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87)
- 2023(3252)
- 2022(2773)
- 2021(2315)
- 2020(1759)
- 2019(4389)
- 2018(4257)
- 2017(7980)
- 2016(4780)
- 2015(5209)
- 2014(5274)
- 2013(5627)
- 2012(5580)
- 2011(5056)
- 2010(4911)
- 2009(4191)
- 2008(4021)
- 2007(3655)
- 2006(3322)
- 2005(2831)
- 学科
- 济(22624)
- 经济(22600)
- 管理(12913)
- 环境(10385)
- 地方(10349)
- 业(9575)
- 学(8722)
- 方法(7634)
- 数学(7027)
- 数学方法(6959)
- 农(6950)
- 企(6297)
- 企业(6297)
- 地方经济(5613)
- 资源(5087)
- 农业(5032)
- 生态(4961)
- 划(4623)
- 中国(4343)
- 规划(3974)
- 环境规划(3902)
- 和(3804)
- 财(3757)
- 业经(3693)
- 经济学(3382)
- 森(3115)
- 森林(3115)
- 林(3100)
- 发(3055)
- 贸(2725)
- 机构
- 学院(68790)
- 大学(67433)
- 研究(28919)
- 济(26226)
- 经济(25773)
- 管理(23937)
- 科学(21386)
- 中国(20621)
- 理学(20378)
- 理学院(20060)
- 管理学(19586)
- 管理学院(19475)
- 农(18872)
- 江(18048)
- 京(16424)
- 所(16302)
- 业大(15838)
- 研究所(15279)
- 农业(14461)
- 中心(13246)
- 省(12922)
- 院(11419)
- 财(10372)
- 科学院(9453)
- 农业大学(9401)
- 室(9309)
- 北京(9255)
- 州(9245)
- 范(9214)
- 研究院(9021)
- 基金
- 项目(52644)
- 科学(39885)
- 基金(37069)
- 家(35133)
- 国家(34926)
- 研究(34358)
- 科学基金(28000)
- 省(22830)
- 社会(20628)
- 基金项目(20523)
- 自然(20061)
- 社会科(19487)
- 社会科学(19479)
- 自然科(19420)
- 自然科学(19413)
- 自然科学基金(19040)
- 划(18518)
- 资助(15025)
- 教育(14233)
- 发(12945)
- 重点(12896)
- 编号(12455)
- 江(12065)
- 计划(11812)
- 科技(11549)
- 科研(10796)
- 部(10728)
- 创(10070)
- 创新(9635)
- 课题(9627)
共检索到104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钱逸凡 伊力塔 张超 余树全 沈露 彭冬琴 郑超超
利用2010—2011年在浙江省中部地区调查的517块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推算不同群落类型生物量,估算公益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并建立碳密度模型。结果表明:浙江中部地区公益林的生物量为99.30t·hm-2,现存总生物量16430.40万t,植被碳密度平均为49.59tC·hm-2,总碳储量为8205.59万tC;浙江中部地区公益林植被碳密度受林龄与林分密度的影响显著,基于林龄、林分密度两因子拟合了公益林植被碳密度预测模型Cb=aA+bD+c,为提高公益林固碳能力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公益林 生物量 碳储量 碳密度 浙江中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骏 葛滢 江波 常杰 袁位高 朱锦茹 戚连忠
研究浙江省3个年龄级杉木优势林和含杉木混交林的生物量及其分布和碳储量。结果表明:杉木优势林依靠高密度种植和人工管理,在前10年乔木层生物量达到47t·hm-2以上,在中龄林(11~20年)及成熟林(21~30年)阶段杉木优势林乔木层生物量增加很少,且都低于同龄级的含杉木混交林;含杉木混交林乔木层的生物量随着林龄增加明显增加,中龄林比幼龄林增长了147%,成熟林比中龄林增长了28.1%;若杉木优势林改造为含杉木的混交林,碳储量至少增加0.84t·hm-2a-1;若不改良,碳储量至多增加0.21t·hm-2a-1。
关键词:
杉木 生物量 碳积累 混交林 回归模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钱逸凡 伊力塔 钭培民 朱国亮 应宝根 余树全
根据浙江省缙云县1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在推算不同群落类型(松林、杉木Cunnunghamia lanceo-lata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灌木林等6种群落类型)生物量的基础上,估算了公益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并通过碳税法、工业制氧法对缙云县公益林固碳释氧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缙云县公益林生物量现存总量为282.73×104t,单位生物量为93.21 t.hm-2,杉木林单位生物量最高(102.61 t.hm-2),阔叶林次之(100.93 t.hm-2),灌木林最低(21.76 t.hm-2);公益林平均植被碳密度为47.37 t...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钱逸凡 韩冰园 伊力塔 张超 余树全 郑超超
采用两阶抽样法选取5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样地,对浙江省中部地区公益林主要群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灌木林等6种公益林群落)进行群落组成、结构特征的研究,并通过编制主要优势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揭示群落建群种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的生命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公益林物种组成丰富,乔灌草3个层分别由52科103属263种,59科125属449种和36科56属286种植物组成,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群为马尾松,杉木,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Cyclobal...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熙龙 毕君 刘峰 王超
以木兰林管局16~54年生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材料,通过对12块标准地的生物量与碳密度进行研究,建立了白桦次生林幂函数形式的生物量转换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林木层平均碳密度为37.3263t/hm2,土壤层为144.3060t/hm2,地被层为5.4435t/hm2,林分平均碳密度为187.0760t/hm2;木兰林管局白桦次生林生物现存总量为137.58687万t,碳储量为296.18239万t。
关键词:
白桦次生林 生物量 碳汇 碳密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邓超 李际平 曹小玉 费皓柏
对湖南省福寿国营林场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杉木生态公益林幼龄林总碳储量为97.084 3 t/hm2,中龄林总碳储量为124.998 5 t/hm2,近熟林总碳储量为116.192 1 t/hm2,中龄林总碳储量最高。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最大,在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中分别占到了97.89%、87.47%和73.36%,所占比例依次减少,其中土壤的表层土碳储量含量最高。林下植被的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碳储量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幼龄林中占2.17%,在中龄林中占1.62%,在近熟林中占1.25%,且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关键词:
碳储量 杉木生态公益林 龄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楼崇 刘安兴 祝国民
通过调查和监测,对浙江省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其资源主要特点是:林种以防护林为主,构成林分以针叶林为主,龄组以中幼龄为主,郁闭度不高,蓄积水平低下,区域分布差别明显。存在着森林类型构成不合理,中幼龄林、防护林面积偏大以及林分质量普遍较差等问题。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基本方向是:加强有林地的经营管理,改造低效公益林,提高防护林的防护质量,实施公益林多效益利用,完善公益林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公益林的潜能和效益。表4参1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之洲 宁晨 闫文德 倪晓薇 陈毅 宁晓波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3种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数据,对各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含量以及碳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天然林、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生物量分别为103.46、140.55、164.15 t/hm2;林下植被及死地被物层生物量分别为7.762、6.994、8.622 t/hm2。林木各器官含碳量:马尾松天然林0.4270.530 g C/g、马尾松人工林0.4430.574 g C/g、湿地松人工林0.4440.466g C/g。3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明安刚 郑路 麻静 陶怡 劳庆祥 卢立华
在样方调查和实测生物量的基础上,采用相对生长法对28年生铁力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力木各器官碳含量在452.4~524.5 gkg之间,大小排序为:树叶>树干>树枝>树根>树皮;土壤碳含量以表土层最高,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铁力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165.8和79.3 thm2,分配顺序均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树皮;铁力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碳储量分别为173.5和203.1 thm2,生物量的分配主要集中在乔木层(95.6%),碳储量的分配顺序为土壤层(59.3%)>乔木层(39.0%)>地被层(1.7%);林下植被碳含量为地上部分>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余国信
从试点镇公益林管理模式构建着手,阐述了组织、管理、资金三大网络构建的具体工作,对存在的非公益林管理矛盾、公益林权属界线不清、动态监测体系不健全、及专职护林员的选聘、工资和劳动保障等六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玲燕 傅伟军 姜培坤 李永夫 张国江 杜群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森林表层土壤(0~10 cm)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碳和pH值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表层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和有机碳数据通过对数转换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在空间分布研究上,有效磷符合高斯模型,碱解氮符合球状模型,有机碳、速效钾、pH值符合指数模型;在全省表层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和有机碳的克里格插值结果中,有机碳与碱解氮的空间分布图高值分布区在空间地理位置上较相似,集中分布在海拔较高的淳安、丽水地区,有效磷、速效钾、pH值空间分布图高低值区域差异较大,有机碳与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采艺 文仕知 欧阳钦 杨丽丽
以望城区2013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关系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模型对望城区主要树种的生物量、碳储量、碳汇价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望城区的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国外松、阔叶树,其中阔叶树是乔木树种的主体,面积占乔木林总面积的56.11%;幼中龄林占优势地位,其面积占到了全区林分总面积的93.47%;主要树种的生物量为1 362.59×103 t,碳储量为688.056×103 t,平均生物量为61.198 t/hm2,碳密度为30.898 t/hm2,碳密度低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说明望城区还有着巨大的碳汇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梓晴 段爱国
【目的】建立适用于不同产区的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以便准确估算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方法】基于四川、广西、江西和福建共109株杉木的树干、树皮、枝、叶和根实测生物量数据以及四川、广西和福建共40株杉木的树干、枝、叶和根的含碳量实测数据,建立不同产区、不同林龄和综合产区成熟林的可加性生物量、碳储量模型。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SUR)对可加性模型系统中的参数进行联合估计,并用调整后确定系数R_a~2和总相对误差TRE检验模型拟合精度。【结果】1) 4个产区和不同林龄杉木生物量模型的R_a~2为0.635 0~0.995 8,TRE为-17.88%~21.39%,树干、树皮和全株生物量模型的R_a~2均在0.91以上,适用于建模地的杉木人工林生物量预测。广西分侧根拟合的生物量模型除一级侧根外,R_a~2均在0.80以上,TRE为-5.42%~7.21%,可用于预测广西杉木人工林侧根生物量。枝、叶、根的生物量模型拟合精度较干、树皮低。2)四川、广西和福建3个产区碳储量模型R_a~2为0.805 0~0.994 0,TRE为-19.34%~19.84%,树干、根和全株模型R_a~2在0.93以上,适用于各地区杉木人工林碳储量预测。枝、叶的碳储量模型拟合精度较干和根低。3)不同产区的生物量、碳储量模型通用性存在地域差异,位于中亚热带西区的四川生物量模型通用性最差,位于南亚热带的广西带皮干和全株生物量模型通用性较好,位于中亚热带东区的福建和江西生物量模型可进行相互预测;南亚热带广西的碳储量模型通用性最好,而四川和福建的碳储量模型仅适用于本地碳储量预测。4)综合生物量模型R_a~2为0.733 5~0.966 9,根据交互检验结果,综合模型可准确估算不同产区成熟林和福建幼龄林、中龄林的带皮干和全株生物量,TRE为-10.47%~19.88%;还可对江西和福建成熟林及福建中龄林除枝以外的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进行准确预测;综合碳储量模型R_a~2为0.802 9~0.982 6,除对广西杉木人工林枝碳储量的预测误差相对较大以外,其他检验样本TRE为-9.57%~15.70%,说明模型的通用性好,可准确预测不同产区的杉木人工林各器官和全株碳储量。【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均适用于建模地生物量和碳储量的预测;模型的通用性受产区差异的影响;综合模型可用于不同地区生物量和碳储量的预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模芳 丁贵杰 翟帅帅 高祥
以马尾松人工纯林(A)、马尾松天然次生纯林(B)、马尾松-油茶混交林(C)、马尾松-枫香混交林(D)、马尾松-白栎混交林(E)、马尾松-杉木混交林(F)6种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实测生物量和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植物地上部分各器官含碳率,对6种群落的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群落类型的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按从大到小的排序为:群落F(153.293 t·hm~(-2))>群落E(67.482 t·hm~(-2))>群落D(58.581 t·hm~(-2))>群落B(51.995 t·hm~(-2))>群落C(35.405 t·hm~(-2))>群落A(33.387 t·hm~(-2));...
关键词:
马尾松 群落类型 生物量 碳储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范叶青 周国模 施拥军 董德进 周宇峰
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坡向、坡位对毛竹Phyllostachy edulis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坡向、坡位对毛竹生物量、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坡位影响比坡向更显著。具体地,坡向对植被碳储量影响显著(P<0.05),对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较显著(P<0.10),坡位对植被碳储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显著(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