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80)
- 2023(20891)
- 2022(17786)
- 2021(16548)
- 2020(13924)
- 2019(31688)
- 2018(31193)
- 2017(60064)
- 2016(32208)
- 2015(36190)
- 2014(36207)
- 2013(35461)
- 2012(33082)
- 2011(29899)
- 2010(30426)
- 2009(28761)
- 2008(28163)
- 2007(25290)
- 2006(22563)
- 2005(20638)
- 学科
- 济(143637)
- 经济(143434)
- 管理(93159)
- 业(90342)
- 企(73534)
- 企业(73534)
- 方法(58096)
- 数学(49761)
- 数学方法(49150)
- 中国(43402)
- 农(38163)
- 财(36990)
- 地方(34001)
- 银(31707)
- 业经(31684)
- 银行(31671)
- 融(31559)
- 金融(31555)
- 行(30440)
- 制(29624)
- 学(27595)
- 贸(26112)
- 贸易(26094)
- 农业(25297)
- 易(25257)
- 务(23211)
- 财务(23128)
- 财务管理(23073)
- 理论(23023)
- 环境(22038)
- 机构
- 学院(457349)
- 大学(454504)
- 济(195353)
- 经济(191163)
- 管理(173660)
- 研究(157089)
- 理学(147215)
- 理学院(145573)
- 管理学(143010)
- 管理学院(142155)
- 中国(128266)
- 京(95798)
- 财(93845)
- 科学(92682)
- 所(79686)
- 中心(74004)
- 财经(73032)
- 农(72446)
- 江(71691)
- 研究所(71414)
- 经(66046)
- 业大(63052)
- 北京(61042)
- 经济学(60347)
- 范(59882)
- 师范(59327)
- 州(58947)
- 院(56455)
- 农业(56172)
- 经济学院(53976)
- 基金
- 项目(292526)
- 科学(230553)
- 研究(216282)
- 基金(211599)
- 家(182669)
- 国家(181087)
- 科学基金(155908)
- 社会(138858)
- 社会科(131036)
- 社会科学(131002)
- 省(114994)
- 基金项目(110844)
- 教育(99951)
- 自然(99146)
- 自然科(96869)
- 自然科学(96843)
- 划(95986)
- 自然科学基金(95122)
- 编号(88668)
- 资助(87871)
- 成果(72788)
- 重点(65976)
- 发(65742)
- 部(64748)
- 课题(61907)
- 创(60717)
- 国家社会(56689)
- 创新(56676)
- 科研(56380)
- 教育部(56073)
- 期刊
- 济(226228)
- 经济(226228)
- 研究(142841)
- 中国(96849)
- 财(74358)
- 农(66619)
- 学报(65751)
- 管理(65691)
- 科学(62609)
- 融(61490)
- 金融(61490)
- 大学(50846)
- 教育(49456)
- 学学(47962)
- 农业(44086)
- 技术(41213)
- 财经(36930)
- 经济研究(36529)
- 业经(35823)
- 经(31726)
- 问题(28635)
- 贸(24284)
- 技术经济(23483)
- 业(23013)
- 统计(22961)
- 理论(22096)
- 国际(21820)
- 商业(21016)
- 策(20952)
- 世界(20835)
共检索到716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俊杰
支持经济发展并以此促进金融业自身发展、承担社会责任、防范控制风险是金融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容回避的现实选择。本文从一般的理论解释入手,阐述发展、责任、风险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永州实际分析当前金融运行中存在的发展、责任、风险三者之间的偏差或不足,提出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时应把握投入、调整、稳定等要义的建议。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社会责任 风险控制 金融运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经
2008年是跌宕起伏、令人难忘的一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年末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的工作经受了严峻考验。面对挑战,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总行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党政的大力支持下,以学习实践科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小琼
今年以来,国家针对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尤其是上半年较集中出台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单位GDP能耗达标、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等政策措施。当前社会各方面较为担心这些调控政策实施及基数效应的叠加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也对人民银行今年以来的一些货币政策操作存有疑义。如何理解和把握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尤其是认真分析和积极应对制约江西省信贷投放的主要问题,对于进一步增强我省经济工作的主动性,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的成效,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货币调控 房地产调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铭利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随着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过量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但进入2010年,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我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该文运用基本经济理论,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必要性、判断指标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宽松货币政策确实面临退出要求,但鉴于传统退出手段给市场带来压力过大,应当通过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吸收流动性,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平稳退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森昌
近年来,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能力日渐成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抑制通缩预期,提振市场信心,防止陷入通货紧缩与经济下行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促使经济回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全球经济总体回暖、货币条件较为宽松的大背景下,国内外通胀预期也有所增强。因此,正确把握新形势下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总水平波动之间的关系,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价格总水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兴韵 施华强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的信贷膨胀及其原因、贷款的结构变动,本文对不同贷款主体行为差异的分析表明,中国国有银行虽然有了股份制的外衣,但离真正市场化的主体还有较大的距离;同时,文章分析了贷款实际加权利率的变动及中国贷款"利率期限结构之谜",文章最后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信贷膨胀的宏观影响。文章强调,在信贷膨胀之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尽快地从危机管理的激进货币政策转向平滑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操作上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夏
次贷危机后,美国持续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及宏观金融风险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本文结合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和或有权益分析方法(CCA)试图对其影响进行量化研究。模型引入宏观金融风险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选用2007~2010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说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不同部门风险冲击不一,对公共部门冲击的时滞较短,其金融脆弱性明显升高,对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冲击的时滞较长,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CCA SVAR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格里高利·克拉埃 索尔特·达瓦斯 刘兴坤
在20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英国、日本及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采取了将利率降低乃至零以下,以及大规模资产购买、对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以及对中期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指引等措施。上述政策称为超宽松货币政策。超低或负短期利率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这些非常规政策的目的是重新恢复价格稳定和刺激经济增长,一些政策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持金融稳定。超宽松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概念和证据超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创造超宽松金融环境,能促使通胀率上升和出口增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亚飞 石建勋
自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美国已先后实施4次量化宽松(QE)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美国QE实施会引发人民币升值、中国国内货币供给增加、中国物价水平波动、上证指数升高、资金使用成本下降等,整体上会对中国GDP造成负向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在QE4政策力度和实施速度都空前的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受QE4的影响反而要小于QE3时期,甚至在某些领域的影响也小于QE2时期,充分表明我国已有能力摆脱美国QE政策的"裹挟",呈现更大的自主性与合理性。在当前中美货币政策"背离"情况下,我国需要合理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扩大开放合作,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以更加适当灵活的政策应对复杂国际经济形势。
关键词:
美国量化宽松 宏观经济 政策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奥百宁
在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文章采用改进的连续Cagan模型,针对全球各国普遍采用的适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物价变化的过程进行了动态分析。着重分析了我国自全球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方式、影响路径、影响结果。同时对消费者在该政策下所面临的境和对策进行了逐步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Cagan模型 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 价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少波
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由出口、消费和投资构成,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在金融危机蔓延、出口下降不可避免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实施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刺激内需。时至今日,本阶段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已近一年。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取向又将何去何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维全 蒋仁开
本文根据央行确定的2009年广义货币供应M2增长目标的设定,分析了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并从我国货币改革实践、2009各影响因子不确定性方面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2009年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务必密切跟踪经济发展形势,以便采取灵活措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无论是退出还是延续,都会对全球经济及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也是国际的,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异化更是把这种影响与冲击无限地放大。本文全面分析了美联储五年来推出QE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美联储的决策机制,QE退出可能时机、路径及方式,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冲击,并指出QE退出是一种必然,中国政府要估足QE退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尽早地准备最好的应对方式,以便减弱QE退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丹丹 孟潇
本文根据2006年第1季度—2009年第3季度的时间序列资料,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以及物价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GDP增速在2009年第2季度已开始上升,并预计我国经济将在2010年第1季度走出通货紧缩。但根据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美国在两次石油危机和本次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政策操作的国内国际经验,综合考虑国际环境和国内情况,本文得出了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的时点和退出力度选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时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铮 邓晓兰
国际货币在为发行国带来巨大政治、经济利益的同时,会对其他国家产生财富掠夺效应。基于开放经济货币搜寻模型,利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数据进行参数校准,探析了危机前后国际铸币税的变动情况。研究表明:国际铸币税和国际贸易关系紧密,经济规模越大、出口越多、货币国际化程度越高,国际铸币税收入越多;危机期间,美欧的宽松货币政策增加了其国际铸币税,但并不可持续,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关键词:
国际铸币税 宽松货币政策 货币战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