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52)
- 2023(5516)
- 2022(4653)
- 2021(4325)
- 2020(3750)
- 2019(8445)
- 2018(8610)
- 2017(15292)
- 2016(8832)
- 2015(10057)
- 2014(10274)
- 2013(9950)
- 2012(9493)
- 2011(8556)
- 2010(8685)
- 2009(8021)
- 2008(7823)
- 2007(7004)
- 2006(6310)
- 2005(5482)
- 学科
- 济(31520)
- 经济(31486)
- 管理(22417)
- 业(17738)
- 地方(13107)
- 企(12419)
- 企业(12419)
- 农(11696)
- 学(10731)
- 方法(10553)
- 制(9927)
- 中国(9375)
- 数学(9086)
- 数学方法(8972)
- 体(8085)
- 农业(7964)
- 融(7644)
- 金融(7637)
- 银(7409)
- 银行(7387)
- 行(7180)
- 资源(7077)
- 业经(6887)
- 财(6863)
- 环境(6723)
- 地方经济(6147)
- 和(5952)
- 理论(5565)
- 体制(5376)
- 度(4664)
- 机构
- 学院(120762)
- 大学(119165)
- 研究(47799)
- 管理(42728)
- 济(42120)
- 经济(40866)
- 中国(36714)
- 理学(35500)
- 理学院(35001)
- 管理学(34174)
- 管理学院(33959)
- 科学(33929)
- 农(29716)
- 京(27735)
- 所(26494)
- 江(26010)
- 研究所(24488)
- 业大(23995)
- 农业(23055)
- 中心(22646)
- 省(21549)
- 财(20113)
- 院(18462)
- 范(17539)
- 师范(17275)
- 州(17118)
- 北京(16715)
- 技术(15668)
- 财经(14995)
- 农业大学(14879)
- 基金
- 项目(86965)
- 科学(65989)
- 研究(60741)
- 基金(59089)
- 家(54461)
- 国家(54011)
- 科学基金(43882)
- 省(39414)
- 社会(35244)
- 社会科(33139)
- 社会科学(33128)
- 基金项目(31806)
- 划(30669)
- 自然(30058)
- 自然科(29119)
- 自然科学(29105)
- 自然科学基金(28500)
- 教育(26918)
- 编号(25037)
- 资助(24315)
- 重点(20497)
- 成果(20100)
- 发(19845)
- 课题(19096)
- 计划(18110)
- 部(17719)
- 科技(17569)
- 创(16910)
- 科研(16727)
- 江(16513)
共检索到194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安兴
介绍了浙江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的框架技术方案。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实施全省与县级森林资源年度公报制度。要实现这一目标大体上通过3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提高监测的时间分辨率,即进行省级、县级等各个监测级别上的年度监测,以掌握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的最新变化情况。二是提高监测的空间分辨率,实现可以提供同一时刻的省级、县级和重点区域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数据的目的。三是扩充监测内容,即根据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需要,在监测体系里加入社会各界需要的新的监测内容,实现森林多资源和森林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参14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江 季碧勇 王文武 方炎杰 李佐晖
综合运用固定样地监测、森林资源档案更新、补充调查、复位调查、模型更新、马尔科夫转移模型估计和线性回归估计等监测方法,以杭州市为研究地,探讨构建设区市森林资源市县联动监测体系。研究表明:设区市森林资源市县联动监测体系可由市级抽样控制调查监测体系和县级二类调查动态监测体系两部分组成,市级抽样控制调查监测以宏观性监测为主,县级二类调查动态监测主要是通过与市级抽样控制调查联动,采用不同数据更新方法,对各县域副总体的二类调查数据进行更新。通过监测,不仅取得了设区市总体森林资源数据,而且获取了同一时段所辖各县的森林资源数据。实践证明,所构建的设区市森林资源市县联动监测体系,能与现有监测体系进行有效对接,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邹为民 丁俊 黄子豪 黄蕾 宋美萱 李雪建 杜华强
【目的】浙江省松阳县森林资源丰富,碳汇潜力大,是百山祖国家公园三级联动区,因此监测松阳县森林干扰与恢复,对松阳区域森林管理和百山祖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的LandTrendr算法,并结合1987—2020年Landsat卫星遥感时间序列数据,监测浙江省松阳县1987—2020年森林干扰与恢复状况,分析森林干扰与恢复的时空特征。【结果】(1)LandTrendr算法监测森林干扰与恢复的总体精度达到82%,森林干扰与恢复的生产精度、用户精度均高于80%,表明松阳县森林干扰与恢复监测效果较好。(2)松阳县森林干扰与恢复总面积分别达148.14与236.86 km~2,分别占林地面积的12.74%和20.37%,表明松阳县1987—2020年森林面积呈净增加趋势。(3)松阳县大东坝镇、板桥畲族乡、新兴镇、玉岩镇森林变化较为频繁,森林干扰与恢复面积均比其他乡(镇)高,尤其是大东坝镇森林面积变化最大,增加了20.04 km~2。【结论】基于GEE云平台的LandTrendr算法实现了松阳县森林干扰精准监测。近30 a松阳县森林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图3表3参46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葛文宁
从1980年开始,浙江省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权变动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趋多元化,变动类型以森林环境产权变动和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森林环境产权同时变动2种类型为主,定价方式以协议定价为主。产权变化中存在着产权制度安排缺陷,变动操作不规范,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为完善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指出要创新森林资源产权主体,合理界定各类产权主体的权能;完善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系,规范森林资源产权交易;加强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参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玉贵
对TM卫星影像做综合大气校正,可获得地物反射率影像。大气参数是由当地气象记录的内插值导出,再以像幅内黑暗地物做调整。地形模型既可用来调整各参量随高程的变化,又用以校正辐射的地形效应。当无地形模型时,可由卫星影像本身提取入射角。校正后影像便于做资源信息的多时相比较,即动态监测。还可应用校正过程中生成的参数,做林地及其它再生资源的各生物指标的计算。
关键词: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大气校正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寿昌
为了解决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的问题,设计了基于WebGIS的的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提出了基于WebGIS的资源管理框架设计,为满足系统动态监测和实时显示目的,重点研究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过程中的数据表示和数据管理方法,并设计一种可扩展、可重载的的数据表示结构。应用结果表明:建立基于数据单元和数据关系的管理模型,能够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实时预警需求,可以有效地提高森林资源检测效率。
关键词:
WebGIS 森林资源 监测 预警 管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芸芝 陈崇成 汪小钦 凌飞龙
以福建省漳浦县的森林资源为例,开展多源数据在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监测时间跨度1997年~2000年 2001年。以1997年小斑图层为本底数据,首先选择代表不同类别的林地小斑,通过空间分析分别转化为感兴趣区域。在此基础上,利用TM和SPOT5全色波段数据融合后的影像,进行分层监督分类,识别原有森林资源发生的变化;对于非林地采用小斑图层掏空漳浦县行政图层,结合影像监督分类,识别非林地转变为林地的信息;最后合并林地和非林地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997年~2000年 2001年时段内该县森林资源的主要变化类型是:果园→砍伐迹地,非林地→阔叶林,非林地→疏林地,未利用地→有林地,果园→建...
关键词:
多源数据 融合 森林 变化监测 小斑图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茂震 王广兴 刘安兴
基于1994,1999和2004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基于生物量与蓄积之间关系的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全省3期森林生物量分别为1.496亿,1.615亿和2.244亿t。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生产力在1994—1999年间为1.557t.hm-2a-1,在1999—2004年间为2.060t.hm-2a-1;浙江省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林分质量仍然较低,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生产力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适合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估算,但在总体单位蓄积很低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森林生物量被高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傅宾领 聂祥永 姚顺彬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清查成果能否客观、真实地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关键要素。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抽样方案设计、调查技术方法和实施操作过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抽样方案设计是影响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优化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防止系统抽样周期性变动和人为特殊对待等问题对清查成果质量的影响,从1994年开始,浙江省采用固定样地加部分替换样地(临时样地)的抽样设计方案进行防偏技术试验和研究。采用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自1989年以来的3期调查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分析,3期调查数据的3组样本两两之间均通过了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宋立 孙磊
借鉴货币供应量的划分方法,首先提出房地产库存量的三个层次,并以存化周期为主要研究指标,探讨该指标的合理区间;其次,以上述指标为核心,结合政府可供采取的政策调控措施,建立房地产市场库存监测体系;最后,探讨监测体系的动态运作机制,即以各层次存化周期为出发点,依靠政策调控措施先保证总量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再保证结构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从而实现房地产市场的长、中、短期供需总量和结构平衡。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蔡碧凡 俞益武 方躬勇 孟明浩 朱云杰 钱圆
为科学地分析和掌握浙江省各森林旅游区的动态变化与经营管理成效,并客观公正地评价其质量水平,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浙江省森林旅游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进行研究。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项目层、要素层和指标层等4个层次,具体有5个项目27个要素62个指标,同时对各个指标设立了具体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
森林旅游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 浙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仙仙 亢新刚
从核心概念出发,介绍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方法,比较国内外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特点,同时分析了世界主要林业发达国家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现状。在分析中国森林资源监测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森林资源监测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形势对监测工作的需求,指出中国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的发展趋势和建设目标为监测内容多样化、监测周期年度化、监测技术标准化、监测手段一体化和监测信息共享化。参4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成 张守攻 陆元昌 唐学君
【目的】研究经营单位级的森林多功能监测体系,为森林经营单位及时掌握多功能森林的生长发育状态、内部结构特征、更新演替规律及其与所处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有效手段,进而为其森林多功能经营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方法】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试验中心森林为研究对象,从抽样体系设计、样地布设方法、调查因子设置及观测指标数据采集等方面对森林多功能监测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和实践操作。【结果】基于1km×1km网格抽样框架,通过二重系统抽样,采用群状圆形样地方式,布设一重样地和二重样地,建立了经营单位级的森林多功能监测体系。实践操作结果表明,采用该监测体系调查一个样地所需费用与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所需费用相...
关键词:
经营单位级 森林多功能 多功能监测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健 朱德海 徐泽鸿 张志华
森林碳汇是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碳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大气层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进而影响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平衡。该文从应用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和森林区划等区域特征,进行监测区和样地布设,进行了森林碳库分类,明确了森林碳汇监测区样地调查内容和森林碳汇计量方法,并构建了网络信息化平台,建立监测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网络化管理,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应用,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监测 计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敏 龚直文
以陕西省镇巴县林区为研究对象,以高分一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镇巴县森林类型相互转移的面积百分比,区分其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结果表明:1)在2009—2016年间发生最明显的转移是非林地转为有林地,增加量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2)总变化量变化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其次是非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而随着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组成结构更加优化。3)使用统计学方法快速区分出了各森林类型动态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镇巴县在2009—2016年间最优势的系统转移为:灌木林地转为有林地,灌木林地转为非林地。最优势的随机转移为:有林地转为灌木林地和疏林地。4)影响该地区林地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是林业规划调整。5)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快捷地得到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对深入探究其变化机理,为政府制定出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帮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