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3)
- 2023(9167)
- 2022(7611)
- 2021(7128)
- 2020(5761)
- 2019(12999)
- 2018(12806)
- 2017(24756)
- 2016(13512)
- 2015(15021)
- 2014(14482)
- 2013(14575)
- 2012(13829)
- 2011(12578)
- 2010(12792)
- 2009(11909)
- 2008(11716)
- 2007(10973)
- 2006(10111)
- 2005(8950)
- 学科
- 济(60205)
- 经济(60155)
- 农(49710)
- 业(44646)
- 农业(33236)
- 管理(29846)
- 企(23032)
- 企业(23032)
- 业经(18777)
- 方法(18508)
- 地方(18448)
- 中国(16649)
- 数学(16198)
- 数学方法(15985)
- 农业经济(12515)
- 制(12355)
- 学(11724)
- 发(11721)
- 财(10753)
- 策(10489)
- 贸(10077)
- 贸易(10071)
- 易(9803)
- 发展(9765)
- 展(9755)
- 村(9564)
- 农村(9542)
- 劳(9459)
- 劳动(9442)
- 体(9010)
- 机构
- 学院(195415)
- 大学(187879)
- 济(80590)
- 经济(78901)
- 管理(72687)
- 研究(72537)
- 理学(62825)
- 理学院(62095)
- 管理学(60930)
- 管理学院(60587)
- 农(59200)
- 中国(54954)
- 科学(46452)
- 农业(45362)
- 京(39881)
- 业大(38811)
- 所(38150)
- 江(36260)
- 研究所(34784)
- 中心(33884)
- 财(32499)
- 省(28936)
- 农业大学(28050)
- 范(26658)
- 师范(26308)
- 院(25499)
- 州(25355)
- 财经(25256)
- 北京(23644)
- 科学院(23579)
- 基金
- 项目(132079)
- 科学(103338)
- 研究(96197)
- 基金(93773)
- 家(83132)
- 国家(82274)
- 科学基金(69312)
- 社会(60861)
- 社会科(57088)
- 社会科学(57070)
- 省(56771)
- 基金项目(49763)
- 自然(44950)
- 划(44636)
- 自然科(43816)
- 自然科学(43802)
- 自然科学基金(42974)
- 教育(42032)
- 编号(40329)
- 资助(37612)
- 农(33477)
- 成果(31585)
- 发(31538)
- 重点(30105)
- 部(28508)
- 课题(28278)
- 创(26894)
- 发展(25232)
- 业(25132)
- 创新(25118)
- 期刊
- 济(102146)
- 经济(102146)
- 农(64771)
- 研究(53319)
- 中国(45841)
- 农业(44171)
- 学报(35069)
- 科学(33373)
- 大学(27144)
- 学学(26172)
- 业经(24412)
- 管理(23808)
- 财(21595)
- 业(20348)
- 融(20038)
- 金融(20038)
- 教育(18022)
- 技术(15801)
- 农业经济(14966)
- 农村(14564)
- 村(14564)
- 问题(14355)
- 版(12924)
- 经济研究(12683)
- 资源(12634)
- 世界(11999)
- 业大(11675)
- 财经(11588)
- 经济问题(10636)
- 农业大学(10383)
共检索到303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顾益康 黄祖辉 林坚 徐加
一、九十年代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与转移的制约因素 对于自然资源小省、人力资源大省的浙江省来说,九十年代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其任务是极其艰巨的,制约因素集中现在以下五大方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军 费喜敏 徐秀英
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间林地要素流转的作用机制,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和22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户林地流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户的林地流入具有限制作用,但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前提下,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同时也发现我国当前的林业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林地仍然承担部分农户的生计保障功能。这将对林区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地处置意愿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地处置意愿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维祥 唐根年
产业集群的成长为浙江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 ,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 ,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 ,进而促进了农村城镇化。本文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从农村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空间转移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 ,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昆鹏
对浙江省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强就业的稳定性、提高受补贴者的效用水平。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培训 政府 案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向群 王朝晖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不同模式。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可划分为发达地区的区域内转移、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内转移和跨区域转移等三种模式。分析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从中得到启示,为浙江及其他地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转移模式 “三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文章利用在浙江省杭州市制造业企业中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调查数据,介绍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政府培训参与情况,分析了政府培训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产生的效果。文章通过对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的比较发现,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的参与率均在10%左右;相对于个人培训,政府培训明显存在着培训时间短、培训费用少的问题。政府主导的培训既不能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改变他们的技能状况,也不能提升他们的工资水平,而个人培训却是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文章认为,目前政府培训制度存在着实际覆盖率低、投入少和实用性差等问题,要使政府主导的培训发挥实效,需要对现有的培训运作机制进行重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辅臣,郭卫国
农业人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逐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化,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农村发生的一场深刻的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在江浙一带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一些调查,深感这一变革的迅猛。 一、农村商品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基础。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农村劳动力结构的现代化,而劳动力结构的现
[期刊] 预测
[作者]
陈美良
劳动力资源预测是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尝试用人口年龄移算法预测浙江省90年代劳动力资源情况,并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出对策。 1 浙江省90年代劳动力资源预测预测的主要公式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西宝,成力为
加入WTO后,由于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中国农产品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形成对农业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剩余劳动力产生和转移的“推”“拉”效应,分析加入WTO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指出转移的途径一是要拓展就业领域,二是拓展就业空间。最后讨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解决方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韦统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必经阶段。当前,我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要转移的数量大,而且转移内涵有待进一步深化,即大部分已“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完成了职业的转换而没有完成身份的转换(市民化)。其成因在于长期的国家赶超战略和基于其上的多元社会整合机制。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层次上的审视和转换,完成从赶超战略基础上的多元整合机制向均衡发展战略基础上的城乡一体化一元整合机制的转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一元整合路径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整合,实现市民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乐君杰
本文利用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劳动力收入与就业时间的相互关系、决定因素及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就业时间对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有正的影响,而收入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时间则有负的影响,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相异;②农村男女劳动力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但两者之间就业时间的差距则相对较小;③学历对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及就业时间都有正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女性的效应尤其显著;④就业形态对农村男性劳动力的收入及就业时间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收入和就业时间则无明显影响。本文认为,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关键在于政策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更多的非农就业时间,以及有效解决农村女性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伟光 李世勇
本文基于浙江省慈溪、桐庐、开化3县(市)6个乡镇12个村庄144个农户的实地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近10年来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入城生活境况变化、留城意愿以及影响留城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入城生活状况有较大改善;农村外出劳动力留城意愿较高,但对自身是否真正能够在城市定居仍然顾虑较多;就业城市是否有鼓励农民工留城政策、目前从事的工作性质、工作地点、教育程度以及家庭资产规模等都是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欣欣 黄祖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