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0)
- 2023(6829)
- 2022(5980)
- 2021(5707)
- 2020(4768)
- 2019(11181)
- 2018(10582)
- 2017(18810)
- 2016(10562)
- 2015(12085)
- 2014(12149)
- 2013(12184)
- 2012(11818)
- 2011(11070)
- 2010(11013)
- 2009(10485)
- 2008(10312)
- 2007(8839)
- 2006(8048)
- 2005(7490)
- 学科
- 济(50365)
- 经济(50290)
- 管理(26802)
- 业(23370)
- 方法(19057)
- 企(18295)
- 企业(18295)
- 数学(16929)
- 数学方法(16756)
- 地方(16464)
- 中国(13762)
- 学(13352)
- 农(12160)
- 财(10076)
- 地方经济(10041)
- 制(9729)
- 业经(8585)
- 贸(8257)
- 贸易(8253)
- 农业(8066)
- 易(7896)
- 融(7701)
- 金融(7699)
- 环境(7637)
- 和(7096)
- 体(6704)
- 银(6609)
- 银行(6567)
- 行(6375)
- 划(5767)
- 机构
- 大学(158104)
- 学院(154815)
- 研究(66185)
- 济(62562)
- 经济(61298)
- 管理(53267)
- 中国(48837)
- 理学(45627)
- 理学院(44840)
- 管理学(43854)
- 管理学院(43566)
- 科学(43550)
- 所(36223)
- 京(36204)
- 农(33772)
- 研究所(33310)
- 江(30322)
- 中心(29001)
- 财(28234)
- 农业(26882)
- 业大(26683)
- 院(24475)
- 范(23061)
- 师范(22719)
- 北京(22118)
- 省(21750)
- 财经(21613)
- 科学院(20477)
- 经(19608)
- 州(19560)
- 基金
- 项目(108472)
- 科学(84928)
- 基金(78879)
- 研究(73248)
- 家(72481)
- 国家(71926)
- 科学基金(59168)
- 社会(46616)
- 社会科(43917)
- 社会科学(43907)
- 省(42660)
- 基金项目(41675)
- 自然(40266)
- 自然科(39214)
- 自然科学(39198)
- 自然科学基金(38513)
- 划(37273)
- 教育(32945)
- 资助(32399)
- 编号(27640)
- 重点(26500)
- 发(24694)
- 部(23941)
- 成果(22696)
- 计划(22097)
- 创(21707)
- 科研(21378)
- 课题(21062)
- 创新(20559)
- 科技(19521)
共检索到247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传兰 徐炳荣 黄树生 章渭林 郑平胜 沈乃珍
本文使用 1960—1989 年期间浙江沿海各海洋站的海表温度、盐度、海洋水文断面观测以及长江径流量资料,据相关和谱分析方法分析了浙江沿海水域温、盐度和长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其相互之间以及与渔况的关系。指出浙江沿海水域温、盐度、长江径流量和渔况均明显存在2.5年的周期变化。在2.5 年变化周期上,这些要素变化关系密切,部分地与El Nino/La Nina 事件相联系。每当浙江沿海水域海表温、盐度和长江径流量发生持续的异常,渔况必发生变化。可据温、盐度、长江径流量的长周期变化预测渔况的长周期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莉1 2 李俊清1 王政通3
基于浙江沿海地区1990、2000和2010年的土地分类数据,分析20年来浙江沿海地区的景观格局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浙江沿海地区各类景观面积比例很不均匀,各类景观面积大小排序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湿地>草地>未利用地;各类景观破碎化程度排序为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湿地>耕地>林地,且建设用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破碎化程度在逐年加深;景观斑块边界曲折,形状不规则,景观斑块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逐渐加大;城镇用地急速扩张,主要挤占了耕地,其次是林地和湿地,部分草地和未利用地也变成了城镇用地;原有湿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城镇化和围海造田引起的;未利用地的利用情况较好,主要用来植树造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莉 李俊清 王政通
基于浙江沿海地区1990、2000和2010年的土地分类数据,分析20年来浙江沿海地区的景观格局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浙江沿海地区各类景观面积比例很不均匀,各类景观面积大小排序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湿地>草地>未利用地;各类景观破碎化程度排序为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湿地>耕地>林地,且建设用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破碎化程度在逐年加深;景观斑块边界曲折,形状不规则,景观斑块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逐渐加大;城镇用地急速扩张,主要挤占了耕地,其次是林地和湿地,部分草地和未利用地也变成了城镇用地;原有湿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城镇化和围海造田引起的;未利用地的利用情况较好,主要用来植树造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崔莉
本研究以浙江沿海区域为例,基于CLUE模型,揭示了未来规划情景与生态保护情景下区域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两种情景下森林景观与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差异特征,生态保护情景下森林与湿地景观的空间连续性和规模较规划情景下都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境质量指数对历史时期和两种情景下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并据此遴选了浙江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敏感区,识别出了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下降区和生态系统健康潜在威胁区。最后,依据未来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以及生态系统健康敏感区,提出了浙江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体系和保护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冬冬 杨海乐 张辉 吴金明 危起伟
基于2018年,2020~2022年在长江石首江段鱼类的监测数据,4年间共监测到鱼类62种,隶属于4目10科37属。其中鲤形目优势明显,有41种,占总种数的66.1%。不同年份间的鱼类种类数差别较大,2021年监测到的鱼类种类数要多于其他年份。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各年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波动较小,各年份之间相差不大,2021年的Shannon-Wiener指数值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值要大于其他3个年份。ABC曲线及W统计表明2018年鱼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优势种以大个体的种类为主。2020~2021年鱼类群落主要以生命周期短、个体小的种类为主。2022年较2020~2021年鱼类规格有所提升,鱼类群落相对稳定。Cluster分析和NMDS分析表明鱼类群落可分为两组,但ANOSIM检验表示两组间无明显差异。SIMPER分析表明,2020~2022年较2018年适应流水环境、底栖杂食性鱼类的丰度有所减少,适应静水、底栖肉食性鱼类和半洄游性鱼类的丰度有所增加。总体上长江石首江段鱼类群落较为稳定,且鱼类规格有增大的趋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韩 叶观琼 靳明建 贾世国
实验以2005—2014年我国浙江省和江苏省沿海的养殖海藻为研究对象,利用替代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对海藻养殖直接与间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海藻场产生的直接生态服务价值主要包含三项:海藻固碳价值、海水富营养化调节价值和重金属移除价值;间接生态服务价值包括避免森林转化价值、避免淡水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价值。2014年,浙江省海藻养殖的三项直接生态服务价值分别达到了40.96万元、196.55万元、60.71万元,江苏省则分别为25.83万元、123.98万元、38.29万元;浙江省海藻养殖的四项间接生态服务价值则分别达到46 487.04万元、1 160.78万元、308.52万元、1 176.71万元,江苏省为29 321.52万元、732.15万元、194.60万元、742.21万元。海藻养殖的生态服务价值远大于海藻的直接经济价值。我国海岸带面积广阔,海藻养殖潜力巨大。发展海藻养殖不仅可以部分缓解全球粮食危机,而且对减少碳排放、减少营养盐污染和应对全球变化也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关志安
低盐度海水对虾养殖技术,是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4个单位合作研究试验成功的获奖成果。用配制海水育苗,水体平均出苗11.3万尾/米~3;池塘成虾养殖平均亩产120公斤。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根据2006~2009年秋季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和温盐度的同步监测数据,对秋季沙海蜇的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和底层温盐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沙海蜇的高生物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海域:(1)南黄海西侧浅水海域;(2)南黄海中央深水区(32°30'N~34°00'N、123°00'E~124°30'E);(3)大沙和长江口外海水域。前2个高生物量分布区某些年份会连成一片,第二个高生物量区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第三个高生物量区某些年份可能不会出现。结合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沙海蜇高生物量区主要出现在黄海冷水团的前缘或冷...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冯广朋 庄平 赵峰 章龙珍 张涛 黄晓荣
研究了不同盐度海水驯养中史氏鲟血清激素催乳素、皮质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渗透压的调控作用。随着海水盐度逐渐升高,史氏鲟催乳素含量随之下降。从淡水刚进入海水中时史氏鲟的皮质醇含量下降,在进入盐度为25的海水中皮质醇含量上升。驯养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含量变化较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含量在进入海水中后有所升高。这5种激素协同作用,共同增强史氏鲟对海水的适应性和渗透压调节能力,其中催乳素和皮质醇对渗透压调控起主要作用。史氏鲟经海水驯养后进行海水养殖是可行的。
关键词:
史氏鲟 激素 海水驯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守宇 杨红 焦俊鹏 邵君波
运用模糊集合论中的权距离概念结合隶属度的模糊评价方法 ,以化学耗氧量、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生物学参数叶绿素a为指标 ,对浙江北部沿海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性权向量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 ,并对评价指标重要性比较矩阵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和对比分析 ,评价结果以隶属法和累加法两种方式给出。结果表明 ,浙江北部沿海约 76 .6 %的调查海域处于中营养和中富营养状态之间 ,低于和高于此状态的约分别占 16 .6 %和 6 .7% ;评价指标重要度的不同排列会对最终评价结果产生影响 ;累加法的评价结果比隶属法更接近接近实际 ;富营养化程度高低与赤潮发生的相关性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富营养化 评价 浙江北部沿海 赤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王鸣,陈晓平,陈秋晓
本文在分析浙东北沿海都市连绵区形成阶段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从地区经济、人口集聚与扩散的角度研究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都市化进程中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浙江沿海 都市区 都市连绵区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海 苗振清 郭远明
针对浙江沿海海域自然条件、深水网箱类型特点,提出深水网箱养殖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描述模式诸模块的构成与设计,包括养殖区域、网箱类型、养殖场规模、网箱敷设密度、敷设方式的确定,养殖区布局、鱼类养成技术和环境监控等。同时,以秀山岛青山海区网箱养殖模式为实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海域实施的养殖模式,网箱能适用最大潮流2.8节,且具足够的抗风浪能力;养殖的鱼类生长快,病害少,成活率达95%;养殖对海域环境的影响不明显,网箱养殖区的化学指标与未养殖的对照点比较:pH高0.04,溶解氧相差0.18mg/L,COD、BOD分别变化0.02mg/L和0.06mg/L,各种营养盐略有增减,幅度为-0.034~+...
关键词:
深水网箱 养殖模式 污染预防 浙江沿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君 王伟定 林桂装 徐开达 郭爱
基于2004-2008年浙江舟山趋礁性鱼类的增殖放流数据,以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放流后放流点附近海域放流种类的回捕率、移动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表明,黑鲷和日本黄姑鱼的回捕率逐年增长,黑鲷在2008年仅游钓回捕率就达到3.68%,手钓率逐年上升,规格逐年变小,补充群体数量有增加的趋势;放流3个月后回捕的黑鲷平均叉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增加70.29%和390.25%,而日本黄姑鱼平均体长可增加200%,日均体质量增长速度为1g/d;预计至放流后第4年黑鲷总的投入...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乔向英 李秋芬 迟晓 高伟 矫国本
在对1998~2005年胶州湾北部水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水域挥发性酚含量的水平分布、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调查站位挥发性酚平均含量有明显差异,其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1.12~1.79μg/L,但各测站挥发性酚含量均低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挥发性酚含量年际变化趋势为1998~2000年呈上升趋势,2000~2005年呈下降趋势。与国内其他海域相比,胶州湾北部近岸水域中挥发性酚的含量较低。
关键词:
胶州湾 挥发性酚 分布 年际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