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2)
2023(7374)
2022(6299)
2021(5891)
2020(4642)
2019(10775)
2018(10509)
2017(20480)
2016(11277)
2015(12410)
2014(12442)
2013(12064)
2012(11662)
2011(10680)
2010(10914)
2009(10032)
2008(10190)
2007(9246)
2006(8277)
2005(7494)
作者
(33021)
(27725)
(27716)
(26380)
(17923)
(13214)
(12515)
(10574)
(10510)
(10268)
(9476)
(9293)
(9016)
(8975)
(8853)
(8570)
(8250)
(8173)
(8162)
(8131)
(7089)
(6827)
(6800)
(6408)
(6366)
(6274)
(6141)
(6064)
(5654)
(5586)
学科
(48184)
经济(48136)
管理(31086)
(29130)
(22267)
企业(22267)
方法(21246)
数学(19196)
数学方法(18842)
(14427)
(11972)
中国(11952)
地方(11219)
(10835)
贸易(10831)
(10525)
业经(9751)
农业(9522)
(9476)
(8780)
(8478)
(7963)
银行(7947)
(7923)
金融(7921)
(7638)
环境(7324)
理论(7117)
及其(6681)
(6489)
机构
学院(164893)
大学(163495)
(71012)
经济(69525)
管理(61372)
研究(58836)
理学(52618)
理学院(51976)
管理学(50819)
管理学院(50518)
中国(45880)
科学(35564)
(34471)
(34311)
(30266)
研究所(27476)
中心(27432)
(27334)
财经(27039)
(25575)
(24553)
业大(22791)
经济学(22603)
(22449)
师范(22260)
北京(21720)
农业(21454)
(21156)
经济学院(20612)
(20423)
基金
项目(108277)
科学(85722)
基金(79422)
研究(79001)
(69567)
国家(69025)
科学基金(58811)
社会(50642)
社会科(48233)
社会科学(48224)
(41128)
基金项目(40729)
自然(37687)
自然科(36868)
自然科学(36855)
教育(36422)
自然科学基金(36201)
(35540)
资助(33931)
编号(31441)
成果(26510)
重点(24661)
(24408)
(23884)
课题(22322)
(22047)
国家社会(21471)
教育部(20900)
创新(20716)
科研(20563)
期刊
(77427)
经济(77427)
研究(51404)
中国(30471)
(24847)
(24675)
学报(24496)
科学(23461)
管理(22212)
(20853)
金融(20853)
大学(18551)
学学(17589)
教育(17369)
农业(16931)
技术(14136)
经济研究(13141)
财经(12991)
业经(11820)
(11197)
问题(10053)
(9802)
统计(9745)
国际(9020)
(8675)
(8581)
理论(8394)
技术经济(8174)
决策(7900)
世界(7763)
共检索到251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盛荣  
以往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都是建立在假设各地区同质的基础上,着重从宏观总量角度,使用VAR模型分析货币政策的冲击。这种研究有利于突出重点,简化分析。但实际上,各地区的异质性以及VAR模型的内在局限性,可能导致结论不稳健。为克服这些不足,本文尝试从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微观基础进行研究,提出衡量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相关指标,进而建立测度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相对指数,并应用于1998~1999年省际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在通货紧缩的1998~1999年仍然有效,而且货币政策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超愚  
0.调节货币供给与信贷资金总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运作形式,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世界性趋势相一致,名义货币供应量事实上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因此,本文在根据总供给函数构建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理论框架的支持下,通过考察我国1979—1990年间名义货币供应量及其与同期以国民收入为代表的实际变量间的互动关系,来事后(exante)测度该时期内名义货币供应量管理对经济稳定政策目标的实际作用。 由于可利用的统计资料在因果关系检验方面的局限,这里设立的测度货币政策效应的方法论假说也许较所给出的结论更有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本文在依据卢卡斯总供给函数构造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理论框架的支持下,通过考察1981年~2000年间中国货币供应动态与国民收入动态及其协同运动性质,重新测度以名义货币供应管理为代表的中国货币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为“十五”期间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反周期操作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卜永祥  周晴  
作为衡量一国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货币状况指数"正越来越多地被各国中央银行采用,一些央行以之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更多央行把它作为制定货币政策时的参考指标。常规的货币状况指数涵盖利率和汇率两个因素,是协调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拓展货币状况指数的概念,综合考察利率、汇率和货币供应量三个因素,在估计中国总需求曲线和菲利浦斯曲线之后,构造反映中国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货币状况指数,分析中国近年实际货币状况指数与经济增长,名义货币状况指数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量化了货币供应量,有效汇率和利率调整对中国货币政策松紧程度变动的贡献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丁慧  范从来  钱丽华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和一般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在较长时期内并存,通货膨胀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目前的金融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价格水平变动做出反应,通货膨胀机理的深刻变化,使得金融宏观调控关注更加广泛意义上的整体物价水平稳定成为必要。本文基于动态因子模型构建了反映中国整体物价水平的广义价格指数,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广义价格指数在衡量经济周期变化、度量整体物价水平方面都要优于传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因此可以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参考目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岑磊  谷慎  
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家、零售商、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是福利增进的,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在供给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潜在冲突,在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来稳定房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同时使用时,其最优配合策略是货币政策当局负责维护物价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当局负责维护金融稳定。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政策当局及其权限,确保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不同部门作出,以及成立政策协调配合委员会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前进  
本文从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出发,融入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变动,考察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目标规则,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规则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及潜在机制。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央银行最优货币政策参数为0.144055,央行货币政策是逆周期操作,也意味着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赋予通货膨胀目标更高的权重;同时我国货币政策是逆房地产市场周期、顺股市周期的。进一步,本文从最优货币政策的角度考察了我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权重。根据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货币状况指数权重为0.302876,即利率上升1%相当于汇率下降0.30%,意味着利率变动的效果要小于汇率变动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盛荣  李文溥  
本文使用二步OLS法及Markov-Switching model对货币政策效应可能存在的双重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仅存在方向上的效应非对称性,而且存在区域间的效应非对称性。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对扩张政策反应弹性小于紧缩政策反应弹性,东部地区对紧缩政策的反应弹性小于扩张性政策的反应弹性,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于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爱君  赵培辰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使得统一的货币政策给我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文章具体分析了西部地区货币供求的自身特征及政策传导的差异,根据近年来货币政策实践对西部地区的调控效果,认为,近年来货币政策对区域差异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地区间经济差距,但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要使货币政策对西部区域经济发挥更大效力,需要改善西部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探索区域差别的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卢盛荣  
货币需求是学术界和实业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研究主要从整体上把握,很少注意区域差异。因此,本文对货币需求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从东部、中部、西部呈梯度递增;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从东部、中部、西部呈梯度递减,且中西部地区货币需求的结构都不稳定。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各地区货币需求的差异,降低中西部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并改革利率的形成机制,使利率逐步市场化,同时稳定公众对经济政策的心理预期,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黄飞鸣  
中介目标选择对于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而言至关重要,当前多数中央银行倾向以简单加总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由于各层次货币资产存在的流动性差别及非完全替代性,从理论上讲简单加总难以准确描述货币作为交易中介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货币资产的"使用者成本"作为权重的divisia加权货币总量指数,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货币结构,且具有逆周期性特征,目前在国外已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文章介绍了divisia加权货币总量指数的编制原理,并运用该模型计算比较了我国divisia加权货币总量指数的表现,以期为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俞乔  
一、引言过去二十年里,我国经济体制逐渐地从中央集中计划制度转变为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国的货币政策也由直接性的银行信贷分配转向间接性的银行负债调节。1998年初,人民银行已经正式宣布放弃银行信贷控制,而逐步采用市场工具执行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旭东  
预期在宏观经济学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通常是采用理性预期假定,该假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准,但它对于某些应用研究来说是太强了。预期形成的适应性学习假定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对适应性学习的最初研究是注重如何设计货币政策规则以使得经济在长期中向理性预期均衡收敛。后来的研究主要关注把适应性学习用于分析经济在短期和中期中的行为。本文就是对适应性学习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进行一个综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吟雪  
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乃至从紧已经有半年时间。截至2011年5月12日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到2 1%的历史高位,进一步提升的余地很小。央行货币政策应该从倚重数量型工具向倚重价格型工具转换,下一步的调控措施应该在利率上多加考虑。低利率政策长期化是有害的,不应该长期维持。由于当前负利率的缺口较大,也给货币政策操作留下了较多的空间。考虑到防止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加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伟忠  黄炎龙  
本文建立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协作的最优政策模型,并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以福利效应为最优政策的评估标准,研究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协作的最优政策机制。分析表明:在Ramsey最优均衡下,财政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于通货膨胀和产出目标,以严格通货膨胀为目标的最优货币规则会使得政策的福利损失最小,但货币政策在产出目标、通货膨胀目标以及政策福利损失三者上不能同时兼顾;最优财政规则是趋向缩小收支差,从而趋近于福利损失最小。本文同时使用贝叶斯分析,对中国经济政策2005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福利效应进行了评估,实证分析表明:样本期间政策的无条件福利损失处于波动状态,经济增长增加了家庭部门的条件福利损失,即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