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9)
2023(1976)
2022(1835)
2021(1769)
2020(1565)
2019(3194)
2018(3278)
2017(6119)
2016(3429)
2015(3790)
2014(3990)
2013(3977)
2012(3801)
2011(3422)
2010(3531)
2009(3360)
2008(3531)
2007(3288)
2006(3009)
2005(2881)
作者
(10068)
(8379)
(8274)
(8176)
(5424)
(4017)
(3908)
(3188)
(3160)
(3112)
(2923)
(2859)
(2768)
(2698)
(2623)
(2570)
(2549)
(2537)
(2534)
(2429)
(2177)
(2043)
(2018)
(1994)
(1965)
(1943)
(1844)
(1800)
(1739)
(1690)
学科
(12254)
经济(12230)
管理(12165)
(10945)
(9652)
企业(9652)
(5667)
(4539)
方法(4457)
(4050)
(3987)
财务(3977)
财务管理(3963)
企业财务(3797)
数学(3635)
数学方法(3558)
(3530)
中国(3520)
地方(3402)
(3326)
(2883)
业经(2870)
土地(2781)
(2759)
(2560)
银行(2558)
税收(2466)
(2454)
(2404)
体制(2338)
机构
大学(47888)
学院(47263)
(17212)
管理(17086)
经济(16709)
研究(15887)
中国(14132)
理学(13705)
理学院(13507)
管理学(13313)
管理学院(13213)
(10783)
(10522)
科学(9588)
(9575)
(8578)
(8143)
财经(7701)
中心(7678)
(7395)
研究所(7282)
(7096)
(6920)
北京(6674)
业大(6465)
(6353)
师范(6297)
农业(6153)
(5834)
财经大学(5582)
基金
项目(26916)
科学(20845)
研究(19809)
基金(19464)
(16894)
国家(16746)
科学基金(14246)
社会(12693)
社会科(11963)
社会科学(11957)
基金项目(10247)
(10235)
自然(9144)
自然科(8903)
自然科学(8898)
教育(8877)
(8794)
自然科学基金(8750)
编号(8165)
资助(7911)
成果(7162)
重点(6057)
(6036)
(5879)
课题(5582)
(5401)
(5333)
(5277)
教育部(5233)
国家社会(5116)
期刊
(24073)
经济(24073)
研究(15359)
中国(13903)
(10668)
学报(8103)
(7653)
管理(7183)
(6927)
金融(6927)
科学(6791)
大学(6155)
学学(5733)
教育(5730)
农业(4731)
财经(4262)
技术(4052)
业经(3813)
(3654)
(3395)
财会(3211)
图书(3209)
会计(3120)
问题(3026)
(3000)
经济研究(2793)
书馆(2662)
图书馆(2662)
资源(2562)
(2503)
共检索到85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丽娥  
造成劳动者工伤的原因,概括起来无非两种,即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和非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对非因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赔偿,我国的法律规定非常明确,但对因第三人侵权引致工伤的赔偿,当前的立法则不够明确。本文认为,对第三人侵权引致工伤赔偿的立法应考虑其人身损害的特殊性及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丹云  
案情简介■被诉人伍某于2005年11月22日入职申请人某通讯公司任司机。2006年2月20日上午,伍某驾驶该公司的配送车搭载配送员前往广州某营业部交接商品。约10时30分,到达目的地后,配送员入店铺内交货,伍某将车停放在店铺隔壁旅店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大卫  
工伤保险与第三人侵权责任赔偿竞合问题历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司法实践中也形成了选择型、兼得型、替代型、补充型等四种救济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上述问题的规定比较模糊,各地出台的地方性规定也五花八门,形成了各种混合的模式,由此产生了如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而实践中究竟采用何种模式必须充分考虑第三人侵权的实际各种情况,不能笼统概括加以简单规定,要区分不同性质的侵权行为才能确定使用何种模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利余  
法律将工伤保险赔偿拟制为用人单位的无过错责任。当劳动者受到第三人侵权或其他伤害又被认定为工伤时,可分别提起侵权赔偿之诉与工伤保险赔偿之诉,但两类诉讼的法律基础不同,在赔偿项目上会发生竞合。审判实践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往往会对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是否成立、两类诉讼是否存在先后顺序、谁是赔偿主体、能否重复赔偿、用人单位能否追偿等问题产生争议。要正确处理此类争议,需要理清不同的赔偿诉讼所依据的法律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燕  郭丽虹  
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事故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受害人依据侵权法享有对第三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另一方面,受害人依据工伤保险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请求权,这就产生了两者的竞合问题。国家层面立法上的语焉不详以及地方性立法的各自为政导致司法实践中各地区、各级法院在应对类似案件时,援引不同的法律条文或作出不同的法律解释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大量出现。通过对国外立法中选择模式、免除模式、兼得模式以及补充模式的借鉴及修正,以工伤救济所承载的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根本理念,在明确两种救济手段地位的基础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燕  郭丽虹  
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事故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受害人依据侵权法享有对第三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另一方面,受害人依据工伤保险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请求权,这就产生了两者的竞合问题。国家层面立法上的语焉不详以及地方性立法的各自为政导致司法实践中各地区、各级法院在应对类似案件时,援引不同的法律条文或作出不同的法律解释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大量出现。通过对国外立法中选择模式、免除模式、兼得模式以及补充模式的借鉴及修正,以工伤救济所承载的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根本理念,在明确两种救济手段地位的基础上,考虑各赔偿项目本身的性质和目的,建议采用“部分兼得、部分就高”的裁判模式,并建立相应的程序规则。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志刚  
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事故时,受伤职工或职工家属既有权向第三人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又可以向工作单位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面对这两种待遇,是采取待遇兼得,还是对人身损害赔偿低于工伤保险待遇实行差额补偿的方式,目前,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尚未达成共识。各地在工伤经办实践中,不同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袁合川  
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事故如何处理,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存在争议,也有不同的处理办法。笔者认为,因第三人侵权赔偿与工伤赔偿保险在法律上是并行不悖的,一个属于私权范畴,一个属于公权范畴,二者性质不同,也不能相互替代,所以,劳动者有权获得双重赔偿。建议,对相关法律进行体系化整合,统一构建工伤救济模式,从而以明确规定具体的处理方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应海  王全兴  
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违反《建筑法》工程层层转包现象,施工过程中劳动者发生工伤不能排除第三人承担工伤赔偿责任,依据现有规定如何追究第三人的工伤赔偿责任?作者对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全兴  侯玲玲  
民工参加隧道工程施工劳动罹患职业病,理应认定为工伤。此项隧道工程经过了层层转包,对于工伤事故的责任主体及赔偿责任的认定,由于牵涉到多个责任主体以及赔偿责任的混合性,涉及到劳动法和民法的适用关系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磊  周开畅  韩方方  
在司法实践中有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有争议,就是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行为造成劳动者工伤,在赔付问题上往往出现争议,最新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规定。但重要的还是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并为职工积极办理工伤保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崔明霞  
在商业秘密侵权中 ,善意第三人的责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我国法律对此缺乏明确的规定 ,给司法带来了困难。本文对善意第三人及其责任的界定、外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探讨 ,并对我国如何加强其立法提出了建议 ,以期推动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友飞  
交强险制度在我国实施已近六年,有关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也一直存在争论。2009年修改的保险法,虽然明确了责任保险中第三人向对方保险公司的直接赔偿请求权,但在理赔实务中,保险公司却设置了诸多限制条件,保险赔偿的主动权往往属于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受害第三人的直接赔偿请求权并未得到有效保障。为真正实现交强险制度的设立目的,非常有必要对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在理赔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完善第三人保险赔偿请求权的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我国的交强险制度更趋完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祁群  
长期以来 ,我国司法实践受传统民法理论的影响 ,一向不认同法人董事向第三人负连带民事赔偿责任 ,我国《公司法》对此也无明确规定 ,导致目前有关诉讼纠纷不断。笔者通过比较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结合中国的国情 ,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法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