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4)
2023(1474)
2022(1385)
2021(1256)
2020(1129)
2019(2734)
2018(2662)
2017(4950)
2016(3053)
2015(3432)
2014(3529)
2013(3620)
2012(3717)
2011(3305)
2010(3410)
2009(3140)
2008(3301)
2007(2846)
2006(2613)
2005(2381)
作者
(10486)
(8810)
(8654)
(8237)
(6316)
(4495)
(4005)
(3744)
(3549)
(3464)
(3318)
(3287)
(3132)
(3093)
(3001)
(2996)
(2869)
(2812)
(2649)
(2553)
(2523)
(2265)
(2251)
(2203)
(2152)
(2103)
(1983)
(1976)
(1971)
(1950)
学科
(13479)
经济(13467)
地方(6307)
(6002)
管理(5537)
(5287)
方法(4825)
数学(4151)
数学方法(4055)
(4039)
企业(4039)
(3817)
地方经济(3271)
中国(2795)
农业(2688)
(2419)
(2377)
贸易(2376)
环境(2343)
业经(2200)
(2121)
(2060)
金融(2059)
(1977)
(1941)
资源(1826)
生态(1575)
理论(1560)
教育(1519)
(1481)
机构
大学(45955)
学院(44664)
研究(20307)
(15950)
经济(15621)
(15156)
管理(14743)
科学(14549)
中国(13542)
理学(12548)
理学院(12307)
管理学(11961)
(11926)
(11914)
管理学院(11871)
(11341)
研究所(11096)
业大(9556)
农业(9490)
中心(8725)
(8610)
(7827)
(7104)
(7040)
师范(6901)
(6625)
研究院(6419)
(6210)
(6197)
浙江(6196)
基金
项目(32163)
科学(24231)
基金(22050)
研究(21019)
(20773)
国家(20607)
科学基金(16411)
(14492)
社会(12290)
自然(11827)
基金项目(11693)
社会科(11507)
社会科学(11504)
自然科(11482)
自然科学(11478)
(11326)
自然科学基金(11257)
资助(9985)
(9582)
教育(9232)
重点(7980)
编号(7788)
(7490)
(6955)
计划(6916)
科技(6901)
成果(6608)
课题(6572)
科研(6531)
(6187)
期刊
(19649)
经济(19649)
研究(12574)
学报(11075)
(9774)
中国(9614)
科学(9017)
大学(7534)
学学(7168)
农业(6696)
管理(5224)
(4998)
教育(4602)
(3958)
金融(3958)
(3787)
(3774)
资源(3671)
林业(3568)
业大(3168)
业经(3142)
技术(3102)
问题(2545)
(2540)
农业大学(2479)
经济研究(2438)
财经(2427)
科技(2404)
统计(2228)
世界(2130)
共检索到71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静  章守宇  周曦杰  陈清满  
为寻求适宜于岩礁生境的采样网具和采样方式,于2011年7、8月份进行欧洲引进的定置单片刺网和国内常用定置三重刺网的对比实验,对两种不同采样网具的渔获物组成和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定置单片刺网的渔获量和种类数显著低于定置三重刺网,定置单片刺网捕获鱼类20种,渔获物8 572.6 g,定置三重刺网捕获鱼类29种,渔获总重为20 793 g;(2)定置单片刺网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褐菖鲉、斑头鱼、棘头梅童鱼,定置三重刺网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褐菖鲉、鲐、棘头梅童鱼、斑头鱼,欧洲定置单片刺网对鱼类种类的选择稍强于定置三重刺网;(3)两种网具获得的岩礁生境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种网具的渔获物相似度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蕾  章守宇  汪振华  王凯  林军  
2005年—2006年及2010年5—6月对枸杞岛近岸岩礁生境分布的底栖海藻进行观测和潜水采样,发现岩礁生境潮下带底栖海藻组成模式分以大型底栖海藻铜藻为优势种和以孔石莼等小型藻类为优势种两类。2009年2月—2010年1月利用组合刺网对枸杞岛海域岩礁、沙地和贻贝筏式养殖区3种生境的鱼类进行了逐月采样,通过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等统计分析手段发现:(1)岩礁生境鱼类以底栖趋礁杂食性为主,沙地生境鱼类以中下层洄游肉食性为主,贻贝筏式养殖区生境鱼类大型个体占优;(2)岩礁生境鱼类多样性较高,大型底栖海藻生长的岩礁生境中鱼类群落组成较小型底栖海藻生长的岩礁生境稳定。前者为枸杞岛近岸优势种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童玉和  郭学武  
利用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日本鼓虾(Alpheus jaonicu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3种饵料生物,设置了8种饵料组合方式,包括不同种类的饵料生物以及不同投喂量。在室内对混养的2种岩礁鱼类—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进行食物竞争实验。根据摄食量、胃含物中饵料的出现频率和质量分数比等参数,研究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对3种饵料的选择性、竞争能力以及对不同饵料组合方式的响应。结果显示,许氏平鲉最大日摄食量(以湿重计)为(142.5±26.4)g·kg-1·d-1,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楠  程家骅  姜亚洲  袁兴伟  陈渊戈  李圣法  胡芬  
为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提高对长江口鱼类早期资源评估的准确度,本研究同时采用方形网(网口为1.0 m×2.0 m,网目1.0 mm,网衣长5.5 m)和标准网(网口为直径0.8 m圆形,网目0.5 mm,网衣长3.5 m)于2014年4—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采集仔稚鱼样本,分析比较这2种网具所采集仔稚鱼种类和数量差异,从而选择更适宜采集长江口水域仔稚鱼的采样网具。结果表明:1方形网采集到51种仔稚鱼,多于标准网的37种,两种网具的共有种类有34种,主要优势种组成没有明显差异;24月,前弯曲期仔鱼较多,它们个体小,容易从网眼滤出,导致网目较小的标准网的样品平均密度高于方形网;35—7月,方形网的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守宇  王蕾  汪振华  王凯  林军  
为了解枸杞岛岩礁不同底栖海藻分布的海藻场区域鱼类优势群体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09年2月—2010年2月对枸杞岛海藻场和沙地生境的鱼类进行了逐月采样,对其中的鱼类优势种群组成、生物学特征和摄食规律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大型底栖海藻铜藻为优势种和以孔石莼等小型底栖海藻为优势种的海藻场鱼类全年优势种皆为褐菖鲉、斑头鱼和黄姑鱼。褐菖鲉群体具有近岸活动频繁、群体低龄和小型化、丰度年间变化大的特点,通过性成熟提前、雌性比例远高于雄性、摄食对象多样化的方式应对生存压力,维持对整个群体的补充。斑头鱼和黄姑鱼群体都具有低龄化现象,群体补充主要受洄游群体影响。3种鱼类因生活习性和摄食对象的不同,表现出个体间的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尹增强  章守宇  
人工鱼礁是放置于海底以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物理、生物或社会经济过程的人工设施。科学评价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生态容纳量的改善程度对揭示鱼礁的生态功能和指导鱼礁后续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可分为3种类型(I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Ⅱ型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身体不接触鱼礁,但在鱼礁周围游泳、在海底栖息。该生物学资料可通过拖网调查取样获得。根据2004年10月~2007年9月浙江嵊泗人工鱼礁海域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数据,建立了模拟礁区渔业资源密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Logistic模型,并据此求解了鱼礁海域资源数量容纳量模型。通过遗传算法求得了Logistic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迎辉  姚定余  林志华  姚韩韩  陆荣茂  
以文蛤如东群体(RD)和北海群体(BH)为对照群,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苍南文蛤(CN)和北海白壳文蛤(BW)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苍南文蛤和斧文蛤的碱基组成非常相似,通过文蛤属贝类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和分子系统聚类分析发现,苍南文蛤CN1、CN2与斧文蛤的同源性分别达到100.0%、99.2%,在依据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2个苍南文蛤也与斧文蛤单独聚为一支,据此将苍南文蛤确定为斧文蛤,此结果将斧文蛤的分布区域向北扩展到了浙江南部沿海,修正了现有文献中记载的仅在我国南海诸省分布的说法;而白壳文蛤与其它6种文蛤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都不高(79.6%~85.3%),在系统进化树上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姚如青  
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中国地方政府返还部分土地作为留用地,农民自主进行留用地的非农开发,由此形成两种主要的留地安置模式。一种是农户分散开发留用地的个体主义制度结构,以温州模式为代表。另外一种是村社集体开发留用地的集体主义制度结构,以杭州模式为代表。经过案例比较和逻辑分析,发现杭州模式的生存能力优于温州模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背景和城市土地开发的特点共同导致杭州模式更有生存能力;由于土地开发价值的差异和地方官员制度供给的行动理性,两个区域实施不同的留地安置模式;杭州模式的关键环节在于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重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超  王亮  覃乐政  张秀梅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铠平鲉、花斑平鲉、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的性成熟个体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和最小分辨角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细胞的排列方式为4个双锥细胞围绕一个单锥细胞构成正方形或者菱形镶嵌结构,铠平鲉和花斑平鲉的双锥细胞排列成行,单锥细胞随机分布于4个双锥细胞之间;分析认为,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排列方式更复杂,单锥细胞与双锥细胞的比值(SC/DC)更高,推测其具有更好的色觉。(2)铠平鲉和花斑平鲉视柱细胞与视锥细胞的比值(R/C)大于7∶1,而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的R/C小于3∶1;推测铠平鲉和花斑平鲉更适合在夜间活动,而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属白天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宝凯  孙向前  陈建新  赵明水  
本文报道了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阔叶树上的两种新的心材腐朽病害,其病原菌分别为变孢绚孔菌(Laeti-porus versisporus(Lloyd)Imazeki)和白蜡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fraxinea(Bull.:Fr)Ryvarden)。根据野外调查对这两种新病害的症状进行了报道,并根据实地采样对这两种新的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淦  徐雯  高春霞  叶深  韩东燕  
对2020年8月、11月和2021年1月在浙江南部近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采集的287尾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和204尾黑姑鱼(Atrobuccanibe)胃含物样品进行分析,采用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这两种石首鱼科鱼类(Sciaenidae)的食物组成、摄食习性随体长变化及饵料重叠情况。结果表明,浙江南部近海白姑鱼摄食饵料生物48种,主要摄食桡足类(Copepoda),以哲水蚤(Calanus)居多。黑姑鱼摄食饵料生物43种,主要摄食鱼类(Pisces)和虾类(Decapoda),优势饵料种类为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pterotum)。随着体长的增加,两种石首鱼摄食的主要饵料生物均由浮游动物等小型饵料生物转向鱼类和虾类等大型饵料生物,摄食强度也随之变化,白姑鱼的摄食强度随着体长增加而逐渐降低,而黑姑鱼的摄食强度随着体长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种石首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黑姑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3.06)高于白姑鱼(1.82),二者间的整体饵料重叠系数为0.22,但在部分体长组中存在较大的饵料重叠,这表明浙江南部近海白姑鱼与黑姑鱼在部分生长阶段有发生食物竞争的可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风  
嵊泗县又称嵊泗列岛,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陆域面积8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38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海洋大县、陆域小县。嵊泗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多年来通过建设人工鱼礁,打造、维护海洋牧场,保护了海底植被及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促进了海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浩  许柳雄  王学昉  徐国强  周成  朱国平  
为了量化分析自由鱼群渔法和漂流物随附群渔法的网具性能差异,实验根据2011—2014年金枪鱼围网海上调查数据,采用Bootstrap和广义可加模型(GAM)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漂流物随附群渔法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195.20~219.36 m)约为自由鱼群渔法网具最大沉降深度(205.83~219.04 m)的94.8%;网具的平均沉降速度(0.152~0.176 m/s)约为自由鱼群渔法平均沉降速度(0.180~0.193 m/s)的84.4%~91.2%。(2)捕捞自由鱼群时,影响沉降速度的主要因子为10 m水层流速(V10),60 m水层流速(V60)和跑纲长度(L1)。(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邹莉  张龙  张宾  水柏年  
于2009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分别在浙江温州、台州、宁波和舟山各选取2个站点,在其岛礁区潮间带采集贝类样品,调查贝类的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共鉴定出贝类26种,隶属3纲、11目、16科、22属。春季,高生物量分布于8号站位(499.11g/m2),高密度分布于3号站位(145.67ind/m2),低生物量和低密度皆分布于1号站位(31.96g/m2、36.92ind/m2);秋季,高生物量和高密度皆分布于8号站位(206.82g/m2、93.00ind/m2),低生物量和低密度也分布于1号站位(26.92g/m2、38.91ind/m2)。采用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相结合作为贝类优势种衡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成业  徐衡  邹莉  李良  水柏年  
为研究浙江岛礁区潮间带软体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09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对浙江沿岸8个采样点的软体动物开展调查,共鉴定软体动物27种,隶属3纲11目16科22属。软体动物群落以亚热带种为主,共13种,其次为广温广布种和温带种,分别有12种和2种。春季生物量和栖息密度(156.15 g/m2,83.47个/m2)均高于秋季(88.04 g/m2,63.05个/m2)。春季优势种有疣荔枝螺、渔舟蜒螺、青蚶、齿纹蜒螺及隔贻贝等,而秋季有疣荔枝螺、单齿螺、青蚶、渔舟蜒螺、条纹隔贻贝及锈凹螺等,优势种春、秋季节变化明显。各采样点Shannon-Winner指数(H')值介于1.13~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