荒地土壤化学性状变化的影响以及全效速效营养成分之间的转化。结果表明,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土壤全N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增加,但种植年限相差较大时,全N含量才有显著差异;苜蓿种植时间长可使磷元素在表层积累,时间短则表层土壤的全磷聚集不明显;苜蓿种植多年对于土壤全钾含量的增加有显著作用;苜蓿种植对于土壤表层速效N有富集作用,而使土壤深层的速效N大幅下降;苜蓿种植对于土壤表层速效P有积聚作用,种植一到三年的苜蓿一定程度上对于土壤下层的速效P有利用作用,而种植多年的苜蓿对于土壤深层速效P含量有补充作用;种植第三年的苜蓿对于土壤速效K的利用最大,到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原根  牛永章  郭宝德  黄穗兰  
陆地棉×亚洲棉F_0成胚频数主要受母本陆地棉的影响,不同的7个陆地棉品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成胚频数高的6901和朝阳1号,单铃子棉重、单铃种子数、子指一般配合力亦均高;而成胚频数低的6913和黑山棉,上述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均低.在7个父本亚洲棉中,与陆地棉杂交当代成胚频数高的束鹿白花和完紫,其子指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因此,选择单铃子棉重、单铃种子数、子指一般配合力较高的陆地棉作母本与子指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亚洲棉作父本杂交,可以显著提高种间杂交当代的成胚频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复兵  张献龙  刘金兰  
以陆地棉品种“珂字201”为材料,比较了IAA+KT和2,4-D+KT在愈伤诱导和悬浮培养中的效应,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中,IAA和2,4-D表现为正效应,且2,4-D的效应强于IAA;KT表现为负效应;胚性愈伤悬浮培养中,3种激素都表现出负效应。以胚性细胞悬浮系为材料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试验,分离原生质体的最佳酶组合为纤维素酶(OnozukaR10)3%+果胶酶(Pectinase)1.5%,原生质体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为IAA0.5mg/L+KT0.1mg/L,适当提高原生质体密度有利于原生质体培养。光照,温度等物理因素对原生质体培养也有明显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直接在无激素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