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55)
- 2023(4410)
- 2022(4007)
- 2021(3651)
- 2020(3168)
- 2019(7475)
- 2018(7438)
- 2017(14107)
- 2016(7862)
- 2015(8722)
- 2014(8765)
- 2013(8698)
- 2012(8532)
- 2011(7815)
- 2010(7932)
- 2009(7408)
- 2008(7387)
- 2007(6396)
- 2006(5838)
- 2005(5093)
- 学科
- 济(39147)
- 经济(39115)
- 管理(22087)
- 业(18844)
- 方法(17143)
- 数学(15109)
- 数学方法(14962)
- 企(14952)
- 企业(14952)
- 地方(12476)
- 环境(11274)
- 学(11037)
- 农(8787)
- 中国(8505)
- 地方经济(7474)
- 划(7310)
- 财(7274)
- 业经(6283)
- 资源(6105)
- 农业(6092)
- 贸(6018)
- 贸易(6014)
- 易(5636)
- 和(5562)
- 发(5262)
- 融(4970)
- 金融(4969)
- 规划(4958)
- 环境规划(4773)
- 理论(4761)
- 机构
- 大学(119803)
- 学院(117952)
- 济(47657)
- 经济(46842)
- 研究(46257)
- 管理(42546)
- 理学(37475)
- 理学院(36849)
- 管理学(35944)
- 管理学院(35747)
- 中国(32493)
- 科学(31363)
- 京(26187)
- 所(24962)
- 江(24370)
- 研究所(23383)
- 农(23054)
- 财(20424)
- 中心(19938)
- 业大(19265)
- 农业(18295)
- 范(18079)
- 师范(17869)
- 院(16772)
- 财经(16704)
- 经(15082)
- 北京(15026)
- 师范大学(14826)
- 省(14732)
- 经济学(14664)
- 基金
- 项目(84356)
- 科学(67104)
- 基金(62920)
- 家(57096)
- 国家(56691)
- 研究(56591)
- 科学基金(47702)
- 社会(37255)
- 社会科(35290)
- 社会科学(35278)
- 基金项目(33975)
- 省(33430)
- 自然(32838)
- 自然科(31963)
- 自然科学(31952)
- 自然科学基金(31401)
- 划(28319)
- 资助(25744)
- 教育(25284)
- 编号(20397)
- 重点(20214)
- 发(18924)
- 部(18768)
- 创(16822)
- 科研(16769)
- 计划(16671)
- 成果(16375)
- 创新(15891)
- 江(15821)
- 国家社会(15519)
共检索到173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峰 李楠 方舟 申丰源 张洪亮 周永东
根据2014—2016年春夏季浙江北部沿岸拖网调查数据,选取时空因子(年、月、经纬度)和环境因子(底层温度SBT、底层盐度SBS、深度Depth和溶解氧DO),分析长蛸(Octopus minor)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模型研究各因子对长蛸资源丰度(以渔获量g/h表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14年的平均渔获量明显高于2015和2016年,同一年中4月份的渔获量均高于其他月份;主要渔获量分布在122.75°E~123.25°E,30°N~30.5°N之间;2015年的渔场重心较其他年份略向北移动,4月至6月间渔场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但变化不明显;选择以学习率(learning rate,lr)为0.001和复杂度(tree complexity,tc)为4的模型来建立时空环境因子与渔获量的关系,发现溶解氧对渔获量的影响最大,占所有影响因子的45.5%;其次为年和盐度,随后依次为深度(10.7%)、底层温度(7.3%)、纬度(4.7%)、月(4.7%)以及经度(2.3%)。相比较时空因子而言,环境因子对长蛸的渔获量影响更大。溶解氧是直接影响长蛸活动的重要因素,后续研究应该对此因子提高关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永东 金海卫 蒋日进 张洪亮 张亚洲 潘国良
根据2008年4,5,6月在浙江中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45个站位开展的产卵场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仔稚鱼64个种类,分别隶属13目36科47属,能鉴定到种的有47种,鉴定到科的有17种。3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5 846个和仔稚鱼5 502个。其中4月最少,仅采集到鱼卵366个和仔稚鱼1 445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6.26%、26.26%;5月份共采集到鱼卵1 530个和仔稚鱼1 551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26.17%、28.19%;6月份数量最多,共采集到鱼卵3 950个和仔稚鱼2 506个,分别占总数的6...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方平 王伟定 金海卫 徐汉祥 潘国良 钟志
根据2003年夏季在浙江沿岸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开展的综合调查所获的大型底栖生物等资料,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118种,其中多毛类、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分别占总种数的41%、29%和20%,浙江沿岸总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1.04 g/m2?和230 ind/m2。通过种类相似性聚类和优势度等分析,将浙江沿岸大型底栖生物划分为4个群落。同时,用种内个体对数-正态分布法对各调查站位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受扰动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有60%的站位底栖生物群落已受到中度的扰动。
关键词:
浙江沿岸 大型底栖生物 生态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峰 李楠 方舟 梁君 张洪亮 周永东 蒋日进
根据2014—2016年春夏季浙江沿岸海域拖网调查捕获的剑尖枪乌贼样本数据,结合提升回归树方法(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确定不同的环境因子权重,利用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mean model, AMM)和几何平均法(geometric mean model, GMM)构建基于多因子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春季剑尖枪乌贼栖息海域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orophyll-a,Chl.a)和表层溶解氧质量浓度(dissolved oxygen, DO)的适宜范围分别为22~24℃、34~36、0.5~1.5 mg/m~3和8~10 mg/L;而夏季对应的环境因子适宜范围分别为23~24℃、31~34、0.5~1.5 mg/m~3和7~11 mg/L,季节差异较小;提升回归树分析结果表明,SST为环境因子中最重要的因子,其次分别为DO、Chl.a和SSS。剑尖枪乌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的时空分布:春季HSI相对较低,且适宜栖息地主要出现在偏南部海域(27°N~29°N);夏季的HSI相对较高,且在北部海域也发现较高的HSI值(30°N~31°N)。2种算法相比而言,GMM方法有着更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因此更为适宜浙江沿岸剑尖枪乌贼的栖息地研究。浙江沿岸的剑尖枪乌贼最适栖息地的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变化以及海流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振华 金海卫 潘国良 张洪亮
分析了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在浙江中北部海域(121°30′~123°30′E、28°30′~30°45′N)进行调查所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优势种分布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初步鉴定浮游植物6门62属169种,硅藻占绝对优势。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蛇目圆筛藻、星脐圆筛藻和辐射圆筛藻。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窄隙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远距角毛藻。不同季节优势种既有交叉又有演替;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01×104~40.67×104cells/m3之间,平均为3.80×104cells/m3;夏季...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亚洲 金海卫 朱增军 潘国良
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对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28°30'~30°45'N、121°30'~123°15'E)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数量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77种,属18个大类,其中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类群。春、夏季间无共同优势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假磷虾(Pseudeuphausia)幼体;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肥胖箭虫(Sagi...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丰度 生物量 群落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捷 陈佳杰 徐兆礼
为研究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特征,利用2010年春季(5月)和夏季(9月)在吕泗渔场沿岸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空间分布及群落结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吕泗渔场沿海海域春夏两季共出现虾类18种,其中春季11种,夏季15种;春季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日本鼓虾和鲜明鼓虾,夏季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和中华管鞭虾。研究表明: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春季以暖温性生态类群为主,夏季以暖水性生态类群为主。吕泗渔场沿岸虾类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在调查海域的外侧。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水深等环境因子对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黎 钟俊生 汤建华 吴磊 许程林
根据2006-2007年"苏通渔01110"渔船按季度对江苏省沿岸海域(119°00′-123°00′E、31°40′-35°50′N)进行仔稚鱼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的调查。从中对筛选出的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仔稚鱼资源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夏季共采集到443尾,平均每站为36.9尾,以前弯曲期仔鱼为主;秋季共采集417尾,平均每站为34.8尾,以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为主。结合环境数据和历史调查资料分析表明,低盐度的水域更适合中华小公鱼的个体生长;水温和盐度的变化影响了该调查海域优势种鳀鱼的分布,显示了中华小公鱼在该海域内的数量优势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利明 许回 陈明锐 EBANGO NGANDO Narcisse
根据2017年9月20日至12月31日在毛里塔尼亚海域112个站点的调查数据,研究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随机选取的78%的站点数据建立其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叶绿素a浓度、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的关系模型,并利用剩下22%的站点数据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的有效性,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评价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根据分位数模型,计算日本鲭的栖息地综合指数(integrated habitat index,IHI),对建模站点和验证站点的CPUE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用Spearman相关系数结合双尾检验检验其CPUE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IHI与CPUE的关系。结果表明:(1)海表面温度对日本鲭CPUE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温盐的交互作用和海表面盐度,叶绿素a浓度对其无显著影响;(2)建模站点和验证站点的CPUE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皆无显著性差异;(3)IHI模型对CPUE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4)IHI分布较高的海域为17°25′W-17°45′W,20°15′N-20°45′N。根据上述结果,建议我国渔船在下半年作业时,作业范围应集中在这一区域,以提高渔获产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楠 吴娜 郭华阳 朱克诚 刘永 李纯厚 杨静文 江世贵 张殿昌
以江门沿岸海域夏季采集到的鱼卵研究对象,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分析鉴定鱼卵种类。本研究获得鱼卵个体有效线粒体COI序列信息217个,测序成功率为68.5%。经BOLD数据库比对分析,成功鉴定鱼卵5目14科19属20种(未知种2种);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6,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种间遗传距离为0.149~0.325,平均遗传距离为0.255,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的128倍;鱼卵样品以鲈形目数量最多,占51.8%;鲱形目次之,占24.8%;其中鱼卵优势种为黄斑鲾(Photopectoralis bindus)、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大甲鲹(Megalaspis cordyla)、粗鳞鮻(Chelon subviridis)、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亚洲(Sillago asiatica)。本次调查川山群岛东部海域获得鱼卵数量、鱼卵种类数均最多,是江门沿岸海域日本鳀、龙头鱼的主要产卵场;黄茅海、镇海湾西部水域均未获得鱼卵,可能与水域环境变化及陆源污染导致产卵环境破坏、亲体量减少有关。该研究结果揭示了江门沿岸海域夏季鱼卵分布格局,为其制定有效的产卵场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表明DNA条形码技术能有效地对鱼卵进行种类鉴定,可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沿海海域鱼卵鉴定工作。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庆洋 凌建忠 李圣法
依据2007年7月和2008年6月东海北部近海(123°~124°30′E、30°~32°N)桁杆拖虾定点调查资料,对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夏季该水域共出现虾类18种,隶属于7科11属。其中6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7 485)、葛氏长臂虾(IRI=2 121)、脊腹褐虾(IRI=819.1)和戴氏赤虾(IRI=765.5),7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5 637)、葛氏长臂虾(IRI=451.1)、须赤虾(IRI=3 184)和戴氏赤虾(IRI=868.7)。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群体重量密度分布主要呈现中部较少而东西两端分布较多的态势,...
关键词:
东海北部近海 虾类 数量分布 种类组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国平 朱小艳 徐怡瑛 夏辉 李莹春 徐鹏翔 许柳雄
利用我国大型拖网渔船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磷虾体长数据,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经纬度10'×10'小尺度单元,分析了南极磷虾体长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4个单元的平均体长范围为46.9~55.0 mm,其中最小体长为26.8 mm,最大体长为62.2 mm,各单元间体长分布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纬度方向,各单元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经度方向,大部分单元(71.4%)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一半以上(60.3%)的样本分布于40~80 m水层。6个水层间(0~120 m,20 m为间隔),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但各水层南极磷虾平均体长较接近(52.5~53.6...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峰华 史赟荣 朱金鑫 吴祖立 伍玉梅 崔雪森
根据2010—2013年11—12月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渔获生产数据,并结合遥感获取的海洋环境数据,利用渔获量重心法、地统计插值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太平洋褶柔鱼的资源丰度与渔获量重心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海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渔场重心每年稍有差异,经度重心集中在132°20′E附近;纬度重心集中在36°30′N和37°30′N两个位置附近。GAM模型显示,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渔场的最适海表温度为16~18℃;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37~0.45 mg/m3。海洋环境与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的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广 冷宇 张继红 张守本 杜美荣
2011年8月对黄河口潮间带泥螺Bullacta exarata种群及底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泥螺与底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调查结果显示,1)泥螺主要分布于中值粒径Mdφ为3.73~5.25范围的中潮带,底质类型主要由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2)黄河口以南滩涂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均值分别为1.39%、2.65%,总体水平高于北岸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均值分别为0.54%、1.4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各断...
关键词:
泥螺 种群 底质环境 黄河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婷婷 孙颖 李静 戴曦 陈非洲
2010年7月对南京玄武湖3个区域(荷花区、湖岸区、敞水区)轮虫的水平分布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检出轮虫25种,全湖轮虫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多肢轮虫、端生三肢轮虫和微型三肢轮虫。荷花区种类最多,且分布有蛭态类轮虫,但3个区域中轮虫优势种组成相似。3个区域轮虫丰度差异显著(P<0.05),而水温、总氮、总磷和总溶解磷...
关键词:
轮虫 玄武湖 水平分布 挺水植物 pH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