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7)
- 2023(12372)
- 2022(10908)
- 2021(10306)
- 2020(8698)
- 2019(19871)
- 2018(19639)
- 2017(38105)
- 2016(20937)
- 2015(23213)
- 2014(23206)
- 2013(23077)
- 2012(21039)
- 2011(18944)
- 2010(18507)
- 2009(16739)
- 2008(16460)
- 2007(14227)
- 2006(12199)
- 2005(10496)
- 学科
- 济(83527)
- 经济(83440)
- 管理(60878)
- 业(56212)
- 企(46253)
- 企业(46253)
- 方法(38641)
- 数学(33684)
- 数学方法(33331)
- 农(21655)
- 学(20732)
- 财(20388)
- 中国(19524)
- 业经(17237)
- 地方(15177)
- 贸(15016)
- 贸易(15011)
- 农业(14648)
- 易(14574)
- 制(13414)
- 务(13242)
- 财务(13175)
- 财务管理(13151)
- 环境(12988)
- 技术(12987)
- 和(12678)
- 理论(12663)
- 企业财务(12463)
- 划(11061)
- 银(11020)
- 机构
- 大学(295581)
- 学院(292981)
- 管理(118591)
- 济(111356)
- 经济(108881)
- 理学(103473)
- 理学院(102306)
- 管理学(100421)
- 管理学院(99928)
- 研究(97423)
- 中国(71206)
- 科学(65237)
- 京(63332)
- 农(56584)
- 业大(51482)
- 所(50045)
- 财(49153)
- 研究所(46224)
- 农业(45018)
- 中心(44557)
- 江(42204)
- 财经(40457)
- 北京(39485)
- 范(37612)
- 师范(37130)
- 经(36960)
- 院(35498)
- 州(34002)
- 经济学(32499)
- 省(30742)
- 基金
- 项目(209912)
- 科学(163062)
- 基金(152275)
- 研究(145900)
- 家(135661)
- 国家(134571)
- 科学基金(114395)
- 社会(90816)
- 社会科(86029)
- 社会科学(86002)
- 基金项目(82511)
- 省(82082)
- 自然(78123)
- 自然科(76273)
- 自然科学(76247)
- 自然科学基金(74867)
- 划(69999)
- 教育(65995)
- 资助(62146)
- 编号(58657)
- 重点(46656)
- 成果(45447)
- 部(45186)
- 发(43793)
- 创(43686)
- 科研(41017)
- 创新(40763)
- 计划(40547)
- 课题(39659)
- 大学(38321)
- 期刊
- 济(117457)
- 经济(117457)
- 研究(80578)
- 学报(55476)
- 中国(54047)
- 农(50170)
- 科学(48290)
- 大学(40279)
- 管理(40279)
- 学学(38209)
- 财(36350)
- 农业(34590)
- 教育(28399)
- 技术(23194)
- 融(21833)
- 金融(21833)
- 业经(19989)
- 财经(18944)
- 经济研究(18376)
- 业(17342)
- 图书(16212)
- 经(16062)
- 科技(15967)
- 问题(15660)
- 版(15171)
- 业大(15114)
- 理论(14707)
- 资源(14191)
- 技术经济(14093)
- 实践(13693)
共检索到414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媛颖
反映土地利用强度的指标中,与地价关系密切的主要有建筑平均层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三项指标。通过对商业、住宅用地的总层数与建筑基底地价的关系、建筑密度与地价的关系研究,得到地价与土地利用强度关系研究结果。
关键词:
土地利用强度 地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嫦英 刘卫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闫永涛 冯长春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结论:总体上北京市城市土利用强度空间结构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城市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呈现出符合级差地租理论的特征;但具体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远比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型预测的结果复杂,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除市场力量以外,人口政策、容积率控制和交通格局的影响最为重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艾力西尔·亚力坤 刘晓曼 蔡博峰 陈前利 冯彤 菊春燕 李松 张飞云
[目的]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土地低碳利用的重要指标,对其时空调控是协同促进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路径。[方法]文章研究基于乌鲁木齐市2005年和2012年1km高空间分辨率排放网格数据(CHRED)和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乌鲁木齐市7个城区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从时间上看,乌鲁木齐市7个城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整体表现为"5增2减"的现象;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3 431.49万t上升到5 147.96万t,其中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大,由2005年的2 885.15万t增加到2012年的4 139.15万t。(2)从空间上来看,城市向北部和东南部扩展明显,未利用地和耕地迅速减少,城市扩展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明显增加;中心城区和城市扩展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上升最快。(3)从土地利用转移上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明显,整体呈现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园林地和水域等类型转移。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转移导致的碳排放强度增长最显著,均超过700万t/万hm~2。[结论]绿洲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时空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扩张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控制绿洲城市扩张规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建立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核算体系与综合调控政策,将是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梅 赖力 黄贤金 揣小伟 谈俊忠
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关于土地利用的碳排放研究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全国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碳排放强度的详细研究。本文利用全国的植被类型图、土壤类型图以及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借助ArcGIS9.3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中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等六大区域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强度进行了研究,并以安徽省为例,介绍了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碳排放强度的应用。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强度在各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某些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甚至在一些区域表现为碳排放,而在另一些区域则表现为碳汇;②林地向其它土地利用类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金萍 汤庆新 张保华
以山东省冠县为研究区域,采用系统网格采样法获取研究样本,以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冠县1990~2000年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受交通干线的影响,东-西的方向性结构尤其突出,各级行政中心也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体现了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行政边缘效应。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异质性 半变异函数 冠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云华 郭涛 崔希民
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定量分析结合的基础上,引进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分析理论方法。作为一种解释性的数学框架,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了每个时间间隔和每种地类的变化面积和变化强度。强度分析自上而下分为3个层次:间隔层次、地类层次和转变层次,将观察变化强度与平均变化强度比较,揭示不同层次的变化特征,并依次用快速的与缓慢的、活跃的与平稳的、来源与转变三对术语来描述。本文以昆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为例,深入阐述了不同层次的面积变化和强度变化,并对不同层次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间隔层次,2000年后昆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逐渐加大;在地类层次,建设用地的变化强度是最活跃的,林地的变化强度是最平稳的;在转变层次,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减少的林地主要转变为草地。强度分析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分析中具有系统性的优势,对深入挖掘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理解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聂雷 郭忠兴 刘秀丽
基于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面板Tobit模型,从全部城市、不同类型城市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价格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公共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建设用地价格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为正U型关系。分城市类型来看:降低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能够提高区域综合型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公共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与工业主导型、其他类型城市的用地效率关系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对资源型城市、区域综合型城市的用地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其他类型城市呈正U型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计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央的指令性计划指标体系消减,在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计划指标中,土地利用计划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1999年以后,《土地管理法》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计划的法律地位,增强土地闸门的作用。但是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形成了突击批地、批而未用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平
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的建议梁平(云南省玉溪地区土地管理局)在城镇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占用大量耕地搞建设,城镇建设用地外延迅速扩展,且规划缺乏科学性、超前性和长期性,土地利用率不高,同时,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率及建筑容积率低下,土地配置不合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振雄 罗能生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财政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土地财政滞后一期和土地管理政策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政府追求土地财政最大化的目标必然导致对土地市场的干预,从而影响土地利用效率;(2)土地财政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倒"U"型,超出6.38拐点的土地财政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由正转负;(3)作为土地财政的重要运作方式,商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出让的相对价差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倒"U"型;(4)土地财政对不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在二线城市和五线城市最为显著;政府重大经济政策的实施会改变土地财政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应正视土地财政的积极作用,并通过深化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其存在的负面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志辉 祝甲山
高效和集约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从分析城市土地集约高效化的内涵入手 ,重点从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建立了评价模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卜炜玮 李婉婷 周伟
我国乡村旅游在市场需求与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梳理土地利用研究现状有利于乡村旅游新业态的蓬勃健康发展。利用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从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的探索、土地整治与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用地管理机制、农村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分析已有文献的研究现状。随着乡村旅游发展迈向新阶段,未来的研究不仅要从现有土地制度框架中深入探讨乡村旅游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机制,还要从土地供应根源上分析旅游用地分类的政策可行性以及乡村旅游新型供地方式的可推广性。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土地利用 用地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维新
苏南土地利用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维新苏南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变革,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诸方面都产生了强烈影响。这一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代表了一种方向。苏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特点有三条:一是以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