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2)
- 2023(6966)
- 2022(5877)
- 2021(5219)
- 2020(4446)
- 2019(9799)
- 2018(9775)
- 2017(17760)
- 2016(9990)
- 2015(11379)
- 2014(11843)
- 2013(11520)
- 2012(11185)
- 2011(10632)
- 2010(10812)
- 2009(10152)
- 2008(9604)
- 2007(8758)
- 2006(7976)
- 2005(7367)
- 学科
- 济(61451)
- 经济(61399)
- 管理(23669)
- 地方(19193)
- 业(18615)
- 方法(16204)
- 学(14924)
- 数学(14142)
- 数学方法(13991)
- 中国(13489)
- 企(13238)
- 企业(13238)
- 农(13029)
- 地方经济(12908)
- 业经(10556)
- 制(9299)
- 农业(8838)
- 体(8499)
- 财(8339)
- 融(7913)
- 金融(7905)
- 环境(7551)
- 经济学(7229)
- 理论(7140)
- 和(6977)
- 银(6933)
- 银行(6903)
- 行(6731)
- 发(6595)
- 及其(6433)
- 机构
- 学院(150999)
- 大学(150042)
- 济(66976)
- 经济(65587)
- 研究(63465)
- 管理(48848)
- 中国(46066)
- 理学(40628)
- 科学(40112)
- 理学院(40023)
- 管理学(39012)
- 管理学院(38731)
- 所(34592)
- 京(32562)
- 农(32234)
- 研究所(31574)
- 财(28949)
- 中心(27709)
- 江(27439)
- 农业(25032)
- 业大(24691)
- 院(23233)
- 省(22929)
- 财经(22260)
- 经济学(21455)
- 范(21256)
- 师范(20976)
- 北京(20852)
- 州(20312)
- 经(19853)
- 基金
- 项目(98482)
- 科学(74909)
- 研究(69461)
- 基金(68439)
- 家(61874)
- 国家(61355)
- 科学基金(49765)
- 社会(43118)
- 省(40886)
- 社会科(40603)
- 社会科学(40592)
- 基金项目(35172)
- 划(33216)
- 自然(31677)
- 教育(31410)
- 自然科(30855)
- 自然科学(30842)
- 自然科学基金(30240)
- 资助(29143)
- 编号(27185)
- 成果(23574)
- 重点(23332)
- 发(22900)
- 课题(21381)
- 部(20739)
- 计划(19091)
- 创(18963)
- 科研(18764)
- 发展(18104)
- 创新(17935)
共检索到249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石天 洪小括
根据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对浙南沿岸张网渔获物采样调查,研究分析带鱼等6种经济种类幼体分布及张网作业对其的损害。结果表明,带鱼幼鱼出现季节主要在6月至9月,各月样品中重量占比分别为3.17%、3.60%、1.44%与2.63%,平均体重分别为1.1 g、2.2 g、1.8 g与3.9 g;银鲳幼鱼出现季节主要在5月至6月,样品中重量占比分别为0.39%与3.58%,平均体重分别为0.5 g与5.8 g;梅童鱼幼鱼出现季节主要在6月,样品中重量占比为2.27%,平均体重为1.5 g;鳓幼鱼仅在9月出现,样品中重量占比为1.69%,平均体重为6.2 g;三疣梭子蟹幼体出现季节主要在6月与9...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尊雷 汤建华 林龙山 程家骅 刘培廷 仲霞铭
深水张网是吕四渔场传统的作业方式,渔获量占江苏省海洋捕捞总量的比重较大。根据2004年4月~2005年11月吕四渔场深水张网渔业监测资料,结合渔业统计数据,分析了该渔业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以及主要经济鱼类渔获物种类组成和幼鱼比例。结果表明,各季节深水张网优势渔获物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主要以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葛氏长臂虾为主,夏季为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银鲳,秋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灰鲳和银鲳,冬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和斑鰶;小黄鱼和焦氏舌鳎是深水张网渔业常年优势渔获物。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以6月份平均网产最高,但主要以幼鱼为主,2004年和2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洪小括 张石天 艾为明
根据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对浙南沿岸张网渔获物采样调查资料,研究分析张网渔获物优势种类组成及季节分布。结果表明,在全年取样调查中,共鉴定游泳生物97种。优势种类为中国毛虾、日本毛虾、龙头鱼、细螯虾、带鱼,双斑虫寻、刀鲚以及小公鱼属、虎鱼科、口虾蛄属、管鞭虾属、仿对虾属、鼓虾属等12个类群。毛虾全年均有出现,在一年中出现旺季有两个,一个是3月至5月,再一个是7月至8月,各月样品中毛虾重量占比分别为41.5%、33.1%、36.4%、43.1%与77.2%。龙头鱼出现旺季主要在9月至10月,各月样品中重量占比分别为25.5%与39.7%,平均体重分别为1.2 g与1.1 g。带鱼出现旺季...
关键词:
张网 优势种 组成 季节分布 浙南沿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星星 洪小括 叶海滨
以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对浙南沿岸张网渔获物采样调查为依据,研究分析龙头鱼体长体重组成、数量分布及张网渔获量。结果表明,除了1月与2月外,龙头鱼在其余月份均有出现,周年体长分布范围为27.4~201.1 mm,平均为71.4 mm,周年体重分布范围为0.05~70.5 g,平均为1.4 g。龙头鱼出现旺季主要在9月至11月,样品中龙头鱼重量占比分别为25.5%、39.7%、20.8%,平均体重分别为1.2 g、1.1 g、1.6 g。
关键词:
龙头鱼 张网 数量分布 浙南沿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邹莉 张龙 张宾 水柏年
于2009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分别在浙江温州、台州、宁波和舟山各选取2个站点,在其岛礁区潮间带采集贝类样品,调查贝类的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共鉴定出贝类26种,隶属3纲、11目、16科、22属。春季,高生物量分布于8号站位(499.11g/m2),高密度分布于3号站位(145.67ind/m2),低生物量和低密度皆分布于1号站位(31.96g/m2、36.92ind/m2);秋季,高生物量和高密度皆分布于8号站位(206.82g/m2、93.00ind/m2),低生物量和低密度也分布于1号站位(26.92g/m2、38.91ind/m2)。采用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相结合作为贝类优势种衡量...
关键词:
岛礁区 贝类 种类 分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永东 金海卫 蒋日进 张洪亮 张亚洲 潘国良
根据2008年4,5,6月在浙江中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45个站位开展的产卵场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仔稚鱼64个种类,分别隶属13目36科47属,能鉴定到种的有47种,鉴定到科的有17种。3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5 846个和仔稚鱼5 502个。其中4月最少,仅采集到鱼卵366个和仔稚鱼1 445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6.26%、26.26%;5月份共采集到鱼卵1 530个和仔稚鱼1 551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26.17%、28.19%;6月份数量最多,共采集到鱼卵3 950个和仔稚鱼2 506个,分别占总数的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汤建华 李长松 仲霞铭 刘培廷 吴磊
单根方是吕泗渔场一种主要的定置作业渔具,其产量占江苏海洋捕捞产量一定的比重。根据监测,自4月份开始,主要经济鱼类幼鱼开始在渔获物中出现,随着时间推移,幼鱼比例逐渐增加。6月份单根方渔获样品中经济鱼类幼鱼尾数比例1990-2004年期间年平均为48.63%,重量比例为35.86%,其中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银鲳(Pampas argenteu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尾数合计比例年平均为45.21%,重量合计比例年平均为33.29%。7、8月份样品中主要是小黄鱼、银鲳幼鱼,9月份鱼类幼鱼比例降至20%左右。本文着重对6月份单根方作业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清云 甘居利 陈海刚 马胜伟 张喆 蔡文贵 贾晓平
于1989-1993和2003-2012年间每年春季采集广东沿岸的近江牡蛎样品(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六六六(HCHs)的含量,并结合1980-1985年广东省海岸带污染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和探讨了广东沿岸牡蛎中六六六(HCHs)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价了其食用风险与生物质量。结果表明,广东沿岸牡蛎体内HCHs含量范围在未检出-42.4 ng/g之间,平均值为(1.70±6.13)ng/g,总体检出率为92.3%。广东沿岸海域牡蛎体内HCHs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禁用六六六以来先快速下降,90年代以后降幅放缓并逐渐趋于平稳,30年间HCHs...
关键词:
牡蛎 HCHs 时空变化 广东沿岸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方平 王伟定 金海卫 徐汉祥 潘国良 钟志
根据2003年夏季在浙江沿岸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开展的综合调查所获的大型底栖生物等资料,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118种,其中多毛类、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分别占总种数的41%、29%和20%,浙江沿岸总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1.04 g/m2?和230 ind/m2。通过种类相似性聚类和优势度等分析,将浙江沿岸大型底栖生物划分为4个群落。同时,用种内个体对数-正态分布法对各调查站位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受扰动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有60%的站位底栖生物群落已受到中度的扰动。
关键词:
浙江沿岸 大型底栖生物 生态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晓平 林钦 蔡文贵 李纯厚
根据 198 9~ 1997年广东沿岸 12个采样点近江牡蛎 (CrassostrearivularisGould)体Cd的测定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 ,分析了广东沿岸牡蛎体Cd含量与时空分布特点。所有牡蛎体样品均检出Cd ,含量为( 0 .0 8~ 7.81)× 10 - 6,总平均值为 1.92× 10 - 6。粤东与粤西沿岸除个别样品外 ,绝大部分Cd含量均远低于评价标准 ,而珠江口沿岸样品的超标率则达到 2 5%。牡蛎体Cd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珠江口 >粤西 >粤东。1989~ 1997年 ,牡蛎体Cd含量的年际变化呈双峰分布 ,次高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 1992年和 1995年 ,其余年份虽...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永顺 黄鸣夏 周永东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黄海北部近岸水域,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山东莱州湾近岸水域都进行了数年的海蜇放流增殖研究,放流当年的回捕效果明显。但未见到有出现自然繁殖群的报道。本文对1992~1994年在浙南近岸水域进行海蜇放流增殖后于1995~1997年连续三年出现的自然繁殖群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报道。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峰 李楠 方舟 申丰源 张洪亮 周永东
根据2014—2016年春夏季浙江北部沿岸拖网调查数据,选取时空因子(年、月、经纬度)和环境因子(底层温度SBT、底层盐度SBS、深度Depth和溶解氧DO),分析长蛸(Octopus minor)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模型研究各因子对长蛸资源丰度(以渔获量g/h表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14年的平均渔获量明显高于2015和2016年,同一年中4月份的渔获量均高于其他月份;主要渔获量分布在122.75°E~123.25°E,30°N~30.5°N之间;2015年的渔场重心较其他年份略向北移动,4月至6月间渔场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但变化不明显;选择以学习率(learning rate,lr)为0.001和复杂度(tree complexity,tc)为4的模型来建立时空环境因子与渔获量的关系,发现溶解氧对渔获量的影响最大,占所有影响因子的45.5%;其次为年和盐度,随后依次为深度(10.7%)、底层温度(7.3%)、纬度(4.7%)、月(4.7%)以及经度(2.3%)。相比较时空因子而言,环境因子对长蛸的渔获量影响更大。溶解氧是直接影响长蛸活动的重要因素,后续研究应该对此因子提高关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人元 卞晓东 单秀娟 金显仕 关丽莎
大头鳕是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沿岸海域的重要经济和生态种,研究其幼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布有助于了解大头鳕的种群动态。本实验根据2016年6月、8月、10月、12月在黄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研究了黄海大头鳕种群幼体的生长规律;并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方法,分析了该海域大头鳕幼体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黄海大头鳕幼体为正异速增长,体质量增长较快,b值为3.316 1。黄海大头鳕0龄幼体主要在底层盐度31.7~33.3、底层水温6.6~12.1°C、深度35.8~87.2 m、底质为细粉砂或黏土质软泥底质的海域中生活。研究表明,大头鳕幼体分布的季节变化与黄海冷水团的季节演变过程具有同步性。对大头鳕幼体密度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底层水温、底质、底层盐度,而深度对大头鳕幼体密度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日进 钟俊生 周永东
2006年5月至2007年6月期间,对长江口沿岸13个站位点碎波带出现的仔稚鱼进行调查分析,以探明仔稚鱼在长江口沿岸的时空分布以及利用碎波带栖息生长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仔稚鱼在春末、夏季和秋初的物种数和分布密度较高,尤其以7月和8月最高,秋末和冬季碎波带鱼类的物种数和分布密度均较低,在3月最少,月变化规律显著。长江口沿岸生活着四种生态类型的仔稚鱼,其中包括分布在长江口的南支和北支上游的淡水性鱼类,分布在沿海水域的海洋性和河口性鱼类以及季节性出现于河口的洄游性鱼类。通过对碎波带仔稚鱼群落优势种的体长月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洄游性鱼类刀鲚和河口性鱼类鱼都是季节性出现在碎波带并利用其作为保育场和...
关键词:
长江口 碎波带 仔稚鱼 时空分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葛珂珂 钟俊生 吴美琴 赵盛龙 张冬良
2007年5-10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13个站位用小型拖网各采样1次。195次拖网共采获刀鲚(Coilia nasus)仔稚鱼9358尾,体长范围为3.0~61.2mm,优势体长为6.0~25.0mm,以10.0~16.0mm的弯曲期和13.0~21.0mm的后弯曲期仔鱼为主。采获数量以7月最高,占总数55.0%,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南支和北支上游,有3个站位(St.5、St.7、St.10)数量较高。其中有1个站位(St.7)刀鲚仔鱼的平均体长按月呈递增趋势,表明刀鲚仔稚鱼有利用沿岸碎波带作为早期生长场所的习性。根据刀鲚仔稚鱼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分布和数量变动的调查结果,结合目前刀鲚...
关键词:
刀鲚 仔稚鱼 数量分布 碎波带 长江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