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84)
- 2023(6385)
- 2022(5420)
- 2021(4725)
- 2020(3604)
- 2019(8241)
- 2018(8068)
- 2017(14842)
- 2016(8012)
- 2015(8870)
- 2014(9112)
- 2013(9061)
- 2012(8833)
- 2011(8159)
- 2010(8476)
- 2009(7749)
- 2008(7962)
- 2007(7202)
- 2006(6714)
- 2005(6519)
- 学科
- 济(40877)
- 经济(40845)
- 管理(21279)
- 业(21138)
- 地方(17252)
- 中国(15891)
- 企(15130)
- 企业(15130)
- 农(12411)
- 业经(10659)
- 地方经济(9883)
- 发(9223)
- 方法(8808)
- 农业(8756)
- 融(8472)
- 金融(8472)
- 银(8468)
- 银行(8460)
- 行(8321)
- 环境(7725)
- 贸(7390)
- 贸易(7380)
- 制(7254)
- 易(7041)
- 数学(6980)
- 数学方法(6912)
- 学(6893)
- 发展(6823)
- 展(6792)
- 财(6663)
- 机构
- 学院(116689)
- 大学(113480)
- 济(48716)
- 经济(47540)
- 研究(46303)
- 管理(40403)
- 中国(36436)
- 理学(32640)
- 理学院(32178)
- 管理学(31670)
- 管理学院(31437)
- 科学(27663)
- 京(26018)
- 所(24336)
- 财(22874)
- 研究所(21452)
- 江(21031)
- 农(20940)
- 中心(20719)
- 范(18124)
- 师范(17956)
- 北京(17278)
- 州(17153)
- 省(16938)
- 院(16787)
- 财经(16551)
- 农业(15882)
- 业大(15744)
- 经(14825)
- 经济学(14189)
- 基金
- 项目(69140)
- 科学(53973)
- 研究(53807)
- 基金(46777)
- 家(40269)
- 国家(39826)
- 社会(33755)
- 科学基金(33573)
- 社会科(31974)
- 社会科学(31966)
- 省(29540)
- 基金项目(24158)
- 划(24023)
- 教育(23803)
- 编号(22448)
- 发(22224)
- 自然(19322)
- 自然科(18825)
- 自然科学(18822)
- 成果(18706)
- 资助(18700)
- 自然科学基金(18449)
- 发展(18264)
- 展(17908)
- 课题(17197)
- 重点(16052)
- 创(14853)
- 部(14094)
- 年(14040)
- 创新(13912)
共检索到208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雷
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多次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喜安 王慧聪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测度,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离差系数协调度模型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影响二者协调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样本考察期内,我国大部分省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东部地区省份协调发展水平提升较慢,中部和西部地区省份协调发展水平提升较快,三大地区整体上呈现东部高、中部居中、西部低的分布格局。第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时间上的叠加效应和空间上的辐射带动效应。第三,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和老龄化水平对协调发展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少儿比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志 王治喃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支撑,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物质至上”西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重点分析了科技创新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作用,探寻为了更好地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应如何有效把握产业转型先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赢得发展历史主动。为了加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须厚植物质技术基础,弘扬精神与文化价值。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打造多维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科技向善”引领科技治理,实现“科技为善”驱动自立自强;增进“中国式现代化自信”,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协作迈向更高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琴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也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很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起抓 ,企业才能发展。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党的建设为核心 ;必须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动力 ;必须以企业先进文化为基础。
关键词:
企业 经济发展 精神文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靳凤林 陈嘉铭
每一次人类文明形态的迭代更新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动,当代数字技术之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在推动人类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人类精神文明的深刻嬗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深刻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身心关系理论的合理因子,正确应对数字化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面临的根本挑战,才能在协调好数字化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内部诸要素的基础上,科学处置二者之间的多维复杂关系。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跃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海燕 贾彦鹏 杨春平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二者仍然存在不协调、不融合的现象。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经济手段推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从顶层设计、法规政策体系、宏观调控手段、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评价考核等方面进一步构建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产业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于进川
灾后重建与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灾后重建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为:用系统学原理引导重建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把防灾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灾后重建工作;用生态效益考量灾后重建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效果。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自然灾害 重建 协调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小宁 曹东勃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先秦“物质元素与精神元素”的激烈辩驳、近代以来“物质优先与精神优先”的救国探索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科学理论为思想材料,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协同推进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逐步探索生发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治国方略。无论客观条件发生何种变化,“高水平”“螺旋式”“赋能型”始终作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核心要义贯穿其中。立足现实,当前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仍然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特征,面对数字化转型的革新任务,亟待形成新的理论总结等诸多时代挑战。展望未来,面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应当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深化人文经济研究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开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建宏
休闲农业是农业功能的延伸,发展休闲农业能在旅游、教育、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农民旅游需求的实现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休闲农业 功能 意义 农民旅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崇生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缩小或消除区域发展差距。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成长时期,国际经验表明,此阶段,正是不利于缩小区域差距的历史时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欣广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成就,从产业发展、科技进步、扩大开放、物质富裕、职业改进、城乡发展和关系和谐七个方面来体现。它们分别在手段性、目的性和载体性三类意义上密切联系着人的发展。手段性的物质文明建设成就为人的发展带来更充分的物质技术条件,同时要求人本身的发展与此相适应。目的性的物质文明建设由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与劳动过程改进来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载体性的物质文明建设应当理顺利益关系与效益关系,主要是城乡关系与社会经济关系,在共同富裕目标引领下发展。最关键的是通过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来提高社会的公平与效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单晓娅 潘康 李旻峰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重点发展区域拥有众多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但是依然存在工业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难以调和的矛盾。本文探讨了西部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所存在的生态环境资源、工业污染、区域污染转移等问题,并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工业化程度、生产技术水平、法律法规等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旱日实现西部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 工业化 生态文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国华 杨庆媛 刘苏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研究了2008、2010、2012和2014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总体上处于磨合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呈"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型态势;从相对发展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较城市化的相对发展状态呈"倒三角"态势。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波动性,未来应注重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发展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稳定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国华 杨庆媛 刘苏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研究了2008、2010、2012和2014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总体上处于磨合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呈"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型态势;从相对发展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较城市化的相对发展状态呈"倒三角"态势。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