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3)
- 2023(10152)
- 2022(8340)
- 2021(7536)
- 2020(6031)
- 2019(14226)
- 2018(14112)
- 2017(27153)
- 2016(14565)
- 2015(16360)
- 2014(16604)
- 2013(16405)
- 2012(15353)
- 2011(14173)
- 2010(14725)
- 2009(13399)
- 2008(13095)
- 2007(11687)
- 2006(10571)
- 2005(9711)
- 学科
- 济(76750)
- 经济(76693)
- 管理(36388)
- 业(36339)
- 企(27721)
- 企业(27721)
- 方法(27419)
- 地方(25678)
- 中国(24260)
- 数学(24176)
- 数学方法(23671)
- 农(19797)
- 业经(17603)
- 地方经济(13966)
- 农业(13461)
- 学(12813)
- 发(12498)
- 产业(12211)
- 环境(11596)
- 技术(11549)
- 贸(11119)
- 贸易(11107)
- 融(10870)
- 金融(10869)
- 制(10796)
- 理论(10764)
- 易(10572)
- 银(10466)
- 银行(10456)
- 行(10229)
- 机构
- 学院(212193)
- 大学(206948)
- 济(88880)
- 经济(86879)
- 管理(80864)
- 研究(76073)
- 理学(68807)
- 理学院(67945)
- 管理学(66514)
- 管理学院(66126)
- 中国(56721)
- 科学(46869)
- 京(46303)
- 江(38409)
- 所(38327)
- 财(37257)
- 研究所(34665)
- 中心(34378)
- 农(33805)
- 范(30177)
- 业大(30130)
- 师范(29861)
- 财经(28986)
- 北京(28845)
- 院(28036)
- 州(27910)
- 经济学(26563)
- 农业(26047)
- 经(26002)
- 省(24288)
- 基金
- 项目(140192)
- 科学(111466)
- 研究(103189)
- 基金(99269)
- 家(85889)
- 国家(85191)
- 科学基金(73955)
- 社会(65893)
- 社会科(62729)
- 社会科学(62714)
- 省(58600)
- 基金项目(52275)
- 划(47497)
- 自然(46933)
- 教育(46735)
- 自然科(45840)
- 自然科学(45834)
- 自然科学基金(44956)
- 编号(41886)
- 资助(40823)
- 发(36985)
- 成果(32750)
- 重点(32251)
- 课题(30857)
- 发展(29964)
- 创(29495)
- 展(29478)
- 部(29356)
- 创新(27610)
- 国家社会(26604)
- 期刊
- 济(107117)
- 经济(107117)
- 研究(65051)
- 中国(47381)
- 管理(32113)
- 农(31570)
- 科学(29236)
- 学报(27963)
- 财(25859)
- 教育(25600)
- 技术(21984)
- 农业(21824)
- 大学(21569)
- 融(20445)
- 金融(20445)
- 学学(20275)
- 业经(20085)
- 经济研究(16943)
- 问题(15274)
- 财经(13665)
- 统计(12336)
- 经(11936)
- 技术经济(11724)
- 业(11688)
- 策(11667)
- 商业(11517)
- 资源(11340)
- 发(10921)
- 现代(10798)
- 科技(10421)
共检索到330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杰义
浙中城市群处在工业化的成熟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要整合资源,促进浙中城市群整体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促动为主的方式而不是行政推动为主的方式来促进浙中城市群的发展,产业集群化是浙中城市群整合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关键词:
浙中城市群 整合发展 产业集群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蕊 崔大树
文章以浙中城市群为例,分析了群内产业空间分异影响其空间组织模式演变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浙中城市群各城市的产业由初级的集聚与扩散向产业集群发展,其空间组织由以金华和义乌为中心且各城市功能互补的双中心组织模式,向以金华和义乌为中心、永康为副中心且商贸和生产功能一体化的多中心空间组织模式转变。基于这一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浙中城市群空间组织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浙中城市群 空间组织 产业空间分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均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的旅游大数据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数据来源。基于网络游记攻略文本数据的挖掘,运用GIS空间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的空间格局及其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逐渐形成了以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为重要支撑的"品"字型格局,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行政藩篱效应;旅游流空间差异明显,长沙市→湘潭市、上饶市→景德镇市、长沙市→岳阳市、武汉市→宜昌市等是主要流动方向;旅游流网络整体结构比较松散,且不均衡性强,主要由少数节点控制,系统内部存在较强的凝聚性;武汉市、长沙市是核心节点,南昌市是次核心节点,九江市、上饶市、宜昌市、岳阳市等是重要节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处于延伸扩展模式发展阶段,在城市群旅游流内部存在多个子嵌套系统。最后,就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空间的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史征
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文化产业的空间组织形式往往与传统产业类似,也大多呈现出产业集聚的特点,浙江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也表明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是有效的路径。但不同层面的文化产业集群表现出较大的特征差异性,以浙江为例,以影视业为代表的核心层产业集群以集群网络的构建与优化为目标,以动漫与互联网产业为指向的外围层产业集群以集群战略联盟的形成与扩张为特征,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则是文化产业相关层产业集群显著标志。当然文化产业集群的进一步突破依赖于技术研发及测试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公共信息平台、知识产权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集群 特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蓉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目标。实践表明,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在总结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和浙江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分类提出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并用浙江某一文化产业集群化实践作进一步说明,以期指导文化产业发展实践。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集群化发展 路径 浙江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媛媛 周笑琦 顾江 陈京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结构高质量转型、空间统筹优化和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赋能。在由“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尺度复合而成的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极化指数模型对2010—2019年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分析其空间效应,并探究该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各子系统间具有较强的互动关系,但多数城市暂未达到良性发展状态;(2)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表现出“极化效应”显著、“回程效应”与“扩散效应”微弱的特征;(3)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空间上呈现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4)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在资源禀赋基础力、居民消费需求力、基础设施保障力、规模效益催动力、人力资源潜在力、经济发展拉动力“六力”共同驱动下形成的。最后,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提出强化区域联动、瞄准核心驱动力等针对性建议,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水根 何松涛
基于2003—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且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表现,在经济发达城市表现更为突出。在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市场需求、人口质量和创新活力的中介效应依次提高;数字经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提升数字经济水平、优化城市资源配给、促进空间协调发展以达到数字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文
产业集群作为某一产业领域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集聚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通过对产业群发展现状与特征阐述,分析了湖南现有的四大产业群发展模式及其特征,指出了产业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湖南产业群 发展缺陷 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迎九
国外动漫产业集群发展主要有市场主导型和政府扶持型两种模式,我国主要存在政府扶持型、原生型和混合型等三种动漫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根据广西动漫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已初步形成产业聚集、产业整体实力较弱和产业链未真正形成的现状,充分发挥广西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相结合、以动漫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广西动漫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广西动漫产业 产业集群 集群模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华晟
集群战略日益广泛地被运用于招商引资 ,旨在增强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与粘合力 ,从而促进地方持续发展。浙江嘉善木业集群的经验表明 ,外资能否持续推动地方集群的发展 ,除了受地方制度成本及集群外部效应的影响之外 ,还更取决于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融合方式与程度。在学习能力和企业家精神较强的地区 ,民营企业在外资企业的示范带动和竞争压力下 ,能够通过持续的知识积累和自主创新 ,增强并突出自身优势。届时 ,外资企业不但能够获得纯经济外部性 ,还能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外部性 ,并受此驱动与地方资本有效融合。
关键词:
外资企业 民营企业 产业集群 嘉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宏兵 刘晓桐
在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的提升模式与路径.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仅1/3的城市处于高或较高发展质量,总体发展质量不高.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在2012年~2016年间发展质量波动明显且有较大差别,武汉城市圈发展质量波动大、增速快,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质量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增速不明显.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了充分发挥三中心城市对接辐射作用、打造"多层次协同发展"的城市群发展质量提升模式以及加强城市群之间交流合作、以绿色发展为手段的发展质量提升路径.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发展质量 提升模式与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志龙 杨露
融合发展的理念与模式,改变了传统上城市发展各自为政、地方保护主义的不良局面。本文立足于前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论述了近域城市组群融合发展的背景、内涵,重点阐述了近域城市组群融合发展的战略节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浙江实际,提出了"H"型、"△"型、"钻石"型等三种融合发展模式,以期为近域城市组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近域城市组群 融合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世俊 叶舒娟 王秉建
文章依据经济地理学经典理论,借助区域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大核心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的对外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的聚类分析,为划分三大核心城市的各自腹地范围提供了依据。基于三大核心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状况和空间辐射范围,提出了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模式,归纳演绎出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整合架构,以期对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使之更好的发挥其在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
泛长三角 城市群 经济联系强度 空间整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媛 胡忆东
湘鄂赣三省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在成为国家层面重要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成为近年来城市群研究的焦点。通过梳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上位规划的产业定位、产业发展策略等相关研究的基础,着重对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进行提炼总结,以期从理论研究角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判断。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产业发展 研究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