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8)
- 2023(9750)
- 2022(8185)
- 2021(7605)
- 2020(5976)
- 2019(13325)
- 2018(12928)
- 2017(24963)
- 2016(13700)
- 2015(14941)
- 2014(14844)
- 2013(14780)
- 2012(14069)
- 2011(12908)
- 2010(13392)
- 2009(12276)
- 2008(11971)
- 2007(11050)
- 2006(10306)
- 2005(9045)
- 学科
- 济(62966)
- 经济(62914)
- 农(50144)
- 业(41058)
- 农业(33406)
- 管理(30476)
- 地方(22640)
- 企(18495)
- 企业(18495)
- 业经(17904)
- 方法(17040)
- 中国(16017)
- 数学(15641)
- 数学方法(15444)
- 农业经济(12604)
- 发(12476)
- 学(12463)
- 制(12087)
- 策(11913)
- 财(11093)
- 及其(10832)
- 环境(10770)
- 地方经济(10654)
- 贸(9891)
- 贸易(9886)
- 土地(9861)
- 发展(9687)
- 村(9686)
- 展(9675)
- 农村(9665)
- 机构
- 学院(197171)
- 大学(187837)
- 济(82956)
- 经济(81024)
- 管理(74096)
- 研究(73409)
- 理学(63510)
- 理学院(62731)
- 管理学(61669)
- 管理学院(61305)
- 中国(57449)
- 农(56135)
- 科学(46477)
- 农业(42593)
- 京(39382)
- 所(38005)
- 江(36717)
- 业大(36552)
- 中心(35450)
- 财(35432)
- 研究所(34634)
- 省(28835)
- 范(28528)
- 师范(28299)
- 财经(26757)
- 州(26035)
- 院(26032)
- 农业大学(25943)
- 经(24109)
- 科学院(24009)
- 基金
- 项目(134077)
- 科学(106466)
- 研究(101088)
- 基金(95357)
- 家(83314)
- 国家(82484)
- 科学基金(70138)
- 社会(64501)
- 社会科(60645)
- 社会科学(60631)
- 省(57293)
- 基金项目(50820)
- 划(45491)
- 自然(43842)
- 编号(43299)
- 教育(43090)
- 自然科(42695)
- 自然科学(42685)
- 自然科学基金(41859)
- 资助(37003)
- 成果(34121)
- 发(33121)
- 农(32277)
- 重点(30641)
- 课题(29901)
- 部(28965)
- 创(27123)
- 发展(27010)
- 展(26566)
- 国家社会(25963)
- 期刊
- 济(104981)
- 经济(104981)
- 农(61245)
- 研究(56211)
- 中国(44168)
- 农业(41714)
- 科学(31061)
- 学报(30950)
- 业经(24495)
- 大学(23715)
- 融(23263)
- 金融(23263)
- 学学(22846)
- 财(22591)
- 管理(21574)
- 业(18973)
- 教育(18620)
- 技术(15733)
- 农业经济(15238)
- 农村(14880)
- 村(14880)
- 问题(14836)
- 资源(14834)
- 经济研究(12910)
- 版(12110)
- 财经(11525)
- 世界(11137)
- 经济问题(11121)
- 经(9885)
- 农村经济(9827)
共检索到306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蓉 单胜道 吴亚琪
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判断抽样调查和部门单位走访,对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产量约为3 kg·d-1.户-1,平均约1 kg·d-1.人-1;全省农村生活垃圾产量迅猛增加,人均产量差异明显;农村生活垃圾成分杂,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不容乐观;农村生活垃圾区域差异明显。调查表明,大多数农民的环保意识不足,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不够完善,处置难度大。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完善循环管理制度,设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资金等方面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和生态村(镇)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开兴 王金霞 白军飞 仇焕广
基于全国7省的大规模实地调研,从治理对策角度定量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排放结构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2010年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人均日排放量约为0.95公斤,且增速快于城镇,区域间差异十分显著;垃圾排放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可回收废品类。计量经济学模型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人均日排放量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急需加强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尤其要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活固体垃圾治理。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万心雨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垃圾分类多主体协作可以调动各方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基于此,本文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从多主体参与角度对各主体的垃圾分类参与行为进行剖析,发现农村环境及垃圾分类多元共治存在各主体责任缺失,各方参与度不足、主体间缺乏合作等问题,并以湖北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村为例,结合实地案例进行经验借鉴,最后从主体行为界定和规范方面提出:要培养各方参与度,发挥多元共治效应;政府构建平台,加强主体间的联系与合作;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建立长效机制等对策建议,力求构建多方治理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多元主体 参与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尹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而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则是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制约因素。本文基于“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责任体系进行调查研究,以辽宁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源头村一级为主要问题抓手,实证分析辽宁省农村生活垃圾不当处理的现状特征,深入挖掘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以期助力推进辽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全面推进辽宁乡村振兴。
关键词:
辽宁省 农村生活垃圾 综合治理 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慧芳 陈永根 周传斌
农村生活垃圾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关注热点,本文综述了其产生特征、处置模式和发展重点。目前,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与调查方法、区域经济水平、村庄产业类型、家庭经济收入以及其他因素有关。基于废弃物分级管理原则,生活垃圾管理应倡导源头分类(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毒有害物质),并分析了集中处置模式、分散处置模式的适用性。最后,文本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重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亚娟 赵敏娟 夏显力 姚柳杨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陕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地区的调查,从供给主体视角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比较4个试点村的基本情况、分类处理实践模式及供给主体,进一步综合评价各试点村的生活垃圾末端分类程度、资源化利用率、年单位成本资源化利用量、减量化及无害化处理效果。分析发现: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之一,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农村来说,并不能简单复制,而是要借鉴试点村的实践模式,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因此,要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仅要鼓励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农村社区及农户多主体参与合作供给,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而且要加强宣传与奖惩力度,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利民 郄雪婷 朱红根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符合新发展理念,对推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型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演进路径,分析了不同类型国家(北美发达国家、欧洲发达国家、亚洲发达国家及社会转型国家)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的主要经验,总结归纳了不同类型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政策的共性特征和差异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分类模式应与当地地理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本文结合中国国情及不同区域农情,将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对标不同国家的农村地区,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不同区域农村应当建立各自适宜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化项目、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技术进步、大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共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鹏
文明的高度如同木桶定律那样,取决于其短板而非长处。作为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垃圾问题虽然像梦魇一般纠缠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是那块不被关注的短板。伴随着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大举推进的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路线,中国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已使这块短板凸显了出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作为现代文明之病已从城市快速渗透到广袤的,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农村地区。当农民完全被纳入大众消费社会之时,不可持续的社会模式就不可能逆转,也是现代文明崩溃的起点。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迄今大都集中在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鹏
文明的高度如同木桶定律那样,取决于其短板而非长处。作为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垃圾问题虽然像梦魇一般纠缠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是那块不被关注的短板。伴随着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大举推进的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路线,中国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已使这块短板凸显了出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作为现代文明之病已从城市快速渗透到广袤的,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农村地区。当农民完全被纳入大众消费社会之时,不可持续的社会模式就不可能逆转,也是现代文明崩溃的起点。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迄今大都集中在垃圾问题的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经济层面的探索上,但散乱的垃圾处理和生活垃圾的日常性取决于农村空间的再造和村民主体意识的重建。因此,文章基于农村地区的调研,从被裹挟于现代化浪潮的村民和村落治理的角度来解读垃圾问题的形成机制和治理困境,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三个层面探讨一条综合治理的途径,即共助体系的形成。一是发展社会导向的政策与退耕还林模式的公助;二是基于公共性互助纽带的重建;三是通过乡土教育来推动村民的自助和对乡土价值的重新认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培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前提。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就是促进村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立,不仅需要外部政府环境管理制度的支持,还应结合农村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关系、集体经济等来对村民分类行为进行规训与惩罚。正是根据上述要求,浙江中部农村经过多年的探索,终于建立起符合当地农村社会特点的垃圾分类机制,村民也养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行为习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爱琴 高秋风 史耀疆 刘承芳 张林秀
基于2011年全国5省101个村的实地调查数据,本文对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服务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整体考察。研究发现,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服务水平较低且不全面,随着垃圾管理流程(收集设施—收集人—运输—处理)的递进,拥有服务的村庄比例依次减少。数据显示,只有一半的村庄拥有垃圾收集设施,不到一半的村庄拥有垃圾收集人服务,29%的村庄拥有垃圾运输服务,仅有10%的村庄拥有垃圾集中分类处理服务。地区间的垃圾管理服务存在显著差异。就垃圾收集和运输服务而言江苏远超过其他省份;但对于垃圾集中分类处理服务上则四川最高。农民年人均收入和村庄交通便利状况是影响垃圾管理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楠 萧彤
以河南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PPP模式应用为研究对象,探讨PPP模式应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困境与对策,发现PPP模式应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着民营投资者面临较大风险、地方政府部门出现导向偏误、配套法规政策体系不完善、经济落后地区的PPP项目推进实施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不断完善PPP项目的定价机制和补贴机制、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如此才能有效发挥PPP模式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
PPP模式 农村 生活垃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书赫 王成军
农户参与意向不高、有意向没行为现象是快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的主要障碍。论文通过引入门槛效应、漏斗效应、异质性和两类特殊外部因素对计划行为理论进行拓展,构建出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决策模型。研究认为:意向与行为并不具有天然一致性,两者之间存在有门槛效应及漏斗效应,使得一部分参与意向并未转化为参与行为;知觉控制因子是农户参与行为实际控制条件的代理变量,但它只等价于可从主观衡量的那部分实际控制条件,并未包括隐性外部因素和突发性外部因素;异质性同样是引起参与意向与行为背离的原因之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鲁圣鹏 杜欢政 李雪芹
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认为农村垃圾协同治理,是降低垃圾管理成本、实现垃圾资源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垃圾治理主体、流程、政府职能分工以及政策等方面,系统探讨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按照系统管理的思维,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总体框架;从主体整合、流程再造、区域协同、机制协调和信息共享5个方面,重点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本研究对构建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实现美丽乡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协同治理 碎片化 资源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培 李伟红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活垃圾分类越来越成为全国各地农村尝试开展与实施的环境治理工程,但如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一直困扰着地方环境管理者。通过对浙北码头村的案例分析,总结该村在长期实践中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以及不同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策略,并深入挖掘长效机制建设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地方文化等社会基础。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的互动联系,提出内生于村庄社会的制度规范、有效的组织动员结构、可适用的治理技术手段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的社会基础,以此来反映符合农村社会特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
农村 生活垃圾分类 长效机制 社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