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20)
2023(10311)
2022(9362)
2021(8810)
2020(7427)
2019(17538)
2018(17513)
2017(33597)
2016(18697)
2015(21026)
2014(21086)
2013(20975)
2012(19242)
2011(17232)
2010(16937)
2009(15424)
2008(14794)
2007(12719)
2006(11051)
2005(9306)
作者
(54465)
(44975)
(44583)
(42656)
(28822)
(21914)
(20198)
(18023)
(17398)
(16075)
(15963)
(15218)
(14235)
(14204)
(13892)
(13767)
(13723)
(13228)
(12986)
(12939)
(11327)
(11060)
(10844)
(10305)
(10124)
(10092)
(9947)
(9943)
(9165)
(9005)
学科
(73666)
经济(73594)
管理(50716)
(48993)
(40597)
企业(40597)
方法(35490)
数学(30790)
数学方法(30420)
(20558)
地方(19634)
(17953)
中国(17409)
业经(16397)
(16360)
农业(14056)
环境(12512)
(12496)
(12273)
贸易(12265)
理论(12127)
(11843)
技术(11356)
(11151)
(10537)
(10396)
财务(10334)
财务管理(10314)
教育(9766)
企业财务(9756)
机构
大学(258385)
学院(257344)
管理(107203)
(96343)
经济(94087)
理学(93539)
理学院(92476)
管理学(90852)
管理学院(90419)
研究(85652)
中国(61140)
科学(57447)
(55896)
(44595)
(43333)
业大(43217)
(41252)
(40888)
研究所(40217)
中心(38838)
(35272)
师范(34947)
北京(34604)
农业(34536)
财经(33596)
(32113)
(30715)
(30500)
师范大学(28373)
(28205)
基金
项目(187087)
科学(145930)
研究(135066)
基金(133423)
(116796)
国家(115821)
科学基金(99165)
社会(82126)
社会科(77642)
社会科学(77616)
(76518)
基金项目(72601)
自然(66852)
自然科(65168)
自然科学(65151)
自然科学基金(63909)
(62776)
教育(61178)
编号(55687)
资助(54883)
成果(43799)
重点(41742)
(40057)
(39742)
课题(38370)
(38214)
科研(36007)
创新(35565)
计划(34583)
大学(33715)
期刊
(104636)
经济(104636)
研究(71175)
中国(46464)
学报(43794)
科学(40164)
(39135)
管理(36822)
大学(32542)
学学(30607)
(29297)
教育(28961)
农业(27407)
技术(22896)
业经(18793)
(17494)
金融(17494)
图书(14829)
财经(14823)
经济研究(14697)
资源(14649)
科技(14464)
(14125)
林业(13976)
问题(13635)
理论(12902)
技术经济(12882)
(12391)
实践(12170)
(12170)
共检索到364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志杰  伊力塔  韩海荣  袁位高  
森林承载力评价是林业可持续性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和实施区域可持续林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前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浙江省森林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对2005年浙江省森林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浙江省的森林属于超载(森林承载指数IFC为1.003),即森林处于弱可持续阶段。在实施浙江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从2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均可得出,未来浙江省林业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是生产力和生物量都较小的针叶林和灌木林逐渐被生产力和生物量大的阔叶林和混交林所取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岩  王珂  才琪  吴宇伦  张大红  
以浙江省71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利用熵权法与专家法确定综合权重,将状态空间法与向量模法相结合计算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承载力,分析比较2001~2016年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GIS技术对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承载力等级分布格局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整体上处于适度可载区并且得到了持续改善;林木采伐强度、森林火灾致灾率、单位面积GDP、单位面积工业产值等指标权重最大;浙江省森林生态承载力状况分布不均衡,西南部承载力水平最高,中部次之,浙北地区最低;浙江省森林生态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聚集性,高-高聚类显著性更强,且大多集中在浙江省西南部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晖  胡求光  马劲韬  
文章基于DPSIR框架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构建包含10个要素层、33个代表性指标组成的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浙江海域承载力进行动态时序分析,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浙江海域承载力系统的综合协调程度,并对海域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要素进行拟合分析。研究发现:(1)除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年份外,2006—2016年浙江省海域承载力水平总体上扬趋势明显,响应和驱动力指标值对海域承载力影响明显。(2)浙江海域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偏低但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系统耦合协调度偏低是制约海域承载力的障碍性因素。(3)经济发展与海域承载力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的经济布局是海域承载力提升的驱动力。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子刚  郑瑜  
本文初步界定了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将水生态足迹分为水产品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污染生态足迹,并建立了水生态足迹模型。其中,采用了Wackemagel的水产品生态足迹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采用了基于水资源消耗量的计算模型;采用零维模型计算污染稀释净化需水量,构建水污染生态足迹模型。最后,以扣除60%生态需水为前提建立了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模型计算了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承载力超过水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但是水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水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大;由于水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大,水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德成  
森林承载力研究是协调人口、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消耗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探讨森林承载力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沿海防护林森林资源为对象,以人均消耗木材、薪柴、水果、干果等四项实物指标作为经济指标,以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多少作为环境指标,用现有的资料,综合地、动态地分析山东沿海地区的森林与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预测山东沿海防护林不同时期、不同生活水平条件下的森林承载力,并探讨提高山东沿海地区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和森林环境人口承载力的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肖妮  王国红  包荣成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发展也需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发展来带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文分析了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与区域人才承载力在区位空间、发展目标、资源要素、创新要素上的耦合关系,构建了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人才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浙江省2007—2012年的数据,对两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与区域人才承载力的耦合度曲线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演变轨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成升魁  张丹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还保持着完好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浙江省青田县的环境状况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农业地区、浙江省、中国以及世界相比,青田县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具体来说,青田县2003年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人均生物承载力为0.6898 hm~2,其中,耕地和林地构成了生物承载力的主体部分,而水域和草地对生物承载力的贡献甚微;青田县人均生物承载力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相比明显较低,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6.2%和世界平均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廖文梅  秦克清  童婷  彭泰中  
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综合水平,分析其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综合水平分别处于上升趋势,总体呈现"中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分布格局,其中城市化指数10 a间共增长0.070 8,森林生态承载力指数10 a间共增长0.057 9。②长江经济带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协调关系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协调度值从0.532 9上升到0.614 4,经历了从"低度协调"过渡到"中度协调"阶段,整体协同作用初显效果,但城市化发展滞后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③区域内各省(市)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依次呈递减趋势,呈现"良好协调-城市发展型""中度协调-绿色发展型""低度协调-绿色发展型""中度失协调-绿色发展型"的空间分布趋势。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的森林生态承载力优先于总体城市化是导致大部分城市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处于中低水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仍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志东  徐东瑞  
以山东省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应用景观生态学干扰理论,分析旅游资源系统和旅游活动的耦合关系,建立旅游生态承载力和旅游干扰强度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为:旅游生态承载力TECC=2.913 437万元/d,旅游干扰强度TDI=1.809 370万元/d,TDI/TECC=0.621,接近于优选法确定的黄金分割点,说明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的生态状况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游客的接待能力尚具一定的拓展空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德成  董振凯  王积富  
提出森林人口承载力概念,并在探讨其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沿海森林资源为对象,以人均消耗木材、薪柴、水果、干果等四项主要实物为经济指标,以人均需求森林面积为环境指标,用现有的资料,综合地、动态地分析山东沿海的森林与人口、环境、资源、能源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预测了山东沿海森林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生活水平条件下的森林人口承载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丽军  苏金豹  万志芳  
准确把握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的时序演变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有利于实现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法,对2003~2017年我国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发现,15年来,森林公园总生态承载力持续提高,且2015年以来出现显著大幅提升;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持续下降态势,近年来降速减缓且未来呈现增长趋势。结果表明,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转变,但有效开发程度仍然不够。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激发旅游发展新动能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吉献  李敏纳  宋绪钦  
文章首先对各区域的灌溉率、水资源利用率、产水系数、供水模数、用水模数和人均供水量6个主要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最佳的综合与简化,研究其在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同贡献率及综合效应。据此,对河南各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潜力进行了评价,最后,以河南省各地市的统计资料为实例进行了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史宝娟  郑祖婷  
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建立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和各系统承压水平,指出河北省综合承载力平稳上升,资源、社会承压能力较弱,河北省应当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节约能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明军  冯淑怡  苏敏  樊鹏飞  王博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过程中对资源环境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考虑不足。本文基于要素供容视角,分别从资源要素的使用强度、保障程度和潜力提升程度,环境污染现状规模、污染物变化率和污染物治理能力,建立了一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资源供需平衡法和环境容量法来衡量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指数,并对江苏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全面评价,并对资源环境要素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就资源承载指数而言:江苏省耕地承载指数为0.99,农村和城镇建设用地承载指数分别为1.22和1.96,水资源承载指数为1.24,资源综合承载力为1.25,资源人口承载力范围为7652.6万~11 578.9万人;(2)就环境承载力指数而言,江苏省土壤、大气和水环境承载指数分别为1.27、2.68和5.20,环境综合承载力为2.95;(3)就协调发展度而言,各资源和环境要素间的协调度均值都高于0.86,协调发展度均值也都高于7.3,但也存在个别地区的个别要素间处于非协调发展状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资源性、结构性和技术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本文评价思路和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理念为基础,恰好契合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具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鹏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方法,从中总结出供需比较的理念,并在此理念基础上,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均值化法对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