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00)
- 2023(7602)
- 2022(6496)
- 2021(5986)
- 2020(4870)
- 2019(11097)
- 2018(10924)
- 2017(21199)
- 2016(11700)
- 2015(13050)
- 2014(13126)
- 2013(12754)
- 2012(12217)
- 2011(11349)
- 2010(11785)
- 2009(10999)
- 2008(11331)
- 2007(10506)
- 2006(9478)
- 2005(8659)
- 学科
- 济(49074)
- 经济(49019)
- 管理(34670)
- 业(31637)
- 企(25977)
- 企业(25977)
- 方法(22540)
- 数学(19273)
- 数学方法(18848)
- 农(13330)
- 财(13184)
- 中国(12506)
- 学(11842)
- 贸(10867)
- 贸易(10862)
- 易(10581)
- 业经(10356)
- 制(9731)
- 策(9727)
- 理论(9709)
- 银(8784)
- 银行(8766)
- 农业(8534)
- 融(8448)
- 金融(8446)
- 行(8388)
- 地方(8318)
- 务(7502)
- 财务(7469)
- 财务管理(7451)
- 机构
- 大学(180257)
- 学院(179386)
- 济(74127)
- 经济(72433)
- 管理(65404)
- 研究(62370)
- 理学(55350)
- 理学院(54690)
- 管理学(53388)
- 管理学院(53058)
- 中国(48814)
- 京(38235)
- 科学(38108)
- 财(37942)
- 所(32490)
- 财经(29584)
- 研究所(29278)
- 江(28645)
- 中心(28175)
- 农(28089)
- 经(26728)
- 范(25314)
- 师范(25123)
- 北京(24395)
- 业大(24101)
- 经济学(23555)
- 州(22800)
- 院(22151)
- 农业(22023)
- 财经大学(21754)
- 基金
- 项目(111566)
- 科学(88186)
- 研究(81768)
- 基金(81462)
- 家(70889)
- 国家(70311)
- 科学基金(60094)
- 社会(51739)
- 社会科(49269)
- 社会科学(49255)
- 省(42443)
- 基金项目(40921)
- 自然(38511)
- 教育(38145)
- 自然科(37681)
- 自然科学(37668)
- 自然科学基金(36988)
- 划(36716)
- 资助(35454)
- 编号(32762)
- 成果(28851)
- 重点(25285)
- 部(25174)
- 课题(23621)
- 发(23482)
- 创(22289)
- 国家社会(21628)
- 教育部(21594)
- 科研(21031)
- 创新(20915)
共检索到277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超愚
0.调节货币供给与信贷资金总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运作形式,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世界性趋势相一致,名义货币供应量事实上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因此,本文在根据总供给函数构建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理论框架的支持下,通过考察我国1979—1990年间名义货币供应量及其与同期以国民收入为代表的实际变量间的互动关系,来事后(exante)测度该时期内名义货币供应量管理对经济稳定政策目标的实际作用。 由于可利用的统计资料在因果关系检验方面的局限,这里设立的测度货币政策效应的方法论假说也许较所给出的结论更有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盛荣
以往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都是建立在假设各地区同质的基础上,着重从宏观总量角度,使用VAR模型分析货币政策的冲击。这种研究有利于突出重点,简化分析。但实际上,各地区的异质性以及VAR模型的内在局限性,可能导致结论不稳健。为克服这些不足,本文尝试从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微观基础进行研究,提出衡量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相关指标,进而建立测度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相对指数,并应用于1998~1999年省际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在通货紧缩的1998~1999年仍然有效,而且货币政策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地区效应 相对指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骏
论货币政策周骏(一)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政策总称,它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指导货币供应和信贷活动的准则。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服从于总的经济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本文在依据卢卡斯总供给函数构造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理论框架的支持下,通过考察1981年~2000年间中国货币供应动态与国民收入动态及其协同运动性质,重新测度以名义货币供应管理为代表的中国货币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为“十五”期间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反周期操作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文进
从永久性收入假说出发 ,弗里德曼否认了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性 ,否定了财政政策的极端重要性 ,通过强调财富作用增强了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同时还论证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 ,由此得出的政策结论是 :财政政策作用非常小 ,“唯有货币最重要” ,货币政策应执行法治战略。
关键词:
永久性收入 财富作用 政策含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岑磊 谷慎
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家、零售商、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是福利增进的,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在供给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潜在冲突,在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来稳定房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同时使用时,其最优配合策略是货币政策当局负责维护物价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当局负责维护金融稳定。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政策当局及其权限,确保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不同部门作出,以及成立政策协调配合委员会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龚思铭 张帆
本文对货币政策领域前沿的结构性分析方法进行介绍,以日本为案例构建一个简单的结构性政策分析系统,并应用该系统分析日本货币政策效果受限的可能原因。对于采用多目标、多工具货币政策框架、并处于快速改革阶段的中国来说,结构性分析方法的应用稍复杂,但并没有无法解决的技术障碍。该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传统计量方法难以应对的维度灾难和卢卡斯批评,且对数据数量和质量也没有过高的依赖,其突出的前瞻性特征有望在中国的货币政策研究和目标简化等改革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结构性分析方法 前瞻性指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益民
股票市场货币政策效应,不仅包括它的货币政策传递效应,而且还体现在对货币政策制定的影响上。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这种影响作用将会更加明显。对此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在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的环境下,寻求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有效途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商世文
货币政策的非均衡效应也许对于许多中国读者来说还比较陌生,然而美国经济界人士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却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所谓货币政策的非均衡性效应是指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所起到的作用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政府希望通过货币政策来有效地调整经济的冷热,经济对货币政策所作出的反应是呈非均衡状态的。迄今为止的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比刺激经济增长方面更为显效。具体地说,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的效应比之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的效应表现得更为灵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秋生
(一) 货币政策控制社会总需求中的作用增强,但政策效应却趋于下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因素的强化,国民经济生产和使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这就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力趋于加强。从1979年以来的情况看,国家在控制社会总需求过程中越来越依赖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作用。1979-1982年期间,国家控制通货膨胀主要依靠的是财政和银行的双紧政策。但是最近几年,国家主要是依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红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及其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日益深刻,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日益紧密。股票市场的发展迫切要求货币政策关注股票价格的变动,而股票市场本身又积极地传导着货币政策。我们应改革货币政策运行体系和股票市场运行机制,以提高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旭东
预期在宏观经济学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通常是采用理性预期假定,该假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准,但它对于某些应用研究来说是太强了。预期形成的适应性学习假定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对适应性学习的最初研究是注重如何设计货币政策规则以使得经济在长期中向理性预期均衡收敛。后来的研究主要关注把适应性学习用于分析经济在短期和中期中的行为。本文就是对适应性学习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进行一个综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吟雪
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乃至从紧已经有半年时间。截至2011年5月12日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到2 1%的历史高位,进一步提升的余地很小。央行货币政策应该从倚重数量型工具向倚重价格型工具转换,下一步的调控措施应该在利率上多加考虑。低利率政策长期化是有害的,不应该长期维持。由于当前负利率的缺口较大,也给货币政策操作留下了较多的空间。考虑到防止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加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伟忠 黄炎龙
本文建立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协作的最优政策模型,并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以福利效应为最优政策的评估标准,研究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协作的最优政策机制。分析表明:在Ramsey最优均衡下,财政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于通货膨胀和产出目标,以严格通货膨胀为目标的最优货币规则会使得政策的福利损失最小,但货币政策在产出目标、通货膨胀目标以及政策福利损失三者上不能同时兼顾;最优财政规则是趋向缩小收支差,从而趋近于福利损失最小。本文同时使用贝叶斯分析,对中国经济政策2005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福利效应进行了评估,实证分析表明:样本期间政策的无条件福利损失处于波动状态,经济增长增加了家庭部门的条件福利损失,即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