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8)
- 2023(12066)
- 2022(10063)
- 2021(9127)
- 2020(7410)
- 2019(16380)
- 2018(15625)
- 2017(28625)
- 2016(15801)
- 2015(17052)
- 2014(16362)
- 2013(16072)
- 2012(15084)
- 2011(13763)
- 2010(13812)
- 2009(12487)
- 2008(12422)
- 2007(10882)
- 2006(9702)
- 2005(7907)
- 学科
- 济(63799)
- 经济(63734)
- 业(38903)
- 管理(35703)
- 农(31115)
- 企(25156)
- 企业(25156)
- 方法(23968)
- 数学(21491)
- 数学方法(21232)
- 农业(21118)
- 地方(20029)
- 学(17063)
- 业经(16871)
- 中国(16352)
- 财(13525)
- 贸(12268)
- 贸易(12262)
- 易(11830)
- 环境(11300)
- 制(11283)
- 发(10088)
- 地方经济(9069)
- 融(8955)
- 金融(8952)
- 农业经济(8650)
- 技术(8630)
- 银(8563)
- 银行(8506)
- 行(8131)
- 机构
- 学院(225971)
- 大学(222709)
- 济(85497)
- 研究(84641)
- 经济(83594)
- 管理(79599)
- 理学(69996)
- 理学院(68941)
- 管理学(67317)
- 管理学院(66913)
- 中国(60235)
- 科学(59219)
- 农(58173)
- 京(46670)
- 农业(45172)
- 所(45109)
- 业大(44275)
- 研究所(42215)
- 江(38886)
- 中心(38779)
- 财(36202)
- 范(32720)
- 师范(32219)
- 省(31834)
- 院(30774)
- 农业大学(29929)
- 财经(29386)
- 州(27866)
- 北京(27471)
- 科学院(27121)
- 基金
- 项目(167192)
- 科学(130562)
- 基金(120924)
- 研究(112359)
- 家(110891)
- 国家(109930)
- 科学基金(91755)
- 社会(72248)
- 省(69652)
- 社会科(68202)
- 社会科学(68183)
- 基金项目(65714)
- 自然(62495)
- 自然科(60946)
- 自然科学(60917)
- 自然科学基金(59777)
- 划(57642)
- 教育(49693)
- 资助(46823)
- 编号(43044)
- 重点(39134)
- 发(37956)
- 部(34837)
- 计划(34500)
- 创(34325)
- 成果(32764)
- 科研(32762)
- 创新(32274)
- 科技(31197)
- 课题(30948)
共检索到323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政欣 包亚芳 孙治
以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规模度指数、洛伦兹曲线等地理数学方法分析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省域层面上,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呈现多中心集聚、组团分布格局;浙东北地区3A级景区村庄分布数量与集聚程度均高于浙西南地区,杭州、绍兴、衢州、宁波等4市的3A级景区村庄数量超过了全省的50%。市域层面上,3A级景区村庄分布类型大多数为均匀型,仅杭州、衢州、台州等3市为集聚型。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空间分布受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影响较大。建议从空间结构、规模数量的角度结合经济、交通等影响因素优化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空间布局。图12表2参36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慧霖 李加林 王中义 辛欣 杨凯杰 王彩依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浙江省1597处3A级景区村庄数据,采用最邻近距离指数、点密度分析,结合ArcGIS 10.6、地理探测器等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探讨浙江省及各地级市3A级景区村庄空间结构特征、影响因子,并提出空间结构优化思路:(1)浙江省及各地级市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聚集性显著,空间结构呈“万”字形。(2)各地级市空间结构特征具有趋低海拔、趋平原、趋阳坡、趋河流、趋干线、趋中心地等分布规律。(3)3A级景区村庄数与高程、坡度、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呈负相关,距水域分布5 km范围、地级市40 km范围、区县15 km范围、重要道路干线4 km范围、高级别景区20 km范围内具有显著的聚集性与辐射性。(4)自然因子是影响3A级景区村庄空间结构特征的先决性因子,人文因子是村庄转型的牵引性因子。(5)3A级景区村庄优化可进一步以点促面,促成多核心放射结构和核聚—扩散结构、以线为轴,优化聚集—汇流结构、以面化点,优化同异互动结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晓芬 白鸥
【目的】探讨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便于优化森林乡村的空间布局。正确认识森林乡村的形成因素,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方法】以浙江省447个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影响其空间分布的自然及人文因素。【结果】(1)从整体空间上看,浙江省森林乡村呈现集聚型的分布状态,具有“小范围聚集,大范围分散”的多中心组团分布特点。(2)从区域空间上看,在五大分区及市域层面上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3)从整体空间密度上看,形成了双核心集聚区和双核心连绵区。(4)从空间分布关联上看,呈现西南部热,东北部冷的空间关联特征,次冷点区域变化较小,热点区域呈现条带状分布向条状及零星分布状转变。(5)浙江省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水系、森林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经济基础、交通通达性的综合影响。【结论】由于自然及人文的综合影响,浙江省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森林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中,地形、气候及河流孕育其生态环境,而交通、文化资源及社会经济基础关乎其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及经济支撑。今后浙江省在森林乡村建设中,要基于资源优势、基础条件及本地发展政策,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协同布局等举措以实现全域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浙江样板。图4表2参32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辉 郤雨菲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也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凝聚型空间分布状态;(2)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局部聚集,整体分散”的分布特征,且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3)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空间自相关性表现较为显著,且正相关为主要空间关联类型;(4)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道路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以及人口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成书 杨杨帆
旅行社影响着旅游产品的空间串联及整合,分析其在特定区域内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提升旅游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包含2 277个旅行社点要素的浙江省旅行社地理信息系统,运用最邻近分析、缓冲区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探究浙江省旅行社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浙江省旅行社空间分布存在集聚特征,形成了1个高密度区(杭州),两个次高密度区(宁波、温州)。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单核心,带状连片分布,沿海多,内陆少。旅行社表现出以县级居民点为中心的距离衰减规律。常住人口密度、出口总额、第三产业产值、3A级及以上景区密度对旅行社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出口总额为负相关,其他为正相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思笑 张建国
【目的】探究目前浙江省森林康养品牌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合理布局森林康养基地,充分利用及开发森林康养资源,实现供需有效对接,促进森林康养产业有序高效发展提供指导。【方法】以浙江省"中国森林康养基地""中国森林氧吧""浙江省森林康养基地"和"浙江省森林氧吧"共计134处森林康养品牌资源为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浙江省森林康养品牌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其空间布局的自然及社会人文因素。【结果】浙江省内森林康养品牌资源空间分布整体为凝聚型,集聚趋势明显;市域层面来看,湖州市、丽水市、台州市及温州市为均匀型,杭州市、衢州市、金华市及绍兴市为凝聚型。森林康养品牌资源在各地级市内的分布并不均衡,根据各地级市所拥有的数量不同可划分为4个梯队,各梯队间存在较大差异。核密度分析发现:不同区域内森林康养品牌资源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可划分为以湖州市安吉县为主的大核区,湖州市长兴县、杭州市桐庐县、丽水市龙泉市为主的次核区以及以衢州市江山市、金华市义乌市、绍兴市新昌县为主的小核区;森林康养品牌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受地形、森林覆盖率、水系、社会经济基础、交通通达性、中心城市关联度综合作用影响。【结论】受到自然及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浙江省森林康养品牌资源在各地级市间分布不均,各地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进程存在较大差异。森林康养资源及产业在开发与建设中,地形、森林覆盖率、水系影响其景观基底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交通通达性及与中心城市的关联度关乎其经济支撑、市场潜力及可达性。日后浙江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要基于地区资源条件及优势,进一步结合政策支持、市场调查、合理规划、资源整合等,从而实现"全域化布局""一体化推进""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图5表1参23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葛扬 张建国
【目的】探讨浙江省森林特色小镇在省域尺度上的空间布局特征,并对影响空间布局的人文和自然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以浙江73个森林特色小镇、 121个省级及以上森林公园的地理数据以及各市相关自然社会状况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相关性分析与核密度分析,对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浙江省73个森林特色小镇的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分布在浙北、浙东和浙南的小镇为均匀型,分布在浙西的小镇为凝聚型;从均衡性来看,不同地级市内的森林特色小镇数量分布合理,另外根据核密度值由密到疏的散布情况,可以将小镇分为3个主要梯队,其中湖州西部与北部为第1梯队,衢州中北部为第2梯队,丽水、温州和台州的部分区域为第3梯队。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山区分布、交通条件以及临近城市等因素对3个梯队的划分产生了影响。【结论】森林特色小镇的成长以当地林业产业为重要支柱,并以第一、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集中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森林特色小镇沿山麓与山谷地带布置的趋势十分明显,且高速公路网有利于小镇的落地发展,但地级中心城市对森林特色小镇布局的影响十分有限;从森林特色小镇的选址与森林公园分布的空间高关联度可以看出,周边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森林特色小镇发展至关重要的保障,浙江其他地区发展森林特色小镇的潜力仍然巨大。表2参2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杨 汪聪聪 高超 丁镭
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与2003-2017年浙江省湾区经济带面板数据,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城市化视角下碳排放的驱动机制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浙江省湾区经济带各地市碳排放规模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增速放缓,碳排放量差异明显,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空间上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加大的趋势;(2)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是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其他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和城市化;(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要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各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情况,为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策略提供指导。
关键词:
城市化 碳排放 GTWR模型 湾区经济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丛海彬 邹德玲 蒋天颖
运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浙江省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布与聚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浙江省区域创新平台数量整体呈现"南少北多"的不均匀分布态势;区域创新平台核密度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总体表现为浙北地区大面积、连片的核分布与浙南地区小规模、零星的核分布并存;浙江省区域创新平台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环杭州湾地区为空间热点与核心区域;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政府财政支持、科研人员投入与教育事业投入等。
关键词:
创新平台 空间集聚 核密度 浙江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汤礼莎 贺清云 朱翔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了长沙市A级景区行政分布特征以及与长沙市DEM、NDVI、河流、GDP、交通五个因素的分布关系,结果表明:(1)长沙市辖区因其行政地位、环境等优势明显,A级景区分布数量较多,景区级别也较高。(2)长沙市人文类A级景区多分布在海拔高度200 m以下、河流水系附近,对植被覆盖度要求不高;自然类A级景区更倾向于海拔200~500 m的低山丘陵,高植被覆盖度的地区,河流对其有一定影响。(3)景区级别3A以上的景区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且人文类A级景区对交通条件有更高的要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晗静 包亚芳 孙治
论文以浙江省1168个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结合实地考察和GIS空间分析法,探讨浙江省古村落时空分布特征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浙江省古村落的形成历经起源、拓展、鼎盛、收缩、恢复和饱和的历史轨迹,总体上呈现自浙北向浙南、浙西拓展的时序特征;(2)浙江省古村落总体呈聚集型分布,具有以浙西南为热点区、浙东北为冷点区的两极化分布特征,各历史阶段古村落分布重心随拓展时序呈现由北向南、向西的迁移路径;(3)浙江省古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地形、水系等自然环境要素和经济、文化、交通、政策等社会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古村落 时空分布 形成机理 浙江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怀飞 郑敬刚 唐风沛 吴国玺
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讨了河南省175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了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区域间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为开封、洛阳地区;②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现空间不平衡的特征,符合河南省旅游资源"弓箭式"的战略发展布局;③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受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景区地域组合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分布 分布结构 河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磊 丁烨 杨宏浩
以浙江省为例,分别利用变异系数、均衡度指数和均衡比系数,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化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市际差异较大,A级旅游景区分布数量最多的是绍兴、杭州和宁波;浙江省3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最高,从区际差异上看,浙东北地区3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相对均衡,而浙西南地区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则相对均衡;三类均衡比系数显示,人口均衡比系数较小,说明人口因素对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影响最大,人口比重越大,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越均衡;在差异测度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优化思路。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空间分布 差异化 浙江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洁 常直杨
本文以江苏省2014年4A级以上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Arc GIS空间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江苏省177个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类型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特征以及接待量和收入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高等级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型分布,数量分布密度最大的在环太湖旅游圈,且与区域交通便捷程度呈正相关;全省高等级旅游景区类别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集中性,地域特色鲜明;各地市的旅游经济、高等级景区的门票收入和经营收入排序不完全正相关,个别城市的高等级景区运营特色鲜明,经济指标突出。在此基础上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洁 常直杨
本文以江苏省2014年4A级以上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Arc GIS空间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江苏省177个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类型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特征以及接待量和收入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高等级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型分布,数量分布密度最大的在环太湖旅游圈,且与区域交通便捷程度呈正相关;全省高等级旅游景区类别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集中性,地域特色鲜明;各地市的旅游经济、高等级景区的门票收入和经营收入排序不完全正相关,个别城市的高等级景区运营特色鲜明,经济指标突出。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影响江苏省高等级旅游景区的数量、接待量和收入空间分布的因素,并提出景区发展优化的方向和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