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85)
2023(4119)
2022(3595)
2021(3451)
2020(2750)
2019(6273)
2018(6226)
2017(12336)
2016(6859)
2015(7631)
2014(7840)
2013(7737)
2012(7397)
2011(6787)
2010(7058)
2009(6546)
2008(6758)
2007(6346)
2006(5766)
2005(5309)
作者
(19603)
(16270)
(16270)
(15627)
(10430)
(7603)
(7489)
(6243)
(6194)
(6152)
(5574)
(5310)
(5309)
(5300)
(5280)
(5088)
(4960)
(4870)
(4860)
(4831)
(4244)
(4075)
(4025)
(3862)
(3746)
(3714)
(3710)
(3600)
(3289)
(3282)
学科
(24975)
经济(24954)
管理(21526)
(19500)
(15833)
企业(15833)
方法(9572)
(8902)
(8542)
数学(8469)
数学方法(8314)
(7751)
(7627)
贸易(7624)
中国(7526)
(7498)
(6549)
业经(5820)
(5617)
银行(5607)
及其(5539)
政策(5404)
农业(5378)
(5363)
地方(5161)
(5146)
税收(4925)
(4919)
财务(4900)
(4894)
机构
学院(96411)
大学(94261)
(42575)
经济(41460)
管理(36510)
研究(34315)
理学(29622)
理学院(29344)
中国(29279)
管理学(28924)
管理学院(28737)
(23024)
(19727)
科学(18416)
(17678)
(17218)
财经(16680)
中心(16402)
研究所(15319)
(15117)
(15059)
(13445)
北京(13006)
经济学(12676)
(12346)
(12239)
(12217)
师范(12148)
财经大学(12110)
(11976)
基金
项目(54422)
研究(42753)
科学(42591)
基金(38440)
(32645)
国家(32347)
科学基金(27429)
社会(26095)
社会科(24805)
社会科学(24799)
(20869)
教育(19768)
基金项目(18944)
编号(18442)
(17989)
资助(17250)
自然(16934)
自然科(16517)
自然科学(16507)
成果(16229)
自然科学基金(16225)
课题(13338)
(12539)
重点(12245)
(12124)
(11842)
(11764)
(11085)
项目编号(11007)
(10991)
期刊
(53666)
经济(53666)
研究(34490)
中国(22344)
(18200)
(17721)
金融(17721)
管理(14724)
(14360)
教育(12694)
学报(11213)
科学(10823)
农业(9438)
技术(9257)
大学(8815)
财经(8375)
经济研究(8232)
业经(8211)
学学(8170)
(7331)
(7208)
国际(6956)
问题(6562)
理论(5361)
技术经济(5090)
(5009)
现代(4976)
实践(4813)
(4813)
世界(4770)
共检索到166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学兰  李海洪  
货币政策作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调节器,要服从于整个经济发展的目标。社会主义国家应实行稳定币值、发展经济的货币政策。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将国民经济的投资规划制定的科学、合理,要与财政、银行的资金供应能力相适应,始终保持财政与银行信贷资金的综合平衡,才能保持币值稳定,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健  
通货紧缩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十分有限,影响货币政策效力的因素有:信贷渠道不畅、不良资产、货币市场发育不完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与金融监管力度不对称、金融组织体系效率低。建议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金融体系的商业化进程、优先发展货币市场、强化跨区分行贯彻实施货币政策的力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居照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深刻哲学思想为指导,从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深入分析基层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传导工作各方面的因素,探寻货币政策传导工作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货币政策传导工作应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通过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优化货币信贷结构、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监测分析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在传导过程中应注意处理货币政策统一性和差异性、基层人行与政府、监管机构的关系以及引导金融机构正确处理好防范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实现科学发展观同基层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工作的有机结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本·布罗德本特  赵天奕  
货币政策的比较优势是稳定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宏观审慎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则略胜一筹英国的公共服务因具有"目标文化"的特点总是受到周期性批评。这主要是因为政治家们更关注公共服务中效果显著或可考核的目标,对不太容易考核的目标,即使它们同样重要,也会投入较少的精力。现实中许多工作都会涉及多个目标,并且其中一些目标比其他目标更容易考核。这就需要在目标分配时进行选择,即在可考核目标和不可考核目标同样重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卫国  周治民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中国人民银行湖南怀化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湖南洪江支行周卫国,周治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货币政策目标选择当否,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建立。从四大货币政策目标及之间的矛盾和建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驰良  殷益东  
本文以宏观调控下疏通基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切入点.通过对基层经济金融领域五大矛盾的深入解剖.揭示了宏观调控下稳健货币政策在基层传导不畅的原因。同时从1998年稳健货币政策实施以来基层央行的实践入手,提出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加强银政企互动,做到既控得住风险,又推得动发展,从而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循环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8月2日,人民银行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对比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年工作会议,人民银行下半年工作进一步强调了以下几方面。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考虑到当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下半年经济仍有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将延续上半年基调,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上半年,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加强了预调微调,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所加快。下半年,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部输入性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覃事宝  张世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诺金  
货币政策实施中的若干问题徐诺金一、货币政策的力所能及与无能为力货币政策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这个问题争论已久。凯恩斯强调经济衰退源于有效需求不足,商业信心崩溃、投资机会不足、消费偏好极低,并认为由于流动性偏好期盼,利率不起作用,因而否定货币的重要,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2013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2013年是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极其复杂多变的一年。世界经济总体缓慢复苏,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变化等导致资本流向多变,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引发各方面的担忧。国内经济总体平稳,但一度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结构调整和改革的任务艰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程建伟  
文章论述了信誉度与货币政策的实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东  王红林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利率双轨制之下:银行体系中被管制的存贷款利率和基本由市场决定的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共存。利率双轨制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一部分,也是理解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关键。以存款利率上限为核心的利率双轨制决定了中国货币政策中数量与价格工具并存的特点,也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同于发达国家。本文通过一个新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利率双轨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在不同情形下,货币政策目标如何通过各种政策工具传导至市场利率,并和信贷总规模一起实现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控。该理论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价格管制带来的扭曲需要由数量管制来纠正。实证模型结果显示:首先市场利率对基准存款利率调整最敏感,其次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成善栋  陈宁海  韩敏靓  汪办兴  
本文以15家上市银行为样本,研究发现在信贷总量受到严格约束的情况下,影子票据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将直接推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在2009年上半年以前,影子票据规模有限,对货币供应量影响较小;2011年下半年后,由于监管当局加大票据业务监管力度,影子票据规模显著下降,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干扰影响也显著下降。本文建议如下:完善票据业务统计体系,承兑业务须入表核算,银票应纳入货币统计;创新承兑风险定价机制,消除融资性票据套利因素;引入机构投资者,创建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建立对农信社票据回购业务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影子票据的全面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