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06)
- 2023(8661)
- 2022(7530)
- 2021(6874)
- 2020(5965)
- 2019(13877)
- 2018(13483)
- 2017(26344)
- 2016(14708)
- 2015(16343)
- 2014(16606)
- 2013(16813)
- 2012(15978)
- 2011(14624)
- 2010(14726)
- 2009(13857)
- 2008(13942)
- 2007(12749)
- 2006(11149)
- 2005(9893)
- 学科
- 济(70447)
- 经济(70405)
- 管理(38246)
- 业(34936)
- 方法(31331)
- 数学(27219)
- 数学方法(27000)
- 企(26490)
- 企业(26490)
- 地方(20678)
- 农(18541)
- 中国(16294)
- 学(14910)
- 财(14460)
- 业经(13085)
- 农业(12792)
- 地方经济(11669)
- 环境(11362)
- 制(11018)
- 和(10971)
- 贸(10920)
- 贸易(10916)
- 易(10440)
- 资源(9479)
- 理论(9320)
- 融(8724)
- 金融(8722)
- 务(8580)
- 财务(8563)
- 财务管理(8539)
- 机构
- 学院(219948)
- 大学(218826)
- 济(88376)
- 经济(86384)
- 管理(82355)
- 研究(77085)
- 理学(70871)
- 理学院(69875)
- 管理学(68599)
- 管理学院(68153)
- 中国(56568)
- 科学(50907)
- 京(47730)
- 所(40236)
- 农(39444)
- 江(38752)
- 财(38722)
- 研究所(36983)
- 中心(35670)
- 业大(33868)
- 范(32548)
- 师范(32223)
- 财经(31378)
- 农业(31200)
- 北京(29261)
- 经(28254)
- 院(27828)
- 州(27621)
- 经济学(27306)
- 师范大学(26156)
- 基金
- 项目(148610)
- 科学(116821)
- 基金(107249)
- 研究(105715)
- 家(94343)
- 国家(93621)
- 科学基金(79409)
- 社会(67043)
- 社会科(63632)
- 社会科学(63607)
- 省(60208)
- 基金项目(58447)
- 自然(52088)
- 自然科(50629)
- 自然科学(50609)
- 划(49935)
- 自然科学基金(49699)
- 教育(47745)
- 资助(44114)
- 编号(42852)
- 发(34490)
- 重点(34258)
- 成果(33816)
- 部(32427)
- 课题(29802)
- 创(29710)
- 科研(28753)
- 创新(27942)
- 计划(27653)
- 国家社会(27545)
共检索到316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江宁 颜澄
文章通过最近邻比指标、旅游资源丰度指标来衡量浙江省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程度和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浙江省旅游资源属于集中型分布;绍兴市旅游资源的丰度最高,其次是金华市和杭州市,而衢州市旅游资源的丰度最低。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浙江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俞益武 李健 肖胜和 陈占丰
根据2003年7月至2004年5月开展的浙江省首次旅游资源普查资料,对其中的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进行了统计,进而系统分析了该类旅游资源的特征,得出浙江省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具有类型丰富,储量不大;类型构成优势度明显;数量虽然不多,但品质价值高;空间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健、观光、娱乐和科普等若干具体旅游项目的开发思路和一些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表4参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国忠 冯海霞
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单位,以2003年7月~2004年4月完成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所确定的全省所有21 126个旅游资源单体为对象,分别对各地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包括丰度和密度)、品质、组合状况等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各地市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发现,环杭州湾旅游区的资源丰度最高,人文资源极为突出;金衢丽旅游区其次,自然旅游资源占明显优势;温台(温州,台州)沿海旅游区最低,但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比较平衡,自然景观相对突出。各地区所在地理区位特征存在一致性,各地市旅游资源丰度与密度的位次排序不一致。密度与丰度相比,位次上升最明显的是舟山、嘉兴、湖州;各地市旅游资源组合优势相对平衡,浙东、浙西南、杭州尤为...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地区比较 综合评价 浙江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章莹菁 徐明 孟永军 叶春
对浙江省桐庐县白云源风景旅游资源及气候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源景区因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景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4.6℃,年降水量1800~2000mm,日照充足,冬不寒冷,夏不炎热,春秋宜人。一年四季旅游气候资源丰富,旅游气候障碍少,全年旅游适宜时间长达215d,最适宜的是4~5月和9~10月,适宜为6~8月,并且各季中均有独特的旅游气候资源和气象景观,特别是夏季高温天气少,夏凉资源十分丰富。表2参9
关键词:
森林旅游 气候资源 温湿指标 风效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江峰 李治兵 杨建春
[目的] 梳理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精准定位和挖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和推动山西省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 对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乡村旅游地的矢量数据,借助ARCGIS软件和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分异性,并借助地理联系率探析其与经济、景点、历史名村等多因子的关联程度。[结果] 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点,形成了明显的“一核两带”的集聚态势。一核即以阳泉市为中心的核心集聚区,两带即沿太原—晋中—吕梁的晋中集聚带,以及沿长治—晋城—临汾的晋东南集聚带。结合山西省乡村旅游地特点将其分为自然景观类、风俗文化类、特色农业类3大类,数量分别为72个,69个和133个。区域层面上,临汾市自然景观类居多,晋城市以民俗文化类为主,太原市以特色农业类最多,晋中市、阳泉市2市种类分布较均匀,表现为多元化发展趋势。三类乡村旅游地均呈现一定的集聚分布态势和区域分异性,其中,自然景观类区域分布相对较均匀,且呈现多点的高核密度集聚态势;民俗文化类乡村旅游地主要分布于晋中和晋西南地区;特色农业类主要分布于经济、交通、人口等条件均较优越的中部地区。[结论] 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区域异化的特点。晋中地区可发展以太原市为核心的环城特色农业类乡村旅游集聚地,以及以晋中市为中心的晋中风俗文化乡村旅游集聚地;晋东南地区未来可继续加强对风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发展以晋城市和长治市为中心的晋东南风俗文化和农家庄园并举的乡村旅游集聚地;晋北地区可着力培育以休闲度假、避暑疗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蕾 吴小根 马劲松 钟士恩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构建空间结构分析框架,以差异度、集聚度、连结度与通达度来考察南京市67个重点水体旅游资源单体,发现主城区资源的规模度、优越度均大于郊区,郊区在资源数量上明显多于主城区;最邻近点指数为1.024,基尼系数为0.2119,全市资源总体上为均匀型分布、集中程度较弱;β指数为2.194,γ指数为0.754,全市交通网络的连结度较好、节点之间的连通水平较好;通达度指数为67.99km,平均径路长为10.63,通达性较好的资源以主城区居多、较差的则以郊区为主;紧密度指数为0.50,全市区域相对紧凑,发展旅游交通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
关键词:
水体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南京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复多
旅游资源是旅游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浙江省有必要确立建设旅游省的目标,并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就客观条件而言,很重要的条件是浙江省拥有丰富的具有本省特色的旅游资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铭萍 周年兴 梁艳艳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面,而其空间结构差异研究有助于揭示旅游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并为优化旅游空间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国家2A级以上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形方法对2001年和2010年的空间结构进行聚集维数的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表现为苏南地区旅游景点的发展模式由点状向面状扩展,空间尺度上表现为从苏北到苏南由点状发展模式向面状发展模式转变;(2)各个城市的旅游景区(点)具有聚集分形特征,且存在3种不同的类型,在相同类型中的各个城市旅游景区(点)聚集维数值在不同区间的变化也存在差异;(3)空间结构上表现为密度从中心旅游景点向周围腹地衰减的规律...
关键词:
江苏省 聚集分形 旅游景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健 俞益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红梅 杨素丹 夏凯生 杨素婷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民族贫困山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研究贫困山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对掌握当地乡村旅游空间发展规律、存在问题,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GIS技术、网络拓扑分析法和点—轴系统理论,分析了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和优化路径。[结果](1)区域尺度上,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总体分布不均,开发不充分,呈现中部—南部—北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休闲观光类处于主导类型,资源类型开发不充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县域尺度上,6区县间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明显,酉阳领先于其他区县;(3)空间关联方面,β指数为1. 01,γ指数为0. 34,Ai指数的平均值为76. 21km,平均径路长平均值为9. 28,表明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交通网络的连接度、通达度整体偏低,路网密度低;(4)结构优化方面,构建了渝东南"三级节点、两级轴线、两大板块"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系统。[结论]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开发不平衡、不充分,应尽快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充分挖掘整合特色资源,培育打造"点""轴""面"相结合的旅游空间体系,实现区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助推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彬 赵旭东 王宾梅 刘易文
在综合考虑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资源价值、资源承载力、资源影响力、市场开发条件、市场需求条件等5个方面14个评价因子。运用层次熵分析法,即由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再用熵技术进行修正。并建立了综合评价的线性加权函数模型。以浙江省象山县松兰山海滨度假区、中国渔村、石浦渔港古城和象山民俗文化村4个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处景区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值分别为5.842 4、7.006 5、8.223 2、7.135 6,开发潜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石浦渔港古城、象山民俗文化村、中国渔村、松兰山海滨度假区;所构建...
关键词:
渔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潜力评价 象山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骆高远
城市郊野已越来越成为国内旅游和假日旅游的热点区域。金华郊野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民间风俗、农业特产等相当丰富,极富特色,很有规划与开发的必要,以满足市民的“自然—城市”两栖生活的需要。文章以金华为例,分析了城市郊野旅游开发的条件与功能,指出金华郊野旅游开发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其开发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为其它城市郊野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郊野 旅游资源 金华市 开发与管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云美
生态旅游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生态旅游开发的依据,建立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关键。根据生态旅游的特征,在综合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旅游开发条件和旅游开发潜力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征询,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法对生态旅游资源各评价因素和因子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组合条件、知名度和影响力、大气质量、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以及水体质量是居于前5位的重要影响因子。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法得出丽水生态环境条件优势最明显,11个评价因子中有9个评价因子的价值系数(V)大于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莹
[目的]针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状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指标权重,以期为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3个子系统19个指标的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计算指标权重值和重要值,据此筛选重要指标。[结果]在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系统层中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自身价值的权重要远高于生态环境条件及其旅游开发条件。在指标层中,农事体验参与性、生态环境适宜性、生态稳定性、田园观赏美感度、民俗文化价值、田园景观奇特度、污染治理状况、交通状况、农事活动娱乐性、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和区位条件的权重之和超过80%,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农事体验参与性和生态环境适宜性的重要性最高,而与之相对应的重要值排序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结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应侧重于对其自身价值的评价和研究,该研究根据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筛选出对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较为重要的指标,借助对这些重要指标的测度,可以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各指标虽有侧重,但共同协调发挥作用才能保证评价的整体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彬 贺传阅 李瑞
以具有"中国渔文化之乡"美誉的浙江省象山县为例,对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象山渔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封闭性和兼容性、继承性和变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等特征。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归纳和梳理了象山县渔文化旅游资源,并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地理位置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客源市场优势和政策优势分析,最后提出了开发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渔文化 旅游资源 象山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