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2)
- 2023(7877)
- 2022(6621)
- 2021(6320)
- 2020(5469)
- 2019(11930)
- 2018(12168)
- 2017(22985)
- 2016(13185)
- 2015(14738)
- 2014(14829)
- 2013(14499)
- 2012(13891)
- 2011(12847)
- 2010(13199)
- 2009(12352)
- 2008(12167)
- 2007(11252)
- 2006(10161)
- 2005(9135)
- 学科
- 济(53840)
- 经济(53777)
- 农(45827)
- 业(39466)
- 农业(30413)
- 管理(27108)
- 企(18713)
- 企业(18713)
- 方法(16868)
- 业经(16515)
- 中国(15336)
- 数学(14310)
- 数学方法(14116)
- 制(13874)
- 学(13486)
- 地方(12838)
- 体(11049)
- 财(10780)
- 农业经济(10322)
- 发(10214)
- 银(9928)
- 银行(9885)
- 策(9761)
- 贸(9721)
- 贸易(9716)
- 行(9554)
- 易(9321)
- 村(9184)
- 融(9177)
- 农村(9174)
- 机构
- 学院(188307)
- 大学(183581)
- 济(76247)
- 经济(74588)
- 研究(73997)
- 管理(66048)
- 农(59695)
- 中国(57603)
- 理学(56107)
- 理学院(55376)
- 管理学(54176)
- 管理学院(53839)
- 科学(47531)
- 农业(45903)
- 京(40752)
- 所(40476)
- 业大(38128)
- 研究所(36924)
- 江(33926)
- 中心(33848)
- 财(32890)
- 农业大学(27933)
- 省(26643)
- 范(26134)
- 院(25826)
- 师范(25819)
- 北京(25280)
- 财经(24948)
- 州(24797)
- 科学院(24066)
- 基金
- 项目(124172)
- 科学(95973)
- 研究(91152)
- 基金(87703)
- 家(78882)
- 国家(78108)
- 科学基金(64014)
- 社会(55464)
- 社会科(51847)
- 社会科学(51829)
- 省(50797)
- 基金项目(46507)
- 划(41919)
- 自然(41247)
- 自然科(40199)
- 自然科学(40185)
- 教育(40085)
- 自然科学基金(39468)
- 编号(38856)
- 资助(35097)
- 农(32712)
- 成果(32158)
- 重点(28755)
- 发(28654)
- 部(27381)
- 课题(27095)
- 创(25138)
- 业(23730)
- 计划(23672)
- 创新(23586)
- 期刊
- 济(97992)
- 经济(97992)
- 农(64143)
- 研究(54358)
- 中国(46104)
- 农业(43046)
- 学报(37375)
- 科学(33066)
- 大学(27967)
- 学学(26679)
- 财(23599)
- 业经(22507)
- 融(22043)
- 金融(22043)
- 管理(21782)
- 教育(21573)
- 业(20605)
- 技术(15425)
- 农村(14390)
- 村(14390)
- 问题(14047)
- 农业经济(13939)
- 版(12926)
- 世界(12269)
- 经济研究(12267)
- 财经(12006)
- 业大(11816)
- 资源(11345)
- 经(10332)
- 经济问题(10224)
共检索到302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叶伟媛
农业经营主体的状况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浙西南山区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生态农业,较快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但农业经营主体年龄老化、文化素质低、优质劳动力外流等因素制约着浙西南山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本文分析了浙西南山区农业经营主体变化的两面性态势及优化农业经营主体上存在的难题,主张针对难题,应采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育农业精英、建立农业职业制度等措施来优化农业经营主体。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叶伟媛
健全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是有效实现农产品价值的保证。以丽水市为例,对浙西南山区的农产品物流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物流主体、物流平台、功能性物流业务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建设一个有效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娟丽 杨庆媛 何秋兰 施开放
农业景观脆弱性是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度量方式,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文章采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面板数据模型、Moran's I指数分析重庆市石柱县农业景观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研究区农业景观脆弱性水平呈现“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等级类型空间演替明显。其中暴露度高值分布呈现由东部向南部、西部、西北部逐渐加强,与城市扩张和人类活动干扰强度方向相一致;敏感性空间变化高值聚集区由西南部向北部、东部逐渐缩减;适应能力空间变化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特征。(2)农业景观脆弱性呈显著空间自相关和集聚特征,脆弱性等级相对聚集。低度和轻度脆弱区集中于南部生态区和北部农业区;中度脆弱区集中于西南城镇区和东部旅游区;较高脆弱区集中于西南城镇区,少部分分布在北部农业区;高度脆弱区集中分布在西南城镇区。(3)研究区农业景观脆弱性演变主要受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产业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是农业景观脆弱性形成的自然本底条件,社会经济和政策制度因素是农业景观脆弱性变化的外部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海南 孙海清 冉涛
本文以西南山区农业为研究对象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入手 ,剖析区域贫困产生的原因 ,试图找出贫困的病根 ,然后对症下药 ,针对西南山区农业的具体实际情况 ,对一些相应的扶贫方略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希望能探索出一条使贫困最小化的路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义彬
位于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东南山区 ,面积广、人口多、农业基础较好。本文分析了该区的农业资源特征以及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和潜力 ,对比国内外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提出适合本区的模式及农业现代化方向 ,并针对存在问题指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东南山区 农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唐丽桂
家庭承包经营模式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单一的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以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的合作生产经营模式、种养大户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等新型经营模式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在西南山区,由于特殊的农业生产条件,"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但其存在的先天缺陷使其发展速度减缓,乃至衍生出工业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绩效显著,但成功的不多;大户经营模式受制于规模偏小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英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逐渐成为市民闲暇小憩、回归自然的理想去所。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以,缩小城乡差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在增强农民生态意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探索一条既能发展乡村旅游又能保护农村生态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形成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特对此作了自己的探索。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生态 两面性 应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祝平
民间信仰的流动和扩散是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异化和归化是其常有的表现形态,其实质是多元共生文化融合与流动性社会整合的过程。作为民族文化中的小传统,它的扩散生长既有大传统文化的一般特性,需要中央、地方、民间多维互动共促,但它更有自身突出的独特性和稳定性。妈祖信仰是中国社会最典型的民间信仰形态之一,其在浙西南山区由盛而衰的历史流变表明,地缘、政治、经济等因素对于地方社会民间信仰的影响和改造是有限度的,民间信仰之于地方社会的意义也有其自身的生长机制。传统信仰文化的当代转型与价值重塑是时代主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丹丹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日显紧迫。在这个过程中,西南山区农业的发展及其发展模式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阐明西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出发,阐述了当前西南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并对适合西南山区环境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作了探讨。
关键词:
西南山区 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浩淼
生态农业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实现农业的整体协调与合理组织。我国对生态农业的发展颇为重视,西南山区作为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约十分之一的地区,其生态农业的开展对我国农业整体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西南山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出西南山区的四种典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特色产业增长极模式、生态园区带动模式、地区特色旅游模式和生态村建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西南山区 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富民 段豫川
基于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农业产业分工、农产品种类分工、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不同县域间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产业分工和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县域层面的农产品种类分工对其存在制约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佘杰新
基于"事件-过程"分析模式,以"乌坎事件"和乡村反腐为视角,揭示了宗族文化对村干部腐败犯罪作用机制的"神秘面纱"。宗族型村庄里,宗族文化形成的内生秩序不经意改变乡村治理制度设计的本来面貌,村民借助宗族势力操纵选举、联合上台,利用强大的宗族势力、族人间顾及情面、监督机制失效的现实进行腐败犯罪。而当腐败犯罪超出村民容忍度时,宗族精英依托宗族文化的凝聚力和法律赋权,迅速唤醒族群意识、凝聚族人力量进行集体反腐,有力推进了反腐的进程和深度。扬弃宗族文化的利弊,实现国家正式制度与乡村自身资源的配合。要重视村民选举的合法性和民主性,注重民主监督的本土化和精英化,实现软性法律的约束力和法治化,从而有效防控乡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立足西部农村典型土地流转和经营现状,选取位于乌蒙山区的贵州省两个村为实证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农户土地资源和资产相关影响因素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显著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实证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留守"困境;农户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之间抉择艰难;农田水利、交通和自然条件限制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经营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较好的经营经济作物或获得养殖收入,山区农业经营的瓶颈还包括施用较多化肥和耕地"细碎化"。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建议实证区农户经营模式为:农户可以在完善农田水利和交通等设施后,选择"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或农业"规模经营模式",建议农业产业化与旅游等其他优势产...
关键词:
西部山区农村 土地流转 土地经营模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江伟
本文对沪深两市747家上市公司按成长性进行了划分,对其负债比率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无论对于高成长还是低成长的公司,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与公司价值之间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负债的两面性没有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出来。对高成长的公司而言,负债没有引起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的问题,却反而导致公司严重的资产替代问题;而对低成长的公司而言,负债没有引起公司的资产替代问题,但负债的控制效应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为深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并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在上市公司中的治理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负债 资产替代 投资不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梦玲
专利制度由激励技术创新伊始,同时也推动和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进步、信息的共享和经济的发展。随之伴随的是专利带来的技术创新的阻碍作用。专利制度的被利用甚至滥用也同时带来了大量的问题专利以及专利丛林、专利阻滞等现象。文章从专利两面性的独特视角着重分析了专利制度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并着重侧重后者,对专利在刺激技术创新的同时,同时阻滞技术创新的悖论进行了深入分析思考。对专利丛林、专利阻滞等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最后,对专利制度进行再反思和再认识。
关键词:
专利制度 技术创新 专利保护 专利产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