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0)
2023(9357)
2022(7918)
2021(7689)
2020(6127)
2019(13913)
2018(13472)
2017(25239)
2016(13272)
2015(14734)
2014(13939)
2013(13641)
2012(12381)
2011(11387)
2010(11072)
2009(10405)
2008(9776)
2007(8314)
2006(7323)
2005(6475)
作者
(34092)
(28877)
(28187)
(27144)
(18403)
(13834)
(12772)
(10995)
(10931)
(10087)
(9808)
(9357)
(9009)
(8987)
(8913)
(8741)
(8511)
(8198)
(8123)
(8078)
(7035)
(6800)
(6771)
(6463)
(6387)
(6337)
(6232)
(6119)
(5705)
(5645)
学科
(55829)
经济(55774)
管理(35633)
(34911)
(27675)
企业(27675)
方法(21642)
中国(19057)
数学(18989)
数学方法(18845)
(16552)
(14421)
贸易(14413)
(14130)
地方(12601)
业经(12409)
(12267)
农业(10994)
(10576)
(9012)
银行(9010)
环境(8816)
(8760)
(8600)
(8437)
金融(8435)
(8281)
(8257)
(8201)
关系(7917)
机构
学院(181616)
大学(179324)
(83812)
经济(82546)
管理(67975)
研究(65983)
理学(58733)
理学院(58029)
管理学(57260)
管理学院(56890)
中国(50968)
(36942)
科学(36795)
(35897)
(31737)
财经(29296)
中心(29223)
研究所(29035)
经济学(27427)
(26892)
经济学院(24785)
(24667)
(24437)
师范(24277)
(23767)
(23586)
北京(23433)
财经大学(21890)
业大(21626)
(20025)
基金
项目(123123)
科学(98958)
研究(93997)
基金(91895)
(79803)
国家(79231)
科学基金(67924)
社会(62953)
社会科(59785)
社会科学(59773)
基金项目(47618)
(45159)
教育(42976)
自然(41016)
自然科(40091)
自然科学(40081)
自然科学基金(39365)
(38851)
编号(37356)
资助(36847)
成果(30149)
(28724)
重点(28300)
(28276)
国家社会(27426)
(26216)
课题(25944)
中国(25819)
教育部(25312)
创新(24496)
期刊
(92410)
经济(92410)
研究(56692)
中国(34243)
管理(26256)
(26050)
科学(24937)
(24041)
学报(23946)
教育(19063)
大学(18756)
学学(17612)
农业(17149)
经济研究(16530)
(16462)
金融(16462)
业经(14956)
财经(14758)
技术(13949)
(12911)
(12859)
问题(12349)
国际(11499)
世界(11150)
(10004)
技术经济(8289)
现代(8277)
资源(8079)
(8011)
论坛(8011)
共检索到269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梁甲瑞  
凭借数量众多的岛屿、价值重要的海峡群、海上航线的必经之地、未来的石油运输通道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南太平洋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并成为新时期的海上战略通道。基于此,本文认为制定南太地区的海洋战略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和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应有之义。中国应充分考虑南太地区的现实形势,维持该地区的"软平衡"态势。本文建议中国的海洋战略可遵循"合理选点、合理布局、合作为先"的原则,逐步完善南太地区的海洋战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梁甲瑞  陈德正  
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的发展和国际体系的变化,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并成为新时期的海上战略通道。中国应充分考虑南太平洋地区的现实形势,维持该地区的"软平衡"态势。本文建议中国的海洋战略应遵循"合理选点、合理布局、合作为先、合法作业"的原则,逐步完善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战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兵  
在历史上,俄罗斯为了争夺出海口,占领和控制黑海海峡,与西方列强展开激烈的争夺。冷战结束后,俄罗斯采取更为现实的做法,积极发展海军,以加强海上战略核威慑力量为突破口,重视海上的国际合作,切实维护好与俄罗斯利益相关的海上通道的安全。研究俄罗斯海上通道安全的思想和政策,对维护国际战略通道的安全与合作,制定中国的通道战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禄铭  
当前东亚海上安全环境复杂多变,东亚海上安全局势受各种域内外因素影响不断加剧,形成海上安全困局的主要症结在于东亚各国之间缺乏信任基础。为了有效化解东亚地区海上矛盾争端,必须构建东亚海上战略互信机制,求取东亚各方之间海上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从而达成消除隔阂、降低风险、和谐共赢的海上安全局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天枢  
中国近期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一超多强的复杂国际格局下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周边格局的有力手段,它旨在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印度的海洋战略作为印度洋上的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对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印度的海洋战略入手,分析了中印双方在印度洋地区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印度的"东向政策"对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陆儒德  
树立海洋战略意识建设海上经济强国陆儒德摘要海洋世纪正向人们走来。海洋经济给人类留下了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征:1980年,世界海洋经济产值为3400亿美元;1990年,达到6700亿美元;到2000年,预达15000亿至20000亿美元,海洋经济是世界经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天枢  
中国近期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一超多强的复杂国际格局下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周边格局的有力手段,它旨在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印度的海洋战略作为印度洋上的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对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印度的海洋战略入手,分析了中印双方在印度洋地区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印度的"东向政策"对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天枢  
中国近期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一超多强的复杂国际格局下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周边格局的有力手段,它旨在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印度的海洋战略作为印度洋上的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对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印度的海洋战略入手,分析了中印双方在印度洋地区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印度的"东向政策"对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兰  
在战略互惠关系的框架下,中日两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各自海洋战略的高度,突破性地确立了东海划界前的临时安排,东海资源合作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但是,东海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尚待时日,需要中日双方高度的战略智慧。在这个过程中,中日海洋战略合作是重中之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于思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口号,这是党中央首次从战略的高度在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全面阐述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此同时,"海洋强国"战略对我国政府海洋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转变政府海洋管理职能,实现政府海洋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成为了未来实施海洋战略的必由之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加林  沈满洪  马仁锋  杨红生  陈一宁  孙才志  刘明  韩喜球  胡志丁  马学广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了系统认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邀请了九位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岸带生态修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缘政治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前沿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访谈。结果认为:(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明确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方法、坚持陆海统筹重大谋略、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要整合现有涉海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创新规划技术与规划治理理念,强化海洋空间管制指标、海洋空间发展能力和海洋空间治理地方特色机制等方面的创新。(3)海洋牧场建设要聚焦产业链条,推进“全域型”海洋牧场建设;强化原创驱动,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倡导融合发展,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4)“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强调运用陆海交错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资源管理优化的技术,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机理,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5)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大势,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衔接区域战略。(6)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聚焦深海、极地战略新领域,提升关键海域实时精细观测和预报能力,聚焦海洋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加强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7)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多学科调查、长周期监测,加强深海开发技术研发,评估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减少深海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扰动,实现深海采矿和深海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我国需要实施一种空间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海洋地缘战略,服务于台湾统一和领土争端、服务于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资源利用,服务于海洋运输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9)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点和技术支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东民  何帆  张春宇  伍桂  冯维江  
现代海洋金融的基本特征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并举、开放性和排他性并存,以及产融结合与金融集聚相得益彰。现代海洋金融的工具有银行贷款和信贷担保、海洋基金、企业债券及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海洋保险。当前中国发展海洋金融面临重大机遇。建议中国政府应支持建立海洋金融要素聚集区,以"三个基金、一个银行、一个智库"的模式推动中国海洋金融业的快速崛起。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尔升  裴广一  陈羽逸  李雪晶  
本文根据历史经验,认为:海洋话语权是海洋强国的前提,其内在逻辑是:海洋思想—海洋话语—海洋法律(制度、规划)—海洋活动—海洋强国。目前,国际海洋话语出现双垄断(国际海洋法公约,美国)的现象,中国在国际海洋话语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对中国产生消极影响。本文认为:国际海洋话语权的双重垄断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改变,中国海洋话语的弱势将继续保持。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必须建立符合中国海洋强国要求的本土化的海洋话语体系;完善法制,增强海洋话语的合法性;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确立海洋话语提供坚强的后盾;打好经济牌,增强中国海洋国际事务的发言权,理性地融入国际海洋话语体系,与各方平等开展沟通对话;在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贵斌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这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发展全局和长远角度对我国发展做出的新的战略选择和决策部署。我国的海洋开发和经济发展提高到强国的新高度,由此进入大战略引领的新阶段,这对我国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