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3)
- 2023(12128)
- 2022(10727)
- 2021(10115)
- 2020(8213)
- 2019(19362)
- 2018(19108)
- 2017(36965)
- 2016(20392)
- 2015(22809)
- 2014(22779)
- 2013(22502)
- 2012(20793)
- 2011(18786)
- 2010(18782)
- 2009(16994)
- 2008(16488)
- 2007(13994)
- 2006(12385)
- 2005(10540)
- 学科
- 济(83285)
- 经济(83197)
- 管理(57167)
- 业(52768)
- 企(43684)
- 企业(43684)
- 方法(36983)
- 数学(31936)
- 数学方法(31561)
- 中国(21965)
- 学(21594)
- 农(21329)
- 地方(20211)
- 财(18315)
- 业经(17685)
- 农业(14492)
- 环境(14055)
- 和(13370)
- 理论(13370)
- 贸(12731)
- 贸易(12725)
- 制(12621)
- 技术(12604)
- 易(12217)
- 划(11865)
- 务(11344)
- 财务(11282)
- 财务管理(11263)
- 企业财务(10657)
- 土地(10053)
- 机构
- 大学(290813)
- 学院(287623)
- 管理(116893)
- 济(108268)
- 经济(105656)
- 理学(102254)
- 理学院(100962)
- 管理学(99134)
- 管理学院(98625)
- 研究(98179)
- 中国(69666)
- 科学(65031)
- 京(63520)
- 所(49628)
- 农(48469)
- 财(47262)
- 业大(46245)
- 研究所(46017)
- 江(45828)
- 中心(43696)
- 范(40671)
- 师范(40299)
- 北京(38878)
- 财经(38840)
- 农业(38282)
- 院(36342)
- 经(35305)
- 州(34081)
- 师范大学(33078)
- 经济学(31214)
- 基金
- 项目(207490)
- 科学(163723)
- 基金(151284)
- 研究(148140)
- 家(133043)
- 国家(131994)
- 科学基金(113491)
- 社会(92822)
- 社会科(87859)
- 社会科学(87831)
- 基金项目(82400)
- 省(81395)
- 自然(76319)
- 自然科(74502)
- 自然科学(74485)
- 自然科学基金(73101)
- 划(68990)
- 教育(66809)
- 资助(60716)
- 编号(59891)
- 成果(47560)
- 重点(46423)
- 部(44982)
- 发(43920)
- 创(42779)
- 课题(41237)
- 创新(39895)
- 科研(39606)
- 计划(38106)
- 教育部(37860)
- 期刊
- 济(116669)
- 经济(116669)
- 研究(81075)
- 中国(52470)
- 学报(48291)
- 科学(45881)
- 农(43015)
- 管理(39937)
- 大学(35263)
- 财(33513)
- 学学(33216)
- 农业(30283)
- 教育(29288)
- 技术(22885)
- 业经(19491)
- 融(19287)
- 金融(19287)
- 财经(17578)
- 经济研究(17267)
- 问题(16687)
- 资源(16569)
- 图书(16500)
- 业(15121)
- 科技(14959)
- 经(14817)
- 理论(13727)
- 现代(13646)
- 版(13626)
- 技术经济(13318)
- 发(12989)
共检索到405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一洲 吴次芳 罗文斌 王琳
研究目的:测度浙江省县级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及其协调度,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AHP法,空间相关分析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基于经济、效益、效率和公平的"4E"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2)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效益绩效与公平绩效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离散;(3)通过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4种"俱乐部趋同"类型,高绩效和低绩效趋同俱乐部的空间分布最广,稳定性最大;(4)绩效内部的协调度体现为高值区带动下的区域整体水平趋高,但协调度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单纯的正比关系。研究结论: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主要受城市的规模效应、工业化进程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而效益...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绩效 ESDA 空间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许豪 徐梦洁 余迩
文章采用三阶段DEA方法研究了2014—2018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并通过Malmquist指数来揭示其动态变化。在剔除环境因素与随机误差之后,DEA有效的城市数量略有减少,绝大多数城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减或不变阶段,土地利用的技术效率普遍偏低。非DEA有效的城市存在建成区扩张较快、从业人口冗余等问题。Malmquist指数值表明浙江省的土地利用应致力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考虑到产出相对于投入的滞后性,因此在筛选评价指标时将滞后期纳入评价过程,使得评价结果更准确。研究结果可以为浙江省城市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耀奔 叶艳妹 杨建辉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与生态化协调性的内涵及机理,为城市土地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典型相关分析、协调性评价模型。研究结果:通过构建协调性评价模型,发现全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和生态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13年后土地利用生态化水平滞后于集约化水平;11个城市各时序阶段上的空间异质性明显,2016年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的占82%,舟山市的协调发展度全省最高为0.83。研究结论:浙江省城市土地政策的制定要兼顾土地利用的集约化与生态化特征,严控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还要研究各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情况,重视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差异性。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集约化 生态化 协调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鹏 李加林 史小丽 王丽佳 刘瑞清
基于1990~2015年浙江省6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对不同时期的浙江省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大量减少而建设用地剧增;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为耕地、林地、水域向建设用地转移;其中以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2)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中生态风险区是区域的主导类型,较高、高生态风险区向外扩张,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杭州湾附近,沿海区域,杭州西南部、衢州和金华三市接壤区域。低等级生态风险区分布在相邻高等级生态风险区的周围,大致成圈层状向外扩散;(3)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等级转换差异较大。生态风险转移主要是由低向高等级转换,且其生态风险等级年均转换速率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转换主要发生在城市、沿海区域如杭州湾附近、温州、台州沿海等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4)浙江省各地级市生态风险值时空分异较大。各市生态风险值主要呈上升趋势,宁波市生态风险变化最大,衢州市变化最小。空间分布上,杭州市生态风险值最高,远大于其他地级市,舟山市生态风险值最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仁锋 候勃 金邑霞 张悦
在中国土地制度与发达地区经济双重转型驱动下,沿海地区城市化和土地利用非农化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呈现出的独特性亟待探讨。基于2005、2010、2015年浙江省县域土地利用信息,定量分析2005~2015年浙江省县域综合城市化、土地利用非农化的分异及重点县建设用地转化源与流,继而用泰尔指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法探究浙江省城市化水平与土地利用非农化的空间关联模式。研究发现:(1)浙江县域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并逐渐实现空间均衡,形成杭州、宁波、金华、温州等市辖区为核心的团状城市化态势;建设用地变化重心从中、北部平原地区向东南沿海平原县/区迁移,但仍以市辖区增幅最为明显,农转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土地的增减是导致浙江县域建设用地大幅度变化的关键原因;(2)浙江省土地非农化与城市化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增加、空间分异态势凸显,呈现出高集聚区由浙中转向浙东沿海及岛屿;总体看,高-高型多分布在浙北平原,而低-低型则从沿海向内陆扩展;(3)浙江省综合城市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存在显著尺度效应,且相关性随空间尺度增加而增加。研究揭示了经济发达省份城市化进入稳定期阶段土地非农化与城市化的空间相关性,对推进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协同性、因地制宜实施农转建土地流转和跨行政区置换具有重要指引价值。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戴韫卓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发生了变化。为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引入信息熵值,定量描述2009年和201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法,深入探究近年来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方向及原因。结果表明:城市发展的成熟度、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政策变化的频繁度和城镇土地利用有序度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信息熵 有序度 浙江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科 吴次芳 刘勇
从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 PSR 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东北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较高,西南部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所致;②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其 PSR 系统的协调度成正相关。这说明 PSR 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比较高,可供有关方面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哲远 马奇 华元春 蒋明利
研究目的:依据浙江省土地概查、土地详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更新调查成果,分析不同时段土地利用状况,构建浙江省1996—200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各种地类变化情况,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以图管地"新机制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1996—2005年,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占耕地减少面积的59.39%,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交通、水利等建设占用耕地占37.65%。浙江省优质耕地与快速城市化区域在空间分布上高度重合,必须科学地编制与实施省、市、县、乡4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保护耕地与保障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间的关系,调控土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丽霞 夏浩 苑韶峰
研究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率为支点,探析浙江省1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以期为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值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整体水平较高,但各城市之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差异性显著;(2)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条件、城市发展策略、产业结构、城市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推动土地利用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传裕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对土地利用目标能否实现构成关键性影响的因素之一。拟从城市化发展角度出发,研究江西省的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与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江西 城市化发展 土地利用 城市经济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范建双 虞晓芬 赵磊
文章采用基于F?re-Primont指数的DEA方法对浙江省33个地级市和县级市1999-2012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进一步对城市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在1999-2012年间增长了28.91%;截至2012年底,土地利用综合效率最高的是温岭市(0.467),最低的是绍兴市(0.220);浙江省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基本呈现出比较平稳的发展态势,并有微幅下降。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于残余规模效率的提高,而技术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闪闪 赵言文
以浙江省为例,根据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和农业科技进步是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政治经济政策的制约、市场经济的引导,也是不可忽略的因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左冕 张伟 马永俊
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的研究,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利用多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将义乌市域生态系统分为农田、草地、森林、城镇居民点、河流/水库等五类,根据谢高地等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进行服务价值计算,结果表明:义乌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6年的48.37×108元降至2009年的45.99×108元;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造就的生态系统每年为人类提供了价值巨大的服务,而城市化和人类对生态系统不恰当的利用导致了近年服务价值的快速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景观格局维持生态服务价值基本稳定的土地利用思路。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服务价值 演变 义乌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楼燕敏 冯柏栋
解译浙江省德清县1991年、2000年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县土地城镇化过程显著,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与未利用地的变化速度在加剧,水域面积的增加速度有所减缓,建设用地的增加对区域农用地、林地等影响强烈;德清县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地形、经济、交通、区位、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的综合结果。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GIS 时空变化 德清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文娟 孙华
研究目的:探究江苏省13地市2001—2016年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变规律及空间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效益驱动力,为今后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方法:熵权TOPSIS模型,ESDA空间相关性分析,热点分析,Tobit模型。研究结果:(1)2001—2016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由0.299稳步提升到0.669,经历了"平稳—加速—平稳"的过程,实现了"低级—中级—良好"的梯度跨越;(2)各市土地利用效益"高—高""低—低"空间集聚显著,地区间差距大,出现了新一轮苏南城市圈效益热点区并逐步扩大,冷点区域已经消失;(3)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城镇化、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环保治理是提升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倡导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重视生态效益;同时采取苏南、苏北城市定向帮扶措施,缩小地区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