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1)
- 2023(13886)
- 2022(12175)
- 2021(11034)
- 2020(9311)
- 2019(21131)
- 2018(20901)
- 2017(40051)
- 2016(22172)
- 2015(24584)
- 2014(24450)
- 2013(24378)
- 2012(22394)
- 2011(20199)
- 2010(19732)
- 2009(17608)
- 2008(16767)
- 2007(14343)
- 2006(12433)
- 2005(10396)
- 学科
- 济(86958)
- 经济(86863)
- 管理(61727)
- 业(57854)
- 企(45947)
- 企业(45947)
- 方法(41501)
- 数学(36600)
- 数学方法(36259)
- 农(25199)
- 学(21571)
- 中国(21104)
- 财(20593)
- 地方(20541)
- 业经(19201)
- 环境(18014)
- 农业(17393)
- 贸(16176)
- 贸易(16171)
- 易(15640)
- 和(14000)
- 技术(13590)
- 制(13252)
- 划(12943)
- 理论(12886)
- 务(12331)
- 财务(12273)
- 财务管理(12257)
- 企业财务(11603)
- 银(11256)
- 机构
- 大学(311160)
- 学院(310792)
- 管理(124095)
- 济(119924)
- 经济(117401)
- 理学(109258)
- 理学院(108000)
- 管理学(106050)
- 管理学院(105526)
- 研究(105001)
- 中国(74171)
- 科学(70795)
- 京(65440)
- 农(61156)
- 业大(55204)
- 所(53883)
- 财(50756)
- 研究所(50243)
- 农业(48607)
- 中心(47435)
- 江(47380)
- 财经(42015)
- 范(40723)
- 师范(40180)
- 北京(39833)
- 经(38263)
- 院(38018)
- 州(35738)
- 经济学(35077)
- 省(33881)
- 基金
- 项目(228066)
- 科学(177735)
- 基金(164801)
- 研究(158850)
- 家(146714)
- 国家(145515)
- 科学基金(123779)
- 社会(99532)
- 社会科(94266)
- 社会科学(94237)
- 省(92269)
- 基金项目(89224)
- 自然(84018)
- 自然科(81978)
- 自然科学(81951)
- 自然科学基金(80424)
- 划(76630)
- 教育(71901)
- 资助(66920)
- 编号(63544)
- 重点(51367)
- 部(48843)
- 发(48760)
- 成果(48613)
- 创(47266)
- 科研(44519)
- 创新(44167)
- 计划(44119)
- 课题(43546)
- 大学(40984)
- 期刊
- 济(124921)
- 经济(124921)
- 研究(83486)
- 学报(59150)
- 农(54062)
- 中国(53952)
- 科学(51097)
- 大学(43016)
- 管理(41550)
- 学学(40984)
- 农业(37534)
- 财(35264)
- 教育(29822)
- 技术(24415)
- 业经(22290)
- 融(21735)
- 金融(21735)
- 经济研究(19978)
- 业(19089)
- 财经(18915)
- 科技(17115)
- 业大(16417)
- 资源(16127)
- 问题(16097)
- 经(16000)
- 版(15828)
- 图书(15506)
- 技术经济(14534)
- 商业(14507)
- 理论(14433)
共检索到430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丰霞 智瑞芝 董雪旺
运用投入产出法构建居民消费碳足迹测算模型,结合浙江2002—2012年各行业相关数据,估算居民消费的直接和间接碳足迹。并基于LMDI法构建居民消费间接碳足迹(CFe)影响因素分解模型,考察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能源碳排放强度六种效应对CFe总量效应的影响。研究显示:城镇居民消费间接碳足迹是浙江省着重减排对象,经济发展水平效应是驱动CFe增长的主要原因,能源消费强度效应是抑制CFe增长的主要因素,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CFe增长也起一定延缓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玲 汪东
采用IPCC推荐的碳排放计算公式,测算了2000年到2011年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分析了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动态特征,并利用LMDI分析其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期间,浙江省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不断上升,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浙江省碳排放处于碳排放强度倒U型曲线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倒U型曲线高峰阶段的过渡期。经济发展对人均碳排放量增长起到拉动作用,产业结构、能耗强度、能源结构、碳排放系数变化起到抑制作用。产业结构、能耗强度和单位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变化均对碳排放强度下降产生正向驱动作用。
关键词:
浙江省 碳排放 LMDI 影响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魏巍 李翔 董洁霜
利用2001-2015年浙江省物流产业能耗量面板数据,对浙江省物流产业碳排放进行测算与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技术,构建浙江物流产业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模型,定量分析研究期内碳排放因子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效率效应、运输方式效应、物流产出效应、经济发展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等因素对浙江省物流产业碳排放量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效应是浙江省物流产业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运输方式与能源结构效应也表现出一定的拉动作用,但相对经济规模效应较弱;而物流产出、能源强度效应对浙江省物流产业的碳排放变化却呈现出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低碳物流的相关发展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祖辉 米松华
本文运用2008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浙江省投入产出表》统计数据和IPCC相关实验数据,采用分层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法,构建五个层级对农业系统碳足迹进行量化,深度分析农业碳排放的数量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按照国际惯例IPCC核算的农业碳排放只占总碳足迹的43.55%,隐含在农用能源和农业工业投入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被忽视或被低估,这将严重影响农业系统减排和低碳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2)从农业碳足迹结构来看,农业种植、养殖活动本身排放的温室气体所占比重不大;农用能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工业投入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农业废弃物最终处置是农业源温室气体最重要的三大类来源;其中以化肥(氮肥)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温州市金融学会课题组
本文在系统阐述和论证住户部门杠杆率变化影响经济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浙江省居民杠杆率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门限面板回归模型量化测算了居民杠杆率的合理水平。结果显示:一是浙江省居民杠杆率水平整体偏高,且存在着地市差距较大,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二是浙江省居民杠杆率存在着空间联系,且企业杠杆率、房地产投资等因素对居民杠杆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在门限面板研究中发现,浙江省居民杠杆率存在两个门限值,分别为35.87%和64.64%。随着浙江省居民杠杆率的增加,居民杠杆率对经济增长从显著的促进作用变得不明显,再逐渐呈现抑制的作用。当居民杠杆率超过64.64%,会对浙江省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严志翰 任丽燕 刘永强 宋俊星
利用2005~2010年浙江省各县市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和能耗数据,测算了各县市区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了县域尺度下相邻县市区碳排放指标的空间关联性,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描述了各县市区碳排放总量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浙江省的碳排放总量从30 486万t增加到49 559万t。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也均呈增长趋势,且空间差异显著。(2)各县市区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浙北浙东呈高高集聚,浙西南呈低低集聚。(3)人口和投资是影响碳排放总量的重要因素,且存在空间异质性。投资对浙西南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增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翁智雄 沈月琴 吕秋菊 赵胜君 马银芳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公众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公众"碳足迹"直接反映了公众低碳生活状况。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选择杭州、嘉兴、慈溪、临安作为调查地点,随机选择481名公众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73份。通过统计描述和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案例点公众的年平均碳排放水平。结果显示:①碳足迹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密切相关;②不同地区碳足迹差异明显,在碳足迹结构中,交通碳足迹所占的比例较大;③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影响公众碳足迹的主要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家庭能源使用量和交通出行量。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结论和建议,以期公众实现低碳生活。
关键词:
公众 碳足迹 多元回归模型 浙江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童亿勤 劳雅婷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和评价区域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进而判断其可持续发展状态,这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运用调整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浙江省11个城市2002年和2005年的本地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从区域差异上比较并分析浙江省本地生态足迹的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11个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并且2005年比2002年要大,其中人均生态赤字最大的是宁波市,在2005年达到了4.0030hm2/人,其次是嘉兴市,最小的是丽水市,只有0.2111hm2/人,这说明浙江省11个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系统的压力逐渐加大,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因此应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芳芳 陈习定 林学宏 周秝宸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2008年和2012年浙江省数据,探讨中国政府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后,农村居民是否因加入"新农保"而改变其消费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实施前未享有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在投保"新农保"后,显著增加了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必须品支出。"新农保"政策促进了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这对现阶段亟需扩大内需的中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新农保 消费支出 双重差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芳芳 陈习定 林学宏 周秝宸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2008年和2012年浙江省数据,探讨中国政府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后,农村居民是否因加入"新农保"而改变其消费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实施前未享有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在投保"新农保"后,显著增加了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必须品支出。"新农保"政策促进了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这对现阶段亟需扩大内需的中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新农保 消费支出 双重差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张锋 徐丽华 马淇蔚 施益军 陆张维 吴亚琪
都市区建设促进城镇协同发展,对碳排放产生了影响,因此研究都市区建设与碳排放的关系,有助于探索减排的有效途径。基于浙江省各县市区2010—2018年间土地利用、能源消费等数据,测算碳排放量;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探讨四大都市区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杭州都市区是浙江省最大的碳排放都市区,其次是宁波、温州和金义都市区。(2)碳排放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不同都市区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都市区建设有助于各城镇的协同作用,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进而降低碳排放。(4)都市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受到都市区发展阶段和特色影响,形成不同的空间特征。(5)都市区低碳建设任务和方案是由其独特的碳排放驱动机制和时空演变特征决定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开亚 王文秀 张浩 王桂新
文章利用政府宏观统计数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上海居民消费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并利用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使用结构分解分析法分析了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7-2010年,上海市石油加工炼焦及燃烧加工业、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3个部门的碳排放强度、碳排放乘数因子均处于各部门前列,是能源消耗高度密集型部门;上海市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城镇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结构分解结果显示,上海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
关键词:
居民消费 间接碳排放 投入产出 上海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剑锋 黄敏
本文在浙江省各种能源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对浙江省能源效率产生影响的八个因素,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技术进步这一能源影响因素在浙江这一区域并不显著,同时也排除了房地产投资、环境保护(废气排放)和经济增量对能源效率的显著影响。分析还表明,价格指数、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是能源效率的显著影响因素,特别是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明显。最后,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浙江省能源利用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经济增长 环境保护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