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4)
- 2023(10349)
- 2022(8359)
- 2021(7682)
- 2020(5917)
- 2019(13481)
- 2018(13045)
- 2017(24013)
- 2016(12476)
- 2015(13602)
- 2014(13451)
- 2013(12926)
- 2012(11644)
- 2011(10358)
- 2010(10839)
- 2009(10298)
- 2008(9076)
- 2007(8469)
- 2006(7506)
- 2005(6720)
- 学科
- 济(45718)
- 经济(45676)
- 管理(40481)
- 业(39680)
- 企(34786)
- 企业(34786)
- 融(25197)
- 金融(25195)
- 中国(25136)
- 银(23004)
- 银行(23000)
- 行(22342)
- 技术(15821)
- 地方(15093)
- 方法(14255)
- 贸(13958)
- 贸易(13945)
- 易(13628)
- 财(13517)
- 业经(13036)
- 制(12617)
- 农(12455)
- 技术管理(11782)
- 数学(11648)
- 数学方法(11528)
- 中国金融(10976)
- 理论(10234)
- 务(9369)
- 财务(9345)
- 财务管理(9323)
- 机构
- 学院(167032)
- 大学(161986)
- 济(68353)
- 经济(66563)
- 管理(63143)
- 理学(53081)
- 理学院(52480)
- 管理学(51814)
- 研究(51541)
- 管理学院(51460)
- 中国(46650)
- 财(33291)
- 京(33118)
- 科学(28484)
- 江(27251)
- 中心(26729)
- 财经(26046)
- 经(23474)
- 所(23436)
- 州(23061)
- 范(22037)
- 经济学(21977)
- 师范(21847)
- 北京(20683)
- 研究所(20677)
- 经济学院(19925)
- 院(19653)
- 财经大学(19306)
- 银(19283)
- 业大(18824)
- 基金
- 项目(108034)
- 科学(86641)
- 研究(85937)
- 基金(76244)
- 家(63963)
- 国家(63317)
- 科学基金(56464)
- 社会(55601)
- 社会科(52934)
- 社会科学(52925)
- 省(45024)
- 基金项目(40650)
- 教育(39327)
- 划(36090)
- 编号(35617)
- 自然(33214)
- 自然科(32507)
- 自然科学(32506)
- 自然科学基金(31938)
- 创(29319)
- 成果(28753)
- 资助(28707)
- 创新(26300)
- 课题(25737)
- 发(25269)
- 重点(24292)
- 国家社会(22926)
- 部(22538)
- 制(22112)
- 项目编号(22034)
共检索到266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爱民 宋暄
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下,日趋紧密的经贸合作对于沿线支点港口城市的金融服务水平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构建莱文(Levine)指标,分析我国16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城市的金融创新能力,并进一步引入工具变量,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探究金融环境、金融制度和金融人才因素对样本港口城市金融活跃度和金融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支点港口城市的金融创新能力大小呈梭形分布,南北差异明显。提高支点港口城市的金融创新能力,应重点促进金融制度双向互补式改革,吸引金融人才落户。同时,支点城市应建设智慧港口,发展港口导向型金融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新兴产业领域扩大外商合作规模,实现经济平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勇清 许智宏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考量海上丝绸之路上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的动态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货物吞吐量对港口城市经济的贡献度大于集装箱吞吐量对港口城市经济的贡献度,港口城市经济对货物吞吐量的方差贡献度大于港口城市经济对集装箱吞吐量的方差贡献度。结果表明,发展和促进重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与港口物流发展,符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勇清 许智宏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考量海上丝绸之路上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的动态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货物吞吐量对港口城市经济的贡献度大于集装箱吞吐量对港口城市经济的贡献度,港口城市经济对货物吞吐量的方差贡献度大于港口城市经济对集装箱吞吐量的方差贡献度。结果表明,发展和促进重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与港口物流发展,符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成 王茂军 杨勃
文章模拟映射"丝路"沿线中外港口关联网络,引介2-模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讨论15个主要港口节点外向航运关联结构的同构性;摒弃网络结构分析时的自洽和自证不足,基于航运网络外的社会经济要素,挖掘港口城市网络关联的内在机制,讨论航运关联结构与港口城市产业结构相似性关系结构的耦合特征。研究发现:(1)沿线航运网络呈现以中国—东南亚地区紧密关联为重心的空间关联格局,上海、深圳—新加坡、巴生港共同架构起沿线港口低耗高效的轴辐式关联网络结构;(2)从个体节点中心度、整体网络格局、局部核心网络组织和主导链接群组等不同层面,分别佐证了中国港口外向关联的同构性,极易导致重复、低效、不经济的航运活动频现;(3)经关系—关系层次假设检验得到,15个港口城市外向关联结构与港城职能相似性结构存在耦合关系;(4)木制品、纸制品和运输设备制造相关行业较为发达的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运输能力、经济开放度较高的港口城市,以及劳动力和进出口规模相异的城市,航运关联结构同构性较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新放 吕靖
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关联维数等方法,揭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体系时空格局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规律,对明确港口投资环境、规划港口布局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①沿线港口分布格局具有空间相关性,集装箱吞吐量差异逐渐缩小,空间格局呈现边缘化特征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港口体系集装箱吞吐量重心由欧洲逐渐向亚洲转移,尤其向东亚和东南亚转移。②基于空间和时间距离的港口群间的关联性均逐渐增强,且时间关联性增强更明显,演化过程更复杂;港口群间时—空关联程度并不完全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③总体上港口体系出现了层次化分布格局,且部分港口群内出现多枢纽或多门户港口;港口群间联系呈现网络化趋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旭 王晓伟 周巧琳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港口互联互通尤其重要,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港口合作机制。在分析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港口合作内容及模式的基础上,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以解决港口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为出发点,构建涵盖合作平台机制、合作主体机制、合作动力机制、合作运行机制、合作保障机制以及合作协调机制在内的港口合作机制,最后提出港口合作机制构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华春 黄有方 胡坚堃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的方法,以东亚区域港口为基础构建东亚区域航运网络矩阵,从港口实力、港口自我中心、港口航线质量指数3个方面分析海上丝绸之路(MSR)背景下东亚港口地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港口地位不仅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港口中心化程度,而且取决于航线质量的高低;由于港口经济腹地的重叠,东亚港口枢纽地位的争夺以及港口之间激烈竞争的现状可能仍会存在;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世界经济中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正在加快,港口枢纽地位也在不断变化,东亚港口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昊洲 胡鸿韬 余可欢
在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和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如何提高港口绩效一直是港口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找到港口发展的瓶颈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良,在考虑港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生产作业和盈利转化两个子系统,并建立了两阶段DEA模型对2016 至2018年间我国8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的两阶段效率和整体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文章最后分析了各个港口提高总效率的改良途径。结果表明,大多数沿线港口生产作业效率呈现上升趋势,收益转化效率呈现下降趋势。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孟飞荣 高秀丽
在对湛江港口发展现状、优势条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背景下湛江港口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港口工业园建设、增加与东盟港口合作以及加快发展远洋运输业等。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港口 湛江 发展策略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芙英 张建同 罗梅丰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分析方法,从海运网络分析的视角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地位进行评价。在收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102个港口实际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拓扑结构图。通过对网络中港口节点的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指标进行计算,结合熵权TOPSIS法综合得到港口地位的排序。结果表明新加坡港、上海港、巴生港在网络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且现有的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排序方法存在局限,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综合评价得到的港口排序更符合实际发展需求。最后运用节点删除法对排序结果进一步分析,为中国港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参考与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忠振 陈东旭 宫之光
在产业转移背景下,考虑港口服务货运需求与刺激货运需求的双重功效,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产业承接地的港口投资建设问题。首先,在现实交通运输网络中加入虚拟链接构建超级网络,用以刻画制造业的转移、生产和运输过程。其次,建立制造业承接地港口投资决策优化模型,用运输阻抗、地价和工资三个内生变量描述港口投资、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之间均衡关系。模型以产业承接地港口收益最大为目标,确定承接地港口的投资规模及费率水平。最后,以斯里兰卡的科伦港口为例进行数值分析,计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需求与供给间正向反馈的数量关系及上界,为优化沿线港口投资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提供依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佳骏
在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以及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转移的大背景下,国际产能合作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是中国的优质产能"走出去"的最好节点。未来,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资源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具体途径包括三个方面:通过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产融结合推进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通过构建跨境产业链,支持优势产能向价值链高端延展;通过重点港口城市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实现高端项目集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产能合作 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大海 王艺潼 刘芳明 于莹 连晨超 徐孟
以海外港口为载体建设海上战略支点,宏观上有利于从全球视角实现海外港口建设布局,微观上有利于落实到海外港口的投资建设层面。海上战略支点港的主要建设模式有合资模式、并购模式、长期租赁模式和特许经营模式等,应根据不同模式的特点,规避其政策法律风险和一般法律风险,实现海上战略支点相关制度的完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大海 王艺潼 刘芳明 于莹 连晨超 徐孟
以海外港口为载体建设海上战略支点,宏观上有利于从全球视角实现海外港口建设布局,微观上有利于落实到海外港口的投资建设层面。海上战略支点港的主要建设模式有合资模式、并购模式、长期租赁模式和特许经营模式等,应根据不同模式的特点,规避其政策法律风险和一般法律风险,实现海上战略支点相关制度的完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大海 王艺潼 刘芳明 于莹 连晨超 徐孟
以海外港口为载体建设海上战略支点,宏观上有利于从全球视角实现海外港口建设布局,微观上有利于落实到海外港口的投资建设层面。海上战略支点港的主要建设模式有合资模式、并购模式、长期租赁模式和特许经营模式等,应根据不同模式的特点,规避其政策法律风险和一般法律风险,实现海上战略支点相关制度的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