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4)
2023(5764)
2022(4921)
2021(4467)
2020(3484)
2019(7937)
2018(8000)
2017(13914)
2016(7811)
2015(8772)
2014(9175)
2013(8782)
2012(8294)
2011(7409)
2010(7757)
2009(7319)
2008(7282)
2007(7157)
2006(6416)
2005(5429)
作者
(23847)
(19707)
(19596)
(18697)
(12441)
(9608)
(9044)
(7671)
(7619)
(7382)
(6803)
(6711)
(6485)
(6109)
(6083)
(6077)
(5975)
(5955)
(5681)
(5610)
(4974)
(4939)
(4810)
(4780)
(4659)
(4469)
(4437)
(4413)
(4085)
(4060)
学科
(29450)
经济(29419)
(24065)
管理(22267)
(22073)
(16092)
企业(16092)
农业(14784)
方法(10320)
业经(10311)
环境(9798)
(8794)
数学(8260)
(8053)
数学方法(8013)
中国(7888)
地方(7879)
(7576)
(6859)
农业经济(6680)
(6307)
理论(6020)
发展(5736)
(5725)
(5500)
(5363)
财务(5346)
财务管理(5321)
工作(5026)
企业财务(5021)
机构
学院(115406)
大学(110053)
管理(40747)
(39599)
经济(38260)
研究(36271)
理学(34021)
理学院(33644)
管理学(32782)
管理学院(32588)
中国(29631)
(24208)
科学(23715)
(23212)
(22521)
(19610)
中心(18611)
(18529)
业大(18102)
农业(17394)
(16893)
研究所(16479)
(16282)
师范(16103)
(15108)
财经(15029)
北京(14478)
技术(14178)
(13252)
(13217)
基金
项目(72317)
科学(55493)
研究(55193)
基金(49612)
(42877)
国家(42392)
科学基金(36163)
社会(33452)
(31296)
社会科(31170)
社会科学(31163)
基金项目(25843)
教育(24861)
(24625)
编号(24445)
自然(22842)
自然科(22219)
自然科学(22210)
自然科学基金(21768)
资助(20573)
成果(20379)
课题(17400)
(16378)
重点(16262)
(14788)
(14385)
(14153)
(14039)
(13913)
科研(13695)
期刊
(56428)
经济(56428)
研究(31616)
(28170)
中国(27668)
学报(19275)
农业(17989)
科学(17114)
(16388)
教育(15583)
大学(14995)
学学(14082)
管理(13487)
业经(12895)
(12050)
金融(12050)
技术(10625)
(7983)
农业经济(7617)
图书(7516)
农村(7449)
(7449)
问题(6789)
财经(6743)
经济研究(6366)
(6314)
统计(6016)
资源(5887)
(5692)
财会(5650)
共检索到181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淑娜  刘岚  
以产业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浙东古村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古村落建筑环境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矛盾日渐突出。基于浙东古村落的发展现状,探讨古村落在更新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利用微更新的方法来改善古村落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浙东古村落建筑环境微更新方法的探讨,确定微更新保护策略,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瑜  贾艳飞  何依  
太原盆地传统平原村落的"堡"式遗存是传统村落极具代表性的空间形态,在依托农耕文明兴起的同时保留着一种封闭式"类里坊"肌理形式,具有村堡、家堡和院堡三个层次。通过深入解析平遥周边多个堡寨村落的组构特质,对其形成的动力机制、遗存形式、内部组织进行分析,确定保护重点,建构一种多层次整体性保护方法。所涉及的多层次整体性保护是基于传统空间特征组成的、有别于文物导向保护方法的探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鹏  李志  闵忠荣  
古村落是传统文化留下的珍贵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GIS分析手段对江西175个传统村落历史选址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年代背景下江西古村落选址聚集演变规律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现存古村落宋、明两代最为旺盛,集聚重心与江西东北部徽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及赣南客家文化区中心耦合一致;随时序古村落选址展示出"由北向南、由原向岭、由旷向隐"的总体移动规律;其原因与国家经济文化中心南向化、战事低纬化、人口迁移史、土地利用竞争化以及古代江西盛行风水习俗有关。研究可为江西传统风貌区划、地方文化保育、农耕村落史研究及乡村旅游价值提升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帮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杰  刘烈雄  
基于对浙江南阁村、雅端村、雅治村、乔亭村等古村落的社会调查与保护规划,揭示了历史建筑产权量与使用效率之间的悖论,剖析了悖论形成的原因,指出在特殊的历史、城镇经济发展、古村落社会结构变异导致古村落传统文化嬗变的作用下,历史建筑内使用群体思维与行为的分裂是悖论产生的根源。进一步对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城镇建设、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反思,指出规划设计是悖论激化的催化剂,城镇建设管理是悖论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根本原因之一。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任越  
文章以分析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社会动因与已开展的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范围与内容,并结合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实践工作的考察,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在收集、整理与分类、后期利用方面的管理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冯淑华  
古村落是一种特殊的古文化景观,旅游者要获得满意的旅游经历,旅游解说系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旅游者加深对古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旅游者的鉴赏能力,增加旅游兴趣,同时,旅游解说系统又是增强古村落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古村落旅游产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分析古村落景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古村落解说系统,它由静态文字解说、动态导游解说以及空间游览线路“解说”等子系统组成,全方位、多视角地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并通过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淑华  
在对古村落多元利益主体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确立了古村落的共生单元,以及共生单元的主质参量、共生界面,据此建构了古村落的共生系统,分析其共生演化模式的特点和优化,认为一体化共生演化和对称互惠共生演化是古村落共生系统的优化方向。同时,讨论了共生演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三种过渡类型,即居住主导型、保护主导型和开发主导型。由于不同演化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机制不同,其演化模式也不同,依据时序和演化关系,将古村落的空间演化划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初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居住主导型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自然演化力;中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保护主导型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政府干预力、市场经济推动力;高级演化阶段对应的是多元利益主体演化模式,起主导作用的动力是政府调控力、和谐发展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晗静  包亚芳  孙治  
论文以浙江省1168个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法结合实地考察和GIS空间分析法,探讨浙江省古村落时空分布特征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浙江省古村落的形成历经起源、拓展、鼎盛、收缩、恢复和饱和的历史轨迹,总体上呈现自浙北向浙南、浙西拓展的时序特征;(2)浙江省古村落总体呈聚集型分布,具有以浙西南为热点区、浙东北为冷点区的两极化分布特征,各历史阶段古村落分布重心随拓展时序呈现由北向南、向西的迁移路径;(3)浙江省古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地形、水系等自然环境要素和经济、文化、交通、政策等社会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汪清蓉  李凡  
客观评价古村落的综合价值是正确保护和利用古村落的依据。针对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价的模糊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可以在专家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方法合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以佛山三水大旗头古村落为例,对其进行综合价值评价,以此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建伟  张鸿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农村经济的传统增长点疲弱不振,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点。乡村旅游是当前为数不多的农村经济增长点,而古村落经过传统文化的岁月积淀,不仅拥有原生态的优美自然风光,而且极富历史文化底蕴,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十分宝贵的资源。应以文化创意提升文化品位,做好规划布局,完善配套措施,积极利用古村落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脱贫致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2012年11月25日,《城市发展研究》编辑部组织了"中国古村落住区环境研究--以贵州安顺鲍家屯为例"的学术沙龙。结合前期的调查和保护工作,通过对家谱等文献的挖掘,对鲍家屯的选址和规划进行了文献和影像资料的分析,从多角度探索了研究了研究中国古村落保护的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邱道持,廖和平,印文  
根据重庆市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 ,调整基准地价的技术途径有两条 :一是通过市场地价结构分析 ,认识地价结构特点 ,测算地价结构系数 ;二是通过土地收益动态分析 ,认识级差收益变化特点 ,修正级差收益分布模型 ,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 ,提出了 2 0 0 0年重庆市基准地价方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凤玲  
古村落保护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应有之义。本文结合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孙伯镇3个古村落综合治理实践,探讨分析了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如何有效保护原有古村落历史古迹,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格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韩钦臣  查良松  陈旺亮  
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安徽黟县宏村镇的研究,分析了该镇的城镇化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古村落城镇化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研究如何协调好古村落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古村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对于全国同类古村落的城镇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窦银娣   刘悦滢   李伯华  
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功能属性与结构特征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探索其更新演进的行动逻辑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行动科学理论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与行动逻辑表达式的耦合关系,构建了有机更新的行动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表明:(1)行动逻辑表达式的三个要素“主体、场合、行动”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行动主体、行动领域、行动本身”之间存在明显的要素耦合关系。(2)以多元主体视角为研究起点,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需求、系统、时间、空间四个维度构建行动逻辑框架,梳理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内在逻辑规律。(3)将需求协调逻辑、系统互促逻辑、时间控制逻辑、空间支撑逻辑作为基点,形成了“主体需求协调与主体治理协同、主体系统升级与主体关系重构、更新时序控制与更新节律平衡、空间更新优化与场域资本互动”的优化路径。本文以探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行动逻辑的未来演变趋向,形成具有客观性、能动性与规律性特征的行动路径,为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理论框架和创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借鉴与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