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2)
2023(5016)
2022(4011)
2021(4220)
2020(3452)
2019(8441)
2018(8601)
2017(15122)
2016(9431)
2015(11075)
2014(11391)
2013(10101)
2012(8951)
2011(8267)
2010(8748)
2009(7435)
2008(7397)
2007(6738)
2006(5861)
2005(5445)
作者
(23262)
(19118)
(18879)
(18310)
(12139)
(9061)
(8862)
(7511)
(7388)
(6988)
(6649)
(6296)
(6181)
(6062)
(6015)
(5936)
(5803)
(5759)
(5645)
(5452)
(4965)
(4801)
(4703)
(4516)
(4444)
(4342)
(4271)
(4216)
(3828)
(3798)
学科
(27728)
经济(27713)
教育(20110)
管理(19952)
(17583)
方法(16487)
(15072)
企业(15072)
数学(15071)
数学方法(14541)
中国(13937)
理论(10965)
教学(9391)
(7516)
(7025)
技术(5854)
(5779)
业经(5257)
(5244)
学法(5173)
教学法(5173)
发展(4482)
学理(4469)
学理论(4469)
(4436)
(4359)
(4338)
贸易(4335)
农业(4287)
研究(4227)
机构
大学(119801)
学院(117734)
管理(40266)
研究(38819)
(36168)
经济(34974)
理学(34575)
理学院(34116)
管理学(32922)
管理学院(32693)
教育(30309)
(27427)
(26650)
师范(26535)
中国(23582)
科学(23230)
师范大学(21618)
(20112)
技术(19913)
职业(19632)
(19090)
北京(18370)
研究所(17224)
中心(17030)
(17029)
(15702)
业大(14906)
(14176)
(14008)
职业技术(13565)
基金
项目(73134)
研究(61072)
科学(59232)
基金(48366)
(40681)
国家(40185)
教育(39412)
科学基金(34642)
社会(34204)
社会科(32125)
社会科学(32115)
(31280)
编号(29014)
(28423)
成果(25316)
基金项目(23959)
课题(23956)
自然(21816)
自然科(21373)
自然科学(21370)
资助(21246)
自然科学基金(20941)
(20378)
重点(18132)
规划(18036)
(17791)
项目编号(17159)
(16227)
教育部(16208)
(15458)
期刊
教育(54480)
研究(43132)
(39315)
经济(39315)
中国(35044)
技术(19582)
职业(15967)
管理(15383)
学报(14197)
(13778)
科学(13554)
大学(12600)
(11945)
技术教育(10791)
职业技术(10791)
职业技术教育(10791)
学学(9936)
农业(8340)
(7889)
论坛(7889)
统计(7389)
(7320)
金融(7320)
图书(6692)
(6677)
财经(6541)
业经(6397)
(6296)
高等(6084)
决策(6072)
共检索到186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现仓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本文首先回顾了此种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在阐述其含义及特点之后指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以河北武安市职教中心为个案分析,肯定了我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志梅  
新形势下"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方向。文章指出,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的现状,深刻理解"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加强择业指导的重要意义,通过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推进校企联合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明星  孟庆国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国外"工学结合"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和日本"产学结合"模式。我国主要有"订单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交替教学"和"两段预分配"模式。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当从完善"工学结合"的法规体系,培育"双元制"的工学平台和培养"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三方面改进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子强  曹晔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工学结合已成为我国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在充分认识教学模式和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把基于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分为学工前后衔接教学模式、学工并行衔接教学模式、学工交替衔接教学模式三种,列举了国内外利用这些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分析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树超  
进入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规模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将从2004年的566万增加到2010年的820万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也将进一步增加,以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要求。二是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社会转型的需要。这一模式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出发,在宏观发展上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在职业学校运行上强化市场导向,重视学校与企业合作,重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优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延  
天津市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改革,首先是办学体制创新,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同举办职业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职教集团;其次是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多级工学结合管理制度以及进行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创新;再次是运行机制创新,工学结合的实施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以产业链为依据发展职业院校的优势专业群。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振华  
"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工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比较容易实现,而经贸类专业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时存在不少问题。就工学结合的教材、师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考核方式等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牟明  史义诚  
“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青岛胶南电子职业学校近十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看,这一模式已经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但在探索与实验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困惑。因而当前对这种制度的推行,也引起了一些思考和议论。有的人把这种“半工半读”和文革前后所进行的“教育革命”联系起来,担心重走以劳动代学习的老路,怕孩子学不到知识和技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管平  
通过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与外延的特征分析指出,贯彻执行好国家职业标准是校企合作内涵指向的重要表现形式。结合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分析了在中国建立国家职业教育主导模式的意义,并在理论与实施层面,提出推行以"职业标准+工学交替"作为现阶段国家主导职业教育模式的建议。这一模式既保有了学校实践探索的特殊性,即实施不同形式的"工学交替",又从"职业标准"出发,形成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卫国  王京  王萍  
文章阐述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现状及问题,从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制定政策与制度、构建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几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秀华  郝婧  
本文在对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性事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起步期、调整期、转型期、示范期,并对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娜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教育模式正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模式正在多个职业院校多个专业试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高职会计信息化专业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它是技术岗位但不需要大批量的人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易际培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给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高职院校要转变职业道德教育的观念,突出"能力本位",不断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整合职业道德教育力量,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越、邓恩远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中撰文,指出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体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构建科学的体制环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但在我国要想更好实行,必须建立起实施的体制环境。当前我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外部体制环境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