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7)
- 2023(8386)
- 2022(7135)
- 2021(6728)
- 2020(5509)
- 2019(12326)
- 2018(11982)
- 2017(22442)
- 2016(12127)
- 2015(13315)
- 2014(12776)
- 2013(12273)
- 2012(11630)
- 2011(10354)
- 2010(10909)
- 2009(9983)
- 2008(9945)
- 2007(9067)
- 2006(8240)
- 2005(7351)
- 学科
- 济(43828)
- 经济(43785)
- 业(42893)
- 管理(41410)
- 企(36525)
- 企业(36525)
- 技术(17771)
- 方法(14738)
- 农(14491)
- 中国(14480)
- 财(12740)
- 地方(12645)
- 技术管理(12459)
- 数学(11961)
- 业经(11760)
- 数学方法(11728)
- 策(10654)
- 制(9913)
- 农业(9780)
- 贸(8998)
- 贸易(8989)
- 银(8987)
- 银行(8977)
- 易(8716)
- 行(8631)
- 学(8513)
- 融(8331)
- 金融(8330)
- 理论(8299)
- 划(7566)
- 机构
- 学院(164937)
- 大学(161692)
- 济(69291)
- 经济(67837)
- 管理(67581)
- 理学(57584)
- 理学院(56971)
- 研究(56530)
- 管理学(56204)
- 管理学院(55857)
- 中国(43515)
- 京(34345)
- 财(33402)
- 江(33161)
- 科学(32578)
- 所(27434)
- 中心(26522)
- 财经(25020)
- 研究所(24586)
- 农(23419)
- 经(22517)
- 范(22239)
- 师范(22016)
- 州(21911)
- 业大(21212)
- 院(21067)
- 北京(20807)
- 经济学(19766)
- 技术(18567)
- 省(18323)
- 基金
- 项目(107980)
- 科学(87625)
- 研究(84865)
- 基金(76647)
- 家(65355)
- 国家(64717)
- 科学基金(57045)
- 社会(53838)
- 社会科(51072)
- 社会科学(51064)
- 省(45602)
- 基金项目(39960)
- 教育(38908)
- 划(36615)
- 自然(35333)
- 编号(34742)
- 自然科(34552)
- 自然科学(34544)
- 自然科学基金(33977)
- 资助(30314)
- 创(29039)
- 成果(28819)
- 创新(26065)
- 课题(25650)
- 发(24822)
- 重点(24421)
- 部(23778)
- 制(21567)
- 国家社会(21453)
- 性(21286)
共检索到262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晓柯
近年来浙江与广东、江苏同处于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位置,但与粤苏两省相比,浙江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借鉴目前主流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方式,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并关注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利用2018至2022年国家和浙粤苏有关统计年鉴,从科技投入强度、科技创新平台实力、科技成果转化3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浙江科技创新的相对弱势和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浙江的科技研发投入水平总体不高,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高层次、领军型科技人才总量少,人才引进培养的效益尚未突显,同时科技创新人才分布结构不均衡,企业和基层创新人才少;科研机构特别是企业研发机构总体实力偏弱,重大创新平台和载体还比较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速度偏慢,总体技术供给能力偏弱;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仍然不高,专利申请和授权数以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偏少,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外向度偏低,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还不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建议浙江从打造人才集聚地、原创性成果策源地、引领性企业成长地、开放型创新协作地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于扬 卢载贵
本文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11-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提升江苏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从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江苏省 科技创新 能力 评价系统 熵权法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于扬 卢载贵
本文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11-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提升江苏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从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江苏省 科技创新 能力 评价系统 熵权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玉红 蔡元成 赵敏
文章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得出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呈苏南、苏中、苏北三级阶梯分布,并解释了各市科技发展中的弱点。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能力评价 对策建议 江苏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玲
产业集群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和特征。浙江的部分产业集群因创新动力不足而陷入了困境,出现这种负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知识产权制度的执法力度等是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浙江 民营企业 自主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世伟 郭鹰
为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浙江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推广应用创新券,但各地的推广应用情况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应用数量、服务载体和服务种类三方面,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在创新服务载体标准、支持范围及力度、使用流程规范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各地的不统一,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券 地区差异 推广 浙江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蔡之兵 周俭初
应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对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四省一市1994~2010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①以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活动对四省一市的经济增长确有积极作用;②四省一市的技术创新效率都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07年以后上升速度明显加快;③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增长速度上看,四省一市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增长速度有明显差异,江苏省技术创新效率增长速度最快,后面依次是上海市和浙江省、山东省和广东省;④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上看,2010年江苏省已居首位,上海市和浙江省紧跟其后,广东省居于第四位,山东省最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敬学 毛世平 王志丹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由生产主导型传统农业向技术主导型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对农业科技支撑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项目实施周期过短、成果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不利因素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从明确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基础地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强化农业科学研究、加快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增强科技战略储备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性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袭著燕 蒋红彬 龙蓉
产业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体现。文章利用1999—2009年鲁粤苏浙4省高技术产业及4个分行业的统计数据,分别测度各省产业创新中技术进步因素对产业产值增加的贡献以及产业创新中的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山东、广东、江苏、浙江产业创新共同之处是依靠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不重视技术消化吸收,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都偏低。这说明我国企业学习吸收能力还不强,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科研成果产出尚不能满足企业技术需求。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创新 创新路径 比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徐茹 沈康明
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国有建筑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对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改革发展创新思路的案例剖析,从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出发,提出了浙江省大型国有建筑企业集团深化产权改革、提升发展品质的思路、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产权改革 发展品质 企业转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碧斌 陈晟颖 王劲飞
学术界关于指数指标体系的研究更多地聚焦科技创新或城市创新,结合国际合作的指数研究相对较少。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整体科技创新实力的国际科技合作的评价研究成为评估研究的新焦点。通过梳理和借鉴全球创新指数、欧洲创新记分牌以及中国科技部发布的重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等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分析模型,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投入水平、合作实力和创新绩效3个维度构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结果表明:2020年11个城市中,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指数得分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杭州、嘉兴、宁波,而金华、丽水、衢州三地处于末3位;各地政府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程度不同,其中杭州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市;地市间创新发展很不平衡,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因此,浙江省要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上合理布局、因地施策,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核成 林晓
文章依据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原则,构建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继而以我国各省市为评价样本,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客观量化实证研究,并且对与浙江省同处一个区域的各省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排序,找出浙江省的优势与劣势,为提升浙江省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相应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殷俊 刘信 周元
通过深入分析现有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基于创新主体从投入产出和规模水平角度出发构建浙江省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测算2010—2016年浙江省创新能力指数情况。结果表明,浙江省综合创新能力指数逐年递增,2012年和2016年增幅明显;院所创新能力得分略高于创新环境和企业,而高校创新较为波动,增长缓慢;创新规模增长快于创新水平,创新投入增长快于创新产出。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主体 投入产出 创新环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宏洲 冯学钢
文章运用内生增长理论针对当前阶段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路径进行研究,分析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指出科技创新一般通过经济体系内部的知识外溢等四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指出了我国当前一段时期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内生增长 科技创新能力 作用机制 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俊婷 王国金 吴洁 张裕稳 施琴芬
以江苏40所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视角,利用熵权-DEMATEL主客观方法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创新潜力是驱动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创新活力不足是制约江苏高校创新实力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是导致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浙江财政科技支出、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关系实证研究
江浙基于FDI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
创新券激发“双创”新动能的机制创新及对策——以浙江省创新券的推广应用为例
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吗?——吸收能力视角下基于苏、浙两省地级市面板数据的比较研究
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数据
浙江省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基于58个市(县)的创新能力分析
构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对策——以浙江省为例
新型工业化与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互动研究——以浙江为例
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成效、问题和对策建议
产业集群环境下浙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影响因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