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6)
- 2023(6868)
- 2022(6077)
- 2021(5663)
- 2020(4961)
- 2019(11746)
- 2018(11495)
- 2017(22589)
- 2016(12604)
- 2015(14529)
- 2014(14936)
- 2013(15165)
- 2012(14316)
- 2011(13256)
- 2010(13358)
- 2009(12730)
- 2008(12717)
- 2007(11685)
- 2006(10188)
- 2005(9116)
- 学科
- 济(57634)
- 经济(57590)
- 管理(35954)
- 业(33695)
- 方法(28077)
- 数学(25046)
- 数学方法(24827)
- 企(24693)
- 企业(24693)
- 农(17816)
- 学(13460)
- 地方(13409)
- 中国(13058)
- 财(12330)
- 农业(12007)
- 业经(10916)
- 贸(10143)
- 贸易(10139)
- 易(9800)
- 和(9760)
- 环境(9518)
- 制(9099)
- 资源(8620)
- 理论(7612)
- 银(7433)
- 银行(7405)
- 务(7364)
- 财务(7338)
- 财务管理(7315)
- 融(7296)
- 机构
- 大学(195742)
- 学院(194652)
- 济(79397)
- 经济(77643)
- 管理(73518)
- 研究(69185)
- 理学(63114)
- 理学院(62355)
- 管理学(61185)
- 管理学院(60843)
- 中国(52207)
- 科学(46021)
- 京(43318)
- 农(42127)
- 所(37567)
- 研究所(34576)
- 业大(34060)
- 农业(33821)
- 财(33818)
- 中心(32381)
- 江(30192)
- 财经(27437)
- 北京(27097)
- 范(26075)
- 师范(25764)
- 经(24770)
- 经济学(24321)
- 州(24090)
- 院(24084)
- 科学院(22460)
- 基金
- 项目(131109)
- 科学(101084)
- 基金(94000)
- 研究(91622)
- 家(84327)
- 国家(83681)
- 科学基金(69259)
- 社会(56540)
- 社会科(53550)
- 社会科学(53528)
- 省(51094)
- 基金项目(50153)
- 自然(46194)
- 自然科(44909)
- 自然科学(44891)
- 自然科学基金(44075)
- 划(44003)
- 教育(41545)
- 资助(39102)
- 编号(37810)
- 成果(30254)
- 重点(30181)
- 部(29193)
- 发(29159)
- 创(26196)
- 计划(25706)
- 科研(25548)
- 课题(25408)
- 创新(24668)
- 教育部(23888)
共检索到283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岩 陈利顶
采用机制法对作物生产潜力模型进行了光、温、水、土逐级订正,对海伦地区的主要粮食生产潜力进行估算;并选取产量衰减量、资源满足率和资源增产潜力三个指标评价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光合生产潜力为16801.4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12483.9kg/hm2,气候生产潜力为9799.1kg/hm2,农业自然生产潜力为8248.4kg/hm2。如果以光温生产潜力作为目标产量,海伦地区尚有74.01%的上升潜力,且玉米的资源增产潜力高于大豆。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生产潜力实现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中温度对产量的限制作用最大,其次是水分和土壤。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考查,对当地的粮食生产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寻找影响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限制性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道亮 卢凤君 何发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粮食地区间贸易调控方法的不足,把管理思想、控制原理和自组织理论与软科学的多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出了粮食地区间贸易调控的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类变量的选择及作用关系分析、反馈效应回路的构建及耦合和系统的演化与控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焦长丰 白人朴
在建立我国粮食供给波动产生和传导图的基础上,分析了粮食供给波动产生或传导的系统内和系统外原因及不同原因在系统中的不同功能,重点分析了市场波动的放大和传导过程,包括农民市场供给粮波动放大的根本原因分析,完全自由竞争的中国粮食供求模型分析和政府行为的作用分析。认为我国粮食供给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是种粮比较利益的波动,其深层次原因是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平抑粮食供给波动要求发挥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作用,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尊重市场对粮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多个粮食市场主体。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庆祥
朝鲜南部地区的降雨量、日照和热量等农业气候资源相对充足,但60%~70%的土壤偏酸性,土壤肥力差,粮食单产水平很低,而造成当地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
朝鲜 农业资源 粮食生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东勋
粮食安全和粮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近年来国际粮价的不断攀升及其对中国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出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基础性地位问题重新受到重视。同时,城市化浪潮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粮食生产产生着持续的冲击,在农业劳动力减少和耕地不断被城市化所蚕食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能否得以维持甚或有所增长?影响全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爱芝 裴少峰 李崇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吴政
现有关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通常假定省区和产品的生产具有同质性。本文修正了这个假定,通过一个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我国各省区的粮食生产空间结构,经过理论分析,推出了3个命题: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获得主要是依靠规模优势,而不是效率优势;各省区某种粮食的产量占比,与这种粮食的比较优势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特定省区在某些粮食上的比较优势与在其他粮食上的比较优势,通常是不可兼得的。利用2003年各省区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命题能够得到支持。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比较优势 规模优势 效率优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祝美群 白人朴
本文以 1 99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 ,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在粮食生产上的潜在优势和显性优势 ;这种地区优势 ,特别是潜在优势的充分发挥 ,是实现我国粮食增产的关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印军 尹昌斌
本文应用粮食生产波动性测定方法对红黄壤地区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前期的粮食波动性进行了测定,指出了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越发达粮食生产波动性越大,并且这种波动性趋于扩大。最后作者就弱化该区域粮食生产波动提出了三条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静洁 任鸿遵
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其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22%上升到1998年的29.6%。灌溉是保证该区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华北地区目前用水处于严重紧张状态 ,1997年人均综合用水量为315m3,农业是用水大户 ,工农业用水比为1∶5 ,水资源供需的主要矛盾在农业。华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率高达98.5% ,整体供水潜力所剩无几 ;随着工业和城镇的发展 ,农业用水分额将继续减少 ;同时 ,受频繁的旱涝灾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和大面积的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 ,农业供水保证率将进一步降低。分析指出 ,若无连续丰水年和外调水源的补给 ,要继续保证或发展本区的粮食生产规模 ,本...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粮食生产 水供应 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印军 易小燕 方琳娜 李倩倩
论文对全国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比例关系、粮食作物单产等变化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有望保住1.2亿hm2红线,但难度很大;粮食作物面积比重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粮食安全,全国粮食作物面积比重宜保持在66%~69%,到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7亿~6.5亿t。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光泗 钟钰
文章结合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对2013~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供求依然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尤其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凸现;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稻谷、玉米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而小麦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稻谷与玉米的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取决于单产的增长与生产面积的稳定。
关键词:
粮食 谷物 生产 消费 形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庞英 李树超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商品粮产区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以2800个粮农成本数据为基础,选择商品粮产区山东省作为研究的样本,构建了包括三层指标的评价体系,具体分析了商品粮产区农户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包括资源规模、要素生产力、粮食安全和耕地环境)及其区域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商品粮产区的农户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反而较低,这就直接影响着粮食商品率进而制约着国家粮食安全。研究的政策指向是:新时期中央政府在加大补贴力度的同时将有限的粮补资金全部投向商品粮产区,这将有利于在粮食收益相对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激励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海平 黄晓玲
我国农业用水存在供需矛盾加剧、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效率低下、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着粮食安全。本文以13个粮食主产区为例,构建了包含水、耕地、劳动力、资本等粮食生产要素的粮食生产函数,并对粮食生产中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粮食产量与农业用水量正相关,在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主产区水资源投入每增加1%,粮食产量增加1.96%。受水资源限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将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水资源利用 粮食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志勇 刘颖
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对长江中游地区耕地资源数量与粮食生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整理1978—2012年间湖北省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数据,运用Eviews计量软件对湖北省的耕地资源数量变化情况及其与粮食生产的相关性做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1978—2012年,湖北省耕地资源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均呈直线递减趋势,其中耕地资源总面积年均减少0.35%,人均耕地资源面积年均减少0.71%;粮食总产量与粮食单产总体上都呈递增趋势,但是波动幅度较大,粮食供给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粮食总产量年变化率与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相关,从长远来看,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粮食生产具有相关性且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粮食生产 相关分析 湖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