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9)
2023(5965)
2022(5060)
2021(4686)
2020(4014)
2019(8895)
2018(8906)
2017(16614)
2016(9368)
2015(10497)
2014(10488)
2013(9984)
2012(9476)
2011(8525)
2010(8775)
2009(8321)
2008(8536)
2007(7860)
2006(7050)
2005(6607)
作者
(28413)
(24014)
(23824)
(22683)
(15457)
(11410)
(10727)
(9188)
(9163)
(8712)
(8504)
(8140)
(8049)
(7890)
(7735)
(7370)
(7199)
(7143)
(7109)
(6972)
(6164)
(6140)
(5847)
(5566)
(5559)
(5402)
(5372)
(5348)
(4862)
(4818)
学科
管理(33016)
(32643)
经济(32565)
(29227)
(25781)
企业(25781)
(12782)
(12746)
方法(12197)
数学(9918)
数学方法(9763)
(9639)
(9119)
中国(8985)
(8964)
业经(8837)
(7682)
财务(7664)
财务管理(7643)
体制(7599)
(7283)
企业财务(7279)
银行(7258)
(6985)
金融(6982)
(6946)
环境(6290)
(6146)
理论(6110)
技术(6011)
机构
大学(141282)
学院(138382)
(54572)
经济(53360)
研究(49754)
管理(49736)
理学(42698)
理学院(42129)
管理学(41298)
管理学院(41036)
中国(37211)
科学(31063)
(29785)
(29686)
(26081)
(25860)
研究所(23585)
财经(22692)
(22500)
中心(21813)
业大(21266)
(20505)
农业(20336)
北京(18283)
(18130)
(17953)
师范(17869)
经济学(17364)
(16986)
财经大学(16861)
基金
项目(92185)
科学(72996)
基金(68501)
研究(65210)
(60853)
国家(60387)
科学基金(51184)
社会(42408)
社会科(40035)
社会科学(40024)
基金项目(36068)
(35440)
自然(33636)
自然科(32864)
自然科学(32848)
自然科学基金(32307)
(30537)
教育(30466)
资助(27473)
编号(24955)
(22396)
成果(21955)
重点(21555)
(21066)
(19592)
(19135)
创新(18476)
课题(18305)
教育部(17993)
国家社会(17930)
期刊
(63808)
经济(63808)
研究(42265)
中国(30573)
学报(26179)
(24776)
(24287)
科学(23230)
管理(20063)
大学(19810)
学学(18841)
农业(15805)
教育(14728)
(14007)
金融(14007)
财经(12187)
(10403)
技术(10320)
经济研究(9614)
业经(9399)
问题(8228)
(8226)
(7624)
业大(7091)
科技(6845)
(6542)
世界(6110)
现代(6105)
农业大学(6081)
理论(6048)
共检索到213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颖颖  董晓柯  李光成  阎斌伦  王长海  
采用液液萃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法对抑藻物质EPME(methanol extracts of Enteromorpha prolifera)进行分离,通过监测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细胞数量,观察藻细胞形态,分析分离组分的抑藻活性。结果表明,EPME经液液萃取法分离,获得4个组分Ⅰ、Ⅱ、Ⅲ和Ⅳ,得率分别为29.0%、19.0%、12.7%和5.45%。其中,仅组分Ⅱ具有明显的抑藻活性。当浓度为1.0 g/L时,组分Ⅱ对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3.4%、44.9%和54.3%。组分Ⅱ经硅胶柱层析法分离,获得5种组分,组分Ⅱ-A、Ⅱ-B、Ⅱ-C、Ⅱ-D...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颖颖  刘筱潇  阎斌伦  王长海  
研究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对前沟藻、中肋骨条藻、米氏凯伦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等4种赤潮微藻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甲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浸泡条斑紫菜干粉,经抑藻圈方法检测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的抑藻活性。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和细胞体积,观察藻细胞形态,分析藻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抑藻活性最大的提取物对前沟藻、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分析,并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液液分离法对此提取物做了进一步分离。结果表明,当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浓度超过16g/L时能显著抑制4种赤潮微藻的生长,尤其是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颖颖  周文静  郭赣林  浦寅芳  苏振霞  
采用溶剂浸提、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硅胶薄层层析等分离方法以及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技术,初次从龙须菜中纯化得到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邻苯二丙酸、gossonorol、7,10-epoxy-ar-bisabol-11-ol和对羟基苯乙醇,并进一步分析了此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对强壮前沟藻、赤潮异弯藻、米氏凯伦藻、球形棕囊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以上6种赤潮微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其中,邻苯二丙酸、gossonorol和对羟基苯乙醇表现出更为广泛的抑藻活性。比较此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和重铬酸钾对赤潮微藻生长的半抑制效应浓度EC50-96 h,发现邻苯二丙酸对强壮前沟藻、赤潮异弯藻和球形棕囊藻,gossonorol和羟基苯乙醇对赤潮异弯藻和球形棕囊藻,7,10-epoxy-ar-bisabol-11-ol对赤潮异弯藻和米氏凯伦藻在生长抑制方面比重铬酸钾更具有优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贾睿  吴敏  蔡春尔  霍元子  何培民  
研究了浒苔对赤潮微藻——赤潮异湾藻生长的克生效应。结果表明,浒苔新鲜组织对赤潮异湾藻的生长具有强烈的克生效应;一次性添加浒苔培养过滤液对赤潮异湾藻生长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半连续添加浒苔培养过滤液对赤潮异湾藻生长具有显著的克生作用;浒苔干粉末和甲醇抽提液均对赤潮异湾藻的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赤潮异湾藻生长的物质很可能更多地存在于浒苔组织内,向环境中分泌的克生物质较少。因而,克生物质的连续分泌是有效克制赤潮异湾藻生长的关键。同时,克生作用存在着明显的浓度效应,当抑制物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才表现出明显的克生作用,在阈值之上浓度越高克生作用越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瑾  杜明勇  于玉凤  卢亚萍  
以几种常见农作物材料(包括大麦秆、小麦秆、水稻秆、大豆杆、大豆荚、油菜杆和玉米秆)及茶叶为材料,检测它们在灭菌前、后的抑藻效果以及抑藻特性。结果表明:大麦秆、水稻秆、大豆杆、大豆荚和茶叶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但灭菌后大麦秆、水稻秆、大豆杆和大豆荚的抑藻效果大大降低,均低于50%。茶叶浸提液在灭菌前、后的抑藻效果一样,而且低浓度的茶叶具有持续、良好的抑藻效果。不同品种的茶叶均具有良好的抑藻效果,对于初始浓度为106mL-1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6种绿茶的抑藻效果都接近100%,红茶的抑藻效果低于绿茶。放置2年的陈旧茶叶也具有很好的抑藻效果,12 d时0.1 g·L-1茶叶浸提液...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承虎  任俊丽  路远  南春容  
研究了羊栖菜藻体、干粉及乙醇提取物对新月筒柱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羊栖菜藻体、干粉和乙醇提取物皆可明显抑制新月筒柱藻的生长,羊栖菜粉末及乙醇提取物对新月筒柱藻的生长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强的浓度-效应关系。72 h时,新月筒柱藻生长抑制率与羊栖菜干粉初始浓度间的关系可表达为y=-0.3801x2+1.1636x,新月筒柱藻生长抑制率与羊栖菜乙醇提取物初始浓度间的关系可表达为y=-0.1445x2+1.4279x。羊栖菜粉末浓度达到1.6 g/L时,新月筒柱藻在3 d内全部死亡;乙醇提取物浓度达0.8 g/L时,藻细胞在2 d内全部死亡。由于乙醇提取物溶液的浓度是以提取前干粉质量表示,因此同等质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恒  霍元子  王阳阳  贾睿  朱沛  胡翔  杨建强  房建孟  何培民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漂浮绿潮海藻浒苔(Ulva prolifera)与微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之间的相互抑制作用,并对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浒苔和球等鞭金藻初接种量分别为1 gFW/L和1×104 cells/mL的共培养系统中,实验初始阶段(前3 d)NO3-、PO43-浓度显著高于浒苔和球等鞭金藻各单培养组,说明共培养系统中浒苔和球等鞭金藻彼此之间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其中浒苔对球等鞭金藻抑制率为96.62%,球等鞭金藻对浒苔的抑制率为19.67%,从而导致对NO3-、PO43-吸收速率的降低;从第4天到实验结束,共培养体系中NO3-、PO43-浓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于淑池  姜燕  邓红英  汪晓莹  李晶玮  童轶璇  韩志萍  赵明星  
研究了芦苇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tuginosa)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芦苇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有差异,抑制效果为:根浸出液>穗浸出液>秆浸出液。新鲜烘干的芦苇秆和干燥的芦苇秆抑藻效果相当,粉末状芦苇秆抑藻效果不明显;未过滤的芦苇秆浸出液与灭菌、过滤的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抑制作用差距不大;每升水浸泡40 g芦苇秆,15 d时浸出液的抑藻效果最好,培养10 d后的抑制率达67.8%;同时藻细胞的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SOD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藻细胞出现聚集现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量  张敬泽  
【目的】从木霉(Trichoderma spp.)代谢产物中获得对疫霉菌(Phytophthora spp.)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拮抗化合物,并评价其对其他植物病原菌的生防潜力,为木霉生防菌株及其产生拮抗化合物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玻璃纸筛选法筛选产生拮抗化合物的木霉菌株,这些化合物对疫霉菌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在PDA上培养获得的木霉菌株作为接种体,进一步接种在稻米培养基上扩大培养,用于拮抗化合物的提取。木霉培养物经乙酸乙酯萃取、过滤和浓缩等程序,获得最初的粗提物。粗提物进一步通过柱层析、薄层层析纯化和生物活性测定,确定活性组分并获得纯的样品。依据样品的化学特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少华  
以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植物病原菌,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和活体盆栽试验法评价了细辛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探索了细辛的杀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细辛氯仿粗提取物在96和48 h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69和0.41 mg/mL。细辛氯仿粗提取物经萃取分离得到的石油醚、氯仿和甲醇组分中,石油醚组分对供试菌孢子萌发具有强抑制作用,处理48 h后抑制率达到100%;但处理96 h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仅有40%。氯仿组分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分别为72.27%和83.42%。对氯仿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阮志平  向平  
通过植物单宁对植物病原和非病原物的作用机制的综述,单宁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单宁能与主要蛋白质如酶等形成氢键作用;其中单宁聚合体的分子大小是决定单宁对微生物毒性的重要因子,因为低聚体的体积足够以蛋白质形成氢键,又能够插入微生物的敏感部位,所以,低聚体对微生物有最强的抑制作用,而在实践中单宁的毒性是动态过程,单体的聚合作用也可以产生毒性,而低聚体的聚合使得单宁的毒性反而降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永丽  王亚红  常乐  余海如  周洲  赵文霞  曲良建  
【目的】从我国优良的种质资源新疆野苹果树中分离和筛选用于苹果病害防治的内生细菌,以期为苹果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从新疆野苹果枝干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葡萄座腔菌、胶孢炭疽菌、苹果拟茎点霉3种苹果树的致病菌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菌株,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明确分离和筛选出内生细菌的分类地位,经离体接种试验证实其是否具有致病性。【结果】共分离获得内生细菌217株;筛选出对苹果3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菌株7株(M-m7、M-m12、M-r12、P-m9、P-m11、L-m12、P-r21),对葡萄座腔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7. 00%、72. 60%、76. 60%、60. 64%、65. 96%、65. 81%、71. 79%,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9. 85%、64. 95%、68. 87%、68. 37%、56. 12%、53. 54%、65. 66%,对苹果拟茎点霉的抑菌率分别为77. 63%、79. 22%、72. 60%、69. 37%、70. 27%、69. 30%、71. 05%。经鉴定,M-m7、M-m12、P-m11、L-m12为枯草芽孢杆菌,M-r12、P-m9为贝莱斯芽孢杆菌,P-r2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试验证明这些生防菌株对苹果枝条不具致病性。【结论】从新疆野苹果枝条中筛选并鉴定出对苹果3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7株,对苹果树不具致病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毓妹  李寒冰  毕铭照  王志  张娜  杨文香  刘大群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难防病害之一,寻找安全高效防治途径是控制该病害的一项任务。内生细菌的筛选与应用是生物防治中的热点之一,为筛选获得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丰富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小麦植株中分离内生菌,并通过抑菌圈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得到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8株内生菌菌株中,有4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其中W-1的抑菌效果最好;用其发酵液处理小麦纹枯病菌,导致菌丝形态畸形、消融,甚至断裂;发酵液处理的小麦生长正常,且该菌株可以在小麦植株中稳定定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振宇  王燕  艾启俊  
【目的】探讨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接菌的方法测定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鹿蹄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观测接上鹿蹄草素和桃褐腐病菌对桃果实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情况;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MIC为0.032mg·ml-1,MFC为0.156mg·ml-1;桃果实接上鹿蹄草素+病原菌后,PPO、POD和PAL活性开始升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项林平  柴卫利  王珏  郑雅雯  唐光辉  吕林  王敦  
【目的】探讨僵蚕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比较所得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为解析和深入研究僵蚕的抑菌药理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僵蚕为材料,以体积分数95%乙醇为提取溶剂,对中药僵蚕的4种提取方法(超声波法、微波法、煎煮法、冷浸法)进行平行比较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探讨了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体积分数95%乙醇、甲醇和水7种提取溶剂的提取效果,采用比色法、纸片扩散试验和肉汤倍比稀释法研究所得僵蚕活性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活性。【结果】以体积分数9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4种提取方法中,以超声波法提取时的浸膏得率最高。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时,7种提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