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020)
- 2022(2676)
- 2021(2635)
- 2020(2255)
- 2019(5121)
- 2018(4964)
- 2017(8433)
- 2016(5684)
- 2015(7106)
- 2014(7281)
- 2013(6663)
- 2012(6322)
- 2011(5744)
- 2010(6156)
- 2009(5352)
- 2008(5693)
- 2007(5558)
- 2006(4992)
- 2005(4565)
- 2004(4207)
- 学科
- 济(13418)
- 经济(13396)
- 管理(11929)
- 业(11217)
- 教学(9995)
- 企(9848)
- 企业(9848)
- 理论(7905)
- 教育(7881)
- 学(6898)
- 学法(6103)
- 教学法(6103)
- 财(4994)
- 中国(4861)
- 制(4492)
- 方法(4355)
- 农(4142)
- 学理(4104)
- 学理论(4104)
- 业经(3484)
- 思想(3473)
- 政治(3460)
- 银(3234)
- 务(3232)
- 财务(3216)
- 财务管理(3204)
- 思想政治(3203)
- 政治教育(3203)
- 治教(3203)
- 银行(3203)
- 机构
- 大学(85116)
- 学院(84362)
- 研究(30047)
- 济(22533)
- 科学(22051)
- 经济(21776)
- 中国(20738)
- 管理(19558)
- 京(18792)
- 农(18574)
- 所(17717)
- 范(16819)
- 师范(16581)
- 江(15983)
- 研究所(15888)
- 理学(15585)
- 理学院(15176)
- 农业(14794)
- 管理学(14323)
- 管理学院(14164)
- 教育(14073)
- 业大(14030)
- 财(13995)
- 技术(13591)
- 中心(13401)
- 州(12967)
- 师范大学(12784)
- 北京(12263)
- 省(12028)
- 财经(10422)
- 基金
- 项目(47023)
- 研究(35314)
- 科学(33641)
- 基金(28778)
- 家(26269)
- 国家(25857)
- 教育(20830)
- 省(20734)
- 科学基金(19850)
- 划(17852)
- 社会(16952)
- 成果(16169)
- 编号(15859)
- 社会科(15628)
- 社会科学(15620)
- 基金项目(14771)
- 课题(13762)
- 自然(13476)
- 自然科(13103)
- 自然科学(13097)
- 自然科学基金(12843)
- 年(11893)
- 资助(11890)
- 重点(11723)
- 大学(11088)
- 性(10341)
- 部(9741)
- 发(9729)
- 项目编号(9599)
- 创(9419)
共检索到145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贾华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性格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日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征,它渗透在日语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对蒙古族学生日语教学的难点,与蒙古游牧民族直率的表达方式形成鲜明的对照。本文论述了日语含蓄表达方式的社会思想渊源,择取了不同的场合,通过日语中的省略现象和否定表现形式,对日语含蓄表达方式和民族特性的密切关系与蒙古族语言表达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陶芸
高校日语专业应借鉴美、日等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导入本色与特色并重的"日语+X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以日语为平台,多方向发展"的课程教学,实现多学科、多专业的相互依托和相互渗透,培养货真价实的创新型日语人才。
关键词:
日语教育 教学改革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曹建平
诗贵含蓄,是我国古代诗人和诗评家总结创作经验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是读者在诗歌鉴赏和审美体验中得出的结论。这就是说,诗歌要写得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耐人寻味,如司空图所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古人深知这个道理,他们写了许多含蓄隽永的诗篇,让读者读后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去回味、联想、补充,乃至重新创造,从中获得认知和美的享受。 我们还是先看一首诗,加以品味——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唐·金昌绪《春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方 田孝平
近年来,学习日语的人数越来越多,如何改革日语教育教学现状以符合国家日语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和要求,并有效提升日语教学效果和水平,培养大学生日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社会发展需求,是高校从事日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从日语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培养理念、教学计划、课堂设计、日语教材、日语考试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由冷丽敏编写的《教师、课堂、学生与日语教育》一书对我国高校日语教育教学研究以及日语课堂教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文英
分析了非日语专业博士生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激发学习兴趣、简约性、体系化、实用性、启发性、类比性、课堂吸收、侧重翻译等非日语专业博士生曰语教学的基本原则,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日语教学方案,对于非曰语专业博士生的日语教学及其他类型的日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郑汀
本文试图从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和”精神,来阐释日本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并借助日语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说明了解日本企业文化对商务日语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日本企业文化 “和”精神 整体性思维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晋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在跨国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非言语语表达方式是人类除语言之外的一种非常成熟且有效的表达方式,非言语语受到文化的多方面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交流方式。因此,应加强对非言语语的研究,才能在国际领域的竞争、合作和交流中减少不确定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敏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深受文化的影响 ,又反过来服务于文化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日语与日本文化的互溶性 ,对于学习日语和了解日本文化具有意义。
关键词:
语言 日语语言 日本文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明
运用历时、共时语言学观点,分别从词语形态、现代语义学角度分析计算机日语用语的一些新型特点,提出语用上的分类把握,最后剖析计算机日语用语在表达形式、意义理解上所反映出的语言符号与使用者的不协调性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彭晶 王婉莹
本研究针对清华大学学生日语学习动机、日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作了考察。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除了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共通的“对异文化异语言憧憬动机”外,“强迫型动机”为专业学生特有的动机,而“日语语言志向动机”和“成就型动机”为非专业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从学习效果看,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同时,本研究还从学习者的角度,对日语教学现状提出若干问题。
关键词:
日语学习 动机 学习效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董立延
日本经济处子战后最低迷的状态之中,陷入“流动性陷阱”难以自拔。经济萧条造成需求不振和产品价格下降,致使企业营业额和经常利润减少。加之政府对其金融业的保护政策不得当,导致银行呆、坏帐越积越多,从而束缚经济复兴。经济之低迷,使日元再度陷入波动,日元汇率跌至1998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导致日元贬值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经济毫无起色,虽然日元适当贬值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但贬值幅度过大,亦会带来无穷的后患。因此,日本经济与日元汇率的未来走势不容乐观,今后3年中,日本政府必须再投53.4万亿日元才能促使经济持续回升,而且,日元仍存在着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
关键词:
流动性陷阱 日元汇率 经济重建方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晓霞
由于汉英语言在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译者结合语境,选择译语中最恰当的引语表达形式,将原文引语表达出的特定文体效果恰到好处地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忠实再现人物语言或叙述者语言的风格特征。本文结合汉英、英汉翻译实践,探讨了小说中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翻译。
关键词:
引语形式 翻译 文体效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建中
如何讲好课,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当是基本功。大学教师要达到基本讲好的水平,应当特别关注三个选择:一是讲授内容选择,即在课堂上讲什么内容,不能照本宣读;二是讲授方法选择,即要根据所讲内容进行扩展和提升;三是表达选择,即不能以自己爱好的表达方式讲授,而是要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教学手段,选择既能使学生听懂,又能激发学习兴趣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
教学研究 教学方法 授课经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青 柯建国 柳建国
运用实体关联概念 ,结合传统的规则法知识表达方式 ,以可视化新型关系数据库为基础 ,提出了基于关系和规则的农业知识表达方式 ,建立了一套有关农业的知识体系结构
关键词:
知识表达 农业知识 关系 数据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艳波 惠刚盈
林木密集程度是林分空间结构的重要属性,反映林木的疏密程度,包含一定的竞争信息,同时直观表达了林冠层对林地是否连续覆盖。如何通过构建空间结构参数准确量化单株林木周围和林分整体的密集程度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以相邻木空间关系为基础,采用模拟林分数据和实际林分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与林木距离有关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密集度,它以林分空间结构单元为基础,通过判断林分空间结构单元中树冠的连接程度分析林木的密集程度。密集度有5种取值,以中度级为岭脊,明确地定义了参照树所在的结构单元的林木密集程度,密集度的值越大说明参照树所处小环境林木密集程度越高,参照树可能面临的竞争越激烈,林冠层越连续覆盖;...
关键词:
林分结构参数 林木密集度 结构单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