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1)
2023(8786)
2022(7161)
2021(6464)
2020(5497)
2019(12227)
2018(12122)
2017(24295)
2016(12946)
2015(14337)
2014(14409)
2013(14621)
2012(13379)
2011(11880)
2010(12301)
2009(11913)
2008(12399)
2007(11694)
2006(10533)
2005(9799)
作者
(36545)
(30939)
(30902)
(28957)
(19533)
(14732)
(13890)
(12022)
(11686)
(11191)
(10466)
(10332)
(9947)
(9552)
(9496)
(9240)
(8972)
(8928)
(8910)
(8873)
(7672)
(7504)
(7496)
(7272)
(7053)
(6928)
(6897)
(6800)
(6129)
(6100)
学科
(81874)
(65243)
企业(65243)
(63346)
经济(63264)
管理(51815)
(44522)
农业(29503)
业经(27338)
方法(25493)
(21628)
数学(17898)
数学方法(17833)
(17287)
财务(17266)
财务管理(17253)
企业财务(16355)
中国(15569)
(15334)
技术(15007)
(13983)
(12258)
(11697)
(11200)
贸易(11192)
理论(11177)
(11007)
(10869)
企业经济(10647)
经营(10391)
机构
学院(199515)
大学(190928)
(93708)
经济(92252)
管理(86549)
理学(74068)
理学院(73529)
管理学(72891)
管理学院(72537)
研究(59054)
中国(52694)
(45584)
(42842)
(38581)
农业(34279)
财经(33909)
(32354)
业大(30940)
科学(30851)
(30726)
(29236)
中心(28516)
经济学(27559)
经济管理(26471)
研究所(25468)
经济学院(24966)
(24573)
商学(24449)
财经大学(24436)
商学院(24222)
基金
项目(120817)
科学(98234)
研究(93073)
基金(90699)
(75892)
国家(75015)
科学基金(67600)
社会(63479)
社会科(59887)
社会科学(59868)
基金项目(48672)
(48053)
自然(41689)
自然科(40798)
自然科学(40789)
自然科学基金(40164)
教育(39837)
编号(38731)
(37415)
资助(35597)
(32725)
成果(29232)
(28541)
(27836)
(26985)
(26767)
(26441)
国家社会(26065)
创新(25668)
重点(25354)
期刊
(118600)
经济(118600)
研究(57983)
(50151)
中国(40840)
(36253)
管理(34569)
农业(33450)
业经(26557)
科学(25710)
(25036)
金融(25036)
学报(23153)
大学(19783)
学学(19222)
技术(18221)
财经(17607)
(17113)
经济研究(15788)
问题(15635)
(15257)
农村(14032)
(14032)
农业经济(13612)
技术经济(13389)
世界(12655)
商业(11277)
经济问题(11167)
教育(11046)
现代(10969)
共检索到311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建云  
农业雇佣劳动状况,如雇佣劳动是否出现、普遍程度、工资水平、农业工人人身是否自由等等,对研究农村性质、农业近代化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在有关农业雇佣劳动的问题中,农业劳动力市场问题可以说格外重要。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近代华北平原农村研究,对于近代华北的农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蔡键  唐忠  
华北平原地区探索出的小规模经营条件下的大马力机械化模式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华北平原地区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机械化发展模式,是因为该地区出现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从生产要素角度对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在华北平原出现的经济原因的分析表明,农业机械与劳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农业机械与土地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劳动力与资本的相对价格不断上涨刺激了农民的机械需求,这是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出现的前提条件;地貌类型与经营规模的匹配程度,将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实现农业机械化及其实现形式;华北平原地区地貌类型与经营规模不相匹配,是推动社会分工、产生新的市场——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根本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晓光,陈阜,宋冬梅,宫飞,朱文珊  
根据定点定位试验结果 ,提出适用于华北平原现实经济、技术状况的农业节水实用措施 ;喷灌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节水工程技术措施 ,秸秆覆盖和留茬可有效地进行农田界面调控 ;利用水分胁迫诱导的“反冲”机制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 ,达到节水稳产的目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姚治君  林耀明  高迎春  唐青蔚  
华北平原现状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为43 1 % ,节水潜力较大。论文通过分区诊断与适应性农业节水技术评价计算 ,提出了2010年和2030年水平年分区适宜性农业节水技术发展的综合排序 ,并以现状为基点 ,计算与分析了两个水平年分区不同农田灌溉技术的发展规模和相应的节水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欢欢  孙占学  高柏  
针对华北平原可持续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MIKE SHE模型和SD模型耦合的方式,设定现状保持、农业节水和南水北调等3种情景,模拟2014~2028年农业节水和南水北调对华北平原可持续水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节水的实施对华北平原可持续水管理有一定影响,模拟期末的缺水指数下降15.8%,非充分灌溉和减少灌溉量分别使得地下水储量恢复约0.06和0.12 m;(2)南水北调显著降低缺水指数(下降50.7%),地下水水位和含水层储量出现较大的恢复(含水层储量恢复1.12 m);(3)华北平原短期内无法解决缺水问题,但通过多种途径结合,倡导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引入区域外的水,可以有效地缓解华北平原的缺水问题,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贤海  
农村大量优秀人才特别是农业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抛荒、弃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生产,致使农业劳动力可能出现断层现象。文章在分析农业劳动力断层这种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等建议,以期使我国农业走上高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桂才  
使用家庭日记帐的方法统计农户的总收入、农业劳动时间和非农业劳动时间,然后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户从事1小时的农业劳动(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所带来的家庭总收入的增加为21.9元,而从事1小时的非农业劳动(外出务工)的报酬是1.72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建云  
在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中,租佃制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因而专家学者们对租佃制的研究也比较充分。然而,在近代中国,自耕农经济占了相当的比重。特别是华北平原上的河北、山东、河南三省,自清代以至近代,一直是自耕农比较发展的地区之一,山东、河北两省更成为全中国自耕农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对自耕农经济的研究,成为近代华北农村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图将华北平原自耕农经济自清代至近代的状况摸清,以便为今后全面研究华北地区的土地和生产关系打下基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其友  宫连英  薛志士  
本文以华北平原为例,对节水型农业分区指标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确保分区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提出了包括①指标设置—系统分析;②指标选择——变异性和独立性分析;③指标提取—主成分分析;④指标权重—特征根法等处理在内的节水型农业分区指标系统构建基本程序和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荣青  潘韬  刘玉洁  张九天  王文涛  
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途径。以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华北平原为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农业的影响,提出华北平原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集成创新体系,包括:单一目标的农业适应技术集成体系,多目标综合的农业适应技术集成体系,多部门综合的农业适应技术集成体系和因地制宜的分区农业适应技术集成体系等;讨论了适应的不确定性、适应需求的差异性以及适应技术集成创新能力。最后指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亟需开展不同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构建不同部门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体系,使各种单项和分散的技术成果得到集成,从而建立完善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军  刘静航  
本文论述了GIS支持下节水农业作物布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如:空间决策系统分层框架结构的建立。遥感数据源的应用、数据标准化处理、专家系统应用、决策方案的生成和评价方法,以及作物布局适宜度和方案综合满意度等概念的建立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其友  
以华北平原为例,对节水型农业模式的概念、结构与功能、模式选择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玉刚  
[目的]农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城镇化和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张,人地矛盾日益显著。探讨农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其驱动力对于促进农地的可持续利用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华北平原地区为例,在分析农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选取驱动力指标,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其关联程度。[结果]2004~2016年间华北平原农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均大于0,农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复种指数呈下降的趋势。影响华北平原农地变化的各个驱动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口、城市化率、农业科学技术、年平均气温、GDP、日照时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年降雨量。关联度介于0.65~0.85的有人口、城市化率、农业科学技术和年平均气温。人为因素是主要的驱动力。[结论]华北平原农地利用受各种驱动力指标的共同影响,今后应因地制宜,在自然因素不可控的基础上,加强人为因素的调控,保障农地利用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增文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徐增文“民工潮”的主流无疑代表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反映了人口城市化、工业化的客观趋势。但是,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其迅猛之势不可能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经济结果。按照地区要素流动理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雄  曾福生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农地资源的附着力角度对我国农地流转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造成农地资源的附着力下降,加之城市对农业劳动力产生的引力,使得农村的劳动力有向外转移的需求,这种劳动力的转移必然造成农地的流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