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2)
- 2023(6867)
- 2022(5859)
- 2021(5365)
- 2020(4516)
- 2019(10265)
- 2018(10100)
- 2017(19639)
- 2016(10867)
- 2015(11799)
- 2014(11844)
- 2013(11651)
- 2012(11181)
- 2011(10139)
- 2010(10367)
- 2009(9444)
- 2008(9517)
- 2007(8437)
- 2006(7620)
- 2005(6797)
- 学科
- 济(51762)
- 经济(51724)
- 管理(30997)
- 业(26910)
- 企(22433)
- 企业(22433)
- 方法(21243)
- 数学(18435)
- 数学方法(18231)
- 地方(17144)
- 学(14491)
- 环境(12961)
- 财(11905)
- 农(11761)
- 中国(11449)
- 地方经济(10650)
- 业经(9448)
- 划(8598)
- 制(8136)
- 和(7964)
- 农业(7891)
- 务(7582)
- 财务(7578)
- 财务管理(7567)
- 企业财务(7344)
- 贸(7118)
- 贸易(7115)
- 融(6910)
- 金融(6908)
- 理论(6758)
- 机构
- 大学(161660)
- 学院(160803)
- 济(62573)
- 经济(61310)
- 研究(60205)
- 管理(58309)
- 理学(51179)
- 理学院(50383)
- 管理学(49179)
- 管理学院(48897)
- 中国(43252)
- 科学(41225)
- 京(34967)
- 所(32217)
- 江(30998)
- 农(30099)
- 研究所(30081)
- 财(28403)
- 中心(26494)
- 业大(25861)
- 范(24132)
- 农业(23814)
- 师范(23806)
- 财经(23184)
- 院(22400)
- 经(20934)
- 北京(20495)
- 州(20024)
- 师范大学(19559)
- 省(19544)
- 基金
- 项目(115191)
- 科学(91962)
- 基金(85042)
- 研究(79047)
- 家(76496)
- 国家(75928)
- 科学基金(64391)
- 社会(51284)
- 社会科(48576)
- 社会科学(48559)
- 省(46481)
- 基金项目(45815)
- 自然(43641)
- 自然科(42499)
- 自然科学(42485)
- 自然科学基金(41725)
- 划(39068)
- 教育(35603)
- 资助(34170)
- 编号(29884)
- 重点(27672)
- 发(26145)
- 部(25191)
- 成果(23940)
- 创(23335)
- 科研(22724)
- 计划(22424)
- 创新(22030)
- 课题(21796)
- 国家社会(21274)
共检索到232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基 谢旭 俞存根 夏陆军 毕耜瑶 张平 邓小艳 苗露
根据2015年11月、2016年2、5、8月在浙江中部披山海域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浙江中部披山海域蟹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同时,研究了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以及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所得渔获物共鉴定出蟹类19种,隶属于6科9属,其中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日本蟳、双斑蟳和隆线强蟹等4种。不同季节的蟹类种类组成差异较大,而优势种类组成变化较大,其中,蟹类种类数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从不同水深区域的渔获种类分布趋势分析,蟹类种类数以5~15 m水深带较多,小于5 m和15~20 m水深带较少。生物多样性指数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从不同水深区域分析,多样性指数在10~15 m水深带较高,5~10 m水深带较低。冗余分析结果认为,表层水温、表层盐度和底层盐度是影响调查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丁朋朋 高春霞 田思泉 杜晓雪 汤艾佳
为了解浙江南部近海蟹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6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对该海域进行了底拖网调查,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方法研究该海域蟹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渔获蟹类17种,隶属于4科6属,其中蟹类群落的优势种(IRI>100)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银光梭子蟹(P.argentatus)、红星梭子蟹(P.sanguinolentus)、矛形梭子蟹(P.hastatoides)、锈斑蟳(C.feriatus)、长手隆背蟹(Carcinoplax longimanus),其中双斑蟳是绝对优势种(IRI>500);调查海域蟹类平均渔获质量为4.90 kg·h~(-1),其中夏季(10.9 kg·h~(-1))>春季(2.47 kg·h~(-1))>冬季(1.26 kg·h~(-1));蟹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0.00~1.2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00~1.25,均匀度指数(J′)为0.07~1.00,冬季D最高,春季的H′和J′最高;冗余分析RDA排序结果表明,底层温度、底层溶解氧和盐度(表层与底层)是影响蟹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洪亮 张龙 陈峰 周永东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和6月)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共捕获蟹类13种,隶属于1目4科7属;上述所有种类中,除3种不确定外,其余分别为广温广盐种4种、高温广盐种4种与高温高盐种2种;4月与6月蟹类的质量密度与尾数密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4月与5月、6月间的多样性指数(H′)差异均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D)与底盐、水深两者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而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与质量密度均呈线性负相关(P<0.05)。浙江南部近海春季蟹类群落以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广隆 刘永 吴鹏 孙典荣 肖雅元 王腾 谢雨芳 李纯然 石娟 钟智辉 李纯厚
万山群岛海域是我国传统渔场之一,但目前对于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缺乏深入了解,特别是岩礁性渔业资源数据非常缺乏。本研究于2021年春季在该海域开展了底拖网和三重刺网作业调查,对渔业资源群落组成、优势种及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渔业生物220种(三重刺网187种,底拖网52种),隶属于15目72科137属,其中,鱼类和甲壳类分别为176种和38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80.0%和17.3%;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表明(IRI≥1000为优势种),三重刺网调查优势种为云斑海猪鱼(Halichoeres nigrescens)和黄斑蓝子鱼(Siganuscanaliculatus),而底拖网调查优势种为竹筴鱼(Trachurusjaponicus)、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赤鼻棱鳀(Thryssakammalensis);三重刺网与底拖网作业渔获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2.50和1.35, 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5.85和2.52, Pei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0.77和0.54;渔业资源群落特征与水温和硅酸盐浓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总体而言,万山群岛三重刺网调查发现的渔业资源种类数和多样性要明显高于底拖网,两种调查方式的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差异也较大,万山群岛岩礁性渔业资源丰富,但经济价值较高的岩礁性渔业资源量较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静瑞 胡成业 水玉跃 田阔 杜肖 水柏年
根据2015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温州南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多元分析及其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南部沿岸海域共鉴定鱼类47种,隶属于9目27科41属,主要以暖水性和暖温性为主,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最多,共26种;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共6种;再次为形目(Tetraodontiformes),共4种。春季,优势种依次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as)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刚 李凡 王秀霞 袁小楠 吕振波 宋明毅
根据使用单船底拖网进行2014年8月和10月、2015年2月和5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蟹类种类组成、时空分布、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次调查共捕获蟹类15种,隶属于7科12属,其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主要经济种类,其余多为小型饵料型蟹类;双斑蟳(C.bimaculata)在4个季节中皆为优势种,三疣梭子蟹在8月和10月航次为优势种,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生物量季节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振华 金海卫 潘国良 张洪亮
分析了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在浙江中北部海域(121°30′~123°30′E、28°30′~30°45′N)进行调查所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优势种分布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初步鉴定浮游植物6门62属169种,硅藻占绝对优势。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蛇目圆筛藻、星脐圆筛藻和辐射圆筛藻。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窄隙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远距角毛藻。不同季节优势种既有交叉又有演替;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01×104~40.67×104cells/m3之间,平均为3.80×104cells/m3;夏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嘉维 林坤 王学锋 李纯厚
为了解雷州湾及其附近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理影响因素,于2016—2017年开展了4个季度的底拖网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运用聚类分析、相似性百分比分析以及冗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雷州湾附近海域共捕获鱼类256种,以底层鱼类和暖水性鱼类为主;各季节均可划分为两个亚群落(Anosim test:R=0.28~0.77, P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雷州湾 环境因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钱逸凡 韩冰园 伊力塔 张超 余树全 郑超超
采用两阶抽样法选取5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样地,对浙江省中部地区公益林主要群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灌木林等6种公益林群落)进行群落组成、结构特征的研究,并通过编制主要优势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揭示群落建群种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的生命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公益林物种组成丰富,乔灌草3个层分别由52科103属263种,59科125属449种和36科56属286种植物组成,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群为马尾松,杉木,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Cyclobal...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亚洲 金海卫 朱增军 潘国良
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对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28°30'~30°45'N、121°30'~123°15'E)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数量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77种,属18个大类,其中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类群。春、夏季间无共同优势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假磷虾(Pseudeuphausia)幼体;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肥胖箭虫(Sagi...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丰度 生物量 群落结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妮娜 张萌 冯兵 张敏 徐军 刘足根 张秋根
着生藻类在水质监测与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江西最大的河流赣江为研究对象,对赣江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53个点位对赣江全流域进行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共鉴定着生藻3门42属175种,其中硅藻门有23属151种,绿藻门有9属12种,蓝藻门有10属12种。硅藻门舟形藻属为丰水期赣江流域着生藻类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为14.080%。下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桥弯藻属和舟形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分别为13.088%和12.935%;中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桥弯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为12.849%;上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异极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达10.150%。通过蒙特卡罗显著性检验发现,赣江流域下游总氮、溶氧、叶绿素a和电导率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中游主要海拔、流速、河宽和总磷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上游总氮、河宽、浊度和流速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将其与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发现影响下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叶绿素a和电导率,影响中游、上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主导水环境因子分别是海拔和总氮。可见赣江流域丰水期下游和上游的着生藻类群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质状况,中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主要反映的是流域地貌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逄志伟 徐宾铎 陈学刚 任一平
根据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虾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捕获虾类共17种,隶属于6科15属。虾类相对资源量具有明显的月间变化,9月、10月、6月资源量较高,平均网获质量的变化范围为223.9~3 422.9 g/h,平均网获尾数为41~1 608 ind/h;优势种组成具有较为明显的月间变化,全年的优势种为鹰爪虾(Trachysalambra curvirostri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
关键词:
胶州湾 虾类 群落结构 种类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翟璐 韩东燕 傅道军 张崇良 薛莹
为了进一步研究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根据2011年冬季(2月)、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在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并分析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7种,隶属于2纲10目31科46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主要优势种有方氏云鳚(Pholis fang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胶州湾鱼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的季节变化范围为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君轶 吴金明 杜浩 张辉 邵俭 危起伟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嘉陵江源头水域鱼类群落变化特征,本研究于2019年在嘉陵江源头水域开展了春夏两季的鱼类调查工作。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9种,分属2目6科,其中鲤科10种,鳅科5种,平鳍鳅科、鳍科、鲇科和鲿科各1种;嘉陵江源干流和支流小峪河鱼类群落优势度指数较高,各河段优势种以鲤科鱼类为主。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河流鱼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6~2.06、0.59~0.73和1.52~2.63,嘉陵江源干流河段和小峪河鱼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河流,而安河鱼类丰富度指数最高;与嘉陵江源历史记载相比,鱼类群落结构为中等相似。鱼类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小峪河鱼类群落较为稳定外,其余河段鱼类群落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扰动。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河道曲折系数是影响调查区域内优势鳍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安建国 吴立昌 施练东 郑丹萍 刘其根 胡忠军
为掌握汤浦水库鱼类群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采用多网目单层刺网并辅以地笼和三层刺网在该水库的6个站点进行了鱼类样品采集和环境因子测定,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采集41种鱼类,隶属3目,鲤形目物种数最多(87.80%),鳙、贝氏?、鲢和?为优势种。生态类型、食性和栖息地类型分别以定居型(92.68%)、杂食性(60.98%)和上层(48.78%)鱼类为主。鱼类物种组成、单位努力捕获数量(NPUE)和单位努力捕获重量(BPUE)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和水平空间差异,物种数(S)仅存在显著的水平空间差异,渔获物聚为点纹银鮈、?和贝氏?3个群落,NPUE、BPUE和S从中游到下游有逐渐下降的趋势,NPUE和BPUE春夏季显著高于秋冬季,但3者也受到了站点和季节显著交互作用的影响。物种组成在水层间差异显著,NPUE、BPUE和S在水层和季节间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春夏秋季鱼类集中在上层,冬季下层较高。NPUE和BPUE与叶绿素a(Chl.a)、总磷(TP)、pH和/或总氮(TN)显著正相关;RDA分析表明,水温(WT)、pH、TN和Chl.a是影响鱼类物种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汤浦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虽然较高但功能多样性不容乐观,鱼类时空分布与表征初级生产力的因素有关,垂直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