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075)
2022(1040)
2021(1008)
2020(816)
2019(1861)
2018(1883)
2017(3434)
2016(2001)
2015(2417)
2014(2544)
2013(2507)
2012(2302)
2011(2076)
2010(2149)
2009(2074)
2008(2359)
2007(2282)
2006(2050)
2005(1984)
2004(1661)
作者
(7220)
(6035)
(5858)
(5712)
(3763)
(2904)
(2787)
(2373)
(2308)
(2084)
(2056)
(1985)
(1939)
(1903)
(1854)
(1823)
(1822)
(1822)
(1790)
(1783)
(1554)
(1504)
(1447)
(1439)
(1373)
(1354)
(1308)
(1301)
(1273)
(1215)
学科
(8289)
经济(8281)
管理(6633)
(5901)
(5607)
企业(5607)
方法(5338)
数学(4368)
数学方法(4175)
(3045)
(2474)
理论(2296)
(1947)
财务(1931)
财务管理(1922)
企业财务(1817)
(1804)
(1698)
教育(1646)
中国(1561)
(1524)
银行(1521)
(1478)
(1384)
业经(1294)
(1250)
金融(1250)
(1208)
贸易(1207)
教学(1182)
机构
大学(32486)
学院(31814)
管理(11515)
(10430)
经济(10039)
研究(10033)
理学(9311)
理学院(9197)
管理学(8820)
中国(8815)
管理学院(8771)
(7579)
科学(7440)
(6038)
(5894)
(5848)
(5519)
研究所(5089)
北京(5055)
业大(4933)
中心(4883)
(4753)
(4553)
财经(4465)
农业(4285)
(4258)
师范(4229)
技术(4032)
(3978)
工程(3786)
基金
项目(17190)
科学(13080)
基金(12325)
(11035)
国家(10961)
研究(10754)
科学基金(9459)
自然(7148)
自然科(7023)
自然科学(7021)
自然科学基金(6881)
(6540)
资助(6420)
社会(6123)
社会科(5823)
社会科学(5817)
基金项目(5731)
(5711)
教育(5210)
编号(4346)
成果(3835)
重点(3749)
计划(3641)
(3560)
科研(3515)
科技(3213)
大学(3151)
(3051)
课题(3042)
(2975)
期刊
(13190)
经济(13190)
研究(9713)
中国(7373)
学报(6680)
(5569)
管理(5057)
科学(4969)
大学(4933)
(4611)
学学(4576)
教育(4574)
技术(3933)
统计(3893)
(3323)
(3219)
金融(3219)
决策(3005)
农业(2990)
图书(2977)
技术经济(2552)
财经(2419)
(2298)
理论(2288)
书馆(2176)
图书馆(2176)
实践(2163)
(2163)
(2089)
财会(1907)
共检索到55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许剑雄  余慧  
当代艺术陶瓷作为艺术品的一个种类,由于其特殊商品的属性,制定价格比较复杂。试图从当代艺术陶瓷的一些主要定价方法入手,分析定价主体、定价目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而阐述运用这些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为合理构建当代艺术陶瓷定价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克  张敏  
我国一直注重陶瓷工艺的发展,重视传统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少高校陆续开设了陶艺课程,学生由此可更加方便地了解传统的陶瓷文化,感受古人制作陶瓷的智慧和创新,领略古人对于工艺陶瓷的审美。陶瓷在我国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表现形式、装饰工艺和方法,制作经验代代相传,如今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应得到传承和发扬。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月明  
瓷器对于我国历史文化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中国”的英文称谓被外国人以“瓷器”而命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瓷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比起瓷器本身的经济价值,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更为重要。人们通过了解瓷器的发展历史,可以知晓贯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变迁历史。产自福建省德化县的瓷器深受我国一众学者的重视,出自德化窑的瓷器中所体现的工艺美术,尤其是德化白瓷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晓娜  吴斌  
陶瓷因其独特的材料特性和艺术表现力,被广泛应用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佛山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是佛山的城市名片,也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近年来,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与空间整合的趋势逐渐显现,将陶瓷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一批公共艺术和公共设施,传承岭南文化,陶作为媒介材料被广泛用于在公共空间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陶瓷应用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具有天然的材料优势。陶瓷高温烧成,稳定性好,与金属、玻璃、塑料等常见的城市建筑材料相比,介入公共空间环境的适应性更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白雅力克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通过历代陶瓷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陶瓷制作技术。闻名遐迩的陶艺品获得了中外群众的青睐和喜闻乐见,陶艺课程也得以在中外高校或中小学开设。中国陶艺正在走进高校课堂和普通家庭,很多高校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源远流长的中国陶瓷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陶瓷艺术集自然科学、工艺与技术、实用与审美于一身,是人化的自然物,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陶艺这种既年轻又古老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程幸  
传统陶瓷艺术因其工艺难度大、操作繁杂、人才青黄不接等因素而面临巨大的危机。面对这种现象,高校陶瓷艺术教育要转变教学观念,把专业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服务于陶瓷产业和社会经济,才能传承和振兴传统陶瓷艺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程幸  王亚红  
继承传统在陶瓷艺术职业技术教育中具有弘扬国粹、保护地方文化、彰显校本特色等重要意义。当代陶瓷艺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传统继承遇到严重问题,传统特色日益衰退,亟待解决。各高校应当采取加大投入,强调地方与校本文化特色,加强传统诗文与书画课程,加强理论与讲座学习,加强考察、观摩、创作、学习等措施切实解决陶瓷艺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传统继承问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洛齐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意大利亚太艺术委员会委员香港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总编2001年获第三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美迪奇"国际当代艺术奖2004年获首届美术文献中国百位艺术家十年经典提名展"提名奖"获日本富士山国际水墨艺术展国际当代"优秀作品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怡翔1962年生,山东海阳人。1981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1985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任国画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联委员、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青年美协副主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举青  
本文就在传承和创新宜兴传统陶瓷工艺的背景下,围绕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中项目引领式师生流动站培养模式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积极寻求传承和创新宜兴传统陶瓷工艺的有效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芳莉  吴俊芳  倪艳翔  
随着陶瓷产品国际市场的不断拓展,陶瓷行业的发展仍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全球日益增长的陶瓷产品需求,要求陶瓷产品必须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陶瓷作品的创新要求陶瓷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无论是在陶瓷艺术设计观念上,还是在欣赏水平上,都必须有超前意识。这就要求培养陶瓷艺术设计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也应不断创新。文章以陶瓷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创新为出发点,阐述了陶瓷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设立对于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的所产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现有的问题和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状况,探究职业技术教育中我国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构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蒋小兰  高颖  
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历史使命,高校的职业技能教育应该直接与社会对接,大力关注社会的供应需求,做到有的放矢。首先立足于基本,应完善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陶瓷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更加广泛的拓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努力搭建学生的陶瓷创意基地,千方百计提供学生们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更早,更快的适应环境、走向社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轶  
随着现当代艺术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国艺术教育为了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之需,开始进行艺术课程改革,以人自身为中心的价值观教育逐步深入人心。在美术教育领域也要拓宽其教学内容,积极引入当代艺术,建构中国当代学校美术教育体系,把当代艺术融入学校美术教育之中;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晓丽  
人类世的显著特征是在“人类能动性”视野下,后工业时代技术发展对地球产生的不可逆转之影响,以及“身体”与“社会”在“归化”和“社会关系重塑”的双重变化之间再次交替。在此影响下,身体的边界不断扩展,身体正在转变为一个与技术、文化和社会交织的物质网络,这一特征引发了身体在当代艺术中的转向,即身体—环境、身体—技术,以及物质—话语三个主要向度,这三个向度同时触及了身体的重新定义对当代艺术创造性发展的拓展之维,以及身体政治的有效性对未来艺术发展的引导之维,它们共同为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面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才庶  
当代艺术哲学中关于媒介的本质与作用问题产生了不同争论。“媒介特殊性”源于莱辛诗画界限之说,强调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媒介。当代美学家诺埃尔·卡罗尔对“媒介特殊性”进行了持续批判,提出要“忘掉媒介”。他强调不同媒介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却只是把媒介看作物理材料。“媒介特殊性”理论在当代艺术哲学中复苏,“媒介之巢”与“媒介轮廓”之说相继被提出,它们不再把媒介看作材料,而是把媒介视作技术、资源和符号的统一。从总体上讲,当代艺术哲学中的这一媒介之辩还是把媒介视作艺术表达的工具。只有超越媒介工具论,才能超越媒介之辩。媒介包括物质基础与语言符号两个层面,审美感知经由媒介之途抵达多元的艺术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