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20)
- 2023(3448)
- 2022(3021)
- 2021(2727)
- 2020(2499)
- 2019(5689)
- 2018(5574)
- 2017(10054)
- 2016(5623)
- 2015(6309)
- 2014(6163)
- 2013(6159)
- 2012(6037)
- 2011(5338)
- 2010(5223)
- 2009(4602)
- 2008(4578)
- 2007(3747)
- 2006(3440)
- 2005(2905)
- 学科
- 济(24644)
- 经济(24631)
- 地方(13989)
- 业(9525)
- 管理(9035)
- 农(8958)
- 学(8084)
- 方法(7475)
- 数学(6878)
- 数学方法(6778)
- 地方经济(6761)
- 农业(6456)
- 企(5198)
- 企业(5198)
- 中国(5091)
- 环境(4791)
- 业经(4524)
- 贸(3906)
- 贸易(3901)
- 资源(3849)
- 易(3557)
- 生态(3492)
- 土地(3375)
- 财(3372)
- 和(3117)
- 税(3116)
- 制(2913)
- 税收(2894)
- 农业经济(2861)
- 收(2850)
- 机构
- 学院(75530)
- 大学(73659)
- 研究(33209)
- 济(27055)
- 经济(26333)
- 管理(25542)
- 科学(24830)
- 中国(23254)
- 理学(21986)
- 理学院(21554)
- 管理学(20838)
- 管理学院(20693)
- 农(20174)
- 所(18328)
- 江(17962)
- 研究所(17267)
- 京(16013)
- 农业(15844)
- 省(15447)
- 中心(15394)
- 业大(15343)
- 院(12891)
- 范(12611)
- 师范(12417)
- 财(11052)
- 室(10869)
- 科学院(10818)
- 州(10637)
- 资源(10352)
- 研究院(10341)
- 基金
- 项目(59094)
- 科学(46011)
- 基金(41569)
- 研究(39066)
- 家(38681)
- 国家(38394)
- 科学基金(31587)
- 省(27402)
- 社会(23181)
- 基金项目(22961)
- 自然(22912)
- 自然科(22218)
- 自然科学(22210)
- 社会科(21852)
- 社会科学(21845)
- 自然科学基金(21717)
- 划(21297)
- 资助(16535)
- 教育(16342)
- 编号(15176)
- 重点(14743)
- 发(14592)
- 计划(13065)
- 科技(12583)
- 江(11830)
- 科研(11793)
- 部(11753)
- 课题(11549)
- 创(11459)
- 成果(11012)
共检索到115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邹莉 张龙 张宾 水柏年
于2009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分别在浙江温州、台州、宁波和舟山各选取2个站点,在其岛礁区潮间带采集贝类样品,调查贝类的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共鉴定出贝类26种,隶属3纲、11目、16科、22属。春季,高生物量分布于8号站位(499.11g/m2),高密度分布于3号站位(145.67ind/m2),低生物量和低密度皆分布于1号站位(31.96g/m2、36.92ind/m2);秋季,高生物量和高密度皆分布于8号站位(206.82g/m2、93.00ind/m2),低生物量和低密度也分布于1号站位(26.92g/m2、38.91ind/m2)。采用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相结合作为贝类优势种衡量...
关键词:
岛礁区 贝类 种类 分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成业 徐衡 邹莉 李良 水柏年
为研究浙江岛礁区潮间带软体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09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对浙江沿岸8个采样点的软体动物开展调查,共鉴定软体动物27种,隶属3纲11目16科22属。软体动物群落以亚热带种为主,共13种,其次为广温广布种和温带种,分别有12种和2种。春季生物量和栖息密度(156.15 g/m2,83.47个/m2)均高于秋季(88.04 g/m2,63.05个/m2)。春季优势种有疣荔枝螺、渔舟蜒螺、青蚶、齿纹蜒螺及隔贻贝等,而秋季有疣荔枝螺、单齿螺、青蚶、渔舟蜒螺、条纹隔贻贝及锈凹螺等,优势种春、秋季节变化明显。各采样点Shannon-Winner指数(H')值介于1.13~2....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方平 王伟定 金海卫 徐汉祥 潘国良 钟志
根据2003年夏季在浙江沿岸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开展的综合调查所获的大型底栖生物等资料,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118种,其中多毛类、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分别占总种数的41%、29%和20%,浙江沿岸总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1.04 g/m2?和230 ind/m2。通过种类相似性聚类和优势度等分析,将浙江沿岸大型底栖生物划分为4个群落。同时,用种内个体对数-正态分布法对各调查站位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受扰动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有60%的站位底栖生物群落已受到中度的扰动。
关键词:
浙江沿岸 大型底栖生物 生态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永东 金海卫 蒋日进 张洪亮 张亚洲 潘国良
根据2008年4,5,6月在浙江中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45个站位开展的产卵场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仔稚鱼64个种类,分别隶属13目36科47属,能鉴定到种的有47种,鉴定到科的有17种。3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5 846个和仔稚鱼5 502个。其中4月最少,仅采集到鱼卵366个和仔稚鱼1 445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6.26%、26.26%;5月份共采集到鱼卵1 530个和仔稚鱼1 551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26.17%、28.19%;6月份数量最多,共采集到鱼卵3 950个和仔稚鱼2 506个,分别占总数的6...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原大山 刘志鸿 马培振 孙秀俊 周丽青 李转转 徐东 吴彪
为了解青岛沿岸潮间带贝类优势种、群落结构等资源状况,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5月(春季)和2022年10月(秋季)对青岛沿海基岩海岸、砂质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以及砂质和基岩混合海岸类型的8个典型站位的潮间带贝类资源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各站位贝类物种组成、优势度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群落结构参数,并采用相似性系数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排序方法进行群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岛沿海潮间带共鉴定出贝类40种,沧口发现的贝类物种数最多,达到18种,金口最少,仅发现6种;各调查站位的优势种组成存在差异,且同一站位贝类优势种的种类和优势度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春季优势种主要是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砂海螂(Mya arenaria)和矮拟帽贝(Patelloida pygmaea)等,秋季优势种主要是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凸壳肌蛤(Musculista senhous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等;春季和秋季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0.85~1.84和0.66~2.00,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86~1.97和0.62~2.96,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1~0.84和0.31~0.98,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最高的3个站位为前桃园、鳌山卫和沧口;春秋两季各站位群落聚类结果有所不同,红石崖和金口始终分别为单独一支,沧口和王哥庄始终聚为一类,前桃园和鳌山卫始终聚为一类。研究发现,底质类型对青岛潮间带贝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具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查明了青岛不同底质潮间带的贝类资源状况,为青岛潮间带贝类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潮间带 底质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优势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峰 瞿俊跃 方舟 张洪亮 周永东 梁君
浙江沿岸是我国重要渔业生产海域之一。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头足类在浙江沿岸渔业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根据2014—2016年在春秋季(4月、5月、11月)浙江沿岸进行拖网调查,选取其中的头足类渔获,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春秋季浙江沿岸在近年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以及分析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变化,并利用生态学方法对头足类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三年调查共鉴定头足类22种,隶属于3目7科10属,优势种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Abralia multihamata)、火枪乌贼(Loliolus beka)、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双喙耳乌贼(Sepiola birostrata)、长蛸(Octopus minor)。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分布呈现出时空差异,在春季(4—5月)北部站点以长蛸为主,其渔获率明显高于春季以剑尖枪乌贼为主的南部站点,秋季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和火枪乌贼为主,2016年的渔获率明显低于前两年;聚类分析将不同年月和地区站点划分为两大群组,不同群落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长蛸对群落区分度贡献最大,同时对群落空间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种群的洄游可能是影响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杨 汪聪聪 高超 丁镭
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与2003-2017年浙江省湾区经济带面板数据,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城市化视角下碳排放的驱动机制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浙江省湾区经济带各地市碳排放规模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增速放缓,碳排放量差异明显,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空间上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加大的趋势;(2)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是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其他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和城市化;(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要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各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情况,为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策略提供指导。
关键词:
城市化 碳排放 GTWR模型 湾区经济带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政欣 包亚芳 孙治
以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规模度指数、洛伦兹曲线等地理数学方法分析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省域层面上,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呈现多中心集聚、组团分布格局;浙东北地区3A级景区村庄分布数量与集聚程度均高于浙西南地区,杭州、绍兴、衢州、宁波等4市的3A级景区村庄数量超过了全省的50%。市域层面上,3A级景区村庄分布类型大多数为均匀型,仅杭州、衢州、台州等3市为集聚型。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空间分布受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影响较大。建议从空间结构、规模数量的角度结合经济、交通等影响因素优化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空间布局。图12表2参36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黎 钟俊生 汤建华 吴磊 许程林
根据2006-2007年"苏通渔01110"渔船按季度对江苏省沿岸海域(119°00′-123°00′E、31°40′-35°50′N)进行仔稚鱼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的调查。从中对筛选出的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仔稚鱼资源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夏季共采集到443尾,平均每站为36.9尾,以前弯曲期仔鱼为主;秋季共采集417尾,平均每站为34.8尾,以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为主。结合环境数据和历史调查资料分析表明,低盐度的水域更适合中华小公鱼的个体生长;水温和盐度的变化影响了该调查海域优势种鳀鱼的分布,显示了中华小公鱼在该海域内的数量优势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晗静 包亚芳 孙治
论文以浙江省1168个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结合实地考察和GIS空间分析法,探讨浙江省古村落时空分布特征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浙江省古村落的形成历经起源、拓展、鼎盛、收缩、恢复和饱和的历史轨迹,总体上呈现自浙北向浙南、浙西拓展的时序特征;(2)浙江省古村落总体呈聚集型分布,具有以浙西南为热点区、浙东北为冷点区的两极化分布特征,各历史阶段古村落分布重心随拓展时序呈现由北向南、向西的迁移路径;(3)浙江省古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地形、水系等自然环境要素和经济、文化、交通、政策等社会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古村落 时空分布 形成机理 浙江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成书 杨杨帆
旅行社影响着旅游产品的空间串联及整合,分析其在特定区域内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提升旅游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包含2 277个旅行社点要素的浙江省旅行社地理信息系统,运用最邻近分析、缓冲区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探究浙江省旅行社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浙江省旅行社空间分布存在集聚特征,形成了1个高密度区(杭州),两个次高密度区(宁波、温州)。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单核心,带状连片分布,沿海多,内陆少。旅行社表现出以县级居民点为中心的距离衰减规律。常住人口密度、出口总额、第三产业产值、3A级及以上景区密度对旅行社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出口总额为负相关,其他为正相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洪小括 张石天 艾为明
根据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对浙南沿岸张网渔获物采样调查资料,研究分析张网渔获物优势种类组成及季节分布。结果表明,在全年取样调查中,共鉴定游泳生物97种。优势种类为中国毛虾、日本毛虾、龙头鱼、细螯虾、带鱼,双斑虫寻、刀鲚以及小公鱼属、虎鱼科、口虾蛄属、管鞭虾属、仿对虾属、鼓虾属等12个类群。毛虾全年均有出现,在一年中出现旺季有两个,一个是3月至5月,再一个是7月至8月,各月样品中毛虾重量占比分别为41.5%、33.1%、36.4%、43.1%与77.2%。龙头鱼出现旺季主要在9月至10月,各月样品中重量占比分别为25.5%与39.7%,平均体重分别为1.2 g与1.1 g。带鱼出现旺季...
关键词:
张网 优势种 组成 季节分布 浙南沿岸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清云 甘居利 陈海刚 马胜伟 张喆 蔡文贵 贾晓平
于1989-1993和2003-2012年间每年春季采集广东沿岸的近江牡蛎样品(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六六六(HCHs)的含量,并结合1980-1985年广东省海岸带污染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和探讨了广东沿岸牡蛎中六六六(HCHs)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价了其食用风险与生物质量。结果表明,广东沿岸牡蛎体内HCHs含量范围在未检出-42.4 ng/g之间,平均值为(1.70±6.13)ng/g,总体检出率为92.3%。广东沿岸海域牡蛎体内HCHs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禁用六六六以来先快速下降,90年代以后降幅放缓并逐渐趋于平稳,30年间HCHs...
关键词:
牡蛎 HCHs 时空变化 广东沿岸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俞存根 虞聪达 宁平 郑基
根据2006年5月、8月、11月和2007年2月浙江南部外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浙江南部外海头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有36种,其中:群体数量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种有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中国枪乌贼、长蛸、针乌贼、真蛸、神户乌贼、珠乌贼、罗氏乌贼、短蛸、椭乌贼、太平洋褶柔鱼、多钩钩腕乌贼等13种。调查海域以夏季头足类资源密度较高,数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00~200 m水深的外侧海域;秋季和冬季尽管头足类资源数量在下降,但其数量的地理分布与夏季相近;而春季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则在80~200 ...
关键词:
头足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浙江南部外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晓芬 白鸥
【目的】探讨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便于优化森林乡村的空间布局。正确认识森林乡村的形成因素,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方法】以浙江省447个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影响其空间分布的自然及人文因素。【结果】(1)从整体空间上看,浙江省森林乡村呈现集聚型的分布状态,具有“小范围聚集,大范围分散”的多中心组团分布特点。(2)从区域空间上看,在五大分区及市域层面上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3)从整体空间密度上看,形成了双核心集聚区和双核心连绵区。(4)从空间分布关联上看,呈现西南部热,东北部冷的空间关联特征,次冷点区域变化较小,热点区域呈现条带状分布向条状及零星分布状转变。(5)浙江省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水系、森林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经济基础、交通通达性的综合影响。【结论】由于自然及人文的综合影响,浙江省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森林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中,地形、气候及河流孕育其生态环境,而交通、文化资源及社会经济基础关乎其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及经济支撑。今后浙江省在森林乡村建设中,要基于资源优势、基础条件及本地发展政策,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协同布局等举措以实现全域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浙江样板。图4表2参3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