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8)
- 2023(9609)
- 2022(7952)
- 2021(7131)
- 2020(5728)
- 2019(12665)
- 2018(11997)
- 2017(22363)
- 2016(12619)
- 2015(13600)
- 2014(13398)
- 2013(13102)
- 2012(12069)
- 2011(10861)
- 2010(10894)
- 2009(9961)
- 2008(9960)
- 2007(9131)
- 2006(8129)
- 2005(6990)
- 学科
- 济(51105)
- 经济(51055)
- 农(45057)
- 业(43432)
- 管理(31589)
- 农业(29838)
- 企(22279)
- 企业(22279)
- 方法(18985)
- 数学(17050)
- 数学方法(16899)
- 业经(16766)
- 中国(13786)
- 财(12154)
- 制(11011)
- 贸(10907)
- 贸易(10898)
- 易(10675)
- 地方(10445)
- 农业经济(10024)
- 学(9955)
- 发(9791)
- 村(8987)
- 农村(8981)
- 技术(8531)
- 策(8134)
- 体(8081)
- 发展(8054)
- 展(7956)
- 环境(7805)
- 机构
- 学院(181308)
- 大学(176338)
- 济(75291)
- 经济(73944)
- 管理(68303)
- 研究(62667)
- 农(61716)
- 理学(59973)
- 理学院(59339)
- 管理学(58305)
- 管理学院(58002)
- 中国(48497)
- 农业(47872)
- 科学(41301)
- 业大(40430)
- 京(36165)
- 所(33166)
- 中心(30397)
- 财(30386)
- 研究所(30367)
- 农业大学(30154)
- 江(28611)
- 省(24623)
- 财经(24526)
- 业(24248)
- 范(22529)
- 经(22493)
- 经济管理(22458)
- 师范(22196)
- 州(21899)
- 基金
- 项目(128134)
- 科学(99900)
- 基金(92699)
- 研究(89785)
- 家(83792)
- 国家(82948)
- 科学基金(69643)
- 社会(58578)
- 社会科(55203)
- 社会科学(55185)
- 省(52468)
- 基金项目(49891)
- 自然(45388)
- 自然科(44354)
- 自然科学(44338)
- 自然科学基金(43577)
- 划(43103)
- 教育(39741)
- 编号(36251)
- 资助(35674)
- 农(34069)
- 发(29068)
- 重点(28842)
- 部(27944)
- 成果(27384)
- 创(26999)
- 业(26817)
- 创新(25223)
- 计划(25044)
- 科研(24862)
- 期刊
- 济(86497)
- 经济(86497)
- 农(65604)
- 研究(47257)
- 农业(44291)
- 中国(38904)
- 学报(37678)
- 科学(31578)
- 大学(28185)
- 学学(27183)
- 业经(21779)
- 财(21563)
- 业(21125)
- 管理(19016)
- 融(18730)
- 金融(18730)
- 教育(16699)
- 农村(13601)
- 村(13601)
- 技术(13547)
- 农业经济(13470)
- 问题(13006)
- 版(12616)
- 业大(12293)
- 经济研究(11482)
- 财经(11307)
- 农业大学(10995)
- 世界(10621)
- 经(9657)
- 经济问题(9498)
共检索到268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恩立
从一九八三年开始,我们一四二团场连续两年都是自治区农产量抽样调查单位.按照自治区抽样调查方案的要求,进行了小麦、玉米抽样调查。一九八三年,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全团小麦总产量为1839.3万斤,实际总产量为1847.4万斤,准确程度为99.56%;玉米推算总产量为884.8万斤,实际总产量898.3万斤,准确程度98.5%.一九八四年,小麦推算总产量为2264.5万斤,实际总产量2275.3万斤,准确程度99.52%;玉米推算总产量为1255万斤,实际总产量1266.7万斤,准确程度为99.1%.因此,我
关键词:
一九 调查实践 博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刚俊
怎样衡量准确性对抽样调查,各级领导最关心的是准不准,准确率有多高。为了验证比较,必须有个正确的衡量尺子,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尺子,调查就难免出偏差。从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看,作为衡量准确性的尺子主要有二种。一种是以大农业年报数(或是基层上报数)作尺子。在很多领导的谈话中,在很多的文章中往往将抽样调查数据与大农业年报数(或是基层上报的“基本实际”数)相比,并以之求出准确率。实质上这种方法是不太科学的。以荆门市为例:1985年基层上报的年报资料全市总产比1984年增产2200万公斤,但实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代跃华,肖桂琴
在我国进行的农产量抽样调查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用以推算总体总产的总体播面难以准确获得;样本亩产对总体亩产的代表性不足;满足不了非抽中单位对调查资料的需要;随机原则与实际工作存在突出矛盾,等等。为了获得更完善更可行的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案,在实践中探讨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志科
本文不准备详细阐述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中某些细节,旨在通过对其特点的讨论以剖析现行调查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始于60年代初。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总结、探索,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借鉴了许多现代抽样调查技术,目前已形成了一套以省为范围组织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法体系。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中华
抽样调查在农产量统计中的应用,是农产量统计资料搜集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如何看待这一新生事物的成长?必须进行辩证地分析。抽样调查同我国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全面统计报表相比,具有搜集资料快、数字比较准、适合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等优点,为统计资料搜集方法的改革找到了突破口。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现行的农产量抽样调查体系还存在着一系列不适合我国实际情况,不利于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平
几年来,我们按照《全国农产量抽样调查试行方案》和《农村抽样调查网点抽选方案(试行)》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产量抽样调查,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调查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农产量调查工作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后祥
农产量抽样调查中总产推算方法的改进湖北省汉川县农调队肖后祥十几年来,农产量抽样调查推算总产的模式始终是原报面积来原报亩产,由于农作物产量数字失真主要是播种面积的失真,所以这一推算方法实际继承了全面统计中面积的失真对总产的影响。另外农产量抽样调查搞准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益柏
目前,农作物产量的调查大多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它是按上一年的生产水平来确定当年的调查单位的,抽取的单位就是按上一年的面积累计相加,单产从低到高进行排列,然后按抽取的单位个数进行半距起点,等距抽选的方法来确定当年的调查单位。很显然,里面的弊病确有不少,其一,上年的生产水平不能代表当年的生产水平,它更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蒙殿举,朱习虎
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方式正在农村全面推行。农产量抽样调查是以原有的生产小队(现在的村民小组)为基本生产单位进行的,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是以农户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它包括农产品产量、林产品产量、牧业产品产量、渔业产品产量调查等。那么,能否将农产量抽样调查与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并轨?笔者作以下探讨: 一、农产量抽样调查面临的问题 农产品产量从预计到实测,由于以村民小组为基本调查单位,地块多、面积大,给凋查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 1.成立农产品产量预计小组难 在农产品产量预计时,按要求应成立农产品产量预计小组,但是,辅调员大部分是村组干部,若请有经验的老农参加估产,就要给报酬或减免义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袁卫,刘文卿,黎樟林
中国农产量抽样调查的回归估计袁卫,刘文卿,黎樟林在复杂的统计推断中,如果有可靠的辅助资料可以利用,通常会提高统计推断的效果。中国农产量抽样调查采用的随机起点对称系统抽样(也称对称等距抽样),如通过使用回归估计的方法,可使估计量的精度得到很大提高。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宏坤
农产量村级抽样调查超级汇总的实践与思考彭宏坤在湖北省内推广的农产量村级抽样调查超级汇总的统计调查方法,适合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现状,与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总体目标一致,因而具有其必然性和科学性。通过这几年的初步探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汪叔夜
在1984年全国农产量抽样调查经验交流会上,黑龙江和陕西两省在粮食作物产量调查中使用的“点中点”方法引起了普遍注意。但是,两省都没有说明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未能给出它与全国农产量调查试行方案(以下简称NSS)不同的抽样方差公式,从理论上说明这种方法的优越性与限制条件。本文结合黑龙江省的具体实践,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