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6)
- 2023(7790)
- 2022(6558)
- 2021(5968)
- 2020(5080)
- 2019(11240)
- 2018(11183)
- 2017(20080)
- 2016(10762)
- 2015(12019)
- 2014(11215)
- 2013(10779)
- 2012(10208)
- 2011(8938)
- 2010(9109)
- 2009(8485)
- 2008(8246)
- 2007(7555)
- 2006(6705)
- 2005(5497)
- 学科
- 济(39446)
- 经济(39419)
- 管理(36851)
- 业(33631)
- 企(28332)
- 企业(28332)
- 地方(15884)
- 技术(15756)
- 农(13633)
- 中国(13063)
- 方法(12803)
- 环境(12348)
- 技术管理(11578)
- 业经(11025)
- 数学(10252)
- 数学方法(10114)
- 农业(9359)
- 划(9331)
- 财(9058)
- 学(8274)
- 理论(8240)
- 制(7642)
- 地方经济(7412)
- 和(6776)
- 银(6163)
- 银行(6157)
- 融(6125)
- 金融(6125)
- 教学(5995)
- 发(5974)
- 机构
- 学院(139936)
- 大学(135457)
- 管理(55952)
- 济(54289)
- 经济(52971)
- 理学(47693)
- 理学院(47143)
- 研究(46970)
- 管理学(46386)
- 管理学院(46108)
- 中国(35454)
- 科学(29206)
- 江(28681)
- 京(28585)
- 财(24123)
- 中心(23347)
- 所(22405)
- 农(22379)
- 业大(20581)
- 研究所(20330)
- 范(19854)
- 师范(19656)
- 州(19612)
- 省(18998)
- 财经(18226)
- 院(17817)
- 技术(17390)
- 农业(17000)
- 北京(16626)
- 经(16303)
- 基金
- 项目(98279)
- 科学(78759)
- 研究(76246)
- 基金(67901)
- 家(58395)
- 国家(57818)
- 科学基金(51163)
- 社会(48196)
- 省(45957)
- 社会科(45478)
- 社会科学(45459)
- 基金项目(37219)
- 教育(35005)
- 划(34364)
- 自然(32092)
- 自然科(31301)
- 自然科学(31292)
- 编号(30960)
- 自然科学基金(30696)
- 创(26892)
- 资助(24973)
- 创新(24065)
- 成果(24027)
- 课题(23458)
- 发(23209)
- 重点(22788)
- 部(20362)
- 江(19327)
- 规划(19315)
- 制(19293)
共检索到222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鲁兴启
高层次人才作为战略性的稀缺资源,供不应求,始终处于竞争的焦点,高层次人才不仅是一种资源,还是一种人才资本。浙江作为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省份,高层次人才聚集所要采取的对策主要是培养、吸引和使用,并进行适应高层次人才聚集创新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
浙江省 高层次人才 聚集 创新环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鲁兴启
浙江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但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创新源头不足,高层次人才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要根据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营造和谐的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人才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浙江 高层次人才 聚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吴伟 范惠明
本文基于浙粤苏鄂四省高层次人才政策现实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浙江省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五位一体的人才政策良性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波
以上海浦东新区高层次人才聚集为切入口,阐述了开发开放以来,浦东在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基本经验和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政策优惠向制度创新的引才战略转变、培育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创新创业文化、努力构建国际化的人才公共服务环境、提升高层次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等四方面提出进一步推动浦东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国内其他地区的人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浦东 高层次人才 模式 对策思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海龙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人才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为知识创新的尖兵,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甘肃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的现状和特点,分析甘肃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为增强甘肃省区域竞争力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人才 高层次 创新型 队伍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秀芳 周海梦
一、从创办“世界一流”的战略高度,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为了争取尽快跻身于世界生命科学的前沿,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必需建设一支一流的导师队伍,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以带动我校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我们系始终把建设富有创新性的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锴 赵希男
为了实现快速发展而短期内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往往效果不佳,当前研究对此现象缺乏有效解释。为了解决该问题,首先从个体角度出发,运用凯利方格访谈技术识别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要素;其次根据竞优思想,构建个体优势判别模型、群体聚类模型和团队成员选择方法。研究发现,在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基础上,群体优势模式和个体之间的互补优势可弥补创新团队成员之间的不足。在个体方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彼此之间的异质性,判别出在大一统指标下的个体优势,从而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在群体层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不同的创新能力聚类,突出模式中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识别出创新群体;在团队层面,个体优势差异构成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创新能力匹配,创新团队的能力优势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淑林
创新是当代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时代的主旋律。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而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显得尤为突出。纵观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可见,研究型大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镇,这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晖 王育仁
本文以辽宁省"百千万工程"入选人才数据库为基础,结合网上调查、典型案例、深度访谈等方法探讨提高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 创新能力 人才建设 评价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榕 宋雅雯
高层次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排头兵,是加快实现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在国家人才战略和“双一流”政策引导下,地方高校对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但是与发达地区部委院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文章根据地方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新时期地方高校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高层次创新人才 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江崇廓
在高等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培养人才永远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永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必须以教学改革为中心,转变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过程,攀升治学境界,才能在新的高度上形成人才培养和学科研究的双优势,在大面积丰收的基础上,激励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爱华 侯永峰 郝杰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支撑。回顾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期探索和取得的成效,梳理当前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从加强人才布局、构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特殊通道、统筹推进人才计划项目、完善海外人才引进配套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环境等方面提出完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层次 创新人才 培养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必文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型,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和贡献率不高制约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抽样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数量、结构、贡献率、素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激励及评价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加大国际合作交流力度等措施,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段玉厂 傅首清
人才循环是创新型经济的实现形式之一。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需要探索人才循环机制。中关村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已初步形成了从创新创业人才转化为天使投资人并继续支持创新创业等五种人才循环模式,与硅谷的比较分析表明,硅谷创新创业人才循环是在循环经济、文化环境、政策制度和天使投资形成机制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实现的,但中关村在这几个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驱动机制。从文化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政策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循环 机制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