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7)
2023(10022)
2022(8344)
2021(7457)
2020(5954)
2019(13545)
2018(13395)
2017(25006)
2016(13518)
2015(15224)
2014(15329)
2013(15555)
2012(15338)
2011(14400)
2010(14837)
2009(13846)
2008(13564)
2007(12277)
2006(11700)
2005(10953)
作者
(43896)
(36729)
(36353)
(34776)
(23853)
(17755)
(16498)
(14318)
(14228)
(13508)
(12948)
(12497)
(12312)
(12173)
(11874)
(11412)
(10936)
(10867)
(10763)
(10461)
(9606)
(9243)
(9124)
(8815)
(8404)
(8279)
(8231)
(8079)
(7765)
(7286)
学科
(81698)
经济(81558)
管理(34763)
(30926)
地方(26480)
中国(23342)
(22166)
企业(22166)
方法(21487)
(19500)
数学(18302)
数学方法(18158)
(16934)
业经(16585)
地方经济(16118)
农业(13546)
(12977)
环境(12245)
(12137)
(12059)
金融(12059)
(11198)
(11108)
银行(11077)
(10905)
(10901)
资源(10582)
(10526)
贸易(10514)
(9992)
机构
学院(206766)
大学(205803)
(93449)
经济(91500)
研究(86347)
管理(70940)
中国(64999)
理学(58589)
理学院(57770)
管理学(56767)
管理学院(56396)
科学(53341)
(47183)
(46482)
研究所(41932)
(40696)
(39874)
(39160)
中心(37400)
农业(31062)
(31037)
财经(30793)
业大(30514)
北京(30134)
(29751)
师范(29370)
经济学(29155)
(29148)
(27790)
(27663)
基金
项目(129448)
科学(100326)
研究(93515)
基金(90973)
(81019)
国家(80301)
科学基金(66311)
社会(59753)
社会科(56453)
社会科学(56434)
(52736)
基金项目(47048)
(43426)
自然(41507)
教育(40882)
自然科(40295)
自然科学(40280)
自然科学基金(39551)
资助(38081)
编号(36798)
(35486)
成果(30857)
重点(30533)
发展(28356)
(27881)
课题(27863)
(27733)
(25884)
国家社会(24672)
创新(24403)
期刊
(122982)
经济(122982)
研究(69541)
中国(53130)
(37583)
学报(35038)
科学(32180)
管理(29822)
(29097)
农业(25738)
大学(25305)
学学(23674)
教育(23145)
(22817)
金融(22817)
经济研究(20087)
业经(19170)
技术(18555)
财经(16215)
问题(15447)
(14182)
(13727)
资源(12614)
世界(11866)
技术经济(11637)
(11387)
图书(11065)
国际(10642)
经济问题(10140)
经济管理(9835)
共检索到349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彦  王生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小荣  栗明  熊之洲  蒋朝生  
现代经济进行物质价值创造的同时,也是文化价值的创造;没有文化力为之匹配的经济,将是立于沙滩上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国家的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都在谋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获得支撑综合国力、企业综合竞争力持续增长的动力。在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把握好新世纪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努力挖掘民族文化的丰富宝藏,为区域经济持久兴旺发达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晓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约束也已越来越突出,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已很难再使浙江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经济活动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虹  
绿色GDP是基于资源、环境、经济的综合核算指标,能较为客观地衡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选取绿色GDP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指标,测算、比较2000—2010年期间浙江和江苏两省绿色GDP的数值以及绿色GDP对区域GDP的贡献率,得出结论: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优于江苏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两个角度探讨导致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能力优于江苏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可能原因,认为江苏省以工业尤其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较高能源强度削弱了其经济可持续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祝遵宏  傅斌  
现行资源税的制度设计不利于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立足于促进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税需要全面扩大征税范围,进一步提高税负水平、拉开税率档次、采用超率累进税率、调整税收优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祖麟  许丽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雅鹏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王雅鹏一、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1.过度的食品需求与土地掠夺式经营。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农产品供给以国内生产自给为主的方针,农业生产系统为了满足目前的12亿人口和每年新增加的1600多万人口的衣食之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顾英伟  刘立德  李建  
教育可持续发展就是遵循教育特有的客观规律,推动整个社会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教育事业健康、有序、保质、保量持续的发展。本文以教育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从物质、制度、心理三个层面分析了目前教育发展出现的问题,进而确认了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教育有限产业化,即教育事业与教育产业、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的统一,以及它的运作内容和方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佳  
浙江省保险业近年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浙江省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已成为浙江省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金融领域的三大支柱之一,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集中体现在保险的职能上。商业保险应充分利用风险分散机制优势,充分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职能,在构建和谐浙江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一、浙江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一)浙江保险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业务实现平稳增长近年来,浙江保险业在曲折中发展。截至2011年底,浙江省(不含宁波)共实现保险费收730.7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8.4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12.3亿元,具体细分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3亿元、健康保险28...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长思  徐信贵  
经济增长方式应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出现了环境恶化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保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庆民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水资源自然格局及利用格局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撑的水资源,其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格局,即流域经济系统格局,并实现流域基础上的区域竞争与协作一体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惠雄  鲍海君  
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的演化关系是分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浙江省1990—2006年的生态足迹并应用Ulanowicz的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公式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得到三个主要结论:①浙江省1990—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不断增加,生态赤字逐年扩大。②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逐年下降,生态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有所增强。③代表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多样性指数不断下降,"浙江模式"潜伏着重大的不可持续性信息。本文认为,目前浙江等东部地区经济下滑的情况比较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明显挑战。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约束,而生态问题背后又是企业组织规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云贤  
应通过科学划分、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责权限,构建符合实体经济和多层次金融体系发展需要的分层级金融监管体制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支撑在中国,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发展需寻求金融支撑,地方金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和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地方金融发展对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如广东省佛山市地方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和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的信贷投放已经占到90%以上;地方金融发展在整个金融系统中占比越来越大,地方金融在中国银行业金融资产占比中达到了57%;地方金融发展成长性好、发展速度快、市场化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