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8)
2023(12751)
2022(10959)
2021(9794)
2020(8205)
2019(18856)
2018(18102)
2017(34361)
2016(19192)
2015(21184)
2014(21139)
2013(20968)
2012(19711)
2011(17870)
2010(17668)
2009(16346)
2008(16227)
2007(14561)
2006(12640)
2005(11054)
作者
(60178)
(50559)
(50260)
(47674)
(31701)
(24707)
(22890)
(19973)
(19126)
(17862)
(17221)
(17195)
(16296)
(15960)
(15845)
(15733)
(15710)
(14967)
(14645)
(14605)
(12921)
(12262)
(12254)
(11618)
(11498)
(11247)
(11171)
(11060)
(10315)
(10242)
学科
(84623)
经济(84550)
管理(49408)
(47633)
方法(36434)
(36345)
企业(36345)
数学(32555)
数学方法(32244)
(24118)
地方(22927)
(20962)
中国(20169)
(18897)
业经(17365)
农业(16536)
(15380)
贸易(15377)
(14860)
环境(13497)
(13282)
地方经济(12409)
(11527)
(11161)
金融(11159)
技术(11092)
(11072)
财务(11042)
财务管理(11016)
(10695)
机构
学院(278188)
大学(278163)
(111240)
经济(108912)
管理(103385)
研究(99521)
理学(90357)
理学院(89133)
管理学(87371)
管理学院(86854)
中国(72346)
科学(67630)
(61719)
(58760)
(53087)
业大(50655)
农业(49342)
研究所(49202)
(47555)
中心(46071)
(45896)
财经(38518)
(37627)
师范(37084)
(35759)
北京(35406)
(34953)
(34627)
经济学(33995)
(33319)
基金
项目(196961)
科学(153530)
基金(141991)
研究(134294)
(128080)
国家(127026)
科学基金(106681)
社会(85265)
(80987)
社会科(80767)
社会科学(80735)
基金项目(76710)
自然(72110)
自然科(70354)
自然科学(70327)
自然科学基金(69073)
(67668)
教育(60932)
资助(56526)
编号(52656)
重点(45705)
(44032)
(42243)
成果(40813)
(40803)
计划(39937)
科研(38876)
创新(38324)
课题(37294)
科技(35800)
期刊
(118351)
经济(118351)
研究(72354)
学报(55212)
(54510)
中国(54414)
科学(48141)
大学(39311)
学学(37644)
农业(36800)
(35485)
管理(33312)
教育(24475)
技术(22060)
(21157)
金融(21157)
业经(20488)
(19758)
经济研究(18892)
财经(18008)
资源(16233)
问题(16101)
(15702)
(15422)
业大(14740)
科技(14292)
技术经济(13676)
统计(13112)
商业(13086)
农业大学(12514)
共检索到397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子昕   匡兵   吴楚仪   匡星宇  
为探究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试点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优化全域土地综合试点布局,基于2019—2021年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POI数据,运用平均最近邻、标准差椭圆、核密度、网格维数法系统分析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整体呈集聚分布状态;集聚过程中连片分布特征呈不断加强趋势,由嘉兴市、衢州市和台州市“三核心”变化为以嘉兴市、湖州市和绍兴市为核心的连片高密度区;2)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空间分布上概率不等,分形结构复杂,存在局部围绕平原地区集聚情况;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迁移,移动幅度逐渐变小;3)政策文件数、农作物播种面积、人均GDP、地形起伏度和城镇化率是影响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影响强度依次递减,且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因子对试点空间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可为浙江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岳文泽  侯丽  肖武  陈习军  
本文基于浙江省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全域综合性、时空统筹性、多元融合性等方面理念创新的特点,总结了浙江省在实施中协同工作、指标交易、科技赋能等保障机制,并从空间维度、时间向度、治理效度方面提出了启示与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倩  李红强  
本文以浙江省为典型地区,分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激励机制、创新政策、收益分配机制以及典型操作模式,阐述了其通过以经济目标实现带动社会综合目标完成的内生型、可持续的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严桥来  沈志勤  何佑勇  
浙江省自2018年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打造产业生态融合型、城郊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型、现代农业引领型等实施模式,在促进乡村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阳  李伟芳  马仁锋  李加林  任丽燕  
借助熵值法构建乡村性指数,并测算浙江2003、2012年浙江省各县乡村性,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县域乡村性水平的空间分异,并以市场力、行政力、内源力和外动力四维探究了乡村性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浙江乡村性指数格局较为稳定,但差异较大,由东北杭嘉湖、宁绍平原地区向浙西南地区逐渐升高。2浙江全省乡村性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乡村性水平地区的集聚,且2003—2012年全局空间集聚态势增强。浙江乡村性的空间集聚态势日趋稳定,形成以环杭州湾的乡村性冷点区,区域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以云和县为核心的浙西南乡村性热点区,为全省城镇化"低地"。3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特色的海洋产业发展、政府投资与行政区划的调整、农业机械化和对外贸易等是驱动浙江乡村性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方敏   姚强   冯柯柯  
<正>核心提示本文总结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赋能城乡融合共富的“四个一”做法,分析了其全地域规划、全要素整治、全流程协作等整治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作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2018年以来,杭州市余杭区累计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6个,总面积约56.13万亩。其中,多个项目被评选为省级精品工程及优秀案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余杭特色的城乡融合共富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路径。
关键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建军  杨晓伟  
采用嫁接的层次分析法-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方法(AHP-DEMATEL)对浙江省的“双创”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并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浙江省整体的“双创”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并且浙江省内各地区的“双创”发展水平呈上升之势。其中,杭州的“双创”综合指数最高,宁波的“双创”综合指数居全省第2位,而舟山的“双创”综合指数最低;浙江大湾区内的“双创”水平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也高于浙江大湾区外的平均水平。(2)信贷规模、工资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等因素均有利于浙江省“双创”发展水平的提高。相较而言,信贷规模和互联网发展水平更加有利于浙江大湾区内的“双创”发展,工资水平和道路基础设施则更有利于浙江大湾区外的“双创”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匡兵  王丽英  卢新海  
该研究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445个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探究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向纵深推进时的资源配置、区位选择等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1)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集聚特征,从总体上看,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从省际尺度来看,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的分布较为集中,呈聚集型.2)绝大部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侧,且呈现“单核独立,次中心多点环绕”的空间分布特征.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的空间分布是自然地理条件、农业生产条件、经济发展条件、政策规制强度和城市化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区域,其作用方向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最后,应遵循试点区的地理空间差异格局,因地制宜地进行分类实施与差异化管控,同时做好试点区建设的配套支持工作和成效评估工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严志翰  任丽燕  刘永强  宋俊星  
利用2005~2010年浙江省各县市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和能耗数据,测算了各县市区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了县域尺度下相邻县市区碳排放指标的空间关联性,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描述了各县市区碳排放总量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浙江省的碳排放总量从30 486万t增加到49 559万t。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也均呈增长趋势,且空间差异显著。(2)各县市区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浙北浙东呈高高集聚,浙西南呈低低集聚。(3)人口和投资是影响碳排放总量的重要因素,且存在空间异质性。投资对浙西南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增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沈俊  
本文总结了浙江省嘉兴市高质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方法和路径,围绕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就进一步完善政策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艳林  田玉福  李晨  张琰  
本文阐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现状,总结了地方实践经验做法及成效,分析了试点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强化规划引导、明确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明确有关基础数据要求、加强多元化投资等方面,提出了规范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祁慧博  沈欣懿  龙飞  刘梅娟  高晓玮  
基于2014~2020年浙江省62个县域碳排放及社会经济数据,针对浙江省县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与异质性进行分级。通过全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县域碳排放的空间依赖性与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县域碳排放的空间集聚性。采用空间误差STIRPAT模型对浙江省县域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县域碳排放总量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县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态势相对稳定;高—高集聚类型县域主要集中在省内东北部地区,低—低集聚类型县域则主要集中在省内西南部地区;县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性符合地理极化效应假说,县域人均GDP与碳排放还未呈现“脱钩”关系,产业规模化发展与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低碳效应尚未显现;单个县域碳排放受相邻县域碳排放的正向影响,且县域之间其他影响碳排放的社会经济因素也具有空间相关性。因此,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除了从产业方面布局之外,还应注重从空间视角动态综合考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梦周  潘家栋  
本文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同步考察2002~2017年浙江省域经济联系、创新联系及其空间形态演进,发现相较于经济关联,浙江城市间创新关联网络密度增长更快,城市所处的创新网络位置变化较大,空间形态演进更为活跃。其中,宁波在创新联系格局中从一高一低型跃迁为双高型,嘉兴从一高一低型趋向于双高型,湖州从双低型变为一高一低型,表明环杭州湾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增强。相较之下,温台地区创新联系弱于经济联系,温州在创新联系格局中从一高一低型变为了双低型,对外辐射能力下降。舟山与宁波,金华与绍兴、衢州等周边地区无论经济还是创新联系都在弱化,形成了较为孤立的状态。据此,本文提出浙江"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核心需要充分重视区域创新联系的活跃性,优化配置创新要素来推动区域一体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木易  吴次芳  岳文泽  
研究目的:构建城市用地效益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04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用地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方法:加权平均法,秩相关系数,聚类及GIS分析法。研究结果:(1)秩相关分析表明,2000—2004年,浙江省城市用地综合效益呈上升、协调度呈下降趋势,而11个地级市则呈不同变化趋势;(2)城市用地综合效益、单项效益及协调度之间的关系呈多样化;(3)城市化水平与综合效益、单项效益及协调度之间关系不显著;(4)应用聚类与GIS分析法,将11个城市分为高效基本协调、中效协调、中效基本协调、低效基本协调和低效不协调5类。研究结论:浙江省城市用地整体状况良好,空间变异分析结果基本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魏巍  李翔  董洁霜  
利用2001-2015年浙江省物流产业能耗量面板数据,对浙江省物流产业碳排放进行测算与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技术,构建浙江物流产业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模型,定量分析研究期内碳排放因子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效率效应、运输方式效应、物流产出效应、经济发展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等因素对浙江省物流产业碳排放量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效应是浙江省物流产业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运输方式与能源结构效应也表现出一定的拉动作用,但相对经济规模效应较弱;而物流产出、能源强度效应对浙江省物流产业的碳排放变化却呈现出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低碳物流的相关发展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