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91)
- 2023(3230)
- 2022(2648)
- 2021(2518)
- 2020(2156)
- 2019(4750)
- 2018(4717)
- 2017(8067)
- 2016(4762)
- 2015(5226)
- 2014(5193)
- 2013(5296)
- 2012(5088)
- 2011(4709)
- 2010(4858)
- 2009(4547)
- 2008(4659)
- 2007(3942)
- 2006(3661)
- 2005(3273)
- 学科
- 济(18610)
- 经济(18599)
- 学(11684)
- 管理(10458)
- 业(8015)
- 地方(6873)
- 企(5812)
- 企业(5812)
- 资源(5628)
- 方法(5381)
- 农(4955)
- 中国(4604)
- 和(4500)
- 数学(4362)
- 数学方法(4299)
- 环境(4200)
- 经济学(3917)
- 农业(3583)
- 地方经济(3489)
- 生态(3370)
- 理论(3308)
- 业经(3247)
- 发(3181)
- 税(3052)
- 税收(2855)
- 收(2820)
- 财(2618)
- 人事(2616)
- 人事管理(2615)
- 土地(2513)
- 机构
- 大学(71018)
- 学院(69582)
- 研究(30205)
- 科学(23462)
- 管理(22815)
- 济(22284)
- 经济(21712)
- 中国(21166)
- 理学(19036)
- 江(18827)
- 理学院(18686)
- 管理学(18120)
- 管理学院(17991)
- 农(17733)
- 所(17301)
- 京(17207)
- 研究所(16342)
- 业大(14289)
- 农业(14182)
- 中心(13571)
- 省(12777)
- 范(11846)
- 师范(11668)
- 院(11241)
- 室(10295)
- 科学院(10051)
- 州(9893)
- 财(9889)
- 资源(9624)
- 北京(9619)
- 基金
- 项目(51482)
- 科学(39003)
- 基金(36021)
- 家(34157)
- 国家(33914)
- 研究(32895)
- 科学基金(27216)
- 省(22124)
- 自然(19907)
- 基金项目(19366)
- 社会(19165)
- 自然科(19158)
- 自然科学(19150)
- 自然科学基金(18797)
- 划(17967)
- 社会科(17959)
- 社会科学(17951)
- 资助(14516)
- 教育(14346)
- 编号(13111)
- 重点(12998)
- 江(12044)
- 发(11818)
- 计划(11323)
- 科技(11188)
- 成果(10815)
- 部(10355)
- 科研(10239)
- 创(9787)
- 课题(9691)
共检索到108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水虎 丁炳扬 于明坚
对浙江省 2 6个样方和 1 5个调查点的实地调查表明 ,长叶榧在浙江的分布面积为2 5 81 6hm2 ,总量达 6 3 4万株 (丛 ) ,主要分布于桐庐、建德、富阳、仙居等县 (市 ) ,所处的主要群落有青冈栎 木荷林、紫楠林、乌冈栎矮林、红楠林、甜槠林、马尾松 青冈栎林、柳杉 枫香林、杉木林、柳杉 杉木林及被采伐后萌生的长叶榧灌丛等。长叶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 ,浙江不仅是其模式产地 ,同时也是全世界的分布中心 ,加强长叶榧资源的保护对开展科学研究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参 1 2
关键词:
保护植物 长叶榧 资源 群落学特征 浙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红星 陈华 张龙满 江瑞珍 徐晓锋 陈新华
磐安县香榧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2002年和2003年6—10月,作者对磐安县香榧的种质资源及自然分布进行了调查,将全县香榧的品种类型资源分成长榧类、圆榧类两大类,主要有细榧、大香榧、丁香榧、獠牙榧、大圆榧、中圆榧、小圆榧7个品种(或类型),主栽品种是细榧,其余属自然类型;论述了几个主要品种(或类型)的经济性状,同时提出了加强对磐安县香榧种质资源保护,大力发展、推广细榧这个优质品种,合理开发利用其它自然类型等发掘利用建议。
关键词:
香榧 种质资源 经济性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哀建国 俞琳 章丽英 钱柳钦 张腾超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雪胆Hemsleya zhejiangensis所处群落共有种子植物67种,隶属31科49属。其中热带类型16属,温带类型29属。按Raunkiaer生活型统计,高位芽植物占90.2%,地上芽植物占2.8%,地下芽植物占5.6%,1年生植物占1.4%。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60.6%。叶型以单叶比例最大,占73.2%;叶质以草质叶为优势,占69.0%;全缘叶种类占总种数的33.8%,非全缘叶种类占66.2%。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表5参1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皓 姜景民 邵文豪 刘军
在对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粉叶柿群落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粉叶柿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以及粉叶柿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等特征。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79种,隶属37科66属,单属种植物较多。植物区系具有热带起源性,是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阶段。群落垂直层次分明,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粉叶柿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种群分布格局整体上呈集群分布,在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分布格局有所差异:幼树为集群分布,中树和大树为随机分布,种群呈扩散趋势。这种差异与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与物种的竞争排斥作用有密切联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根有 金水虎 楼炉焕 陈征海 孙孟军
该文报导了浙江省野生蜡梅的分布面积和资源数量 ,调查表明该种群分布于石灰岩山地 ,呈岛状分布 .分布范围约 2 80km2 ,群落总面积为 4 0 4 89hm2 ,整个分布区蜡梅总数为 791 0 5丛 .分析研究了该蜡梅群落的群落学特征和演替趋势 ,认为依照目前的樵采利用方式 ,蜡梅群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绍庆 傅金尧 陈春生
浙江省是白豆杉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的省 ,有 1 1个分布点。根据 2 9个样方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 ,浙江省白豆衫群落类型属于 4个植被型 ,8个群系组 1 1个群系类型。白豆杉与乌冈栎、猴头杜鹃等组成的山地矮林是白豆杉群落的结构和外貌特征的典型代表。白豆杉的生长分布与其所处生境和伴生种猴头杜鹃存在着密切联系。表 1参 6
关键词:
白豆杉 群落学 浙江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园园 王小德 符秀玉 周苏勤 李东
经调查,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6种,涉及71科136属193种高等植物,其优势科有毛茛科Ranuncul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等。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圆叶景天Sedum makinoi,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珠芽景天Sedum bulbiferum,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2008年7月2日,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在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孟刚、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科技厅副厅长邱飞章、省经贸委副主任郑一方以及省委办公厅工业处、省发改委高技术处、省财政厅科教文处等有关单位的领导陪同下,来浙江林学院视察科技创新工作。校党政班子成员陈敬佑、方伟、鲍滨福、汪志银、汪士华以及临安市委书记邵毅、市长王宏陪同金德水副省长一行视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根有 陈征海 邱瑶德 洪金亮 诸葛刚 方腾 陈声文
长柄双花木为我国特产种 ,产于浙、赣、湘三省 ,属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首次报道了该种在浙江的分布数量 ,共计 3 6 72 0丛 ,数量居三省之首。纠正了前人报道的一些谬误 :①文献认为该种在开化已灭绝 ,经查证分析 ,系前人将分布点龙洞误为龙潭之故 ,本次调查在开化重新找到了该种 ,且发现了大面积分布。②文献记载龙泉分布点海拔为 10 0 0m ,经调查实际为 6 5 0~ 80 0m。③文献记载该种为阴性树种 ,经实地观察 ,认为应属中性树种。调查发现该种在浙江的分布特点与其他两省有所不同 ,一是海拔较低 ,二是生境以沟谷为主。详尽记述了该种在浙江的地理分布、生境特点以及群落学特征 ...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鹿翔 韩芙蓉 高昕瑜 舒素芳 陆德彪 金志凤
【目的】研究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演变规律对茶叶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浙江省6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50 a(1971—2020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数据,基于相对湿润指数、正交经验函数和小波分析法等分析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浙江省茶叶生产夏季干旱的强度和发生频率高于秋季,且均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中西部尤其金衢盆地的干旱强度和频率为全省最强,浙北地区次之,沿海地区最小。茶叶夏季干旱站次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秋季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00年以后夏秋两季出现极端大范围茶叶气象干旱的年份增多。茶叶夏季和秋季干旱强度的正交经验函数第一模态表现为全省变化一致性,第二模态中沿海局部地区和内陆呈反相位变化,夏秋两季干旱强度的主模态时间序列分别存在2~6、2~4、6~10 a的振荡周期。【结论】浙江省在夏季和秋季出现茶叶气象干旱的频率在下降,但出现极端干旱的概率在增加,应重点加强茶叶主产区干旱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升防旱抗旱能力。图8表1参26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欣欣 张明如 邹伶俐 吴刚 阴卓越 吕铖香
植物叶片结构与其耐阴性具有密切关系。为揭示浙江西部常见树种叶片对光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制片法,比较观察了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乌桕Sapium sebiferum,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竹柏Podocarpus nag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水杉Metasequoia glyp...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四渭 唐志 姬亚岚 张新华
本文从功能层面、支撑层面和保障层面论述了对浙江林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并根据林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对浙江林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与描述。
关键词:
林业 林业现代化 基本特征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汤孟平
【目的】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主导因子,并以竹节所处高度与竹高的比值(即相对高,取值为0~1)代替实际高,分析秆形结构因子及其依赖于相对高的分布规律,可以辅助判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在浙江省不同区域共选择10个县市(区)设置毛竹林调查样地,测量样竹的竹节数、竹节长和中央直径等秆形结构因子,用抛物线和直线拟合秆形结构因子依赖于相对高在竹秆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因子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中的主要因子。【结果】毛竹竹节数集中在53~67节,符合正态分布,95%置信水平下毛竹竹节数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58.1, 60.4);竹节长和竹节中央直径依赖于相对高分布分别具有抛物线和直线分布特征。竹秆高度每增加10%,竹节中央直径约下降10%。随着径阶的增大,最长竹节长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最长竹节的相对高没有明显差异,均为0.47~0.52;胸径与竹节数、1/2高节长、最长竹节长和胸高竹节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高节号呈极显著负相关(P
关键词:
毛竹 秆形结构 分布规律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敏 赵红岩 朱娜娜 谢高
以浙江省第三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对2003—2012年浙江省第三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通过空间误差模型与空间滞后模型探究集聚成因,得出以下结论:第三产业各分行业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不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是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的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数量表现出下降的趋势,2003年区位熵大于1的城市在浙江省范围内表现出"倒T形态",2012年则表现出"C字形态";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的结果也显示出不同因素对第三产业各行业的集聚影响作用不同。在此基础之上,研究提出发展浙江省第三产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玲 汪东
采用IPCC推荐的碳排放计算公式,测算了2000年到2011年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分析了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动态特征,并利用LMDI分析其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期间,浙江省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不断上升,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浙江省碳排放处于碳排放强度倒U型曲线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倒U型曲线高峰阶段的过渡期。经济发展对人均碳排放量增长起到拉动作用,产业结构、能耗强度、能源结构、碳排放系数变化起到抑制作用。产业结构、能耗强度和单位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变化均对碳排放强度下降产生正向驱动作用。
关键词:
浙江省 碳排放 LMDI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