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5)
2023(8925)
2022(8098)
2021(7676)
2020(6389)
2019(15170)
2018(15153)
2017(29232)
2016(16141)
2015(18151)
2014(18214)
2013(18025)
2012(16511)
2011(14756)
2010(14491)
2009(13042)
2008(12454)
2007(10504)
2006(9027)
2005(7600)
作者
(46508)
(38391)
(38154)
(36342)
(24944)
(18613)
(17391)
(15234)
(14944)
(13802)
(13611)
(12842)
(12257)
(12143)
(11920)
(11719)
(11616)
(11489)
(11124)
(11102)
(9689)
(9403)
(9246)
(8861)
(8634)
(8594)
(8565)
(8513)
(7780)
(7730)
学科
(62064)
经济(61999)
管理(44520)
(42189)
(35314)
企业(35314)
方法(30258)
数学(26238)
数学方法(25956)
(16358)
地方(15325)
(15120)
中国(14858)
(14148)
业经(13619)
农业(11056)
(10651)
理论(10540)
(10454)
贸易(10449)
环境(10383)
(10079)
技术(9964)
(9309)
(9269)
财务(9212)
财务管理(9198)
教育(8807)
(8759)
企业财务(8710)
机构
大学(223378)
学院(221963)
管理(92349)
(81908)
理学(81094)
理学院(80189)
经济(80021)
管理学(78787)
管理学院(78410)
研究(72939)
中国(51298)
科学(48769)
(48184)
(37052)
(36705)
业大(36331)
(36325)
(35410)
研究所(34093)
中心(32785)
(30004)
师范(29691)
北京(29316)
财经(29236)
农业(29174)
(27008)
(26555)
(25987)
师范大学(24165)
技术(23965)
基金
项目(162177)
科学(126495)
研究(117353)
基金(116429)
(101632)
国家(100794)
科学基金(86532)
社会(71300)
社会科(67405)
社会科学(67385)
(65215)
基金项目(63422)
自然(58461)
自然科(57014)
自然科学(57000)
自然科学基金(55946)
(53968)
教育(53161)
编号(48507)
资助(47737)
成果(38464)
重点(36089)
(35040)
(34197)
(33647)
课题(33023)
创新(31293)
科研(31158)
项目编号(29740)
大学(29713)
期刊
(86994)
经济(86994)
研究(61875)
中国(37857)
学报(37765)
科学(34332)
(32703)
管理(32275)
大学(27633)
学学(26006)
(24843)
教育(24710)
农业(23439)
技术(18855)
(15171)
金融(15171)
业经(15062)
图书(13473)
财经(13044)
经济研究(12837)
科技(12039)
理论(11797)
(11638)
资源(11300)
问题(11238)
实践(11164)
(11164)
(10834)
技术经济(10430)
现代(10345)
共检索到308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子雷  杨水平  姚小华  王开良  叶秀萍  丁敏  
在浙江红花油茶主要分布区广泛设点采样,对其果实的形态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在产地间及产地内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6个产地果实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果实质量(变异系数CV为42.07%),其次是果高(变异系数CV为15.79%)和果径(变异系数CV为14.77%),果实的高径比的变异幅度最小(变异系数CV为10.14%),产地内变异幅度较大的仍是果实质量,变异幅度较小的是高径比;不同产地果实果高与果径呈紧密线性相关,即随着果实果高的增大果径也随之增大,各个产地果实的果高和果径与果实质量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果实的高径比与单果质量则没有一致的相关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董乐  李田  黄文印  王波  徐林初  徐立安  温强  
【目的】提出浙江红花油茶优树选择标准与筛选方法,以期为发掘和高效利用浙江红花油茶优质种质资源,促进浙江红花油茶良种化进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在浙江红花油茶主产区优良林分中通过初选、复选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模糊隶属函数法的优株评价模型构建、层次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优株的综合评价。【结果】入选的36个浙江红花油茶优株性状差异明显,11个描述的经济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16.63%,总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最小为1.09%,而油亚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9.53%。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能代表11个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累计贡献率达84.656%,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原始数据信息量的29.491%,油酸、亚油酸、油亚比等性状对第一主成分贡献较大;决定第二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果皮厚、鲜出籽率、千粒籽重等性状,其贡献率为20.358%。层次聚类分析将36个浙江红花油茶优株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属于高油酸、高出仁率型株系;类群Ⅱ属于高含油率型株系;类群Ⅲ属于高油酸型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类群Ⅳ属于果皮薄、高出籽率型株系;类群Ⅴ属于高出仁率、高产型株系;类群Ⅵ属于高亚油酸、高产型株系。【结论】制订出了浙江红花油茶高油酸型优树选择的一般标准,并决选出12株表现最优的优株:GHY01、GHY02、GHY03、GHY04、GHY19、GHY20、GHY21、GHY22、GHY32、GHY34、GHY35、GHY36,并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标准,嫁接保存了这些优良单株用于后续无性系测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曲  姚小华  王开良  任华东  高焕章  滕建华  尹润富  洪友君  
为研究低海拔区域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对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的22个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花期长短、开花数量进行了调查观测。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花期始于1月下旬,结束于4月中下旬,花期长达62.5 d,花期较集中,但开花期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不同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差异显著,开花期最早的是无性系dy144,最晚的是无性系hy31。花期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无性系hy54、hy179,花期持续时间均值为53.5 d;最短的是无性系hy58,花期持续时间均值为26.5d。22个无性系之间开花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其中无性系dy1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汪雁楠  赖国桢  黄建建  刘丽婷  余良森  温强  龚春  
【目的】预测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潜在分布范围,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浙江红花油茶保护利用及引种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浙江红花油茶在中国区域内55个分布点的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当前及未来3种RCPs气候变化情景下浙江红花油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影响浙江红花油菜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冷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其中最冷季度降水量贡献率最高,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次之。当代潜在适生区集中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中,核心分布区主要位于江西、福建和浙江。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总体适生区范围较当前有不同程度地扩展,总体呈现由华东向西南方向显著扩张的趋势。【结论】浙江红花油茶潜在适生区主要受降水、气温和土壤影响,受海拔影响较小,在中国南方地区有较广泛的适生性,具有引种栽培推广潜力。图2表2参4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佳聪  何俊  尹瑞萍  万晓军  郭军  辛成莲  龚发萍  李悦  
为了选择改良腾冲红花油茶的种实经济性状,对面积较大的3个天然种群和6个人工种群样株的12个种实性状和指标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果径在起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在起源间、起源内种群间及种群内单株间的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方差分量为单株间>起源内种源间>起源间,不同性状相对变异程度有所不同。果实性状中果型与种子性状、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与种子性状、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种子性状与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型、单果籽质量、出籽率、仁油率、籽油率及果油量是主要的遗传变异性状;果型、海拔与单位面积产油量呈显著负相关。提出了腾冲红花油茶群体和优株选择的主要指标和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佳聪  阚欢  万晓军  杨开保  
选择38个腾冲红花油茶优株,设置八成熟采果、近生理成熟采果与及时脱粒、堆沤12 d后脱粒组合而成的4种果实采收脱粒处理,对其主要产量、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处理间产量、品质达极显著差异(P<0.01);果实八成熟采收导致产量严重损失,其仁油率、籽油率、果油率分别降低11.0%、18.2%和31.7%,籽油酸价亦降低10.5%而利于储存;近生理成熟采收"堆沤"处理与及时脱粒比较,其仁油率降低4.5%,而籽油酸价则提高7.3%;因此,腾冲红花油茶果实宜在生理成熟时采收并及时脱粒。研究结果为确定腾冲红花油茶果实合适采收期和采后处理方式提供了技术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荟  祝文娟  张应中  蒋开彬  刘天颐  莫其辉  黄少伟  
利用SRAP分子标记建立广东省4个种群153个单株的广宁红花油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体系,从594对引物组合中最终选出13对引物,结果表明:13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06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获得15.85条,多态性条带为18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0.78%。种群Nei's基因多样度(h)、Shannon多样性指数(I)、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L)变化范围分别为0.217 90.356 3,0.321 70.524 8及58.25%92.72%,平均值分别为0.307 8,0.456 3及8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雯  李文锋  许逸林  戚嘉敏  徐佳琦  奚如春  
为阐明广宁红花油茶授粉特性,提高其产量和效益,采取野外实地调查与实验室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花粉数量、活力、储藏条件、柱头可授性及辅助授粉效果。结果表明:(1)广宁红花油茶单枚花药花粉数在3 120~12 460粒之间,平均值为6 877粒;单花花粉数量随其花药花粉量增加而增加,在792 200~3 468 400粒之间,平均值为2 102 250粒。(2)花药多在开花第1天开始散粉,开花当天花粉活力随时间进程呈上升趋势,第2天达到最大值,前3 d花粉活力都在80%以上。而柱头可授性在花后第2天达到最大值,2~3 d是柱头可授性最强的时期,即最佳授粉时间。(3)花粉的最佳贮藏方式是-8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源  邓朝佐  
宛田红花油茶为母本,毛瓣金花茶为父本的杂交子一代,其花色、叶、小枝均显中间性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凯  印中华  孟宇微  
阐述了浙江省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油茶消费市场的开发前景;分析了浙江省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浙江省油茶产业发展存在产业化程度低、劳动力短缺、技术较为落后、管理水平低下、政府支持力度小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从政府、合作组织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推动浙江省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帅朝  马宝玲  宋磊  王亚男  段援朝  宋怀波  
[目的]提出了一种YOLON目标检测网络,为油茶果采收装置夜间非结构化环境下果实目标的精准识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改进YOLOv3的基础上建立YOLON目标检测网络,先在图像输入端添加照度调整模块(LA)对输入图像的照度进行自适应调整,以加强前景图像特征的显著程度,利用特征提取网络对输入图像进行多次卷积以得到对应的特征图;然后在特征融合层添加夜间隐性知识模块(NPK),以先验信息的形式辅助网络预测,提高夜间果实目标的识别准确性;最后对网络特征图进行解码处理得到对应的目标检测框,从而完成对夜间油茶果实目标的检测。为验证所提出网络的有效性,采用准确率(P)、召回率(R)、平均精度均值(mAP)和综合评价指标(F1)对YOLON及对比网络YOLOv3、YOLOv4、YOLOv5s的检测效果进行定量评价。[结果]用YOLON和各对比网络在夜间油茶果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测试,YOLON网络的P、R、mAP、F1分别为94.00%,83.63%,94.37%和89.00%,mAP分别较YOLOv3、YOLOv4、YOLOv5s提高2.32%,4.93%和2.33%;对不同果实数量油茶果图像进行测试,YOLON在单果、双果和多果测试数据集上均有较好表现,其对这3类果实目标检测的mAP为98.34%,分别较YOLOv3、YOLOv4、YOLOv5s提高2.17%,8.99%和4.35%;对整树小尺寸油茶果实的检测效果,YOLON的mAP可达93.56%,分别较YOLOv3、YOLOv4、YOLO75s高1.24%,8.66%和5.57%;在对整树油茶果实图像进行检测时,YOLON的平均置信度为0.69,分别较YOLOv3、YOLOv4、YOLOv5s高0.09,0.22和0.14;此外,用YOLON对夜间采集的处于重叠、遮挡、复杂背景等多态耦合下的油茶果实图像进行检测,也均具有较高的检测置信度。[结论]YOLON可以满足油茶果采收机器人果实定位精度的要求,将其应用于油茶果夜间图像的检测是可行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兆兆  谢云  孟辉  关玉梅  吴窈窈  
依据花瓣颜色筛选出3种类型的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白花型,浅红花型和深红花型),通过形态观察和测量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红山茶不同类型间的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其演化及品种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得出其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极面观为三裂正三角形或近圆形,花粉大小为(43.6~60.2)μm×(18.8~41.3)μm,极轴与赤道轴之比在1.7以上,属于大类型花粉。萌发沟为3孔沟类型,表面纹饰为皱沟状或皱沟-颗粒状。结果表明:花粉的大小、外壁纹饰在类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可作为浙江红山...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蒋冬月  沈鑫  陈雅静  邹宜含  吴帆  李因刚  柳新红  
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浙江省野生樱花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野生樱花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枝干、叶片的50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其种间及种内各性状的变异,探明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除株高外,其余17个数值型性状在8个种(变种)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16个性状为极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炳扬  缪晶  盛束军  吴欢笑  
In this paper, the variation in fruit shape, size and its seed number were studied, and the correlativity of length and diameter of fruit to seed number for 12 species of \%Rhododendron\% from Zhe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fruit shape and the 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12 species o...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雅飞  段文军  曹志华  胡娟娟  吴炜  汪玲  束庆龙  
于油茶炭疽病发生盛期,在没有进行任何防治的油茶纯林中,选取每个果实类型的植株20棵,在每样株树冠外围中上部,从东、南、西、北4个方向分别抽查果实25个,统计病果数,计算其发病率,并采集每样株未感病的果实30个,测定其形态学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油茶果实形态学性状和生理特性与炭疽病发病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发病率与果实颜色和p H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56和0.0170),与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70),与花青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负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0764和-0.6466).(2)果实颜色、相对电导率、PA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