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5)
2023(8027)
2022(6151)
2021(5413)
2020(4347)
2019(9677)
2018(9938)
2017(18080)
2016(10621)
2015(12212)
2014(12796)
2013(12027)
2012(11127)
2011(9970)
2010(10041)
2009(9243)
2008(9293)
2007(8550)
2006(7796)
2005(7311)
作者
(33816)
(28236)
(28004)
(26936)
(18027)
(13472)
(12791)
(11208)
(11037)
(10401)
(9742)
(9742)
(9375)
(9292)
(9110)
(8650)
(8486)
(8425)
(8186)
(8179)
(7393)
(7233)
(7073)
(6670)
(6521)
(6441)
(6381)
(6305)
(6039)
(5929)
学科
(38568)
经济(38522)
管理(26206)
(23767)
(16969)
企业(16969)
(15661)
中国(14550)
地方(13715)
(11994)
业经(10952)
(10784)
农业(10496)
方法(10077)
(9736)
(8894)
数学(8004)
数学方法(7895)
(7794)
银行(7755)
(7468)
(7376)
(7125)
金融(7117)
理论(6953)
环境(6653)
教育(6343)
(6268)
地方经济(6009)
发展(5793)
机构
学院(147561)
大学(144787)
研究(58473)
(51491)
经济(50003)
管理(48568)
中国(44440)
科学(40004)
理学(39746)
理学院(39151)
管理学(38151)
管理学院(37915)
(34815)
(33649)
(32300)
(32251)
研究所(29517)
农业(27628)
中心(27101)
业大(26190)
(25320)
(24393)
(22694)
师范(22339)
(21624)
(21312)
北京(20092)
技术(19820)
财经(18511)
科学院(18160)
基金
项目(98303)
科学(74966)
研究(71183)
基金(66358)
(60177)
国家(59608)
科学基金(48728)
(42935)
社会(41896)
社会科(39312)
社会科学(39296)
基金项目(34813)
(34310)
教育(31791)
自然(31433)
自然科(30605)
自然科学(30592)
编号(30351)
自然科学基金(29962)
资助(26439)
成果(25498)
重点(23577)
(23103)
课题(23051)
(19772)
(19728)
计划(19440)
(18704)
创新(18541)
科研(18538)
期刊
(67915)
经济(67915)
研究(43299)
中国(38820)
(32760)
学报(30943)
科学(24814)
农业(22156)
大学(21961)
教育(21944)
学学(20491)
(20456)
管理(18211)
(15947)
金融(15947)
技术(13517)
业经(12394)
(11720)
图书(10790)
资源(9676)
经济研究(9486)
(9205)
财经(9009)
问题(8751)
业大(8380)
书馆(8098)
图书馆(8098)
(7723)
科技(7373)
职业(7301)
共检索到244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经安  李红清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现象,使得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湖泊、水库和河流,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肥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雨水冲刷和渗透,进入水体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多。以上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减少了水体由贫营养向富营养过渡所需要的时间。国内外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30%~40%的湖泊和水库遭受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影响,我国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呈发展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41%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77%,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也较严重,处于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饶群  芮孝芳  张宇锋  张雪英  徐炎华  
隔河岩水库位于湖北省境内长江支流清江上,是湖北省重点保护的水源地和旅游胜地。根据1992-2000年间隔河岩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对隔河岩水库的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隔河岩水库中的总氮浓度、BOD5浓度和CODMn浓度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此外,还建立了隔河岩水库的富营养化评价标准,用该标准对隔河岩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后得到以下结论:隔河岩水库的总磷、透明度、叶绿素a、CODMn和BOD5这五项指标均处于贫营养状态和贫一中营养状态,只有总氮浓度在各个断面都超过了富营养化标准,这与隔河岩水库库区的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有关。总体来看,隔河岩水库的水质状况良好,库区水质基本属于贫一中营养状态,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和云  于丹  倪乐意  
近几十年来,轮藻植被从许多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泊中逐渐消失。然而作为浅水湖泊稳态转换模型的代表植物,轮藻植物被证明在湖泊水体的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因为轮藻植被通过对水体浊度和营养水平的多重反馈机制能稳定湖泊清水稳态。基于此,介绍了轮藻植物及其在水体的分布和浅水湖泊稳态转换概念模型,重点阐述了轮藻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并介绍了影响轮藻生长繁殖的环境因子,分析了国内外轮藻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及其特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显强  杨文俊  尹炜  金峰  叶闽  
生态修复是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与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重要手段。为了改善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保障大坝加高后水库水质安全,分析了库区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负荷来源,结果发现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控制后,面源污染上升为丹江口库区的主要污染来源,氮磷等营养盐的输入和聚积是水质恶化和生态受损的重要原因,极大威胁到库区长期可持续安全供水。在丹江口大坝加高和调度运行情景下,以氮、磷削减和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为目标,介绍了岸边带、人工湿地、植物浮床、沉水植物恢复、水生动植物联合系统、前置库等主要生态修复技术的污染净化原理和水体修复性能,总结和比较了这些修复方法的技术特征、适用范围和管理要求,探讨了适合丹江口水库环境特征的生态修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盛海燕  韩轶才  虞左明  刘明亮  何剑波  张银龙  
在2008年和2009年对杭州地区17个大中型水库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杭州地区大中型水库水质不容乐观,按照单因子指标评价法,只有3个水库符合Ⅱ类水体标准,2个水库符合Ⅲ类水体标准,2个水库为Ⅳ类水体,3个水库为Ⅴ类水体,其余7个水库均为劣Ⅴ类水体,定类指标均是总氮。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结果:丰水期2个水库处于贫营养状态,13个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2个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枯水期16个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1个水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总氮和总磷作为营养物质是这些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位于山区源头地区的水库水质最好,位于平原城乡附近的水库其次,位于城市下游及城区附近的水库水质最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聚法  赵俊  过锋  张艳  夏斌  
对胶州湾湿地海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养殖区水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研究,对紫菜生长吸收N、P营养盐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紫菜对富营养化海水的生物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养殖对胶州湾湿地海水中过剩的营养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养殖区氮、磷营养盐和有机碳含量以及水质营养指数均低于周边对照区。实验条件下,紫菜生长吸收N、P营养盐和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效果显著。各实验周期水体中的无机氮含量下降幅度为17.15%~21.26%,活性磷酸盐含量下降幅度为55.73%~61.12%,表明紫菜叶状体生长对磷的吸收量明显高于对氮的吸收量。另外,各换水周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施沁璇  郝贵杰  叶霆  吴琦芳  高晟  盛鹏程  周聃  叶雪平  
为探求衢州市渔业水域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和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基于2018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评价黄坛口水库(S1)、铜山源水库(S2)、狮子口水库(S3)、花园垄水库(S4)和金仓垅水库(S5) 5座不同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探讨水质环境因子对水体富营养化水平间的影响和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叶绿素a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结果趋于一致,表明S1、S2和S3水库均为中营养,S4为轻度富营养,S5为重度富营养,水产养殖水域富营养化水平显著高于增殖放流水域(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镜清  熊治廷  张维昊  邓绪伟  尚林源  付长营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选取武汉市东湖的春季优势种金鱼藻、伊乐藻和菹草,夏季优势种类金鱼藻、狐尾藻和苦草,在春夏两个季节分别对东湖重度富营养化水体磷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5种沉水植物在春夏季节生长良好,其中金鱼藻生物量增长率最高(春季为128.88%,夏季为58.33%)。5种沉水植物均能较好地吸收上覆水中的磷,其中金鱼藻在春夏两季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均为最高(春季为91.75%,夏季为92.44%)。同时5种沉水植物还可抑止底泥中磷的释放,均使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保持较低水平。结果表明,金鱼藻在春夏季节均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和净化水体磷的能力,且其耐污能力强,有可能成为以东湖为代表的重度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俊  张清东  马芸莹  牛文亮  罗海力  
通过实验室静态培养试验,以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对富营养化水体营养源的吸收和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金鱼藻能迅速有效地增加水体中溶解氧(DO),增长率达49.71%;pH随时间变化呈现先升高后回落的过程,其变化与生物量存在一定线性关系;②金鱼藻对水样的TN、TP、COD、Chl-a去除率分别为90.01%、35.13%、72.67%、99.82%,水质由中富营养型(Meso-eutrophic,MT)向贫营养型(Olig-eutrophic,OT)转变;③通过SPSS软件分析,指标间的皮尔森相关性高度显著,两两线性相关系数介于0.934~0.9...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付翔  郝锵  刘诚刚  宁修仁  
建立了基于氮通量物质平衡的象山港海湾养殖生态系统箱式模型。模型模拟的象山港主要生态变量的变化动态与实测数据资料相吻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生物生产过程的季节变化导致了营养要素(如氮)在可溶性无机状态和有机碎屑状态中的相互转化并呈现周年振荡。象山港总氮输入约2182tonN/a,其中养殖输入和排污输入约各占一半;氮输出途径按比例依次为水交换扩散、养殖业收获和渔业捕捞收获。目前象山港氮输入大于氮输出(约11%),造成海湾无机氮浓度年均升高约42μgN/L。利用模型对不同多品种养殖模式下无机氮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当前养殖模式下,象山港内无机氮浓度增长幅度较小且逐渐趋于输入输出平衡,而要使象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颖  马骏  陈睿哲  
我国科学家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获得世界首幅全球大型湖库营养状态分布图,发现全球大型湖库水体的总个数中已有63%呈富营养化状态。可见,内陆湖库水体的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作为一个湖泊大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一直是困扰湖泊环境治理的大问题。因此,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进程中,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内陆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玉芝  秦伯强  高光  
以太湖梅梁湾"863示范工程"水草恢复区原位湖水以及该区渔网围隔上的附着生物为材料,通过室内静态培养试验,研究了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湖水的氮、磷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附着生物对水体中的氮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半个月内,附着生物对水体中总氮的累积去除率可达60%,在有附着生物的水体中总氮浓度从5 mg/L左右下降到2 mg/L左右;附着生物对水柱中氮的累积去除率和水柱中氮的浓度、附着生物的生物量以及附着生物作用时间密切相关。从培养过程中水体磷的浓度变化来说,培养初期,水体中磷的浓度比较高,附着生物对其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培养后期,水柱中磷的浓度比较低,附着生物不但不去除水中的磷,而且还向水柱中释放磷,这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俊  张清东  牛文亮  
本试验以北水苦荬(Veronica anagallis-aquatica)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静态模拟培养试验,系统分析了北水苦荬对2种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环境效应,各指标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表明:在实验前期,北水苦荬对水样的COD、TN、TP的去除较空白组好,同时北水苦荬对重富营养化(HT)水体中营养源的吸收较富营养化(ET)水体好。各主要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北水苦荬对2种不同浓度的系统内的TN-TP吸收具有高度同一性,其线性系数分别为0.795和0.777,表现出线性关系极显著,为北水苦荬选择性吸收水体中植物营养源提供一定依据。系统内的植物—水样的物料平衡分析发现,北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俊  张清东  牛文亮  
实验以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inn.)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巴天酸模对2种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巴天酸模对水样的COD、TN的去除较空白组好,且在富营养化(ET)水体的去除效果更为稳定。②巴天酸模对富营养化(ET)水体营养源的主指标间去除相关性较重富营养化(HT)好,对于同系统内的TN、TP吸收具有高度同步性,且TN的吸收比TP的吸收更好。③巴天酸模对两个系统内的TN、TP的去除比例相当,但不同于其共生体的去除比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之浩  吴晓芙  李威  
将沉水植物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率、易管理、且具有良好景观价值的新方法,而基于工程应用的沉水植物功能研究却鲜见报道。为对比研究6种沉水植物的耐污与去污抑藻能力,本研究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植于富营养化水体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