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9)
2023(8184)
2022(6289)
2021(5418)
2020(4420)
2019(9526)
2018(9774)
2017(19026)
2016(9820)
2015(11387)
2014(11740)
2013(11443)
2012(10558)
2011(9859)
2010(10065)
2009(9532)
2008(9438)
2007(8844)
2006(8484)
2005(7839)
作者
(29927)
(25105)
(24983)
(23912)
(15986)
(11611)
(11587)
(9650)
(9600)
(8958)
(8723)
(8287)
(8138)
(8117)
(7624)
(7543)
(7395)
(7259)
(7228)
(6973)
(6554)
(6050)
(5956)
(5852)
(5746)
(5693)
(5471)
(5426)
(5062)
(4913)
学科
(68270)
经济(68122)
管理(32791)
(27101)
(23935)
企业(23935)
方法(19816)
地方(17792)
中国(16763)
业经(16593)
数学(14660)
数学方法(14556)
(13349)
(12669)
地方经济(12322)
(11315)
(10968)
理论(10627)
(9359)
信息(9246)
(9134)
农业(9012)
产业(8791)
(7795)
环境(7717)
总论(7638)
(7614)
(7511)
金融(7510)
经济学(7384)
机构
大学(158246)
学院(156187)
(74033)
经济(72605)
管理(60158)
研究(55557)
理学(50291)
理学院(49763)
管理学(49035)
管理学院(48728)
中国(41969)
(33013)
(32956)
科学(30656)
(27432)
财经(25951)
(25257)
中心(25089)
研究所(24303)
经济学(24035)
(23333)
(21556)
师范(21424)
经济学院(21180)
北京(20764)
(20093)
(19883)
(19048)
财经大学(18852)
业大(17983)
基金
项目(95073)
科学(76214)
研究(73001)
基金(70107)
(59469)
国家(58987)
科学基金(51531)
社会(51517)
社会科(47829)
社会科学(47809)
基金项目(36473)
(35886)
教育(31739)
编号(30600)
自然(29237)
(29074)
自然科(28602)
自然科学(28595)
自然科学基金(28126)
资助(27183)
成果(26743)
国家社会(22046)
(21537)
重点(20892)
(20594)
项目编号(19909)
课题(19453)
(18879)
教育部(18433)
人文(18411)
期刊
(94479)
经济(94479)
研究(52093)
中国(32439)
(27061)
管理(23781)
学报(21418)
科学(19915)
(19794)
大学(16523)
经济研究(15802)
教育(15225)
(15076)
金融(15076)
学学(15035)
财经(14733)
技术(14108)
图书(13668)
业经(13031)
(12869)
农业(12807)
问题(12100)
技术经济(9873)
书馆(9381)
图书馆(9381)
情报(9261)
理论(8535)
(8362)
世界(8312)
统计(7959)
共检索到255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秉琪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的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使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从总体上说 ,我国社会信息化还处于初始阶段。我国已经确立并将实施宏伟的信息化战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宫辉  刘治国  徐渝  
在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及不同信息活动主体之间对信息资源占有的不同,产生现代信息贫富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讨论了信息经济社会中信息贫富差距的表现、社会危害及我国的应对策略。面对信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信息贫富差距,一方面我们要努力缩短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要弥补我国不同地区、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贫富差距,尤其是要通过开展信息扶贫来实现信息减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世声  
工业设计虽在我国仅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效益。今后如何进一步深化工业设计知识结构,提升工业设计内涵,使其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为当前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谢俊贵  
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的行将到来,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的变化。在消费领域,将会出现一种新型的消费类型,这就是知识化消费。知识化消费在社会消费活动领域中将处于中心地位。本文试图对知识经济社会的知识化消费问题作一粗略的探讨。一、知识化...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冯淑凤  
本文概述了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是一种无形资本。掌握了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软件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的无形资本,它具有引发和促进创新的作用。它可以提高设计师的创造性,监测外界市场及竞争走势,使用户参与方案修改,扩大创新的合作领域,迅速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及减少创新风险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友敬  刘琦岩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刘满堂  
2008年3月31日,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第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发挥着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娟   杨承训  
自然科学中兴起复杂性科学,以更好认识自然界的复杂存在。经济社会也是复杂的,对于经济社会中的复杂成分也应作科学分析,认识和处理的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首先,应认识到经济社会中存在复杂交错的多种成分是一个普遍现象,要用生产力的复杂性决定生产关系的复杂性的基本观点分析多种成分的交织性、经济形态演化的曲线性、相互矛盾的层次性。然后,再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历史经验教训,透视遵循历史分阶段发展规律的必经之路,避免超阶段强求“提纯”的做法。进而,剖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复杂成分的必然原因,全面认识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认识改革开放的规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对新时代特点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会。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走向社会现实,向党和群众丰富的社会实践学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爱君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改善了城乡道路交通条件。为了增强广大民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有必要设置一些道路交通宣传标语。交通宣传标语具有相应的表达特点,一是简明扼要,减少字数;二是通俗易懂,百姓喜爱;三是使用部分修辞方法,表达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它们浓缩了交通法规的主要内容,传播正能量,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文明素养,发挥积极的社会教育作用。探索翻译部分交通宣传标语的实践方法,有助于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实践者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孙宇军  谭玉珊  
本文论述情报工作内涵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情报研究工作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知识经济对情报研究工作的要求,比较了我国情报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知识经济社会要求、全面提高情报研究工作水平的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长峰  
一、审计环境的重要性(一)审计环境在审计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审计环境既具有空间性特征也具有时间性特征,是一个二维统一体。从时间纬度看,审计环境是一个渐进性动态变化的过程,但同时又具备阶段性动态变化的特点。从审计发展史看,为顺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江美塘  冒佩华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促动了信息产业的兴生,造就了各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新格局——这一切至少从四方面(经济发展状况、管理技术水平、政治体制架构和公民社会反应)对政府经济权能都产生了有力的冲击。正是基于此种分析,本文得出结论认为,信息化社会中政府经济权能至少面临三方面调整:权能重心朝信息产业转移、权能展现形式呈现微观管制放松和宏观扶助强化之特征、政府公共服务朝市场化方式转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慧  甄峰  梁作强  郑俊  魏宗才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化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西方经验研究表明,1990年代以来,信息化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不同国家信息化产生影响的特征不尽相同。文章分析了近10年来信息化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为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信息服务业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比信息制造业更为显著。通过对边际贡献的分析,江苏省信息消耗对GDP的边际贡献远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信息对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拉动作用。通过分析失业率和区域差异的变化,探究了信息化对江苏省社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失业率表现出驼峰曲线的特点,并且区域差异表现出扩大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