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85)
- 2023(7123)
- 2022(6329)
- 2021(5840)
- 2020(5285)
- 2019(12493)
- 2018(12384)
- 2017(24158)
- 2016(13455)
- 2015(15194)
- 2014(15368)
- 2013(15548)
- 2012(14903)
- 2011(13504)
- 2010(13713)
- 2009(12759)
- 2008(12873)
- 2007(11920)
- 2006(10255)
- 2005(9128)
- 学科
- 济(60031)
- 经济(59991)
- 业(33900)
- 管理(33131)
- 方法(28659)
- 企(26561)
- 企业(26561)
- 数学(25567)
- 数学方法(25343)
- 农(16370)
- 地方(15163)
- 学(14530)
- 中国(14364)
- 财(14346)
- 贸(12202)
- 贸易(12198)
- 易(11762)
- 业经(11510)
- 制(10983)
- 农业(10696)
- 和(8781)
- 融(8747)
- 金融(8745)
- 务(8669)
- 财务(8651)
- 财务管理(8626)
- 银(8542)
- 银行(8488)
- 企业财务(8156)
- 行(8052)
- 机构
- 大学(198277)
- 学院(197019)
- 济(81625)
- 经济(79948)
- 管理(72723)
- 研究(72250)
- 理学(62424)
- 理学院(61628)
- 管理学(60434)
- 管理学院(60059)
- 中国(53067)
- 科学(47345)
- 京(43803)
- 农(41152)
- 所(39194)
- 江(36294)
- 研究所(35988)
- 财(35693)
- 业大(35131)
- 中心(33113)
- 农业(32344)
- 财经(28375)
- 北京(27105)
- 院(26481)
- 范(25787)
- 经(25578)
- 师范(25455)
- 经济学(25209)
- 省(24400)
- 州(24387)
- 基金
- 项目(132930)
- 科学(102312)
- 基金(94840)
- 研究(92115)
- 家(84885)
- 国家(84253)
- 科学基金(69940)
- 社会(56270)
- 省(53945)
- 社会科(53278)
- 社会科学(53256)
- 基金项目(50892)
- 自然(47115)
- 自然科(45897)
- 自然科学(45880)
- 自然科学基金(45047)
- 划(44629)
- 教育(42079)
- 资助(39922)
- 编号(36659)
- 重点(31147)
- 成果(29626)
- 发(29306)
- 部(29230)
- 创(26739)
- 科研(26353)
- 课题(26180)
- 计划(26073)
- 创新(25177)
- 大学(24104)
共检索到292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则新
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浙江省天台山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是 :多数落叶阔叶树种的龄级不完整 ,种群存活曲线不表现为线性关系 ,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常绿阔叶树种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或增长型。七子花种群和短柄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 ,其他多数落叶树种的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木荷和短尾柯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各优势种群从小树到大树集群强度逐渐降低 ,种群呈扩散趋势。图 2表 4参 9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则新 蔡辉华
以大小级代替年龄结构对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优势种群密度动态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针叶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进程中,马尾松Pinus masonniana种群的密度逐渐降低,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衰退型。木荷Schima superba种群在3个群落中密度大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甜槠Castanopsis eyrei种群仅出现在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在针阔混交林中甜槠种群密度较大,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常绿阔叶林中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分布格局随演替进程而变化,衰退型种群多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而增长型或稳定型种群多...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则新
应用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浙江省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天台山次生森林从针叶林到针阔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中 ,物种多样性呈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 ,次生演替序列 3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 (包括幼苗及幼树 ) >乔木层 >草本层。在 3种群落类型中 ,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均大于草本植物。表 4参 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兰 艾训儒 易咏梅 黄永涛 冯广 刘峻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思玉 郑世群
Hegyi's competition index model for individual tree was introduced to study intraspecific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for dominant population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Bijia Mountain of Longyan, Fuji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in intraspecies than in inters...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江挺 汤孟平
采用相邻网格法调查获取数据,应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3个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占总株数的71.6%,占总胸高断面积的44.6%。利用Hegyi简单竞争指数研究优势种群竞争的方法,分析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在群落中的竞争状况。结果表明:100 m×100 m样地内,胸径在5 cm以上的优势种群间存在较剧烈竞争,常绿阔叶优势种群>非常绿阔叶优势种群。常绿阔叶优势种群的竞争更为显著,其种内竞争强度大小为: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蔡飞 陈爱丽
青冈林是我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最主要的类型之一。本文应用植物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浙江建德山区青冈林中主要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动态过程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该区青冈林中的优势种青冈、石栎的种群结构呈现不规则的倒J字型,为间歇型种群。青冈种群的分布格局随着年龄增长从集群分布变化到随机分布,体现了种群的生态策略和适应机制。本文还详细分析了群落中不同层次主要植物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原因,还对无性系青冈种群数量结构及其动态作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
种群结构,种群动态,青冈林,浙江省建德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邓秀秀 王忠诚 李程 郭灏 金珂丞
为探究浙江省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2012年至2013年,在浙江省天童山对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量进行为期2 a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1)两年的凋落物产量分别为1 005.68 g/m2和773.48 g/m2,年平均为889.58 g/m2。这两年各组分产量的平均值大小依次为叶>枝>碎屑>树皮>花>种/果,其中叶占58.88%,为优势组分。2)2年的凋落物月产量的季节变化均呈现不规则型变化趋势,出现3个峰值,最大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5月,各组分的峰值月也存在差异。3)凋落物量受气温和最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 季节变化 气象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辉 周红敏 王宏翔 张弓乔
[目的]对木荷(Schima superba)天然种群的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预测,旨在阐明木荷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凤阳山保护区木荷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结果]木荷种群的年龄结构近似于倒“J”形,龄级Ⅰ和龄级Ⅱ个体占种群数量的比例较大。木荷种群趋于Deevey-Ⅱ型,其死亡率和消失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经历2、4、6、8个龄级后,种群个体数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木荷种群为增长型种群。种群动态指数和受外界干扰时的动态指数均为正值,但对外界干扰敏感指数较高,暗示种群仍面临较大的外界干扰。
关键词:
凤阳山 木荷 种群结构 时间序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永慧 萧江华 李迎春 陈双林 吴明
以浙江天童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iaris群落为对象,应用每木调查法、时空互代法和相邻格子法研究分析群落优势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种群结构分析包括胸径级结构和垂直层次结构,空间格局分析包括各种不同垂直层次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5个优势种群总体相对优势度达到74.85%,大小级指数除南酸枣和橄榄槭Acer olivaceum为正值外,披针叶茴香、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和华东楠M.leptophylla均为负值,各个种在垂直空间上占据了不同的位置。不同种之间以及同种不同层次之间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分布格局,体现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乐 蔡永立 刘志国 孙灿
以广泛分布于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37种主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爆芽的起始时间、高峰时间、持续时间、结束时间等爆芽物候参数研究常绿阔叶林中主要木本植物的爆芽物候同步性的特征.结果表明:(1)大部分植物爆芽起始时间集中在3月下旬,高峰时间集中在3月底4月初,结束时间集中在4月上旬;(2)不同植物爆芽同步性不一,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在所有植物中爆芽同步性最高(CV值为1.23),橄榄槭Acer olivaceum爆芽同步性最低(CV值为0.32),其余植物爆芽同步性介于两者之间;(3)37种主要本木植物爆芽的起始时间、高峰时间、结束时间同步性较高,爆芽开始早的植物,结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同辉 达良俊 宋永昌 杨永川 王良衍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选取的永久样方中应用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的种类组成,并对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收获法直接测定了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生物量,并采用标准木法间接测定了乔木层生物量,同时分析了该群落及其主要组成树种的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群落优势种,它们与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共同构成了该群落的主要树种。群落生物量主要是由群落内主要组成树种的生物量构成的,主要集中在乔木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建 韦新良 王敬 汪贤挺 俞立鹏
研究树种的种内种间竞争特性对森林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采用相邻网格调查获取数据,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对象木的最佳竞争范围,利用Hegyi竞争模型对龙王山落叶阔叶林优势树种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圆半径为7 m时,单位面积的平均竞争强度已经趋于稳定。落叶阔叶林中优势树种有12种,包括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us,四照花Cornus kousa,毛山荆子Malus baccata,茅栗Castanea seguinii,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玉铃花Styrax obassia,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同辉 达良俊 李修鹏
森林生物量测定一直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所必需的基础性研究。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10月份采用收获法(草本层、灌木层)和标准木法(乔木层)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以木荷Schima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优势种的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141.0770±17.4298)t.hm-2(平均值±标准差,n=3),其中接近90%集中于乔木层,其他层生物量分配较少。群落及其各层生物量种间分配差异较大,以优势树种木荷和米槠生物量为主,其生物量主要由树干组成,器官分配大小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郑枭 王通 庞春梅 宋思婧 丁山 余树全
【目的】明确1996—2017年气候变化对天目山落叶阔叶林乔木层[胸径(D_(BH))≥10 cm的植株]的群落组成与结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25个400 m~2样地进行调查,使用2期(1996年和2017年)调查数据和天目山1996—2017年气象数据,对落叶阔叶林乔木层动态进行分析。【结果】(1)乔木层树种生活型组成发生变化,常绿树种的株数占比从17.5%提高至35.5%,提高了102.9%,落叶树种的株数占比从82.5%下降至64.5%,下降了21.8%。群落外貌已悄然发生变化。(2)乔木层树种更替剧烈,整体退出4科6属8种,进入1科3属4种,退出和进入树种变幅达27.3%。稀有种和偶见种的退出和进入是引起乔木层物种数量变化的原因。(3)乔木层中不同树种的作用发生变化,重要值排前17位优势树种变幅为47.1%,其中,常绿树种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的重要值从第19位的1.88%增加到第3位的10.36%;常绿树种重要值占比从22.6%提高至36.3%。常绿树种在乔木层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加。(4)乔木层α多样性稍有减少,各类指数降幅为-9.1%~-3.1%。常绿树种α多样性指数有所增加,变幅为-3.0%~51.8%。(5)植物区系趋于热带成分。科的热带成分占比从55.6%提高至58.3%;属的热带成分占比从25.0%提高至30.3%。(6)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群落稳定;小径级常绿树种的株数提高了165.3%,中径级常绿树种的株数提高了45.5%,大径级无明显变化。1996年乔木层增长型树种有11种,稳定型树种有1种,衰退型树种有4种。2017年乔木层增长型树种有7种,稳定型树种有5种,衰退型树种没发生变化。短毛椴Tilia chingiana、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香槐Cladrastis wilsonii和色木槭Acer pictum退出增长型,进入稳定型。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shennongii、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chinensis、交让木和天目槭Acer sinopurpurascens生长潜力增强。【结论】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天目山落叶阔叶林乔木层动态变化非常显著,落叶阔叶林乔木层外貌已从落叶树种占据优势向常绿与落叶树种均衡状态演替,生物多样性稍有减少,植物区系趋向于热带成分。表7参3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