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3)
- 2023(9099)
- 2022(8034)
- 2021(7418)
- 2020(6631)
- 2019(15345)
- 2018(15077)
- 2017(29134)
- 2016(16334)
- 2015(18331)
- 2014(18666)
- 2013(18714)
- 2012(17866)
- 2011(16287)
- 2010(16450)
- 2009(15489)
- 2008(15457)
- 2007(14157)
- 2006(12454)
- 2005(11189)
- 学科
- 济(69934)
- 经济(69875)
- 管理(40744)
- 业(39991)
- 方法(33876)
- 企(31670)
- 企业(31670)
- 数学(29096)
- 数学方法(28798)
- 学(19323)
- 农(19246)
- 财(16923)
- 中国(16638)
- 地方(16297)
- 业经(13693)
- 制(12951)
- 农业(12921)
- 贸(12094)
- 贸易(12089)
- 易(11650)
- 理论(10516)
- 和(10345)
- 务(10234)
- 财务(10211)
- 财务管理(10181)
- 环境(10153)
- 银(10045)
- 融(10010)
- 金融(10007)
- 银行(9984)
- 机构
- 大学(244440)
- 学院(243218)
- 济(93399)
- 经济(91263)
- 研究(90267)
- 管理(87350)
- 理学(74766)
- 理学院(73759)
- 管理学(72087)
- 管理学院(71665)
- 中国(66512)
- 科学(62131)
- 京(54198)
- 农(53792)
- 所(49452)
- 研究所(45626)
- 江(43793)
- 业大(43521)
- 农业(43357)
- 财(42599)
- 中心(41318)
- 财经(33788)
- 范(33579)
- 北京(33399)
- 师范(33026)
- 院(32357)
- 省(31216)
- 州(30746)
- 经(30516)
- 经济学(28561)
- 基金
- 项目(165118)
- 科学(127282)
- 基金(118894)
- 研究(110481)
- 家(108233)
- 国家(107398)
- 科学基金(88652)
- 社会(67382)
- 省(66790)
- 社会科(63778)
- 社会科学(63754)
- 基金项目(63671)
- 自然(61717)
- 自然科(60161)
- 自然科学(60137)
- 自然科学基金(59063)
- 划(56735)
- 资助(50854)
- 教育(50711)
- 编号(42947)
- 重点(39259)
- 发(36919)
- 部(35832)
- 计划(34593)
- 成果(34394)
- 科研(33074)
- 创(33073)
- 课题(31240)
- 创新(31123)
- 科技(31047)
- 期刊
- 济(103499)
- 经济(103499)
- 研究(65461)
- 学报(50141)
- 农(47119)
- 中国(45914)
- 科学(43136)
- 大学(35450)
- 学学(33788)
- 财(32680)
- 农业(32369)
- 管理(29981)
- 教育(20522)
- 技术(20003)
- 融(19886)
- 金融(19886)
- 业(17795)
- 业经(17136)
- 财经(16452)
- 经济研究(16165)
- 问题(14138)
- 经(14134)
- 版(13606)
- 业大(13454)
- 资源(13158)
- 技术经济(11889)
- 统计(11532)
- 科技(11305)
- 农业大学(11098)
- 商业(10918)
共检索到359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斯迪 高谦 卜令飞 徐冠洪 蔡传国 范坷 刘其根
为揭示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动态以及鱼类引入的影响,实验在2020年12月和2021年4、7、9月对当地的稻-田鱼田、稻-马口鱼田和水稻单作田的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采样,鉴定、统计和分析该系统中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及相关多样性指数。通过4个季节的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门30种和大型底栖动物3门9种。浮游动物包括轮虫16种、枝角类7种、桡足类6种,其中近邻剑水蚤、中型小剑水蚤、萼花臂尾轮虫为全年优势种,平突船卵溞、光滑平直溞和大肚须足轮虫为季节性优势种。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寡毛类2种、摇蚊3种、腹足类3种,其中全年3种优势种为苏氏尾鳃蚓,霍普水丝蚓和黄色羽摇蚊。在4次调查取样期间,稻-田鱼、稻-马口鱼及水稻单作田这三类稻田系统中浮游动物的香农-威纳指数(H′_(1))、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_(1))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1))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9~4.1、0.81~0.93和0.67~0.93。浮游动物两种多样性指数的最高值在稻-田鱼和稻-马口鱼田中均出现在水稻移栽前(4月),水稻单作田中则出现在水稻扬花期(9月);其最低值在稻-田鱼和稻-马口鱼田中均出现在水稻成熟收割前(12月),水稻单作田则在水稻拔节期(7月)。三种类型实验田的浮游动物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水稻移栽前最高,成熟收割前最低。三类稻田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的香农-威纳指数(H′_(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_(2))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2))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6~2.24、0.56~0.77和0.52~0.75。大型底栖动物两种多样性指数的峰值在三类稻田中均出现在水稻扬花期;在稻-田鱼和稻-马口鱼田中其最低值出现在水稻移栽前,水稻单作田的最低值则在水稻拔节期。大型底栖动物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峰值在稻-田鱼田中出现在水稻扬花期,稻-马口鱼和水稻单作田均在成熟收割前;在稻-田鱼和稻-马口鱼田中其最低值均出现在水稻移栽前,但水稻单作田最低值在拔节期。本研究结果显示,青田稻鱼系统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及相关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一采样时期,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在两类养鱼稻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养鱼稻田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均低于水稻单作田,但差异不显著(P>0.05)。了解稻鱼共生系统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动态,有助于揭示稻-鱼互利共生的机制,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改进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兴国 徐皓 朱浩 王小冬
采用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污染生物学指数方法分析大莲湖水源地不同区域的污染状况,结合水质指标分析不同生物学指数对水体污染的评价效果,运用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大莲湖水源地的污染特点。结果显示,夏秋季节大莲湖水源地不同区域的浮游动物Shannon Wiener指数(H1)为0.3~1.8,Margalef多样性指数(D)为1.0~10.4;底栖动物Shannon Wiener指数(H2)为0.81~1.26,Goodnight指数(G)为0.30~0.88,均显示呈污染状态,对应水质指标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浮游动物Margalef多样性指数(D)和底栖动物的Goodnight修订指数(G)可以更好的反...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底栖生物 生物学指数 污染特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苏家齐 朱长波 李俊伟 李婷 陈素文 颉晓勇 张博
为了解流沙湾养殖活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 4个季度的浮游动物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共记录浮游动物18大类119种、浮游幼体17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以桡足类(45种)和端足类(20种)为主,其次为毛颚类(15种)、水螅水母类(12种)、等足类(6种)等。十足目幼体(Decapod larvae)为春、夏两季的主要优势类群,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微驼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racilis)为秋季主要优势种,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为冬季主要优势种。年均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1. 53个·m~(-3)和73. 48 mg·m~(-3)。多维尺度分析(n MDS)结果表明,除春季外,流沙湾内湾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外湾差异明显。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溶解氧、磷酸盐、透明度、温度和硝酸盐等环境因子是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流沙湾海区,鱼类小网箱的养殖活动在夏秋两季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影响较大;贝类养殖区的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但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与其它采样点差异不大。
关键词:
流沙湾 浮游动物 养殖活动 种类组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秋志 廖剑宇 伍凯 刘全儒 周云龙 江源 龚玲
于2010年7月对东江流域主要支流进行调查,共布设79个有效样点,定量鉴定出原生动物和轮虫共计36属,据此研究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种类组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运用小型浮游动物辅助评估河流水环境状况可能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多数样点内小型浮游动物群落呈现种类少、密度小的特征,在样点内相对密度占绝对优势的种类多,但在样点内相对密度和区域频度均占优势的种类少;②顺流而下,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密度、多样性均趋向增大,第一优势种类相对密度趋向降低,优势种类频繁变化,种类组成结构不稳定;③小型浮游动物密度与环境因子关系较为密切,具备成为评估河流水环境状况辅助或备选指标的可能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洛维 黄国佳 王晓清 徐大建 曾聪 彭娜 李潇
2016年4、6、8、10、12月和2017年3月,对湖南省浏阳市株树桥水库进行6次浮游动物和水质理化指标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水库中有浮游动物102种,其中原生动物31种、轮虫21种、枝角类23种、桡足类27种,在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采样调查中鉴定出的种类依次减少,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的种类数均在春季达最高值,桡足类的则在夏季达最高值,主要优势种为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裸腹溞属(Moina sp.)、发头裸腹溞(Moinairrasa)、中华似玲壳虫(Tintinnopsis sinensis)、哲水蚤属(Calanus sp.)等10种;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为52.27 ind./L,变化范围为6.9~304.5 ind./L,枝角类、桡足类、原生动物和轮虫的密度占浮游动物总密度的比例依次降低,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的平均生物密度依次降低;浮游动物的年平均总生物量为2.13mg/L,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原生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依次降低;浮游动物的种群类别可分为2大类群,细分为3小类群,高锰酸钾指数、溶氧和可溶性正磷3种水质指标对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群类别的影响相关性最高;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27、0.56和1.53;株树桥水库年均水温为21.23℃,年均透明度为2.09 m,年均pH值为7.45,水体总体呈弱碱性,年均叶绿素含量为18.67μg/L,高锰酸钾指数和溶氧、总磷、总氮、可溶性正磷、铵态氮含量年均值分别为2.11、7.32、0.03、1.75、0.02、0.11mg/L,综合各水质理化因子和修正营养状态指数显示,水体处于中度污染和中–富营养水平,作为饮用水水源地,其水质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调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龚玉艳 肖雅元 徐姗楠 刘永 杨玉滔 李纯厚
为了探明陵水湾浮游动物饵料情况,本研究依据2014年11月(秋季)、2015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2016年1月(冬季)陵水湾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94种和浮游幼虫21类,其中桡足类(Copepoda)最多,有38种,其次是水螅水母类(Hydromedusae)11种,毛颚类(Chaetognatha)8种,其余类群种类数在1~6种之间。浮游动物群落主要由广温广盐类群、暖水沿岸类群和暖水外海类群组成,优势种主要分布在前两个类群,无全年优势种;浮游幼虫是陵水湾的重要类群,丰度呈现为冬季(低温)高于春季(高温)。与亚热带海域不同,低温已不再是制约陵水湾海洋生物生长的主要因子。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呈现为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冬季高于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春夏季高,秋冬季低,湾外高,湾内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陵水湾浮游动物可分为湾内和湾外两个群落,主要受地形阻隔所致。盐度与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是浮游动物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根据陵水湾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估算出浮游动物提供的渔产潜力为2.24×10~4 kg。陵水湾浮游动物丰度呈现剧烈的季节变化,有必要对其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陵水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鲁峰 李秀启
利用Primer数据统计软件对2012年11月、2013年2月、2013年5月和2013年8月东山湾海域浮游动物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明显分为了湾外群落、漳江群落、河口群落和湾内群落,不同浮游动物群落在种类丰度组成、种类季节变化和多样性季节变化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漳江群落受冲淡水影响最大,在种类组成上主要为异体住囊虫、红住囊虫、小拟哲水蚤和右突歪水蚤;河口群落处于半咸水区域,以太平洋纺锤水蚤为主;湾内群落以太平洋纺锤水蚤、针刺拟哲水蚤和中华哲水蚤为主;湾外群落的肥胖箭虫、亚强次真哲水蚤和针刺
关键词:
东山湾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涛 彭梦 李罗新 何秋杰 吴泽成 习佑军 谭凤霞 高雷 柴毅
为探明澜沧江小湾库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化,于2017-2019年夏季对其干流和支流黑惠江16个样点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澜沧江小湾库区夏季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门54种,包括轮虫30种、原生动物10种、枝角类9种和桡足类5种,其干流丰度与生物量均低于支流,轮虫为主要优势种群,其中无节幼体(Naupliu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i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长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longiset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是三年共有优势种。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来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分别为0.063~0.247、0.049~0.282和0.075~0.2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1.603~2.646、1.022~4.340和0.596~2.680;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分别为0.036~0.107、0.013~0.081和0.022~0.079。综合营养指数(TLI)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采样点达到富营养化程度。综合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H、D、J及TLI等多种评价方法分析表明,澜沧江小湾库区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干流澜沧江富营养化程度较支流黑惠江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亚洲 金海卫 朱增军 潘国良
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对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28°30'~30°45'N、121°30'~123°15'E)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数量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77种,属18个大类,其中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类群。春、夏季间无共同优势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假磷虾(Pseudeuphausia)幼体;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肥胖箭虫(Sagi...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丰度 生物量 群落结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青瑞 陈求稳 韩瑞
于2009—2010年间对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共计6纲34种,其中昆虫纲占种类总数的41.18%,腹足纲占29.42%,寡毛纲、蛭纲、甲壳纲、瓣鳃纲的种类数较少,占29.40%。优势种有扁蜉(Epeorus vitreus)、小蜉(Ephemerella subvaria)、纹石蚕(Hydropsyche alternans)、摇蚊(Polypedilum vanderplank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Claparede)、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凸旋螺(Gyraulus convexi...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郝俊 马旭洲 王友成 王武 王高龙 郎月林 李星星
为了探究河蟹生态养殖对池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2013年4至10月采集了上海松江泖港地区河蟹养殖池和水源水体的后生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分析了后生浮游动物的种类构成、生物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共检测出后生浮游动物59种,其中优势种14种。轮虫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裂痕龟纹轮虫、暗小异尾轮虫、针簇多肢轮虫和尾三肢轮虫;枝角类优势种为长肢秀体溞、短尾秀体溞、蚤状溞、长额象鼻溞和圆形盘肠溞;桡足类优势种为锯缘真剑水蚤、跨立小剑水蚤和广布中剑水蚤。养殖池轮虫平均生物密度为562.78 ind/L,平均生物量为0.37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永坚 李俊伟 罗昭林 颉晓勇 陈素文 朱长波 郭奕惠
于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流沙湾海区浮游动物进行了周年性的季度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41种、幼体17类,以桡足类居多(29种)。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短尾类幼虫(Brachyuran larva)、长尾幼体(Macruran larva)在四季均有出现,并在3个季度中成为优势种。年均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8.12 ind./m3、13.43 mg/m3。扇贝主养区、鱼类网箱养殖区和珍珠贝养殖区的各季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均低于对照区(非养殖区);大中型浮游动物主要出现在对照区,而在鱼、贝养殖区极少出现。冬季扇贝主养区多样性指数为各区最高,其...
关键词:
流沙湾 浮游动物 扇贝 网箱 主成分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远威 魏南 陈清华 黄建荣 郭照良
于2013—2021年1、4、7、10月,在澳门路氹城生态保护区设置2个采样区,各3个采样点,调查分析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并初步评估水体受扰动状况。结果表明:在澳门路氹城生态保护区共鉴定出171种浮游动物(含9类浮游幼虫),其中一区鉴定出156种,二区鉴定出116种;浮游动物分属于8个类群,主要优势类群为轮虫(57种)、桡足类(48种)和纤毛虫(33种);一区浮游动物丰度为6.00~240.33 ind/L,平均为(59.27±58.39)ind/L,二区浮游动物丰度为3.00~62.58ind/L,平均为(19.20±16.82)ind/L;一区和二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区域差异显著,一区物种数和丰度显著大于二区的,一区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显著小于二区的,一区浮游动物丰度年际变化波动大于二区的,可见一区环境较二区更加敏感,一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2013—2016年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轮虫(污染指示种),2017—2021年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桡足类(非污染指示种),更替率为100%,除一区2017—2021年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小于2013—2016年的外,两区域其余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13—2016年的,说明保护区水质有所改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远威 魏南 陈清华 黄建荣 郭照良
于2013—2021年1、4、7、10月,在澳门路氹城生态保护区设置2个采样区,各3个采样点,调查分析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并初步评估水体受扰动状况。结果表明:在澳门路氹城生态保护区共鉴定出171种浮游动物(含9类浮游幼虫),其中一区鉴定出156种,二区鉴定出116种;浮游动物分属于8个类群,主要优势类群为轮虫(57种)、桡足类(48种)和纤毛虫(33种);一区浮游动物丰度为6.00~240.33 ind/L,平均为(59.27±58.39)ind/L,二区浮游动物丰度为3.00~62.58ind/L,平均为(19.20±16.82)ind/L;一区和二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区域差异显著,一区物种数和丰度显著大于二区的,一区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显著小于二区的,一区浮游动物丰度年际变化波动大于二区的,可见一区环境较二区更加敏感,一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2013—2016年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轮虫(污染指示种),2017—2021年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桡足类(非污染指示种),更替率为100%,除一区2017—2021年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小于2013—2016年的外,两区域其余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13—2016年的,说明保护区水质有所改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丹 沈建忠 胡少迪 龚成 周斌 李霄 王海生 孙广文
于2011年4月~2012年1月按季度对长江天鹅洲故道浮游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87种,其中原生动物22属38种,占总种类数的43.7%;轮虫25属36种,占总种类数的41.4%;枝角类8属9种,占总种类数的10.3%;桡足类4种,占总种类数的4.6%。浮游动物的年平均密度为25 711.9ind./L,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分别占总密度的93.7%和5.6%;年平均生物量为3.6mg/L,以原生动物和枝角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1.9%和28.1%。15种优势种中9种为富营养水体指示种。绿急游虫、双叉尾毛虫、长圆膜袋虫和小链巨头轮虫全年形成优势,而针簇多肢轮虫、缘板龟甲轮虫、角...
关键词:
天鹅洲故道 浮游动物 水质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