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882)
- 2022(1698)
- 2021(1589)
- 2019(3124)
- 2018(3005)
- 2017(6167)
- 2016(3305)
- 2015(3887)
- 2014(4285)
- 2013(4235)
- 2012(4079)
- 2011(3691)
- 2010(3837)
- 2009(3639)
- 2008(3978)
- 2007(3992)
- 2006(3489)
- 2005(3395)
- 2004(3172)
- 2003(3018)
- 学科
- 济(18043)
- 经济(18030)
- 管理(11281)
- 业(10433)
- 企(9148)
- 企业(9148)
- 方法(9052)
- 数学(7759)
- 数学方法(7669)
- 中国(4882)
- 贸(4709)
- 贸易(4704)
- 财(4617)
- 易(4538)
- 制(4266)
- 融(4095)
- 金融(4095)
- 银(3905)
- 银行(3905)
- 市场(3787)
- 行(3743)
- 农(3274)
- 务(3212)
- 学(3207)
- 财务(3201)
- 财务管理(3193)
- 企业财务(3054)
- 业经(2786)
- 理论(2493)
- 体(2489)
- 机构
- 大学(56054)
- 学院(54687)
- 济(25919)
- 经济(25337)
- 管理(21614)
- 研究(18769)
- 中国(17576)
- 理学(17431)
- 理学院(17263)
- 管理学(16993)
- 管理学院(16881)
- 财(14194)
- 京(12436)
- 财经(11097)
- 经(9972)
- 所(9817)
- 江(9746)
- 科学(9486)
- 中心(9179)
- 经济学(8364)
- 北京(8282)
- 研究所(8282)
- 财经大学(8274)
- 农(8068)
- 经济学院(7497)
- 州(7214)
- 融(7123)
- 金融(7027)
- 省(6989)
- 银(6638)
- 基金
- 项目(28994)
- 科学(23095)
- 基金(22022)
- 研究(20692)
- 家(18827)
- 国家(18684)
- 科学基金(16336)
- 社会(13736)
- 社会科(13145)
- 社会科学(13138)
- 基金项目(10936)
- 自然(10624)
- 资助(10537)
- 自然科(10407)
- 自然科学(10403)
- 自然科学基金(10233)
- 省(10103)
- 教育(9666)
- 划(8763)
- 编号(7710)
- 部(7108)
- 成果(6595)
- 重点(6461)
- 教育部(6292)
- 人文(5919)
- 国家社会(5754)
- 大学(5735)
- 发(5675)
- 课题(5531)
- 创(5513)
共检索到99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苏为华
市场是国民统济的“晴雨表”。市场商品供求平衡与否,对人民生活、社会生产和国家政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经济统计学要研究、分析市场商品供求平衡状况,首先必须设计出科学的测量供求平衡程度的综合统计指标。本文拟对这一指标的设计作些粗浅探讨。一、总供需比(差)率不能正确测定市场商品供需平衡综合程度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苏为华
再谈测量市场商品供需平衡程度的统计指标苏为华笔者在《浅谈测量市场商品供需平衡程度的统计指标》一文(载《商业经济与管理》1993年第2期,以下简称《浅谈》)中,提出了两套简易的衡量供需平衡程度的综合统计指标。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一)供需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州市农行课题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入关”的迫近,中外合资企业大量出现。美元、英磅、港元、马克等外资越来越多地渗入到我国经济金融领域,成为金融统计学研究的新课题,也使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分析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原来以人民币为主要测量资金供求平衡程度的综合统计指标进行反思,重构测量我国市场资金供需平衡程度的新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贺铿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发展。在我国统计改革的历程中,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一直处于统计改革的中心,面对统计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发展和新变化,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统计制度方法具备更为广泛的适用性、稳定性和协调性,我们认为:充分的理论研究与丰厚的理论基础是实践成功的保证。本期刊出贺铿同志的文章《论社会商品供需平衡与贸易统计改革》的目的是引起广大统计工作者,包括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我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中理论研究的重视,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减少工作的盲目性,确保我国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顺利进行,使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曼伊
保险业是金融领域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业的持续发展必然要利用市场机制,遵循供需平衡的经济规律,将作为保险市场重中之重的公众、保险人置于一个供需的天平之上,与再保险人、保险中介人和保险监管机构共同努力,齐心维护保险业的稳态,使保险业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贺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完善,而传统的总供需比率和总供需差率已经不能准确衡量我国市场供需平衡程度。本文总结了总供需比率和总供需差率在测定市场供需平衡时存在指标单一、忽略市场结构等问题,基于总供需比率和总供需差率评价方法的不足,构建了以市场供不应求率、供过于求率、供需不平衡率、市场平衡率为核心的市场供需平衡评价指标系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游广武
目前,社会总供需的平衡统计分析所遵循的思路不外乎就是从统计角度先计量总供给和总需求,然后将这两个指标进行对比来考察总供需的失衡程度。这种方法暗含着一个往往不正面提及和论述的假定或前提,即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社会总供需平衡差。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目前总供需平衡统计分析中所暗含的这个假定提出疑问,并通过对以这个假定为前题进行总供需平衡统计分析的典型剖析,证明统计意义上的社会总供需平衡差的虚构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曾五一
社会总供需平衡统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曾五一社会总供需的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集中表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同民经济的管理形式正在由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转变,对社会总供需的调控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有效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戴亦一
在我国统计学界,一般都认为社会总供需平衡统计范围的扩大是统计口径的扩展,并自然而然地把物质产品供需平衡统计的方法套用在劳务统计上。其实,由于劳务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性,其供需平衡的统计方法与物质产品的也不尽相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晋华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概念是指:作为总需求就是指一定时期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欲望。不容怀疑,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社会总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是经常存在。根据社会总供需的平衡状况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以求得社会总供需的基本平衡,仍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何反映和测定我国社会总供需的平衡状况,则是我们统计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斯文,陈力娟
生产资料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达,生产资料市场机制不断加强,生产资料的供需情况、制约机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原来非全面的缺乏综合性的生产资料实物量供需情况统计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改革和国家宏观决策的需要。建立全社会的生产资料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统计制度势在必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新生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日益发展,房地产价格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通过了解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发展现状,本文分别从房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制度供给、政策执行力供给、金融市场供给和信息供给等角度,分析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的制约因素。针对实际情况,政府应该标本兼治,疏堵并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量化考核指标,健全房地产法律法规,保障我国房地产市场合理回归,健康发展。
关键词:
构建 供需平衡 房地产市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董迎 张豫军 马淑萍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又是同时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重要商品。长期以来,棉花供需矛盾多次困扰我国,目前已上升为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为了积极寻求解决棉花问题的根本出路,有必要首先对我国棉花供需的总量状况做出基本的分析和判断。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棉花供需平衡的方式是“堵住两头”,即由政府直接控制生产和居民消费。同时生成了一套相当配套的体制以及能与之配合操作的政策措施,保证了从棉花生产到棉纺织品消费这一系统内的相对平衡与稳定。与此同时也付出了资源和产品长期短缺的代价。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原有封闭的棉花供需系统,由两端开始松动、开放,但在棉花流通方面,仍靠计划经济中...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198 0年以来 ,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 ,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 ,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波动 ,特别是 2 0 0 0— 2 0 0 3年间 ,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 ,供需缺口加大。在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 ,2 0 0 4年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粮食总产量增长时期。中国未来粮食的总需求量是刚性的 ,到 2 0 2 0年大概需要近 6亿吨原粮 ,而国内生产量则是变量。在有利于粮食持续增产的政策引导下 ,国内粮食产量的增长可以做到供需基本平衡。但从总体上看 ,中国今后基本上是粮食净进口格局 ,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如果适当增加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
关键词:
中国 粮食生产 粮食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